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30章 武安侯

    “爱卿这个提议不错,曹腾,你不是有个孙子叫什么曹操的吗?朕听闻他在任洛阳北部尉的时候,严于律法,不畏强权是个好官,他现在在干嘛?”听了袁隗的提议,灵帝犹豫了一会,最终选择了答应。毕竟这大汉王朝是他们刘家的,那面皇甫嵩和朱儁还等着救援,如果只顾着和这群士人党勾心斗角,误了时间就不好了。

    “啊···?回陛下,臣的孙儿如今职为议郎。”在一旁随侍的曹腾没想到人在家中坐,也能有这等好事砸在头上,连忙躬身答道。

    “呢···。”灵帝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随即下诏道:“好,朕就拜袁绍为破贼校尉,为大军主帅。曹操为骑都尉,为大军副帅,至于这只援军能征到多少人,其余的职位由何人担当,全部交由尚书台处理,就这样,退···。”

    灵帝刚刚想宣布退朝,就看见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顺着墙根走了进来,然后将一份竹简交给了玉阶之侧的曹腾。曹腾打开竹简看了看,然后小跑着来到灵帝跟前,躬身说道:“陛下,东郡的平寇将军又打了胜仗,这是捷报。”说着,双手将竹简呈给了灵帝。

    听说是捷报,灵帝已经一亮,赶忙将竹简接过一看,随即满脸遗憾的对曹腾问道:“怎么不早送进来?”

    曹腾赶忙回到:“回陛下,这份捷报是刚刚送到的。”

    “这样啊。”听了曹腾的回答,灵帝无奈的撇了撇嘴。要是这份能早送来几刻钟,也就没有袁绍这群人什么事了。不过此刻,别说自己这一国之君,金口玉言,就是想反悔,恐怕袁隗、袁逢那些士人也不答应。

    玉阶之上,灵帝和曹腾这对主仆你来我往的说着话,可把阶下群臣急坏了。因为两人说话时的声音不大,故阶下的群臣只能听到捷报二字。“陛下,到底发生了何事?”最终,还是何进这个屠猪莽汉最先忍不住了,开口问道。

    灵帝对着群臣晃了晃手里的竹简:“喏,我们的平寇将军又打胜仗了,灭了盘踞在东阿、东武阳和阳平一代的五万逆贼,贼首卜己也一同授首,不愧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的后人,打仗有一套。如今东郡内的所有黄巾逆贼都以剿灭,平寇将军向朕上书,要求朕将其调往他出平叛。”

    “太好了,有了平寇将军的百胜之师,我们也不用再折腾什么援军了,正好直接调平寇将军部前往颍川解救左右中郎将部。”灵帝的话音刚落,何进就一脸惊喜的说道。而他的话,正好是灵帝心中所想却又无法说出来的。

    果然,正如灵帝所料,何进的话还没有说完,袁隗便站出来反驳道:“不可,圣上金口玉言,这话音未落便反悔,恐怕有损陛下威严。更何况,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多一只军队,就多一分胜算。所以以臣之意,请陛下应平寇将军所请,将其部调往颍川,解救皇甫嵩和朱儁二位将军,而我们这里,也还是按照刚刚的决定,派出一支部队,与平寇将军部前后夹击颍川的逆贼,如此,此战必胜。”

    “好,此事就如此办吧。曹腾,平寇将军的使者呢?带来见朕。好了,退朝吧。”灵帝知道,以士人党的尿性,吃进去的好处就绝不可能再吐出来,因此灵帝也没再说其他的,直接就答应了。

    半刻钟后,曹腾带着董平来到了灵帝的寝宫:“陛下,奴才将平寇将军的使着带来了。”

    “进来吧,”灵帝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

    “喏。”曹腾应了一声,然后就带着董平进了宫殿。因为不是第一次的原因,所以董平也没有了上次的慌张,一板一眼的跪拜行礼:“小将平寇将军武安国麾下校尉董平拜见圣上。”

    “咦,上次来送捷报的那个是不是也是你?”听了董平的话后,灵帝有些惊讶的问道。

    董平也同样惊讶于灵帝竟然记得名字,于是激动的答道:“回陛下,正是小将。”

    “哦,抬起头来,让朕看看你的脸。”

    “喏。”听到灵帝的命令,董平缓缓的抬起了自己的脸。

    在灵帝观察董平的时候,董平也在暗自观察灵帝。较之旬月之前,灵帝的白发明显增多,脸上的皮肤也松弛了许多,最为重要的是,他的声音,较之之前,明显衰弱了许多。显然,在各地肆虐的黄巾军,给这位汉朝统治者的健康造成了巨大麻烦。

    “咦,朕记得,你上次来的时候,脸上还没有这道疤啊。”突然,灵帝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事一般,好奇的问道。

    董平摸了摸自己左脸上长约两寸的伤疤,有些后怕的说道:“回陛下,是的,这是小将在上次返回东郡后,随武安将军夜袭阳平城的时候留下的。当时有一名黄巾逆贼藏在一幢民宅之中,趁小将不注意突袭时留下的,如果不是小将反应的快,恐怕就不是留下一道疤,而是整个脑袋被削成两半了。”

    “夜袭,来给朕讲讲,你们从濮阳城出发后,是怎么将逆贼卜己的那五万多贼军剿灭的。”听董平这么说,灵帝好像是突然来了兴致,兴趣勃勃的问道。

    “喏,陛下是这样的···。”

    对于灵帝要求,董平怎么可能拒绝?于是他当即将他们离开濮阳,探知东武阳,阳平空虚后,是怎么强攻东武阳,又怎么夜袭阳平,屯兵冈成城之后,如何与对岸的卜己隔江对峙,武安国又是怎么调虎离山、瞒天过海强攻仓亭水寨,并在其中与卜己军苦战,最终覆灭其军,自己又是怎么在这个时候奉武安国的命令,偷袭东阿之事统统说了一遍。

    “可恨···,可耻···,该杀···。”

    随着他的讲述,董平也慢慢发现,当说到东武阳的惨剧时,灵帝同样会为其中的枉死者愤怒,为自己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而自责。说到仓亭水寨的决战时,他同样也热血沸腾,为大汉将士的勇猛而自豪

    。说到偷袭阳平、东阿时,他也是会为成功而兴奋异常。

    “也许他并不想传说中那样,是个昏君···。”看着时而兴奋,时而哀伤,时而愤恨的灵帝,不知怎么的,董平忽然不由自主的想到。

    “将军等为国征战真是辛苦了,朕也只你们功在社稷,但是一个月前才刚刚对你们封赏过,况且你们马上要前往颍川与那里的逆贼波才作战,所以这次的战功先暂且记下,等你们诛灭了波才,朕再给你们一块封赏。”正当董平暗自失神的时候,忽然听到灵帝说道。

    “谢陛下。”董平当然不会觉得灵帝会黑了他们的战功,况且就算人家黑了,他们也没办法。

    “这次之所以特意叫你来,是有一件事要吩咐你们将军。”灵帝招招手,示意董平靠过来。

    “但凭陛下吩咐,小将一定将陛下的旨意穿到我们将军哪里。”董平跪行到灵帝跟前,开口保证道。

    “好,你回去告诉你们家将军,除了你们之外,朕还会从洛阳派出另外一只军队前往颍川,解救被围困在长杜的左右中郎将部。朕的要求,就是要你家将军务必赶在这只军队抵达之前,先击败波才,解除其对长杜的围困,只要做好这件事,朕会对其厚厚封赏,就是让他恢复祖上的荣光,成为武安侯也不是不行,听到了吗?”灵帝看着董平一字一句的说道。

    “小将知···知道。”听了灵帝的话,董平的脑子顿时乱成了一团。为什么要他们在朝廷派出的另一只援军前先解除长杜之围?而且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功劳,能让灵帝封武安国为武安侯?不过他好在还知道即使是一脑袋问号,这些问题也不是他这样人能问的,于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不错,朕会命传令的宦官在宫门处等候你,离开皇宫后你立刻启程返回濮阳知道吗?”

    又反复的嘱咐了董平几次今天的话,不可对武安国之外的人透露后,灵帝就让人带他出了皇宫。于是董平就像上次,不对,这次他在洛阳的时间更短。上次他好赖还在洛阳呆了一上午,而这次却恰好赶上朝会,他在洛阳呆的时间前后加起来还不足一个时辰,就被灵帝给赶回了濮阳。

    两日后,武安国拿着灵帝的圣旨,一脸懵逼的看着董平:“什么,你是说陛下叫我们先于从洛阳派出的援军击败波才,解除长杜之围?为此,陛下甚至愿意封我为武安侯?”

    董平点点头,同样是一脸的懵逼:“是啊,陛下是这样对我吩咐的,而且特意嘱咐了我好几次除了您之外不许将这番话告知任何人,末将绝不会记错的。”

    “灵帝这是搞什么鬼呢?”

    不比与董平,为了装文化人,他可是找人专门学习过东汉的爵位等级的。汉朝的爵位的二十个等级:1.公士;2.上造;3.簪袅;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庶长;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列侯。

    二十个等级,沾侯字的就只有第十九级和第二十级的关内侯和列侯。而第十九级的关内侯是虚侯,这一等级的爵位统称为关内侯。第二十级的列侯则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等,都是以地名命名的,比如说槐里侯、都乡侯什么的。

    但是灵帝向他许诺的这个武安侯是什么鬼,如果教他的老师没有骗他的话,白起之所以被封为武安君,是因为他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根本不是一个地名啊?难道说两汉以后有了地名武安的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