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7章 濮阳守卫战(上)

    “武安将军,听说贼人攻过来了,是···,额···。”

    陈恒急匆匆的登上了城墙,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远处密密麻麻的黄巾军惊呆了。说实话,几万人密密麻麻的压过来,这场景确实是挺震撼的。

    武安国回头一看,发现是陈恒,好奇的问道:“陈大人,你不在城里维持治安,转运物资,跑到这城头上干什么?”

    陈恒擦了擦脑门上因奔跑而出的汗:“我听人说太平道的贼人打来了,所以特意来看看。”

    “这有什么好看的,不说还没打起来,就是打起来,没个几日也看不出什么。”武安国回道。

    陈恒靠过来,不安的问道:“将军,敌人这么多,我们能守的住吗?”

    武安国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陈大人,你不会以为他们人多,就厉害吧。”

    “难道不是吗?”陈恒纳闷的问道。

    “两军作战,双方士兵人数固然是一个决定双方胜败的重要因素,但绝不是唯一的。除此之外,还有士兵装备,训练程度,士气高低的诸多问题。你看看城下的这群逆贼,没有盾牌铠甲就不说了,甚至连把像样的武器都没有。你再看看他们的阵势,杂乱而无章,一看就是根本没经过训练,一群平民百姓能打得了什么仗。这场战争,只要我们自己不发生什么问题,敌人休想攻破这座濮阳城。”说完,武安国重重的一锤城垛。

    就如武安国所说,城下的这群黄巾军,乍一看密密麻麻,令人生畏。但是在仔细一看,却完全令人发笑。首先,这些人身上全无防护,无论是铠甲,还是盾牌,一样都没有。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最为可怕,也最为致命的杀人武器。这群人身上毫无防护,这不就是移动的靶子嘛。除此之外,他们手中的武器更是简陋,好点的拿着镰刀锄头,差的拿的甚至是木棍扁担。大汉士卒标配的短刀在这只军队中都是宝贝。可以想象,这样一只既无防护能力,也无杀伤能力的军队,靠什么来取得胜利呢?难道靠人命堆吗?如果真是这样,野战之时武安国也许还会顾忌一二。但是此刻他们正身处高墙固城之后,他还巴不得敌人如此呢?说的残忍点,这些黄巾士卒,在武安国的眼中不过是一群移动的战功而已。

    作为一个饱读诗书之人,虽然他确实对兵事知之不深,但好歹在书上读过一些,听了武安国的话后也是松了口气:“如此,就全靠将军了。”

    “陈大人放心,此处有我。不过,濮阳城的管理,军队的后勤供应,就全靠陈大人主持大局了。除此之外,大人还要特意注意城内的治安。我已下令全城戒严,百姓无事不得派出家门半步,如有违令者,一律按照奸细捉拿。稍有抵抗着,杀无赦。”不是武安国冷血,历史上,多少坚城都是从内部攻破的。更何况,太平道是号称信徒无数,专走平民路线,天知道城内潜伏者多少黄巾军的人,等着和城外的黄巾军里应外合,一同攻破濮阳城。

    “放心,我晓得。此处就交给陈大人了,我这就回去坐镇全局。”说着,陈恒长长一揖,然后就头也不回的下城墙而去。

    说话间,城下的黄巾军已经推进到里城墙八百步外。经过一阵短暂的喧闹之后,一个身穿皮铠,手持大刀的大汉,骑着一匹劣马,歪歪扭扭的从黄巾阵中跑了出来,离城墙四五百步的距离时,才好不容易停住了马,一路上好几次险些从马上摔下来。

    “城上的狗官听这,本帅乃是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座下渠帅张伯,赶快打开城门投降,否则本帅立刻率人打破城池,到时全城上下,鸡犬不留。”只见那人拔出腰间的长刀,指着城上的汉军叫道。至于狗官是谁,当然是武安国无疑了。

    面对张伯的叫嚣,武安国并没有回答,而是转过身去看着身后的士兵:“你们听见了吗?城下的你逆贼要我们投降,向一群拿着锄头镰刀的泥腿子,向一个连马都不会骑的逆贼投降。大汉的子民们,大汉的将士们,你们这么说?”

    “战,战,战···。”武安国身后的士卒们拍打着武器,整齐的呐喊道,士气渐渐的高涨起来。张伯刚刚拙劣的表现就引起了城上不少士卒的发笑,而武安国正利好用这件是来提升麾下守军的士气。

    “看到了,城下的逆贼,本将是大汉朝的兵曹从事史,本将身后是大汉的士兵,大汉的百姓,脚下是大汉的土地。本将倒是问问你,你有何本领,要本将带着麾下的士卒,在自己的土地上,在自己家乡父老面前,背弃自己的祖国,背弃自己的族人。向你们这一群无君无父,无理无耻之人投降?你们以为人多势众,我们就会向你们屈服吗?你们以为人多势众,我们就会法不责众吗?等着吧,迟早有一天,你们会为你们今天的背叛而付出代价。”武安国一脸轻蔑的看着城下的黄巾军,开口道。

    “叛徒,逆贼,叛徒,逆贼···。”武安国身后的士卒们也用整齐的叫喊声,再次表明了自己的答案。

    而且事实也证明,虽然早已日落孙山,但大汉朝到底还是那个前后延续了四百多年,是那个喊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是那个让神州大地上百姓,毫不犹豫就自命为汉,并以汉为荣的巍巍帝国。他的尊严,他的威名,并不是小小的一个逆贼可以质疑的。

    听到武安国的宣言,整个黄巾阵营顿时一扼,好些地方还出现了混乱。张伯也不得不灰溜溜的逃回本镇,帮助自己的手下维持阵势,稳定军心。

    好一会,黄巾阵营才好不容易恢复了稳定。但是所有黄巾士卒都士气大降,如果不是大阵后面有许许多多手持长刀的督战团监视,早就有人扔掉武器逃跑了。

    “怎么办,对面的家伙好像和我们之前遇到的朝廷官员不一样,不是那种一两句就被吓得逃跑或者投降的家伙。非但打定主意要和我们拼命,还三两句话就把我们说的军心浮动,如果再不采取行动的话,恐怕就会有人逃跑了。到那时,我们就完了。”说话的是梁仲宁,和张伯一样也是个渠帅。

    张伯也知道这个道理,咬了咬牙道:“为今之计,只有立刻攻城了,一旦打起来,大家就什么都顾不上了。”

    梁仲宁有些迟疑:“可是如今我军士气正低落,敌人士气有十分高涨。就是打起来,我们绝对也讨不了好啊。”

    “那还能怎么办?你也说了,我们这种情况,一旦出现逃兵,那恐怕就是拦也拦不住的,到那时我们就完了。”张伯红着眼睛道。士气这东西,可鼓不可泄。一旦士气低落,那就很容易一泻千里。

    梁仲宁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有开口,转头对身后的人挥挥手,很快阵中就响起了雄浑的号角声。“敌人恐怕要开始攻城了,弓箭手准备。”看着缓缓移动的黄巾军,武安国抬起了手,大声的命令道。随着他的命令,城墙上的弓弩手都从背后、腰间的袋中拿出了弓弩矢,搭在了弦上。

    “预备,放···。”估摸着敌人已经进入了射程,武安国果断的下达了射击的命令。

    “啊···。”

    “来人啊,救命啊,我的腿···。”

    “救,救我···。”

    这时,黄巾军防护弱的缺点就被完美的展现了出来。缺少防护的他们,在城上汉军射出的箭雨前,就像溺水的旱鸭子一般,毫无挣扎能力。只能本能的靠在一起,希望用对方的肉体作遮挡。然而可惜的是,汉军的箭矢都是从城墙上飞射而下,除了射手的力量外,还附加了重力的作用。因此每一箭都是力道十足,往往在射中第一个人后,都会穿体而出,再次射中后面的人。这样一来,黄巾士卒本能的靠拢行动,反而带来了更大的伤亡。

    与此同时,弓兵的可怕之处,也被体现了出来。中箭者在中箭的瞬间往往不会直接死亡,而是倒在地上不断的哀嚎着,绝望的看着自己的生命一点点的流失,直至死亡。这样一来,不但给中箭者本身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旁观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心里打击。亲眼目睹这样的惨状,毫无战争经验的黄巾士卒们下意识的选择了逃跑。可惜的是张伯和梁仲宁早已预料到了这一幕,逃跑的他们并没有逃过死神的魔爪。因为两人在大军之后部下了非常的督战队,对于任何逃兵,等待他们的都是无情的当头一刀。

    眼见如此,明知继续向前也许会死的他们,在目睹逃跑必死的情况后,也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进攻。一面矮着身子咒骂着黄巾军的将领,一面默默的祈祷着上天庇佑,希望箭矢不要射中自己。然而上天总是无情的,他们的祈祷并没有得到回应。锋利的箭矢照常刺进他们的身体里,身边的人一个个不断的倒下。还好,八百步的距离不是太远,在付出了巨大的损失后,第一波的攻击者总算攻到了护城河前。

    早已经准备好的黄巾士卒将手中的攻城梯放到,踩着梯子渡过了护城河,然后又将剩余的梯子靠在了城墙之上,跟着就迅速的爬了上去,想要登上城头。

    “敌人快要登上城头了···。”看着通过攻城梯,越来越近的黄巾士卒,一名汉军惊呼道。“不要慌,弓箭手退后,继续射击。戟兵上前,把靠在城墙上的攻城梯都给我推倒,刀盾兵准备近身搏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