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6章 对策

    相较于灵帝,张让等人,曹节好歹事先从曹绍哪里知道了不少信息,因此虽然也惊讶于太平道的势力,但还不至于像他们那样吃惊。“我问你们,这些急报,你们怎么不上报?”一把揪住一个尚书令史,曹节准确的找到了这件事的诡异之处。如此的鸿翎急报,堆放在尚书台没人处理,这根本不合理,一定有人在背后搞鬼。

    果然,如他猜测的那样,被他抓着的人答道:“太尉大人特意下过令,在他修养的期间,所有奏报一律封存,等他康复后再处理?”

    “鸿翎急报是一般的奏报吗?你们心里就没点数吗?”一旁的灵帝也好不容易从这突然的打击中恢复,开口质问道。

    “小臣当然知道,昨日还特意拿着几分鸿翎急报去太尉,尚书左右丞府上找过,但是都未得到过接见,只是被他们府上的仆人告知一切等太尉大人的身体恢复后再说。”有一名尚书令史开口解释道。

    “圣上,这件事恐怕又是那些世家子在搞鬼,您一定要将他们严惩啊。”曹节再次将责任引到了士人身上。

    灵帝摆摆手,示意他住嘴,这些事不用曹节说他也知道,对几名尚书令史道:“好了,你们出去吧,今夜的事不得对任何人透露,违者严惩不贷知道吗?”

    “喏,臣等告退。”虽然嘴上答应的很好,但是一离开尚书台,这些人中的好几位都是直接往袁氏兄弟的府邸而去。

    对于这些人的去向,灵帝和张让当然不会知道,或者说根本不在意。等他们一离开后,张让就再次开口道:“圣上,这些士人明显是和太平道的那些逆贼有勾结,不然也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事情。”

    “是啊,这些世家子也太嚣张了,竟然和逆贼勾结砸一起,亏他们还是大汉臣子。”张让也在一旁帮腔道。

    “确实啊,和太平道的逆贼勾结,这与谋反无异了,这回一定要将这群人严办。”一直没有开口的段珪也恶狠狠的道。

    灵帝纠结了半天,最后还是无奈的摇摇头:“算了,此事还是不要再提了。”

    “什么,就这样放过这群大逆不道的家伙?”本以为不但逃脱了罪责,还能趁这个机会好好治一治士人党的曹节,万分意外的道。

    灵帝点点头,见张让,赵忠他们也是一副万分不愿的样子,有些生气的问道:“不然呢?今日之事明显是尚书台上下官员串通起来一起干的?难道把他们都抓起来杀了?谁给朕处理国家政务,你们吗?再说了,如果揪着这件事不妨,恶了士人党,谁去给朕带兵平叛?你们吗?这些士人,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敢如此的肆无忌惮。”

    张让赵忠等人虽然很想说一句我们来,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等人不是办不来这些事,而是没有士人阶级的帮助,他们光靠自己是办不来的。

    “可是最少也要惩治一下首恶,给这些世家子一个警告,否则他们如此肆无忌惮,连圣上你的权威也敢忤逆,这怎么行?”张让不甘的说道。

    灵帝的神情好了很多,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道:“那又怎样?惩治了这个,换上来的新的不还是士人?而且还是那句话,等太平道的事情过了,朕自然会和他们算总账。”说完,狠狠地锤了一下自己座位上的扶手。很显然,身为一个九五之尊,这样给自己的臣子要挟,这口气灵帝这样都咽不下去。

    几人又商议了一会,然后就有无数的小太监骑着马飞驰出了皇宫,往洛阳城中各大臣的府邸而去。又过了半个时辰,三公,九卿等各大臣依次走进了大殿。

    在群臣三叩九跪,山呼万岁之后,灵帝开口了:“朕这里有些东西给诸位爱卿看看。”说着,一摆手。站在一旁的张让带着四个小太监,将之前从尚书台拿来的鸿翎急报一一发给殿中的大臣。

    这些大臣在浏览了手中的急报后,脸色各异。袁隗,袁逢等人则是不动声色的交换这眼神。灵帝等人到尚书台的事情他们已经从那几个尚书令史哪里知道了,甚至就是之后灵帝和张让等人的对话他们也知道了。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挡得住金钱的威力,就是皇帝的皇宫也不能。

    而且正如灵帝所说,他们确实是有恃无恐。太平道闹起这么大的事情,还不是要靠他们士人党的配合才能平叛?更何况就算灵帝办了袁隗、袁逢,也还有李隗和李逢,只要他们士人党的势力还在,三公的职位就逃不出他们的掌心。这因为如此,他们才明知太平道心怀不轨,却故作不知,甚至还有意纵容。想的就是借着太平道谋反这个机会,打破皇帝对士人的禁锢,将朝廷的大权重新拿回士人的手中。只是,他们不知的是,灵帝深夜叫他们来是何事?要和他们摊牌吗?还是像他们期盼的那样,向士人阶级低头,重新放权给士人。

    俯视了一番殿中的大臣,见没人开口,灵帝从御座上站起来,看着袁隗:“太尉,不知你可知此事?”

    “咳咳咳···。”袁隗捂着胸口,一副要把肺咳出来的样子,好一会才平息,费力的道:“老臣实在是惭愧,身体有恙,没想到两天就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灵帝盯着袁隗那红润白皙的脸,越来越想冲过去给他一脚,转过身去才好不容易忍住这种冲动:“那不知爱卿的病何时能好?”

    袁隗和同僚交换了一番眼神,实在是不明白灵帝实在搞什么鬼,只能硬着头皮道:“这···,恐怕还要几日吧。”

    灵帝仿佛就在等袁隗的这句话一般,立刻转过身道:“既如此,那爱卿就回去好好歇息吧。朕已经决定,拜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总览平乱事宜,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这···,似有不妥,陛下难道忘了窦武之事呼?如若由何进出任大将军,录尚书事,恐惹百姓非议。”听灵帝这么说,太仆袁逢立刻站出来反对道。

    灵帝一脸高深莫测的看着袁逢:“可是太尉的身体,无法坐诊尚书台,今日又出了这样的事情。如果不换人录尚书事的话,恐怕尚书台就要大换人了。毕竟两天的时间,很难想象太平道的那群逆贼会发展成什么样,太仆你说是吗?”

    “可···。”袁逢还想说什么,却被袁隗以眼神制止,随即出列道:“陛下此乃深谋远虑之举,臣等附议。”

    见袁隗自己都同意了,其余人纷纷赞同道:“陛下圣明。”

    “好。”灵帝满意的点点头:“接下来我们谈论一下该如何防守京师,又该由何人领兵平叛。”

    于是,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在天微微亮的时候,朝廷终于拿出了应对太平道谋反的对策。

    首先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

    其次灵帝以解除党禁、大赦党人,发还各徙徒,条件则是公卿捐出马、弩,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

    最后就是由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前往冀州剿灭又张氏三兄弟率领的叛军主力;皇甫嵩及朱儁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叛军。

    “二弟,刚刚陛下要免除你录尚书事的职务,你为何如此轻易的就答应了?”散朝后,袁氏两兄弟一边慢悠悠的往宫外走,一边聊着昨夜的朝会。

    袁隗摆摆手:“呵呵,何进何人也,不过一屠夫耳,就算他升任大将军,录尚书事,还不是要靠着我们的人才能处理政务?放心,就算我不在录尚书事,尚书台也还是我们的。更何况今夜陛下之意,如若我不答应,恐怕就要追究鸿翎急报之事了。到时候追查下来,恐怕要连累更多的同僚,到那时我们才是得不偿失。他毕竟是圣上,我们也要让着他点不是?更何况,我们的目的不是已经达到了吗?”

    “可是你为何又答应陛下,让朱儁领兵出征呢?那人不过以商贾儿而已,何德何能?”点点头,袁逢又问道。

    笑了笑,袁隗不屑的道:“可是陛下不是也答应了我们让卢植,还有皇甫嵩领兵出战的提议吗?更何况,卢植还负责剿灭太平道的主力,他能得到的功勋,要远超朱儁。至于朱儁嘛,让他领军又如何?三河骑士?久不经战阵,早已经是一只废军。再加上一群刚刚征召的新兵,靠着这群人,他能在太平道的攻击下保住命就不错了,还谈何剿贼。到时候,还不是要我们帮忙?如此一来,他这一军的战功,还不是我们的?”

    竖了竖大拇指,袁逢赞道:“贤弟真老谋深算。”

    袁隗也回到:“彼此彼此···。”说完,两人都忍不住轻声笑了起来。

    而此时远在东郡濮阳的武安国,根本不知道,相较于原本的历史,针对于黄巾军,大汉更为迅速的拿出了对策。而且就算是知道了,他恐怕也没心思管,因为濮阳周围的黄巾军终于出现了。

    “好多人啊,我终于知道历史上这黄巾军为何会被称为蚁贼了。”看着从远处密密麻麻而来的人潮,武安国喃喃自语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