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的修真之路
字体: 16 + -

第5章 这一年,小小书童梦想飞天涯。

    这一年,这一天,草长莺飞的季节,宣告着春来的气息,稚儿小童在漫天柳絮中尽情的撒着欢,扎堆的攀比着新做的纸鸢,淘气点的将绳子捆子大黄狗上,在狗尾巴上吊上炮仗,噼噼啪啪,一阵狗跳,尖叫。

    “年轻,真好,我当年咋就没想到这法子呢,失策、失策啊,竟然比小顽童还逊。”周东在庄子里头闲逛,看见年幼的淘气的尽情的宣泄着对春的喜爱。春回大地,不用再穿臃肿的大棉袄,不用再蹲个茅厕拿纸都费劲,真好啊。周东如是想着,为什么说闲逛呢,因为春闱马上就要开始了,大秦科举取士,一曰秋闱,乃会试、殿试;一曰春闱,乃乡试,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入榜者方可参加秋闱。参加乡试的多为族学稚童,或学堂中被先生选拨的优秀人才,在家族中学习的无需其他考试,只需要提供户籍册及学籍册即可;学堂中的考生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需要在夫子监考下以经义写的一篇八股文章,再由夫子及所在地有功名在身的秀才举人一直认可推荐后送至县衙,征得县令同意后,方可编造入册,获得考试资格。当然啦,我们的周东男猪脚便是这样获得的考试资格,此间艰难险阻不足以外人道也。

    无所事事的周东走到吴夫子院前,看见院门紧闭并上锁,便生了返回的心思,慢慢的滑向自家院子。“东哥,听说赵家那小子今年也参加春闱,还说被他家请来的先生说可以高中,东哥,你怕不怕”周东撇撇嘴,呸,就那赵小臭那小子,还经义呢,我看他连三千百都不一定写的出来,谁给他的勇气。东哥,你可不能小看了这小子啊,我听在他家做工的二狗子他爹说赵小臭自打你俩冲突之后便潜心读书,啥事都不管,一门心思钻到了书里,我还听说,赵小臭能在书里找出颜如玉来......““行啦,我晓得了,能不能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啊。”周东摸了摸嘴角的油渍,当然是路过黑蛋家的时候顺手捡了一个大鸡腿,潇洒的将骨头扔给附近的土狗,摆摆手,亦步亦趋的往回赶。浑然不顾身后传来的”哪个天杀的,把我攒的鸡腿给偷走了。”

    唉,看这衣服,估摸考完试又得换了,抬抬手,看向腰间鼓鼓的一片,周东心都碎了,看看人家黑蛋二狗咋就越长越高,纵向发展,再看看自个儿,喝碗凉水都长膘的体质,三年前大青牛对于周东还是来者不拒,现在大青牛看到周东就发怵,晃荡荡的肉堆,胖胖的脸,被肥肉包围的五官,哇,想想都觉得有福气。可是庄子里头人可不这么说啊,这老周家是不是生了个怪胎等等的流言便传了出来,自打那天周东跟小丫讲了玄奘西行时所带的一名奇人也是这般臃肿之后,猪八戒转世的流言便在庄子内四散开来,你瞅瞅,猪八戒可不就这样么,五短的身材,大大的肚子,肥头大耳.......李家嫂子如是说道。

    “爹娘,俺回来了”。周东摸了摸发声的肚子,弱弱的说道,走了这么大一截路,耗费了多少体能,一会一定要加倍补回来。周氏看到周东回来,一眼的兴奋,“来,小东,快坐下,饭菜马上就好,娘先去饭舍看看”“好咧,娘。”周东嘎吱一声坐在木椅上,当然不是普通的木椅,加厚加肥版的木椅,周大郎同志呕血沥血三个晚上才将因为一屁股不小心坐在椅子上就分崩离析的椅子重新复原,并加宽了椅子。嘎吱,嘎吱,听到周大郎心中又是一阵心虚,可别坐坏了,再坐坏了俺可三天上不了床啊。天可怜见,也许是大郎心思感天动地,亦或是俺们的男主角听到了大郎的心声,静静的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椅子便再没发出惹人嘈杂的嘎吱声了。

    不多时,周氏的声音传入,“开饭了”,周东眯着的眼瞬时大亮,双手轻拍椅把手,双腿一跃,突地从椅子里窜来出来,直奔饭舍。留下晃晃悠悠的椅子和瞠目结舌的周大郎。“娘,真好吃,你这手艺真是没得说”周东边哼哧边嘟囔道,右手如闪电般在各个菜中游荡一边之后,哼嗤哼,几筷子下肚,一碗米饭干净了,哇,又是慢慢一碗,就在周大郎赶来饭舍的时候,周东小哥哥已经干掉了两碗米饭,满满的米饭,“你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不行,额..不能..让...额刺不桑介么好吃的饭菜,娘,你这菜做的是更香了”“还是你师娘好,肯舍得教小丫厨艺,我这还都是在小丫那偷学来的呢。”“哼!”小丫头抬起头,瞥了眼努力奋斗的周东,又更大力的哼了一声,周东反应过来,使劲对小丫点点头,双眼咪的更小了,似乎在夸赞小丫的本事,只听小丫头又哼了一声,看到狼吞虎咽的周东无奈的摇摇头,低头看向眼前的菜盘子,六个四空,只留下周东跟周大郎不爱吃的两盘青菜,纤手轻着筷,红唇微嚼动,与大口呼噜喝粥的周东截然不同。

    翌日,晨,公鸡的咯咯声叫醒了一天的黎明,如赖床不情愿起床的孩童一般,太阳也是慢慢的升起。周东听的一声鸡鸣后便睁开眼,揉了揉眼角的痕迹,起床洗刷,恩,真是个美男子啊,对着铜镜里的自己开始了美好的一天。科举取士,以乡试为例,分三天考试,三月初十为第一场,试卷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孟子》一文,释义一篇;隔三日为第二次,以经义为题,多选五经;再隔三日为第三场,多以当地时务策为主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发生的时事发表见解或议论。铺开油皮纸,拿起夫子赠与的狼豪硬笔,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呼了口气,再次提笔默写《论语》、《孟子》。乡试取才,多选圣人言,中庸一书,虽见于试卷但次数甚少。为此吴夫子特意对周东进行圣人言论的教育,同时也未曾放松中庸的指导。说来也奇怪,自打那次进山后,周东的记忆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虽不至于过目不忘,但

    在学堂内也是熟读而记,并且当回想书时,文字跳动般地跃入脑海,使得周东备受夫子喜爱,故而有了拜师一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中最好的日子便是春季的造成了,周东深知耕读不倦,以吴夫子来说,少儿好敏

    幼而聪慧,长而通文,不及弱冠之年便在族学中脱颖而出,首次参加春闱便夺得榜首,同年秋闱,夫子好高骛远,半年中流连声色犬马之地,自以智高蔑视众人,不勤读经书,不事笔墨,最后名落桂榜。后三年,勤读不倦,然时运不济,以一名之差落榜;有后三年,遇战乱,行囊被劫,无奈返乡,又后三年,再落榜。此去经年,应是良城美景,却不想莺莺燕燕无人陪,一人独宿山庙堆,可怜天下无安宁,路遇劫匪又战乱,幸而觅得贤美妻,十月逃亡女降临。便是吴夫子对于周东也是充满信心,对于周东未来很是看好,虽然夫子年龄见长不过举人之身,但经义通达,与当时闻名遐迩的诸多大儒也是相谈盛欢。所以对周东而言,夫子的教育虽然比不得夫子师父对其的教育,但也不遑多让,同时触类旁通,让周东对于经义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乡试的一些门道也是略有收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一入科举深似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士子投身不复还,君不见,灞桥边,多少离人泪沾襟,君不见,明朝深巷卖杏花,君不见,乘风匹浪会有时,直挂破船去沧海,君不见,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君不见,仲永资,伤断肠,君不见,孟郊君,踏长安。古来圣贤,到底有几何寂寞。醉生梦死又几何,黄梁一梦堪堪美。君不见,明月光下几多愁,君不见,范君中举了癫狂。

    对于今日的周东而言,乡试之事亦然重要,但夫子前些日子说说的关于儒家、佛门、道家之事却有些艳羡,每个少年心中都有个梦,就是有朝一日可腰间佩剑乘风破浪,路遇不平事,当斩做恶人,大唐诗中仙人李太白融合儒、剑修之长,身着白衣,佩戴青莲,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端的是潇洒无敌,一人一剑,携风雷之势,荡贼寇,登太行,行路至蜀道。儒家,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剑修,多与墨家游侠相关,以兼爱众生为信念,仗剑行侠。

    小小书童心中有个梦,佩剑观阿房,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