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征程
字体: 16 + -

第21章 围攻

    时光匆匆,苏彦回营也有半个月左右了,时间来到六月三日,大部分伤员已经回归正常训练。

    天气变得炎热起来,现在除了训练,大家都躲在帐中。如果只是这样,苏彦倒也觉得没有什么,但是他发现了队伍中出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很多人一回帐内,就把身上的盔甲全都卸掉,按照郑军的规定,只有晚间休息才能卸甲,这么做明显不符军规。苏彦虽然平时对部下很好,但是军纪方面他是非常坚持的,从严治军是他的理念。

    他马上召集伍长们议事,告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行事,从严管理自己部下。伍长们都表示遵从命令,严格落实军规,带好每一个兵。

    苏彦属下两名伤残的士兵,由于天气炎热,加上军营医疗条件简单,伤口逐渐恶化,苏彦申请将二人转移到后方调养,获准后苏彦赠与二人各五十金。

    二人离开后,苏彦小队很快又补充了两名新兵,小队得以满编满员。黄奇一直在各方面很照顾苏彦,很多事情都对他予以优先,这一点也是别人嫉妒他的原因之一。

    太平营中还有一个问题的出现,也是之前没有想到的。跟随郑军回归的十几名女子住在营中,却没料到对士兵的诱惑太大,很多人无心训练,总是喜欢没事就往那边跑。

    苏彦的手下之前在山上的时候,已经见过了这些,经历过了考验,没有表现得太出格。反而是没参加任务的人员,精神都变得非常亢奋,喜欢没事找女子聊天,仿佛只要能说上话也是赚的,表现得非常饥渴。

    最终经过商议决定,由花樱将这些女子全部带往太平镇,找个地方安居下来,事情才算是告一段落。

    由于花樱本人性格强悍地位较高,倒是很少有不开眼的士兵敢打她的主意。主要她还是特使身边的人,没人知道有没有特殊关系,不敢占她便宜。

    天有不测风云,接下来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雨,气温降低了不少。但是连日大雨导致道路泥泞行军困难,太平营中地面形成了很多积水,大家踩在泥水中行走,士兵怨声载道军心不稳。

    六月七日,雨势稍停,苏彦领着小队人马出去挖了很多土壤回来把地势铺平,减少积水的产生。此举赢得军中上下一片赞扬,大家都说苏彦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战友。

    第二天,雨势完全停了下来,大家的心情都好了很多。这时接到消息,郝树派人求援,说他被几方势力联合进攻,坚持不了多久,需要郑军尽快增援。

    经过议事讨论之后,特使决定答应请求,让来人回去复命。巧合的是来人刚走不久,圣旨就到来了。

    使者宣读了圣旨,内容为同意十二王子出兵的请求,要他为郑国扫平匪患,把这块法外之地重新纳入管辖之内。苏彦现在对这位十二王子非常好奇,因为他真的非常神秘,没有露面就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好像什么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中一样。

    有意思的一点是,特使的地位好像很高,连使者都有点巴结他的意思。看来十二王子果真不同凡响,连他的手下都这么被重视。

    要知道,苏彦虽然不敢说对朝中之事一清二楚,但是哪几个王子比较得势,他还是知道的。这位十二王子郑嵘,此前民间几乎没有关于他的传闻,要不是这次奉命寻边,可能没有几个人会想起这位王子。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苏彦不觉得这位王子是个平庸之辈,如果他也有心夺嫡的话,郑国局势的走向说不定又会生出几分变数。

    不过这些东西目前而言都太遥远了,只从眼下来看的话,十二王子请旨讨伐山贼,一旦功成他的地位和影响力会上升。而且操作得好的话,不仅能将整个白云山脉收入囊中,就连太平营也可以揽入麾下。

    对于苏彦而言,他并不想盲目卷入王子之争。但是依赵季的性格来看,好不容易有机会巴结王子,很可能会做出让人以为站队到十二王子那边的行为。即使赵季本人没有这个想法,只要别人认为你这么做就是站队,就很难洗脱嫌疑摆明自己的立场。

    六月九日,太平营在特使带领下,从各大队中抽出两个小队,组成讨匪军,人数六百余人。这次因为准备要长期作战,还专门从后勤大队里抽出来几十人编成后勤小队,跟随军队出发。

    黄奇大队派出的是苏彦小队与顾顺小队,两人之间算是不打不相识,彼此相处还算合得来,不会引发私人冲突。

    不得不说,黄奇的这个做法还是经过一番考虑的,因为苏彦在小队长里比较受嫉妒,能和他和谐相处的不多。此外,斥候小队本身实力出众,也是担当此次任务的不二选择。

    另外为了防止兵力减少,被燕军抓住机会动手,又调来了一支守土军,驻扎在太平营的左翼。

    所谓守土军,通俗点说就是民兵,平时务农战时从军,由于并未脱离生产,平时训练较少并且装备简陋,一般被用于炮灰使用。

    这支守土军人数有一千多人,服从于太平营的指挥管理,将一直在这里待到讨匪军回师的那天。民兵成分复杂,身体素质参差不齐,里面有很多老弱,战斗力不能寄予厚望。

    由于道路泥泞难走,加上人员数目增多,这次的行军速度比上次要慢了很多,预计在十五日左右才能到达。也就是说,在此之前,郝树还得支撑七天左右,援军才能到达。

    苏彦考虑到形势千变万化,要等待七天才能知道到达前线,这期间变数很多,万一郝树没抗住压力提前倒戈了,对郑军来说,绝对是巨大打击。

    因此,苏彦向特使建言道:“可先派一支小队前去支援,一来可以了解具体情况,为大队打好前站。二来可以安抚郝树,不至于狗急跳墙。”

    苏彦的这个提议,特使决定采纳,询问道:“你觉得派谁去比较合适。”苏彦原本想要毛遂自荐,但是他感觉到特使说话的语气神态有些奇怪,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苏彦转而说道:“顾顺小队算是我们大队最精锐的小队,纯以实力而言,是要强过我们小队一截的,属下认为派遣顾顺小队比较合适。”

    特使听到这个回答,有些奇怪地微笑道:“既然如此,就由你就去传达这个命令吧,不要让我失望。”

    苏彦心里隐隐不太舒服,他听出特使是话里有话,估计是跟最近的谣言有关。苏彦安慰自己不要多想,做好份内之事就行了,随即将命令如实地传达给了顾顺。

    苏彦嘱咐了顾顺很多话语,提醒他注意哪些事项,希望他能够顺利完成任务。顾顺多谢提醒之意,表示一定完成任务,便率领斥候小队先行出发了。

    苏彦估计按照顾顺的行军速度,三日内应该能够赶到。讨匪军继续稳步行进着,直到第六日到达了白云山脉外围,明天就能到达目的地。

    当晚,顾顺派遣一名斥候带来消息,现在郝树正在被五股山贼势力围攻,敌军人数达到一千以上。这次的围攻起因就是周兴挑起的,他四处游说山贼势力,告知郝树与郑军勾结,不早日除去必成大患。

    其实这个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关键的原因是他说郝树吞并两家势力,发了一笔横财,正在招兵买马,一旦错过这个时机,将追悔莫及。

    其实周兴的一番言辞中,真正对山贼们有吸引力的就是发了一笔横财。其次郝树立足未稳比较虚弱的状态,也是山贼们决定下手的主要原因。

    这个消息的确认,使得郑军有些人心惶惶。因为上次只是攻打刘豫一个势力就损失不小,要是这次同时对付五股势力,是不是意味着损失会非常大。抱有这种想法的人,都觉得此战郑军即使胜利,付出的代价也必然惨重。

    对于周兴这个人的作用,苏彦承认有些低估了他,当时并没把他太当回事。这次周兴给郑军惹来不小的麻烦,急需寻找对策破敌。

    特使召集小队长们议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没有说出让人信服的策略。这一次议事,苏彦全程没说几句话,仿佛像个局外人一样,和他以前行事风格差别很大。

    议事结束之后,雪银叫住苏彦,两人一起来到特使的帐中。发现帐内除了特使以外,只有花樱一人在此,气氛有些玄妙。

    关于这一点,它让苏彦明白了一个件事情,在花樱和他之间,特使明显更加信任花樱。苏彦没想到自己身为郑军中人,竟然不比山贼头目让人信任,特使的做法使他有些心寒。

    其实苏彦实在是太年轻了,他还不懂得特使的心理。花樱作为一个女人,在军中无依无靠,只能依附于特使。而苏彦却仍有其它选择,所以特使对他是不够放心的。

    “刚才讨论的时候你几乎一言未发,可是对本使有什么不满?”特使开口就是这么一问,让苏彦有些憋屈,他先前不发一言,是因为他尚未想好可行策略,关键还是了解的信息太少,他不好妄下判断。

    苏彦如实答道:“属下之所以没有多言,是因为属下还未想好对策。现在我们掌握的信息实在太少,属下不敢妄下断言。”

    特使闻言,面色稍缓,说道:“无妨,虽然没有好的对策,你也可以说说你的想法。”

    苏彦知道不说是不行了,只得开口道:“敌人虽然人数较多,但是却是五股力量集结而来,彼此之间勾心斗角必然不能同心协力。我们只要抓住机会攻其薄弱环节,必然可以一战而胜,而一旦我军胜利,敌人联军势必瓦解,说不定还会自相残杀。”

    苏彦这一番话说得特使连连点头,他抚掌笑道:“我发现你小子真是个可造之材,只是可惜不是我亲手提拔上来的,只怕你不会真心追随于我。”

    苏彦一听这话,就知道对方是要自己表明立场,但是苏彦并不想过早介入权利斗争,于是他说道:“大人此言差矣,属下一直忠心于国家,又岂会不真心听命于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