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征程
字体: 16 + -

第20章 重组

    苏彦回去之后,就开始调查是谁在背后造谣生事。由于这事比较隐秘,苏彦决定让邬童等几名亲信着手调查。

    在苏彦忙着调查造谣者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根据花樱提供的情报,郑军仔细搜索排查到了刘豫生前暗藏的宝库。里面有大量金银珠宝,都是些不义之财,还有一些武器装备药品材料之类的,总之是收获颇丰。

    当晚,据点里发生了几处骚动,苏彦结束修炼状态,急忙集合队伍向骚动地点杀去,却发现只是虚惊一场,事情已经结束。

    原来是几名山贼本性难改,想要染指财宝,纷纷被守卫斩杀。这次发现的这么及时,也是多亏了雪银防守于此,正好再次验证了她的可怕实力。

    与夺取财宝不同的是,鲍预小队一名士兵因为亲哥死于山贼之手,难以放下心中仇恨,于当晚连杀了小队三名山贼,在被制服前自杀。此事已经引起轩然大波,加入郑军的山贼们人人自危,搞不清楚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存在。

    苏彦极力安抚小队情绪,对几名山贼士兵郑重承诺绝不会发生此类事件,小队里的氛围还好,没有紧张兮兮。

    在此背景之下,特使召集小队长们议事,商量接下来队伍要如何怎么走下去,大家商量的意见分为两种。

    一种是路斐主张的请旨朝廷继续剿匪,在等候的时间里招兵买马扩大实力,圣旨到后找机会一举平定整个白云山脉的匪患。

    另一种是苏彦主张的同样请旨朝廷继续剿匪,但是要将队伍拉回太平营休整一番,圣旨到后动用太平营的军力平息匪患。

    这两种意见相持不下,雪银、史壁支持苏彦的意见,金城、鲍预支持路斐的意见,局面是对半开。

    特使让两人最后阐述一下,他要做出决定。路斐抢先道:“我们已经占领了一块地盘,现在正是要立稳脚跟的时候,现在如果撤回,之前的付出将完全白费,又得重新来过。而且我们刚刚打了胜仗,又新得了一批财宝,正是发张壮大吸引人才的好时机。”

    苏彦却道:“所谓站稳脚跟是不可取的,我们消灭刘豫,是因为刘豫有错在先,我们占了道义,所以打起来没有引起太多干涉。一旦我们长留于此,这些山贼势力们势必人人自危,很容易联合起来,到时候局面反而不利。”

    “至于所说撤回就前功尽弃的话,属下断然不能认同。首先我们这次营救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不仅救出了特使,而且消灭了刘豫,顺便降服了郝树。”

    “我们离开之后可以把地盘交给郝树管理,让郝树成为我们的代理人,那样他的地盘也就是我们的地盘,这个脚跟站得不仅稳,而且谁也没有话好说,毕竟山贼之间互相兼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谁也没有资格指责。”

    “至于发展壮大吸引人才之事,更是不经头脑思考想当然耳。你在这里招兵买马能招来些什么人,无非只是招来山匪流寇,这些人生性散漫不服管束,如果大量加入队伍,势必造成管理问题,严重点甚至会引发叛乱。”

    “最关键的是朝中局势复杂,这么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只怕大祸临头而不自知,还望诸君仔细思考,不要因为一时意气用事,误了自己大好前程。”

    苏彦这一大段分析,折服了大部分人,尤其是最后一段话,深得特使认同。确实大张旗鼓招兵买马容易被认为怀有异心。这个异心不是指对朝廷不忠,而是对于夺嫡的王子们而言,因为任何势力做大都难以逃脱他们的关注,难保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采取什么过激手段。

    路斐见形势不对,开始强硬道:“你说以郝树为代理人,但是现在有传言说,你早与他有所勾结,谁知道这是不是你们达成协议中的一步。”

    路斐的这番指控虽然毫无实据,但是按照道理来说也并非不可能。苏彦只说了句清者自清,未替自己多余辩解。苏彦并不想告诉大家,他现在在秘密调查此事,因为他怀疑谣言就是这几人当中的某一人传出的,他目前最怀疑的是路斐,因为两人的矛盾确实很深。

    特使最终决定采纳苏彦的意见,将所有能拿走的东西全部带走,留下了地盘转交给郝树接管。郝树也乐得如此,平白又扩大了地盘,不管郑军还回不回来,他都没有损失。

    行军队伍由于多了不少伤员和女子,再加上运送财宝装备,行进速度慢了许多。由于苏彦这群人一看就不好惹,一路上倒也风平浪静,没遇到什么危险,辗转七日回到了太平营。

    进入营中,各小队回到岗位,要开始回归日常生活。校尉赵季对于特使的到来非常重视,马上摆了丰盛的宴席欢迎特使的驾临,顺便犒劳回归的士卒。

    苏彦没有第一时间去参加宴席,他跑去找黄奇报告去了。黄奇也似乎早就在帐中等着他,看到苏彦的出现,他非常欣慰。

    黄奇问道:“这次外出,可有遇到什么危险?”

    苏彦答道:“是有遇到几次危机,好在都安稳躲过了,没有什么大碍。只是属下现在内心不安,出去见识了一番,感觉到自己的能力还是远远不够。”

    黄奇笑道:“你能有这番感悟,才算是真正成长了。让我看看你有没有受伤,你小子一向是报喜不报忧,不亲自查看一下我不放心啊!”

    黄奇说到这里,苏彦心里非常感动,他自幼失去母亲,父亲又被抓去当兵,他对亲情这块是非常敏感的。黄奇岁数年长苏彦十三岁,对苏彦算是非常照顾,苏彦有时感觉黄奇很像叔父的感觉,虽然他并没有叔父。

    当黄奇发现苏彦身上多出不少道伤疤之后,叹道:“苏彦啊,你也是苦命的孩子,要是生活在和平年间,不至于这么小就负伤这么多处。”

    黄奇当时之所以很快看出苏彦的破绽,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年纪太小了,这是他无法隐藏的东西,直到现在他还未满十三岁。

    两人又聊了很多闲话,苏彦向黄奇一五一十地报告了事情的经过,听到惊险地方,黄奇都觉得心惊肉跳,好在最终化险为夷,安然回到营中。

    “你身上的刀伤还没全好,你趁这段时间赶紧多休息,早点把伤养好,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又要出征了,这是命令你可明白!”黄奇对苏彦下令让其休养生息,苏彦不敢违抗,将黄奇的话记在心里,尽量完成黄奇的命令。

    两人谈完话之后,苏彦前往宴席赴宴,才一到就被手下围住敬酒,苏彦故作严肃道:“不要忘了我的命令,喝酒可以,别给我喝得不省人事。”

    属下异口同声称是,气氛并没有被苏彦的话破坏,大家依然高兴地吃吃喝喝,玩得不亦乐乎,只是把苏彦的话记在心里,不敢喝得忘乎所以。

    苏彦的心情放松下来,开始享受着久违的欢乐,最近这段时间的杀伐,使得内心有所疲惫,对身边事物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是需要付出很大心力的。

    宴席一直开到很晚才结束,苏彦坚持到结束才离去,看着天空皎洁的月色,思绪飘向远方。爹,你究竟在哪,孩儿何时才能再见到你,苏彦内心问着自己,久久没有答案。

    第二天的时候,黄奇派人唤苏彦前去,告知他一件事情,他手下有几名伍长联名上告,要求脱离小队去往别的队伍。苏彦一听就知道是哪几人所为,他告诉黄奇既然他们想走,我也不会强留,只希望大家以后各自安好。

    黄奇同意了苏彦的意见,让苏彦回去罗列一份名单,把想换队的人全都统计上去。苏彦回去之后,立马让小队集合,当面宣布此事,让想换队的人都来找他登记。

    三名伍长带头登记,后面陆陆续续又登记了七人,加起来一共十人。也就意味着苏彦小队刚成立时的老兵班底,一下子走了一半,算上死去的甘元,剩下的老兵只有九人。

    苏彦面对这个结果,也是深受打击,他没想到自己努力想要创造一种良性的战友关系,却遭遇老兵们的强烈抵触。经此苏彦也明白了一个人的习惯养成是很难改变的,老兵们习惯了高高在上,苏彦让他们和新兵平等相处,对他们而言就是强人所难。

    主要原因还是整体没有形成这种氛围,苏彦这种做法属于异类,在郑军中并不得人心。他认识到这点之后,宁愿以后补员只补新兵,也不接受不服管理的老兵。

    留下来的老兵中,只有两人还不是伍长,苏彦于是把他俩都升为了伍长,就是苗途和张楚二人。苗途本就是苏彦心中的预备伍长,这没什么好说的。

    至于张楚此人,苏彦对他的印象就是老实巴交,平日里也没什么话。他这次选择留下来,苏彦心里还是感谢的,虽然张楚没有什么过人的实力,但是担当伍长还是够格的。

    剩余的一名空缺,意味着苏彦要选出一名新兵伍长,要知道这帮人入伍都还没两个月,要是担当伍长的话真可谓是进步神速了,不过这也是情况特殊,一般情况下是绝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苏彦经过层层考核,最终确定了新兵杜凯为伍长,这个结果是非常公正的,杜凯的实力在新兵中确实拔尖,选他担当伍长是最合适的。至于他的弟弟杜旋,则被苏彦在心里计入预备伍长的位置,有机会就会提拔他。

    杜凯成为伍长,极大地振奋了新兵的士气,现在他们训练得非常投入,不放过每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努力为自己赢得上升的台阶。

    在换过来十名新兵之后,苏彦将小队成员重组了一下,确保了斥候伍实力最强,其次是亲卫伍,其它伍的实力则相对均匀。

    军中有句俗话,看斥候伍和亲卫伍哪个更强,就能看出小队长的风格是保守还是激进,这话虽然不是绝对正确,确实有它几分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