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到领导心坎里:一分钟打动领导的说话术
字体: 16 + -

大场面把该说的话“逼”出来

在职场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平时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可一到正规场合就开始支支吾吾地紧张得说不出话来。面对熟悉的领导“没话可说”,面对陌生的领导“说不出来”,处于一个大场面时又“不敢开口”。这个时候,他们常常为自己的口拙而感到遗憾,其实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话,而是他们存在胆怯心理,总害怕自己说得不够好。

罗宾逊教授在《思想的酝酿》一书中这样说道:“恐惧和胆怯大都是因为一种无知与不确定感而产生的”,对大多数人而言,说话是一个未知数,其结果不免会令人感到焦虑和胆怯。但是怎样克服这种消极心理,让自己将胆怯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使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达到最小呢?这就需要你给自己足够的信心,拿出勇气和胆量,不要因为别人的取笑而感到恐惧或是胆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脱口秀主持人拉里金从小便向往广播生涯,从学校毕业后他到迈阿密的一家电台应聘广播员。

上午8点30分他走进了电台,心情紧张得不得了。节目开始了,可就在他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喉咙却像是被人割断了似的,居然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在他连播了三段音乐之后,仍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此时的他在心里对自己说:“原来,我还不具备做专业主播的能力,或许我根本就没胆量主持节目。”

这时,老板忽然走了进来,对着满脸丧气的拉里金说:“你要记得,这是个沟通的事业!”

听到老板这么提醒,他再次努力地靠近麦克风,深吸一口气,尽全力地张开了嘴巴,逼着自己开始广播:“早安!这是我第一天上电台,我一直希望能上电台……我已经练习了一个星期……但是,现在的我却口干舌燥,非常紧张。”

拉里金就这样结结巴巴地结束了他的第一次广播节目。虽然,说话不是很流利,但是终于能够开口说话的他,似乎信心也唤回来了,这天,他感觉自己特别优秀,特别成功。

那就是他广播生涯的开始,从此以后,他不再紧张了,因为第一次的广播经验告诉他:只要敢于说出心里的话,人们就会感受到你的真诚。

很多人都和拉里金一样不知道如何开始与人对话,尤其是面对领导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他们没有丰富而有趣的思想,而是他们没有胆量将其表达出来。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如此多的人发现自己难以成为出色的交谈者,原因在于他们担心自己所谈的事或者流于无味的肤浅,或者言不由衷,要不就害怕自己所讲的东西对交谈的对方毫无价值,或者方式方法不适合于当时的场合。”

对于这种胆怯心理,威廉詹姆斯也提出了他的纠正方法:“无论何时,只要人们消除心理的障碍,并且让自己的舌头自如地活动,交谈就一定会顺畅而友好,并且令人振奋起来。”

那么如何在面对领导时,克服胆怯,把该说的话“逼”出来呢?在这里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从生理的角度进行调节

生理与心理是互动互制的。生理的调节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当说话者产生紧张现象时,通过生理上的一些调节措施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通过深呼吸、搓手、舒展四肢、走动等方式,都可以使紧张的心理消除、缓解。

2进行心理放松

说话表面上看是一种嘴上功夫,实际上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因此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常常是一个人说话水平发挥程度的决定因素。面对不同的说话对象和说话环境,心理常会出现微妙的变化。对方的地位、身份、关系常是影响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

心理的紧张现象是自己夸张感受所致,必须让心理感受重新归位。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对谈话对象做客观、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做准确、公正的评估,这样就能保持清醒,树立信心。如当别人的话语显示出我们所无法达到的优势时,我们可做这样的暗示:这是他的优势所在,我同样也有优势,我的优势是他比不上的。切勿对对方过高地认定,更不要神化,要把他看做一个平常人。同时,谈话者都是平等关系,不要人为地把双方的关系拉开。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自信心。

3心态平稳,克服表现**

有时我们说话产生紧张现象,并不是轻视自己的缘故,而是极强的表现**造成的。说话之初就想着一鸣惊人,压倒他人,当发现对方口才出众、见解独到时,心理上产生了失落感、挫折感,情绪上就会一落千丈。要想培养朴实、自然的说话风格,只需把自己的意思圆满地表达出来就行了,期望值不要太高。只要心态平稳,紧张意识也就无从谈起。

4学会人际交往

导致紧张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交往实战和成功的交往感受,需加强交往实践训练,广交朋友,在实践中消除紧张的弱点。也可用心模仿那些泰然自若、善于交际的人的举止风度。

要达到这一点,一定要抛开成见,真诚待人,用善良之心待人,开诚布公地交流感觉,培养冷静待人接物的态度,在交往中纠正自己的歪曲判断。

说话感悟

说话表面上看是一种嘴上功夫,实际上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面对大场合,面对高级位的领导时,很多员工会因为场景压迫,因为对方的地位、身份等而在心理上产生胆怯、紧张的情绪。针对这一点,首先要进行心理放松,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场合中的其他陌生人、正确认识领导,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陌生人也是人,领导也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