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秘战:在细节中让自己价值百万
字体: 16 + -

第三章 良好的习惯让你从细节上无懈可击

办公室是职场的一个缩影,它既是你工作的舞台,又是你与同事展开利益角逐的战场。在明争暗斗、竞争激烈的办公室里,良好的习惯将让你从细节上无懈可击,将助你在职场中纵横捭阖、脱颖而出;不良的习惯则会让你丧失竞争优势,在职场中折戟沉沙、铩羽而归。

一、投机取巧没有好结果

伍多益和王玉国同在一家公司做业务员。两人平时关系不错,但是性格却大不相同。伍多益性格活泼、头脑灵活、精于算计,在公司里是一个出了名的八面玲珑的角色。而王玉国则打眼看上去就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他做事脚踏实地,为人也憨厚实在。平时的话也很少,不像伍多益那样和谁都能侃侃而谈。

一次,总经理为了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决定同消防队、环保局一起在郊外举行一次氯气泄露消防演习。为了搞好这次演习,总经理决定派一名员工前去参与前期准备工作。因为总经理认为伍多益为人处世比较机灵,所以就决定派伍多益去。

周五的下午,总经理把伍多益叫到了办公室,对他说:“过几天,公司要在郊外联合消防队和环保局进行一次消防演习,公司决定派你明天去参与前期准备工作。所以,你就牺牲一下自己的休息时间吧!”伍多益一听,心里就不高兴了。原来他一直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逢周末都会睡个大懒觉。可是既然总经理开口了,作为下属当然没有任何推脱之理,伍多益便硬着头皮答应了。

走出办公室,伍多益心里十分不爽,觉得自己真是倒霉透了,公司那么多人,总经理谁都不找,偏偏找到自己。他不禁嘟囔道:“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

就在他满腹怨言的时候,伍多益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那个憨厚的王玉国。“王玉国向来对每个人都很好,对于别人提出的要求从来就没有拒绝过,何况我和他的关系一直不错,那么只要我开口请他帮忙,他一定不会不给面子的。”伍多益越想越开心,于是便直接去找王玉国。

路上,伍多益还特意跑到卖冷饮的地方,给王玉国买了瓶饮料。伍多益把王玉国叫了出来,两人边走边聊。他问王玉国:“你明天有事吗?”王玉国说:“没事,呆在家里休息,怎么,你有事吗?”伍多益一听心里开心极了,便说道:“哎!我可没你那么好命,我明天还要去看一个朋友,他前几天出了车祸,躺在医院里。可是,刚才总经理叫我去他办公室,给我分配了一项任务,让我去郊外参与消防演习的前期准备工作。总经理的话我不敢不从,就只能答应了。我正为这事发愁呢。我一个人不能分成两半啊!”王玉国一听,便立马说道:“要不这样吧,我去替你参与消防演习的前期准备工作,你去医院看朋友,到时候,我跟总经理说一声就行了。”

伍多益一听,立马拉住王玉国的手,故作兴奋状地说:“真是太谢谢你了,你可算是帮了我的大忙,改天我请你吃饭。”

第二天,王玉国按照伍多益说的时间准时去参与消防演习的前期准备工作。此时,总经理和他的秘书已经到了,总经理看到王玉国来了感到十分惊讶,明明是要伍多益来的,怎么换成王玉国了?于是总经理便走过去问王玉国:“你怎么来了,我昨天跟伍多益说好了,要他来的。他也答应了。”听着总经理略带责怪的口吻,王玉国连忙说道:“伍多益今天要去医院看望他的一个朋友,实在来不了,就给我打电话,要我替他。”

就在王玉国要参加消防演习准备会议时,总经理突然让秘书给王玉国发了500块钱,说是给他的辛苦钱。王玉国还真没想到,只是参加两个小时的消防演习准备会议,竟然还会有奖金。

晚上回到家里,王玉国给伍多益打了个电话,向他说了白天的情况,并且还告诉他,公司还给自己发了500块钱的奖金。此时,电话那边的伍多益一听,顿时后悔万分:一天就赚了500块钱,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可机会就这样让自己给错过了。

更让伍多益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因为这件小事,使得总经理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总经理一向最痛恨那些在工作中偷奸耍滑、投机取巧的人,而伍多益却将自己的这个缺点暴露了。没过多久,在公司的一次岗位调整中,总经理把伍多益调到了下面的一个分公司去了,理由是去基层接受锻炼。

有些自恃有些小聪明的职场人士,在工作中喜欢投机取巧,并自认为在上司和同事的面前可以蒙混过关,结果就像伍多益这样,“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让自己吃了大亏,还破坏了自己在上司和同事们心目中的形象,丢掉了前程。

上司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的工作表现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即便是一些微小的细节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对于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更是心底有数。如果他发现你是一个在工作上偷奸耍滑、投机取巧,甚至跟自己玩小把戏的人,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因为一个投机取巧的小小细节被上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导致上司对你抱有成见,岂不是得不偿失啊?所以,对待工作还是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少偷奸耍滑、投机取巧,因为你的上司和同事们都不是傻瓜。

二、不断学习,保持优势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职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职场人士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折旧”。实际上,半数以上的劳动技能在短短的3至5年内就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无用。

如今职场中流行一种新“三八主义”,即8个小时休息,8个小时工作,8个小时学习。新“三八主义”反映出职场人士所共同面临的危机。面对这种危机,你怎么做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身价百万呢?

第一,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职场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上司只会保留那些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员工。正如一位销售经理所说的那样,“我手下有8名销售员,两名顶尖高手创造的销售额高达总数的50(百分号),这两个员工我是丢不起的。”这位销售经理“丢不起”的两个员工,就是“不可替代”的员工。在职场中,你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让自己拥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优势,才有可能身价百万。

第二,拥有一技之长。无论职场竞争如何激烈,只要拥有一技之长,你就能够在职场的风云变幻中稳坐泰山。

贝尔蒙多是巴黎一家大酒店餐饮部的一名小厨师,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做不出一道像样的大菜,只能在厨房当下手。他憨憨的,谁都可以说他两句。经济低迷时期,酒店年年要裁去一定比例的员工,照理贝尔蒙多首当其冲,但他会做一道特别的甜点:将两个苹果的果肉放入一个苹果中,使这个苹果显得特别丰满,而从外表上一点也看不出是两个苹果拼成的,果核也被巧妙地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

一次,这道甜点被一位贵夫人发现了。这位贵夫人是该酒店最重要的客人之一,她长期包租一套最昂贵的套房,她十分喜爱贝尔蒙多做的甜点。从此,这位贵夫人每次来酒店,都不会忘了点那道甜点。所以每次酒店裁员,不起眼的贝尔蒙多总是平安无事,他也由此成为酒店不可或缺的人。

第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在这个知识与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你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凯特琳女士是一个典型的学习狂人。进入通用汽车公司时,她既没有高学位,也没有销售经验,她的成功完全是自己不断学习、磨炼销售技巧的结果。

进入通用汽车公司之前,凯特琳女士之前是一位全职太大,后来丈夫因车祸丧生,为了养活3个核子她才步入职场。刚做销售时,她对如何销售汽车一窍不通,她边推销边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向别人请教,短时间内阅读了大量书籍,掌握了丰富的汽车知识和销售策略。通过学习,她不仅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电话预约,如何更好地向客户做介绍,如何让客户将自己推荐给更多的人,而且学会了如何应对客户对价格的异议,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成交。每当她将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巧付诸实践时,她的业绩就会攀升。经过短短4年的努力,她不仅收获了财富,还迅速从一名基层销售员成长为经验丰富的销售经理。

有人说,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另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在职场中,如果你不学习,不出5年,就会被淘汰。如果你想身价百万,你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规章制度一定要遵守

秦绪荣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外企工作。这天下午她有些发困,于是到咖啡间用纸杯给自己冲了一杯咖啡。喝完之后,她把纸杯顺手扔到了垃圾桶里。出乎她意料的是,她用纸杯冲咖啡的事被别人看见了,还报告给了上司。于是,下班之前她的上司把她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告诉她喝咖啡的纸杯是专供客人使用的,公司员工喝咖啡只能自备杯子;如果她下次再用纸杯喝咖啡,就按公司规定罚款,从薪水里扣除。从上司的办公室出来,秦绪荣一肚子的闷气没出撒,心想:就这么一个几分钱的小纸杯,值得这么小题大做吗?

虽然一个小纸杯或者一张打印纸,本身值不了几个钱,但是,它关系到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能仅仅用物品本身的价值来衡量。公司的规章制度即便看起来再琐碎,再没有意义,作为职场人士来说,你也一定要遵守。因为规章制度涉及的往往都是工作中的各种细节问题,而影响你职业前途的通常也就是这些细节问题。

你可能并非不关心单位的规章制度,但是你更关注的是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以及休假、出差补贴、社会保险等等。应该说,作为工薪一族,你关注这些问题本身没错,而且是应当的。不过,仅仅关注这方面的东西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全面了解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免自己在无意中违章违纪。

即使你工作努力、充满热情、与同事相处融洽,但是如果你不把单位的规章制度放在心上,总是不时地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比如迟到早退、浪费公物等,都会影响你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生涯。

廖雨飞最近心情非常郁闷,他不但被老板开会点名批评,同事们对他也是横眉冷对。原来,他换了一台新电脑后,忘记把旧电脑中的个人记录和信息删除了。这本来也没什么,但要命的是,处理旧电脑的人发现他经常用那台电脑下载电影和游戏。老板知道后火冒三丈,把他叫进办公室里大骂:“难怪公司的网络会经常堵塞,原来罪魁祸首是你!”

利用单位的办公设备干私事,而且影响到其他同事办公,廖雨飞的做法放在任何一家单位都是不合适的,也可以想象他在这家单位今后的前途。

实际上,进入一家单位后,你一定要尽快和全面地了解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使自己尽量少犯错误,少出纰漏。现在许多职场人士在触犯了单位的规章制度后,总是喜欢用“我不知道”或者“我不是故意的”作为借口,来为自己开脱。作为初犯,单位可能会原谅你,但即便如此,你也会给上司和同事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如果你总是对单位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明知故犯的话,则有可能哪天你被单位炒了鱿鱼,自己还蒙在鼓里。

从踏入职场的那一刻起,你最好就要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工作习惯。为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一开始你会有一种受束缚、不自由的感觉,但正确的工作习惯一旦养成,你不仅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顺利,而且会终身受益。

四、准时上下班

人在职场,准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是最基本的要求,但职场人士往往容易忽略。或许你有很多困难,但只要你迟到、早退了,就不要为自己找任何借口,不要期望单位的规章制度因为你而有所改变,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周琳和男朋友大学毕业后一起到北京打工,凭着自己中本科的学历找到一份编辑工作。为了节约生活开支,两人到通州租房,每天清晨5点起床,一路城铁、地铁、公交,花上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单位。

一天,主编早上叫大家开会。周琳因为塞车迟到了20分钟。主编面沉如水,问她迟到的原因。周琳忙解释自己住在通州,距离有多远,路上要怎样换车,塞车又多严重……不待她说完,主编便说:“你还不如住天津呢!坐高速列车,30分钟就到了。”周琳当时语塞。

主编的话听起来好像冷漠得不尽人情,可是你仔细想一想,一个单位,如果连准时上下班这种最起码的规定都无法得到有效地执行,工作效率会怎么样?员工的士气又会如何?长此以往,单位还怎么正常地运转下去?

如果你认真对待准时上下班这样的细节,把它看成是检验自己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的标尺,看成是处理个人和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规则,关系自己的职业前景,相信你一定有办法早几分钟走进自己的办公室,迟几分钟走出自己的办公室。

罗征宇上班的公司地处市中心。公司规定8点半上班,但老总发现迟到的人很多,考虑到很多员工住得比较远,上班高峰期塞车严重,便把上班时间调整到9点,可迟到的人还是不少。老总觉得自己体谅大家的难处,但有些人得寸进尺,仍然不自觉,索性下令将迟到5分钟以上的人记录在案,每周在例会上予以通报。

一周下来,被点名的人不在少数,员工怨声载道,议论纷纷:老总自己住着市中心的大宅,走路到公司也不过10分钟,而员工多数都住在城区边上,有的甚至是郊区,早上一路颠簸,等车、转车,再加上塞车,迟到几分钟情有可原。虽然大家有意见,但老总觉得自己只是对迟到的人点下名,比起直接扣工资、奖金的老板要宽容多了。

这时大家才注意到住得最远的罗征宇从来不迟到,而且每天都会提前15分钟到办公室,打水、搞卫生。一问才知道,他每天6点半就出门,由于出来得早,路况好,所以虽然住得最远,却能比其他人早到。有同事暗示罗征宇:“既然你住得远,工作能力又强,不如让老板破个例,允许自己晚到。”对于这种想让自己出头的人,罗征宇断然地回答:“住得远是我自己的事,跟公司没关系。员工出业绩,老板发工资,除此之外,期望任何额外的关照都是过分的。”罗征宇说到做到,最终凭自己的能力晋升到了公司的高管层。

上下班都是有时间的。上班要准时,最好提前几分钟,下班也要注意,那就是不能提前离岗。尤其是在下班前的最后一点时间里,你一定要管好自己,不要表现出一副胜利大逃亡的姿态,要么是忙着收拾自己的零零碎碎,急不可待,要么是东张西望,来回打转,焦躁不安,甚至串办公室找人闲聊,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其他人。

其实,你完全可以利用下班之前的一点时间,为自己这一天的工作做一个总结,让自己对已完成的工作和未完成的工作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做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以便次日上班后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最后,当然是把自己的办公桌整理干净。做完了这些,才意味着你一天的工作完成了,你可以迈着轻松的步伐下班了。

五、不随便请假

一些职场人士认为,有事请假是一件根本不足挂齿的小事,于是他们便随心所欲地编织各种借口请假,逃离办公室。他们并不知道,因为随便请假而断送自己前程的人大有人在。所以,请假时你一定要慎重,绝对不能任性而为,随便请假。

孙静宜大学毕业后来到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虽然孙静宜工作能力十分出色,但是她却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经常请假。有时甚至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无足轻重的小事,就跑去跟老板请假。而她的理由总是冠冕堂皇,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每次孙静宜都能取得脱险。所以,在同事们的眼中,她已经成为了一个十足的“请假专业户”。而孙静宜也没有把同事们的议论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

一次,孙静宜感觉工作枯燥乏味,便冒出了外出旅游的想法。可是让她犯难的是,这次离自己上次请假还不到一个月,该用的理由都已经用完了,应该如何向老板开口,但又不能被老板看穿呢?于是,她又开始动歪脑筋了。

几天后,孙静宜又一次敲开了老板的办公室门。只见她满脸痛苦的表情,眼睛红肿着,一看便知,她是刚哭过的。

孙静宜装成很可怜的样子,对老板哽咽地说:“我刚接到家里的电话,家人告诉我,我的奶奶去世了,家人催我赶紧回去,参加奶奶的葬礼。为此,给公司带来不便,我感到十分抱歉。”

老板听说是她奶奶病逝了,不由得心里一惊,二话没说,立马给她批了几天假。

看到老板如此爽快地同意了,孙静宜心里乐开了花。她强忍着自己的兴奋之情,故作镇定地走出了老板的办公室,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出去旅游的画面。回到家里,她更是一跳三尺高,狂喜之后,就开始为自己的旅游做准备了。

第二天,当孙静宜的同事们都纷纷走近公司的时候,她已经背着旅行包向目的地进发了。坐在火车上,看着远处的风景,昨天那个请假的画面浮现在了她的脑海里,她不禁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到沾沾自喜。

一个星期过去了,孙静宜兴高采烈地回到公司上班。此时,老板把她叫到了办公室里,二话没说就递给她一封辞退信。就在孙静宜又要施展她的三寸不烂之舌的时候,老板气愤地对她说:“据我所知,你这次请假,根本不是回老家参加你奶奶的葬礼,而是去海南旅游。因为我的一个朋友正好认识你,他那天给我打电话,把在海南看见你的事情告诉了我。虽然你的工作能力出色,但是很抱歉,我们不能任用一个根本不把公司的规章制度放在眼里的人,如果每个员工都像你一样,公司还要不要运营了?我们的合作到此结束吧!”

听了老板的一席话,孙静宜一时无语,她知道这次无论她再怎么解释,也无济于事。于是,孙静宜拿着辞退信,垂头丧气地离开了老板的办公室。

请假制度是每一个单位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之一,它需要每个员工来共同维护。请假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能例外。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员工都无视请假制度的存在,把单位当成是一个可以无法无天的自由王国,那么单位又将如何生存下去呢?

如果你是一个时不时就违反请假制度的人,那么你应该想一想你的后果将会怎么样?

首先,在同事们的眼里,你是个不折不扣的“异类”,他们会认为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请假,那是上司在给你吃小灶,那么此时的你,就要做好吃苦头的准备了,因为你会首当其冲地成为他们群起而攻之的对象。为了找到心理的平衡,他们不仅会孤立你,而且会在你毫无防备时布下陷阱陷害你。此时,对于势单力薄的你来说,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在劫难逃了。

其次,你在上司眼里的形象也将大打折扣。他会认为你无组织、无纪律、搞个人主义。没有一个上司会容忍自己的员工如此肆无忌惮地践踏单位的请假制度,也没有一个上司会愿意留下一个我行我素的员工在单位工作。在他们的眼里,一个无视请假制度、蔑视考勤纪律的员工一定不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不可能为单位做出什么贡献。所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把你扫地出门。孙静宜的经历就是前车之鉴。

六、该加班时就加班

该加班时就加班,也是职场人士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问题。因为加班在很多单位都是一种不成的规定,有人戏称“朝九晚无”。但是如今的一些职场人士,非常重视自我,讲究生活的品味和质量,他们认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不应该只有工作。如果上司在工作时间之外还要求自己加班,他们往往不能接受。于是冲突就出现了,一方面,上司为了赶进度,希望员工多加班;另一方面,员工强调自己的生活自由,不愿意让没完没了的加班影响自己的生活。

林锦尚是个80后女孩,崇尚自我,率性而为,她身上没有丝毫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的影子。她刚刚把老板给“炒”了,朋友问她事情的缘由,林锦尚一股脑儿地把心中的委屈都倒了出来。

原来前一段时间公司要搬迁,林锦尚负责与业主谈判、订合同,通过招标确定家具商和装修商,还要负责平面设计方案的选择,事情简直多得成堆。根据她以往的经验,完成搬家至少需要5个月的时间。但她的老板也不知道中了哪门子邪,上来就对她甩出一句话:“你最好在两个月内办好公司的搬迁事宜,如果不能完成,你就另谋高就吧!”

林锦尚想,老板是不是疯了啊?光是室内装修就需要两个月,还有那么多事情,自己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没办法在两个月内完成啊!老板发号施令的时候考不考虑实际啊?脑袋一拍就给出个时限,根本没想过完不完得成。

尽管心里不乐意,林锦尚还是强忍着不满去找老板沟通,想把具体的工作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跟他讲一下,争取多一点时间办事。不成想,老板相当傲慢地说:“你是以前工作拖拖拉拉惯了吧?我告诉你,现在可不像以前了,谁能提高效率谁就有饭吃,不能胜任工作就只能请他走人。”

林锦尚一听就来气了,好像谁稀罕他那份工作似的。“你说这样的老板,你不炒了他,还跟他干什么啊?”她当时就甩手走人了事,现在提起来还一肚子火。

但是,辞职之后,林锦尚的眼里还是有一丝落寞。朋友问她:“是不是你有什么地方做错了,有些细节没有注意到,得罪了老板?”

这时,林锦尚才想到,前一段时间人力资源部的人提醒她,现在工作紧急,希望她不要一下班就走,需要加班的时候还是要加班。她说自己的工作都完成了,为什么要加班啊?所以每天一下班,她仍然按时回去,尽管办公室里大家都还没有走。后来老板也跟她说,下班之后大家都没有走,希望她最好也能留下来继续工作。但是,她没有听老板的话,还是走了。

现在想来,林锦尚才明白,正是在所谓的加班这个问题上得罪了老板,老板才使出手段逼走了自己。

如今在职场中,员工经常面临加班这个问题。很多人心里都不乐意加班,但出于无奈,天天下班之后还要在单位里加班。有职业规划师分析认为,加班的原因主要有几种:第一,办公室氛围,大家都在加班;第二,工作效率低下,必须通过加班来弥补;第三,赚取加班费或者等待其他机会;第四,为实现自己的强烈欲求而自我加压;第五,工作能力不够。

林锦尚显然不属于能力低下、效率不高、看中加班费那种类型的职场人士,她更在意的是自己的生活,但不幸的是她所在的单位“加班化”浓厚,当别人都在加班时,她一个人悠闲自在地先走了,让老板认为她是一个不尽职尽责的员工,认为她对工作没有热忱,以至于最后给她安排了非常多的工作,用这种悄无声息的方式将她逼走了。她是触犯了办公室里的“加班潜规则”。

说到加班,就不能不提到深圳的华为公司。华为在初创之时,几乎每个开发人员都有一张床垫,卷放在铁柜底层、办公桌下面。午休时,大家席地而卧;晚上加班,大家就靠这张床垫,累了睡,醒了爬起来再干。公司方面认为,“床垫化”是华为精神的一个象征,意味着华为人努力把智力发挥到最大值。“床垫化”伴随着华为从1988年成立一直到现在。

华为把员工的加班算作绩效考核的一部分,整个公司的化就是“鼓励加班”。在不少部门里,加班是个人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懂得“鞠躬尽瘁”的员工就根本无法“出人头地”。

的确,现如今,加班已经成为了职场中的一种“潜规则”。职场新人入门的第一课,就是学加班。

刚刚与一家公关公司达成就业意向,开始实习的大学生小舒,在最近的8个月时间里,有近4/5的工作日在加班,平均每天工作约12个小时。即使刚出差回来,她一下火车就得赶回公司加班。忙的时候,她根本别想休息,连熬几个通宵也很平常。

做了8年广告策划的林小姐说:“干我们这行,加班是家常便饭。一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算少的,经常连续熬几个通宵。哪怕是凌晨离开公司,上午也要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但叫苦也是徒劳,就算我跳槽,哪个公司又不需要加班呢?借用一句广告语,如今的加班,还需要理由吗?”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单位的加班化和个人的生活自由之间的冲突,林锦尚就是这种冲突中的牺牲品。其实,在面对加班这个问题的时候,与上司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已经将工作完成,在你看来完全没有加班的必要,但是大家都在加班,那么你就不要大摇大摆地离开。你不如找到上司,向他汇报你的工作,让他知道你已经完成了工作任务,或者友好地向他表明你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取得他的理解。

此外,你偶尔作出一些适当的让步也未尝不可。比如,临近年终,单位的年度目标还没有完成,上司号召大家为单位的整体利益着想,尽量加班多出成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不妨把自己强烈的个人主义稍微放一放,先配合上司的工作。作出适当的让步不是牺牲,相反你以大局为重的精神也会得到上司的赏识,从而获得更多发展或提拔的机会。但是如果你依然坚持不加班,丝毫不肯跟上司配合,那么等待你的很有可能是“冷板凳”,你的事业也会跌入谷底。

七、早上的问候不可少

同事之间的相互问候也是职场人士应当加以注意的一个细节问题。虽然你与同事之间已经相当熟悉,但每天的问候和寒暄还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也是一天当中彼此心情和精神状态的开关。热情的问候、礼貌的应答能让你与同事都有一个好心情,愉快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反过来,如果你一大早就遇到一个对自己不理不睬、视而不见的同事,那你这一天有可能就郁闷坏了。

很多职场人士都认为,早上的问候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情,甚至认为根本没有这个必要,还有些职场人士虽然也会每天向同事道一声“早上好”,但他们的声音却连自己都听不到,只不过是含混其辞、蜻蜓点水般地一带而过,毫无感**彩地例行公事而已。这样的人会给同事一种精神萎靡不振的感觉,或让同事觉得他们不愿意搭理人,长此以往,他们就不可能与同事相处得很和谐。

至于那些早上连句“早上好”都懒得说的人,往往会被人认为太高傲、看不起人,从而让人产生一种不好的印象,甚至产生厌恶、排斥的心理。试想,他们又怎么能赢得好人缘,又怎会在职场中有所成就呢?

“早上好”是一句问候语,既是一种亲善感和友好感的表示,更是一种信任和尊重。“早上好”一旦说出了口,你与同事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不仅增进了互信,而且沟通了情感。

李志成和杜高阳同为一家公司的策划人员,都是业务骨干。两个人都有些恃才傲物,在公司里谁都不服谁,难免一较高低。

一天,两个人因为在一个策划方案上意见不一致争执了起来,双方各持己见,直到下班的时候也没有达成共识,都气呼呼地离开了公司。

巧合的是,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两个人竟然在电梯里又撞见了。李志成先一步进的电梯,向周围的同事分别问了“早上好”后,看到杜高阳进来,出于礼貌,他也向杜高阳问了声“早上好”。见对方主动问好,杜高阳也不好板着脸不回答,也回应了一声“早上好”。

两个人一起出了电梯。大家本来就在一个办公室里,杜高阳于是主动对李志成说:“我昨天回去认真想了一下,其实你的意见也挺有道理的,我这个人就是一个臭脾气,你可别往心里去。”李志成笑着说:“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工作上的事情,有点分歧很正常。昨天的事情我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这样,今天我们一起再研究一下,你看呢?”杜高阳也笑了,爽快地点头答应了。

两个人又把昨天的那个方案都看了一遍,提出了各自的意见,最后完成了一个很漂亮的策划方案。

一句不经意间说出的“早上好”,就能够化解前一天彼此之间的隔阂,而且可以令彼此都有一个好心情,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工作起来也就感觉轻松愉快了,何乐而不为呢?

说“早上好”的对象既应该是与你比较亲近的人,也应该包括与你疏远、甚至一向不和,或者刚刚发生过争执的人。如果这么做了,你会发觉一句轻松愉快的“早上好”,就像是在向周围的人宣布:“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昨天已经过去了,今天又是愉快的一天。”这就等于你向与自己不合的人传达出一个信息:我已经忘记了过去的不愉快,正期待着新的一天有好的开始。

很多员工都觉得自己缺少与老板或上司沟通的机会,殊不知,一句“早上好”就可能拉近你与老板或上司之间的距离,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一句“早上好”不仅可以增进老板或上司对你的了解,加深对你的好印象,而且会影响到你今后的职业生涯。

张新明是一个内向腼腆的人。大学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张新明觉得自己在与人交往上出现了问题,很多时候他想与同事打招呼,可就是不好意思,张不开口。张新明也知道这样下去不好,于是,他每天下班后,回到家中,都要对着镜子练习说“早上好”,不仅观察自己当时的表情,而且尽量让自己表现得自然一点。

还别说,这个办法还真有效果。过了一段时间,早晨上班的时候,不管是在哪里遇到同事,张新明也不管自己认识不认识,都面带微笑地问声“早上好”。于是,不久之后,同事们都知道了,公司有个刚来的小伙子逢人就会打招呼。

一天,张新明像往常一样到公司上班,遇到同事就问声“早上好”。其中有个同事被张新明发自内心的微笑所打动,就开口问道:“早上好!你是刚来的大学生吧?”

“是,是的。”经对方这么一问,张新明又开始紧张了起来,脸颊微红。

“小伙子,紧张吧?”那个同事问道。

“是啊,我每天晚上回家都练习说‘早上好’,能不紧张吗?”情急之下,张新明把这个都说了出来。随即他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脸红得更加厉害了。

那个同事听了这句话,顿时好奇地问:“你每天晚上都练习说‘早上好’吗?”

无奈之下,张新明只好把事情的始末都说了出来。

那个同事笑着说:“没关系的,你刚才做得不是很好吗?你跟我这个总经理说话也很顺嘛!”

张新明误打误撞,与总经理不期而遇。总经理也没想到,一句“早上好”的背后却隐藏着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张新明下苦心纠正自己腼腆性格的行为,让总经理铭记在心,因此他对张新明格外赏识。有一次开会,总经理还特意提到了这件事,说像这样勇于克服自己缺点的年轻人,将来一定前途无量。没过多久,张新明就被提升为总经理助理。

从表面上看,在漫长的一天中,向周围的人问声“早上好”,确实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不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同样是3个字的一句问候,却能看出说话者是出于真心,还是纯属敷衍。你真诚待人,他人也会真诚待你,不要为了问候而问候,如果你应付了事的话,那么谁都看得出来。

同事之间的问候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例如问候的先后次序。如果与某一个同事相遇,两个人之间彼此问候,应当由“位低者”先行,即双方之间身份较低者首先问候身份较高者,才是适当的。如果需要同时问候几个同事,既可以笼统地加以问候,也可以逐个加以问候。当一个人逐一问候许多人时,既可以由“尊”而“卑”、由长而幼地依次而行,也可以由近而远地依次而行。

问候能否起到人际关系润滑剂和好心情开关的作用,最关键的是问候的态度。在问候的态度上,你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主动。问候他人,你应该积极、主动。而如果是他人首先问候你,你也应当立即予以回应;第二,热情。在问候他人时,你应当表现得热情而友好。毫无表情,或者表情冷漠,都是不行的;第三,自然。问候他人时,你必须表现得自然而大方。矫揉造作、神态夸张,或者扭扭捏担,都不会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第四,专注。在问候他人时,你应当面含笑意,以双目注视对方的两眼,以示口到、眼到、意到,专心致志。至于问候的具体内容,则可以不拘一格,既可以直接说“您好”、“早上好”,也可以间接问候“您最近忙吗”、“路上不堵吧”。

每天早上向周围的人问声“早上好”,不仅可以表现出你的礼貌,而且可以体现出你的工作状态。不管昨天有多累,昨天都已经过去了,在新的一天里,你一定要精神抖擞地向你周围的人问声“早上好”,尤其要向你的老板和同事们问声“早上好”。当你对上司和同事精神饱满地说出“早上好”时,就会给上司和同事留下良好的印象。

八、小小称呼别大意

初涉职场,职场新人首先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称呼自己的上司和同事。

李青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应聘到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工作。正式到单位报道前,父母对她谆谆告诫:一定要谦虚,尊重同事,遇到年纪大的就叫叔叔、阿姨,年纪轻的就叫哥、姐。李青如法炮制,到办公室后就“李阿姨”、“张哥”、“王姐”的叫上了。可效果却远没有父母说的那么理想,有些同事非但不领情,还觉得她太幼稚。部门主管也认为她孩子气,不成熟。这让李青大为沮丧。一位同事善意地提醒她:“我们这是高新技术企业,时代感很强,同事之间的关系很平等,气氛也比较活跃,大家都是相互称呼名字,‘叔叔’、‘阿姨’、‘哥’、‘姐’之类的叫法有点别扭。”

你可别小觑一个简单的称呼,它首先是人际交往中一个起码的礼貌问题,其次是一个人个人修养和工作态度的问题,身边的同事会从你对他们的称呼来判断你是否尊重他,你的职业素养如何,甚至是你会不会做人。如果你称呼得当,不仅会给自己的同事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会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相反,如果你称呼不当,则会为自己设置人为的障碍。

另外,称呼还有个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的问题,脱离所在的工作环境,不恰当地运用一些过时的、与周遭气氛不符的称呼,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李青在称呼问题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不当和失误。

称呼和一个单位的化环境是有密切关系的。在国有企业或者日资、韩资企业,称呼上要“循规蹈矩”,亲昵的或者不正式的称呼最好不要出现。因为这些企业有着特殊的化背景,等级和资历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至于政府机关和一些行政色彩比较浓厚的事业单位,就更不用说了。但在民营企业或者有西方化背景的企业,称呼上要灵活一些,直呼其名、使用昵称可以起到缓解办公室紧张气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

实际上,要做到称呼得当并不难,只要你稍微留心就不致于在这个细节上出现不应该有的失误。在熟悉周围的工作环境之前,对于职位明确的上司,你可以称呼其“科长”、“经理”等;对于其他同事,你可以泛称为“老师”。等工作环境相对比较熟悉之后,你就要入乡随俗、因地制宜了,按照大家的习惯来称呼上司和周围的同事,如果你仍然继续不分对象地叫“老师”,难免给人以幼稚和疏远之感。

在必要的时候,你也可以主动询问对方自己该如何称呼他才比较得当。但对方的答复也不能全当真,比如有人会客套地说“叫名字就行了”或者“叫我老张”、“叫我小王”,如果你真的那么叫上了,对方心里却未必见得会舒服。

对于一些老资历的员工,称呼也未必不是个问题,特别是那些工作时间比较长、年龄比较大、职位又比较低的老员工。

郑重已经40多岁,工龄20年,是一家公司里的老员工。他的上司张经理年纪比他小,工龄也没他长,原来是一个办公室的同事,管郑重叫“郑师傅”,郑重则称他为“小张”。

但没过两年,张经理就被提升到了现在的职位,两个人之间的称呼就出现了问题。像其他人一样叫“张经理”,郑重自己觉得叫着别扭,别人听着也别扭。郑重把心一横,自己都这么多年工龄了,就来个倚老卖老吧,索性就继续叫“小张”。每次张经理听到郑重如此称呼自己的时候,他也哼哼哈哈地答应着,但心里却不那么舒服。

其实,像郑重这样称呼张经理是要不得的。因为在工作场合中,上司就是上司,员工就是员工,任何一位上司都希望受到员工的尊重。倚老卖老的做法会让上司觉得自己没有威信,得不到员工的尊重,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肯定会受到影响。因此,资深的下属面对资浅的上司,还是该怎么叫就怎么叫,不能为一时的别扭而乱了称呼的“章法”,否则,受损害的只能是自己。

九、作介绍也有规矩

在职场中,你难免要与陌生人打交道。这个时候,向别人介绍自己或者为别人作介绍,就是常有的事。在这件司空见惯的小事上,你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采取敷衍了事、漫步经心的态度,在细节上有所疏忽。

在介绍自己时,你既没有必要自吹自擂,吹牛撒谎,也没有必要过分自谦,遮遮掩掩,而应该抓住重点、言简意赅地说明自己所供职的单位、部门、职务、姓名等。一般而言,你介绍自己所用的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佳。

作介绍之前,你一定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切勿上去开口即讲,显得很唐突,让被介绍者感到措手不及。

介绍的顺序是“尊者居后”。作介绍时,你要先分析一下被介绍双方身份的高低,应当首先介绍身份低者,然后介绍身份高者;介绍女士与男士相识时,你应当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介绍客户与上司相识时,你应当先介绍上司,后介绍客户;介绍上司与下级相识时,你应当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司。

作介绍时,你要选择被介绍双方都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介绍。因为只有选择被介绍双方都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介绍,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才能促使他们相互认识。比如,如果你把一位教师这样介绍给一位生意人:“她叫,是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这位生意人一定会表现出冷淡,也引不出他们之间交谈的话题。但是,如果你对这位生意人说:“是位教师,她丈夫是贸易公司的经理。”这位生意人一定会比较重视。

如果被介绍的一方或双方人数比较多的话,你要特别注意介绍的顺序,以免手忙脚乱。在这类情况下,当被介绍的双方地位、身份大致相似时,你应当先介绍人数较少的一方。但如果被介绍的双方地位、身份存在差异,虽然一方人数较少或者只有一人,你也应当将其放在尊贵的位置,最后加以介绍。如果人数较多的一方职务有高有低,你则应当按照高低顺序逐次介绍。如果被介绍的不止两方,你就需要对被介绍的各方进行位次排列。排列位次的主要方法包括:第一,以其负责人身份为准,尊者居后;第二,以其单位规模为准,规模大者居后;第三,以抵达时间的先后顺序为准;第四,以座次顺序为准;第五,以距介绍者的远近为准。

十、握手也有大学问

握手的风俗,据说起源于西方十字军东征时代。那时候,敌我的分别只有宗教信仰一项,所以见面时,很难分辨敌我。两人见面握手,是表示手中没有武器,不存敌意,那当然就是朋友了。这项风俗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成了今天全世界通行的见面礼。你可别小看了握手这个小小的见面礼节,其中的学问不仅大,而且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杜勒斯出任美国国务卿,竭力推行**政策。作为美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的团长,在制定与会方针时,杜勒斯特别强调要孤立和打击中国代表团,不许跟中国代表团的人员接触,包括不许跟中国代表团的人员握手。

日内瓦会议开始刚一个星期,杜勒斯便打道回府,副国务卿史密斯留下来继续支撑门面。会议结束前一天,在一次会议休息期间,大家来到休息厅闲谈。史密斯主动来到担任周恩来总理翻译的浦寿昌跟前交谈。周恩来看到后,走过来跟他打招呼,并向他伸过手去。史密斯大概是碍于杜勒斯定下的“不许跟中国代表团的人员握手”的规矩,没好作表示。对此,史密斯也感到非常难堪。

在周恩来总理过去跟法国外长交谈时,史密斯很不好意思地凑上来,插话道:“每次我走近周恩来先生,记者就会说我和周恩来先生握手了。”周恩来答道:“我已经伸出手来了。”史密斯赶紧辩解:“我刚才一手拿香烟,一手拿杯子,下回我会伸得比您快。”周恩来淡淡一笑,没予理会。

第二天,日内瓦会议结束。各国代表团来到休息室相互道别。史密斯也来了。当周恩来总理走进休息室的时候,史密斯赶紧上来搭话,并伸出右手握住周恩来总理的左臂。这样,既没有破坏杜勒斯“不许跟中国代表团的人员握手”的规矩,又弥补了前一天的失礼。

那么,握手都有哪些讲究呢?其中还确实有不少学问。

握手的瞬间,你应当有力度且充满热情,在握手的同时要目光直视对方。握手的先后顺序是:先上级后下级,先主人后客人,先女士后男士。如果对方是长者、贵宾,或者是女士,那么你最好先等对方伸出手来,再与之握手。女士不伸手,无握手之意,你点头、鞠躬致意即可。与许多人同时握手时,你要顺其自然,不交叉握手。当长者、贵宾向你伸出手来时,你最好快步趋前,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身体可以微微向前倾,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握手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控制在3秒钟之内。与女士握手,你时间要短一些,用力要轻一些,一般应握女士的手指。握手时,你一定要专注,避免目光他顾,心不在焉,也不应该目光下垂。

握手有一些禁忌事项,职场人士需要特别加以注意:

第一,不要戴手套与人握手。握手前,你务必要脱下手套。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才是允许的。

第二,不戴墨境与人握手。握手前,你一定要提前摘下墨镜,不然就有防人之嫌。

第三,不用双手与人握手。用双手与人相握,只有在熟人之间才适用。与初识之人握手,尤其当对方是一位异性时,两手紧握对方的一只手,是不妥当的。

第四,不以脏手与人握手。在一般情况下,用于与人相握的手应当干干净净。以脏手、病手与人相握,都是不妥当的。

十一、使用名片门道多

名片古已有之,到现在应该有2000多年历史了。最早的名片出现在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封了许多诸侯王,为了节制这些诸侯王,每过一段时间就让他们到咸阳述职。这些诸侯王为了拜访和结识中央政府的当权者,开始使用最早的名片“谒”。当时还没有发明纸,名片就是一块木头或者竹子,把名字、职务、职称,也就是爵位刻在上面。

到了汉代,“谒”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东汉末期,“谒”改称为“刺”。蔡伦造纸,“刺”才由木头、竹片变成了纸的。到了唐宋时期,科举取士。每次“高考”之后,金榜提名的考生都要去拜访朝廷大员,也就是拜师,做人家的门生。拜师要先递个东西,叫“门状”,就是以前的“刺”。到了明朝,学生见老师,下属见上司,都要递“名帖”,也就是原来的“门状”。“名帖”长七寸、宽三寸。如果是给长辈或者上司递“名帖”,字要写得大,大表示谦虚,小表示傲慢。清朝才有了“名片”的叫法,在官场上,名片大小与官职成反比。

名片使用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很多约定俗成的规则,存在一些需要职场人士加以注意的细节。而从能否正确使用名片这个小小的细节上,也可以看出一个职场人士的个人修养。那么,使用名片究竟有哪些门道呢?

首先,你要储备足够的名片,而且名片一定要保持干净整洁,不能出现折皱、破烂、肮脏、污损、涂改的情况。你应该将名片放置在名片夹、公包或上衣口袋之内,如果是在办公室里,你可以放在名片架或办公桌内。你切不可随便将名片放进钱包、裤袋之内。你放置名片的位置一定要固定,以免需要名片时手忙脚乱,显得毫无准备。你也不要把自己的名片和他人的名片混在一起,以免掏错名片。

其次,你要正确地递送名片。你应该用拇指和食指执名片两角,让字正面朝向对方。递交名片时,你应当表现得郑重其事,要起身站立,主动走向对方,面含微笑,上体前倾15度左右,双手持握名片,举至胸前,同时说声礼节性用语,比如“请多多指教”,或者“欢迎您前来拜访”。你一般不能一只手递送名片,没办法的时候,你可以用右手递名片给对方,但一定不要用左手。

最后,接受名片的时候,你应该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用双手接,并说:“谢谢”。如果你想同时赢得对方的好感,可以附加一个微笑地阅读名片的过程,阅读时可将对方的姓名、职位念出声来,并抬头看看对方的脸,使对方产生一种受重视的满足感。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的时候,你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而应该放在桌子上,并保证不被其他东西压住,因为这会使对方感觉你很重视他。收起名片时,你也不要随便地塞在口袋里或丢在公包里,而应该放在西服左胸的内衣袋或名片夹里,以示尊重。

印制名片的时候,职场人士应该注意以下两个细节:

第一,名片上不要印上私宅电话。人在社交场合会有自我保护意识,私宅电话是不给的,甚至手机号码也不给。西方人认为公私有别,特别在乎这一点,如果与他初次见面进行商务洽谈,你把你家的电话号码给他,他会理解为你让他进行私下联系的意思,觉得你有索贿、受贿之嫌。

第二,名片上不要头衔林立。名片上往往有一个头衔就够了,最多也只能是两个。如果你身兼数职,那么你应该多印几种名片,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使用不同的名片。

十二、打理好自己的办公室

办公室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除了住所之外,办公室是我们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但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场所,有的职场人士却懒得动手打理,不仅弄得办公室的角落里落满了灰尘,各种件、报刊、物品和办公设备随意堆放、搁置,而且弄得办公室像电影里落败一方败退时大逃亡的样子,不堪入目。

不注意打理自己的办公室,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工作习惯,会影响上司和同事对你的印象。办公室整洁有序,会给别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它的使用者工作状态好,精力充沛,积极主动;工作效率高,做事情周到细致、井井有条。反之,一个乱七八糟的办公室则会给别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它的使用者精神萎靡、心不在焉,在工作中感到倦怠、疲惫,做事情粗心大意、敷衍了事。所以,我们说,打理好自己的办公室,也是你职业生涯中不该忽视的一个细节。

孙军磊在一家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销售部工作。这份工作对于他来说再适合不过,因为孙军磊自己就是一个体育爱好者,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等体育项目,他无一不好,无一不精。所以,孙军磊干起这份工作来,真是如鱼得水、精力无穷,也深得上司的赏识。不过孙军磊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为了在上班的午休时间和下班后,能够及时地赶到员工俱乐部大展身手,他把自己的整套装备都搬到了办公室里,让人看得有点眼花缭乱。为此,销售经理曾经几次提醒他:不要把私人物品放在办公室,但孙军磊都是一笑了之,我行我素。

某日,一位远方来的客户到孙军磊所在的企业采购体育服装和器材。孙军磊安排他在办公室里等候,自己则去找销售经理。当孙军磊和销售经理推门进来的时候,发现这位客户一只手拿着孙军磊的篮球服,另一只手则握着他的乒乓球拍。看到两人进来,他便说:“篮球服的做工不错,乒乓球拍的质量也可以,就是有点脏,你应该注意保养。”原来,这位客户把孙军磊的个人用品当成了企业展示的产品。孙军磊说明原委之后,双方好不尴尬。有了这次教训,孙军磊就把个人的物品全都搬回家了。

孙军磊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办公室既然是办公场所,就不能当成个人的起居室,把个人物品全搬进来,否则不但有碍观瞻,一旦引起像上面的误会,那就不得不偿失了。怎样才能拥有一间整洁、明亮的办公室呢?让我们一步步来。

首先,办公室中不宜堆放过多的物品。堆积物会影响观瞻,给来访者以“脏、乱、差”的印象,所以,你要经常清理办公室里的废弃物,避免其占据办公室的有限空间,造成办公室的拥挤、杂乱。

其次,办公室里一般办公人员比较多,虽然不必进行特别地修饰,但也要做到窗明几净。你应该经常擦洗窗户的玻璃,使得其洁净、透明。宽敞的办公室可以放置盆花,但盆花要经过认真选择,一般不用盛开的鲜花装点办公室,因为过艳的色彩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你可以选用绿色植物,因为绿色可以给人舒适的感觉,调节人的情绪。你要经常浇灌和整理盆花,不能让其枯萎而出现黄叶。你可以在绿叶上喷水,使其保持葱绿之色。花盆的泥土不能有异味,肥料要经过精选。有异味的肥料会引来苍蝇或滋生寄生虫,反而会给办公室带来污染。

第三,办公桌是办公室里的焦点,整理好了办公桌,整个办公环境也就好了一半。办公桌一定要向阳摆放,让光线从左方射入,以合乎用眼卫生。对于办公桌的打理,后面我们还要以专讲述。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从办公桌的状态可以看出其主人的工作状态,会整理自己桌面的人,工作起来肯定也是干净利落、干练爽快。

第四,电话是办公室的必备用品。一个办公室是否清洁,电话机是一个重要指标。办公电话一般摆放在专用电话桌上,如果没有专用电话桌,也可以摆放在办公桌的角落里。电话机要经常使用专用消毒液进行擦洗,不能粘满尘土和污垢。

第五,书架应靠墙摆放,这样比较安全。如果办公室里有沙发,最好远离办公桌,以免谈话时干扰别人办公。茶几上可以适当地摆放装饰物,例如盆花等。办公室的地面要保持清洁,水泥地面要常清扫、擦洗,地毯要定期吸尘,以免滋生寄生虫、尘螨。办公室的墙切忌乱刻乱画,也不能在墙上记录电话号码或张贴记事的纸张。墙上可悬挂地图或单位的有关图片。

最后,保持空气清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办公者的精神状态和来访者的印象。

某单位的院子里修建了一个篮球场,办公室里的小伙子们经常在午休时间去打篮球。可是到了夏天,就出问题了,大太阳底下跑跑跳跳一个中午,回办公室以后个个都汗流浃背的。浑身湿乎乎的自然挺难受,小伙子们还真是有备而来,每人都带了换洗的衣服,换下来的运动背心就搭在椅子上,球鞋就随便放在办公室的地上。猛一进屋,让人还以为到了球员休息室,横七竖八的衣服让人直眼晕,空气中也弥漫着酸酸的汗味。

其他同事不好意思为了这种“小事”专门“提醒”他们,只等着他们后知后觉,但小伙子们偏不自觉。后来,有个小姑娘实在受不了办公室的气味,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空调关上,开窗通风,一来不会有臭气,二来如果那几个小伙子们觉得热,自然会问这么热的天开什么窗啊?这样才能引起这些运动爱好者的注意,打理好个人卫生和办公室的环境。

于是,大家依计行事,等着看结果。中午一点多的时候,几个玩球的小伙子说笑着走进了办公室。开始他们还没什么反应,后来终于有一个小伙子走到窗前说:“哦!今天开着窗,你们快来把球鞋放在窗口晾一晾,风吹一会儿就干了。”小伙子们顿时有所醒悟,一哄而上,把背心、球鞋都拿到了窗外。

从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办公室的空气质量对职场人士的影响非常大。而要保证办公室的空气质量,就要经常打开窗户换气。

十三、整理好自己的办公桌

在办公室里,有一些常常被我们忽视的细节,不经意间它们就会成为我们在职场中的绊脚石。就拿办公桌来说,本来应该保持干净整洁,可是又有多少人重视过这个不起眼的细节呢?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不起眼的细节背后蕴藏的大学问呢?

办公桌是单位分配给我们的一个有限空间,既是我们的领地,又是我们的战场,更是我们在职场中打拼的阵地。一方面,它像堡垒一样,保卫着我们的安全与稳定;另一方面,它又给了我们一个根据地和立足点,去追求事业的发展和成功。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和爱惜自己的办公桌。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像照料自己的另一个家一样,把自己的办公桌管理好、经营好。

马克思说:“人类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在办公室里,我们的办公桌就是专属于自己的个人化的工作环境。我们创造了这个具体而微观的环境,这个环境也反过来影响着我们。

形形色色的办公桌一尘不染的、整齐有序的、杂乱无章的、琳琅满目的,显示了其主人不同的修养和个性,也给他们的职业生涯带来或大或小、或好或坏的影响。

在美国,曾经上演过一部轻喜剧《如何不须付出努力就获得成功》。这出戏讲的是一位年轻的打工仔的故事。他有幸受雇于一家大企业,但他并不想认真努力地工作,可是为了给老板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总是想方设法地故意制造一些假象。其中有一幕戏是这样的:他在早上8点55分冲进了办公室,马上动手松开领带,弄乱头发,将烟灰缸塞满烟蒂,桌面上到处放满废纸和件。就在老板到办公室的那一刻,他故意瘫倒在办公桌上,让老板以为他昨晚为了工作熬了一夜。

在一个单位里,如果你的上司是以“空桌面表示空脑袋”为标准来衡量员工是否努力,这招或许管用。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上司宁可相信“凌乱的桌面显示凌乱的心思”。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很少整理自己办公桌的人,那你可就要当心了。

阿兰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件、资料,整张桌子都被一层又一层摊开的各种件所覆盖。时间一长,同事们也习惯了,有时候需要的件一时找不到,大家就嘻嘻哈哈地帮她一起找。年长一些的同事好心地提醒她:办公桌还是整洁一些好,老板有个习惯,就是通过桌面的情况来观察一个员工的工作作风。但阿兰却不以为然,觉得自己的能力是明摆着的,用不着在这种细节上下工夫,而且办公桌乱正是工作繁忙的表现,老板该理解才对。

但老板并不像阿兰这么想。在他看来,一张办公桌就如同人的一张脸,从桌面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以及他对工作的态度。办公桌乱七八糟的人看上去比较忙,其实效率未必就高,效果也未必就好。相反,那些办公桌整齐有序的人,说明其工作作风严谨、有条理,比较专业,私生活和工作严格分开。珍惜自己办公桌的人也就珍惜自己的工作,这就是工作态度上的差异。有了这样一个“以桌取人”的老板,阿兰的前程肯定是没戏了。

阿兰老板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换做你,看到一张不堪入目的办公桌,对桌子的主人会有什么样的印象呢?相信你也会对他(她)做事情的条理性和工作效率心存疑虑。即便是对于桌子的主人来说,也未必是什么好事。想象一下,整天面对着乱丢在桌子上的件、资料、具和个人用品,他(她)不会觉得头昏脑胀、心烦意乱吗?这会给他(她)造成一种错觉:今天的事还没有做完,明天的事又没有头绪。时间一长,杂乱的状态就不仅仅体现在办公桌上,而且还会充斥在你的大脑里。当然,一张凌乱的办公桌还会直接给他(她)带来工作上的不便。

现在已经是某广告公司策划总监的何慧,对此就深有体会。在她刚进广告公司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准备打电话给客户,却不知将电话号码记到了哪里;想翻阅一份旧件,找遍档案柜也一无所获;与客户正在通电话,准备记下对方的要求,找了很久才找到纸笔……随着客户越来越多,工作也越来越繁琐,何慧一度觉得力不从心。“工作促使我必须讲究章法,将资料、档案、电子邮件等进行归类整理,省却在关键时候带来的麻烦。”何慧如是说。

美国西北铁路公司前总裁罗兰威廉斯曾说:“那些办公桌上老是堆满东西的人会发现:如果你把办公桌清理干净,只保留与手头工作有关的东西,这样会使你的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而且不容易出错。我把这一点称为好管家,这也是迈向高效率的第一步。”

一张整洁有序的办公桌,不仅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我们的专业形象,我们甚至还会因此而赢得上司的欣赏和认可。

那么,在办公室里,什么样的办公桌最能赢得上司的欣赏和认可呢?有人曾就这个问题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和法国5个国家的2600名经理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8(百分号)的受访者喜欢乱而有序的办公桌,占了最多数。这类办公桌上虽然东西很多,但是牵扯到工作方面的各种档分门别类,排列非常合理而且具有逻辑性,给人的感觉是既专业,又不会太严肃。

在整理办公桌时,职场人士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把最需要用的东西放在最容易看到或者找到的地方。调查显示,如果你手上的工作是惟一占据你视线的东西,那么你的注意力至少提高25(百分号)。假如这份工作在你下班前仍然没有完成,就把它放在桌子的正中央,那么第二天你再开始工作的话,至少可以让你节省15分钟。

第二,如果是在办公室用餐,一次性的餐具最好立即扔掉,不要长时间摆放在办公桌上,否则的话,不但气味不好,也会影响你办公时的情绪。

第三,办公桌上的笔筒里不要总是放着一堆的笔:铅笔、圆珠笔、荧光笔、钢笔……一样有好几支,新的、旧的,能用的、不能用的都放在里面。你完全可以挑选几支好用、顺手的留下来,其他的都处理掉,这样一来,办公桌就会清爽许多。

第四,对于不断增多的名片,你也不要任其堆放在办公桌的某个角落里。你可以把用得到的名片资料存在电脑里或者记在记事本上,那些占用空间的卡片就可以扔掉了。存在电脑里会方便得多,在你需要的时候,不仅只需动一动手指就能找到自己想联系的人,而且能帮助你节省不少时间,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烦。

第五,办公桌上不能摆放太多的东西,只需摆放需要当天或当时要处理的公,其他书籍、报纸、杂志不能放在办公桌上,而应归入书架或报架。

第六,如果办公桌上装饰品太多,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相框、玩具、小饰品……堆满了办公桌,这样会造成一种混乱的局面,从而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无法专心地工作。所以,你只需留下一两件具有纪念意义的装饰品,其他的则全部收起来。

第七,除特殊情况外,办公桌上不要摆放水杯或茶具。招待客人的水杯、茶具,应该放到专门饮水的地方,有条件的应放进会客室。

第八,下班后的办公桌桌面上只能摆放计算机,而件或者资料应该收放在抽屉或件柜中。

“我想每天下班时抽出10分钟,来整理一下自己的办公桌,梳理一下工作内容,舒缓一下自己的紧张心情。然后在整洁的环境中深呼吸,做一次认真的思考、简单的放松,心情愉快地结束一天。第二天来时,我看到整洁的桌子,心情一定很好,一定能满怀信心地开始新的一天,那工作效率能不高吗?”这是一位白领的独白。

事实上,整理好自己的办公桌,其实也是一个梳理心情的过程。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你难免会头昏脑涨;看着摆满一桌的杂乱件、纸张,你难免会感到心绪烦乱;日积月累,有用的、无用的、紧急的、稍缓的,各种事情不光会占满你的办公桌,更会占满你的整个大脑,让你心情紧张、失去信心,工作效率下降。如果你每天腾出510分钟时间,整理一下办公桌,顺便将手头的工作也理出个眉目,你自然会心情愉快地结束今天,信心满怀地开始明天。

十四、使用办公设施要注意细节

使用会议室、电脑、复印机等办公设施时,也有很多细节值得职场人士注意。

使用会议室时,职场人士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第一,会议桌或会议室地下如有污损或脏乱,你应该随手用抹布或吸尘器进行清理,以保持会议室的清洁。

第二,会议室中的具或其他用品使用完毕之后,你应该立刻归还原位。

第三,用过的纸杯应丢弃于垃报桶内。

第四,个人的外套或衣服、书包在会议室中应放置整齐,勿置于会议桌上。

第五,遇到下雨天,你的雨伞应放置于会议室外的走廊。

使用电脑时,职场人士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第一,学会正确使用,如果有不会使用的地方,如电源的连接、电脑与打印机的连接等,就请别人帮助,但要看一看别人是否有空。

第二,注意保养电脑。为了保证延长电脑的使用寿命,你应该定期保养电脑。而且,在每次使用电脑之前,如果有时间,你应该先杀毒。

第三,注意件的保密。既要防止别人偷看你的件,也不要偷看别人的件。

第四,不要在工作期间玩电脑游戏,或者下载与工作无关的件,或者观看电影和电视节目。

使用复印机时,职场人士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第一,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复印机是单位里使用频率较高的办公设施,容易在使用时间上发生冲突,一般来说,你应该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但是如果后来的人印的数量比较少,也可以让他先印。

第二,不要复印私人资料。

第三,如果遇到需要更换碳粉或处理卡纸等问题,你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就请别人来帮忙。

第四,如果复印纸用罄,谨记添加,而不要悄悄走掉,把问题留给下一个人。

第五,使用完毕后,要将复印机设定在节能待机状态。

第六,不要忘记将你的原件拿走,否则原件容易丢失或走漏信息,给你自己带来不便。

十五、节约使用办公资源

刘晓敏虽然上班的时间不长,但已经赢得了老员工和上司的认可。原因是她非常注意工作中的一些细节,特别是很爱惜办公资源。在大手大脚的独生子女当中,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每天下班前,刘晓敏都会把办公室的电脑、打印机、饮水机等电器的电源切断。细心的她算过一笔账:一个办公室两三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饮水机,如果下班后不切断电源,一晚上下来可能要浪费四五度电。而三个工作人员共用的一间办公室,如果不注意节约的话,一个月下来,电费往往就要上百元。

如今,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之类品质的强调少了。但是,节约使用办公资源,不仅是职场人士需要注意的一个工作细节,也是职场人士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

下班离开办公室时不关电脑、在办公室里打电话聊天没完没了、办公室的信笺纸才写了几个字就丢弃……这些办公资源浪费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很多职场人士往往忽略了这一问题。他们不仅在下班的时候,对关闭电灯、切断电源这些小事不怎么注意,而且那些本可以在电脑上看的资料也非要打印出来,结果拿在手里就是厚厚的一沓……

节约使用包括胶水、钉书机、打印纸、圆珠笔、饮水机、电、暖气、电脑、件柜等在内的办公资源,不仅会让别人觉得你珍惜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单位,而且会让别人觉得你值得信赖。

如今,很多单位都在强调节约使用办公资源。例如,惠普公司在办公室里设了“备用箱”和“再生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放入“备用箱”中供其他人使用其背面,而两面都用过的纸张则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对于每个新进公司的员工,惠普公司都会发给他们一个瓷杯,因为在惠普公司,员工不得使用纸杯,只有客人才能使用纸杯。佳能中国公司提倡用email代替纸张传递件和信函,一些具也要求重复使用。爱普生公司则宣称,在全球的所有企业中,自己的人均办公成本是最低的。和惠普公司一样,在全球的任何一家爱普生公司里,除了来访的客人以外,严禁使用纸杯,所有双面用的打印纸在用完之后,还必须用于粘贴各种用于报销的票据,任何一盏不必要开启的电灯都不会被打开……

由此可见,节约使用办公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提倡的办公时尚和潮流。

十六、抓住细节,提高电话沟通效果

电话这种最常用的通信工具,在使用时也有很多职场人士需要加以注意的细节,如果忽略了这些细节,可能就会影响沟通的效果,甚至得罪对方。

有些人打电话时比较随意,一边打电话一边抽烟、喝茶、看报纸,这是非常不合适的。即便是打电话过程中要打喷嚏,你也应当先向对方说声对不起,然后掩住话筒,因为突如其来的一声响亮的喷嚏,会把对方吓一跳。而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如果有强烈的背景声音的干扰,例如办公室装修时电钻发出的巨大噪音等,你更应当向对方解释清楚。

在电话里,你是否面带笑容,对方是“听”得出来的。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你都应该面带微笑地接听和拨打电话,不让自己的消极情绪和坏心情殃及电话另一端的无辜者。曾有一家日本公司,要求每一名接线员在面前放一面镜子,以保证在接听电话的时候,随时可以看到自己脸上的微笑。据说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因为微笑让接线员的声音听起来特别亲切,态度也非常友善。顾客们对这家公司的热情服务盛赞不已。

有些职场人士错误地以为,打电话时姿态可以随便一点,反正对方也看不见,因此他们或半躺在椅子上,或靠在办公桌上,或松松垮垮地站着打电话,甚至一边打电话,一边抽烟、喝茶、吃东西。总之,种种在其他场合不会表现出来的“丑态”,在话筒前都“原形毕露”了。

事实上,在电话里,对方不但“听”得到你的笑容,而且也“听”得到你打电话时的姿态。如果你是弓着背打电话,你的声音听起来就会是像麻雀一样唧唧喳喳的;如果你是整个人陷在椅子里打电话,对方从你的声音里听到的就是懒散,精神萎靡,对通话内容或者通话对象不重视、漫不经心;就连你的皱眉、撇嘴这些小动作,也会通过话筒里的声音,不经意间地传递给对方。还有,一边打电话一边忙其他的工作,思想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对方也可以通过电话察觉到。因此,在使用电话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你一定要始终保持这样一种意识:对方是看得见我的。在电话前,保持端正的姿势(包括坐姿、站姿)和精神饱满的神态,也就可以保证你的“通话质量”,使你的声音听起来亲切悦耳,充满活力,富有感染力,给通话对象留下良好的印象。

对电话沟通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个人的心态和心情。心绪不佳、情绪烦躁,即便是在电话里强作笑颜,也于事无补。因为你干涩的、缺乏活力的笑声会把你内心的秘密泄露给对方。为了实现成功的电话沟通,你一定要注意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不因他人的只言片语、人际交往中的磕磕绊绊、工作中的大事小情而破坏自己的心境。如果恰逢自己偶尔情绪不佳,在拿起电话前你一定要提醒自己,调整心情,进入通话状态,别让情绪污染通过电话线蔓延出去。

显然,一个人的心情、笑容、姿态,在电话里都是通过声音来传达的。对方正是通过你的声音,来感受以上种种,从而形成对你的完整印象。有人提出所谓“电话形象”的概念,即人们在通电话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语言、声调、内容、表情、态度、时间感等等的集合,它能够真实地体现出个人的素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通话者所在单位的整体水平。而声音则是“电话形象”的物质载体。

想象一下,如果你打电话给某个人,电话一接通,话筒另一端传来的是对方亲切、悦耳的声音,你的心情一定会很愉快,后面的电话沟通也就能顺利地进行。相反,如果对方的声音冷淡生硬,爱搭不理,甚至是烦躁的,你听了一定很难受。所以,在电话里,你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声音清脆悦耳,让自己的礼貌和善意通过声音充分地传递给对方。

如果恰逢自己口干舌燥、声音干涩,那你不妨先饮一口水,再接听或拨打电话。在电话交流中,你说话的语气、语调要温和,音量要适中,口齿要清楚,说起话来要有节奏感,语速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否则对方会感到不知所措。

电话沟通主要有3种形式,它们分别是打电话、接电话以及转接电话。

在打电话的过程中,职场人士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细节:

第一,有备而打

如果电话中要讲的事情比较多,或者问题比较复杂,你最好先准备一份通话提纲。在提纲里,你要对在电话里需要说的问题排列出先后次序。这样一来,你打起电话来就不仅不会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遗漏事项,而且说起话来也不会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在电话里,如果你能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地把问题阐述清楚,就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如果是通过电话进行谈判,你就更要进行精心的准备。除了准备一份通话提纲,将谈判要点逐一列出来之外,你还要设想到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在打电话时,你要把谈判的相关资料放在电话旁边,以便根据谈判的实际需要,随时查阅。如果谈判可能涉及到数据的计算,你就需要再准备一台计算器。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后,你就不会在电话里被谈判对手问得无言以对或者手忙脚乱了。

第二,选择恰当的时间

如果是事先约好了通话时间,你就应当准时致电。如果事先没有约好通话时间,你就应当在对方方便的时候打电话。具体地说,你最好是在对方上班510钟以后,或者下班510分钟之前拨打。因为刚刚上班或者即将下班时,对方通常有空闲接电话。

在事先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主动打电话给对方,其性质就好像没有约好时间而突然造访一样,是很冒昧和唐突的。所以,不论在什么时候打电话,你都有必要礼貌地问一句:“您现在说话方便吗?”另外,在致电时,你一定要避开对方的通话高峰时段、业务繁忙时段和生理厌倦时段。

除非有重要、紧急的事情,你千万不要在对方的休息时间拨打业务电话,包括早上8点之前,晚上10点之后,用餐时间、午休时间、节假日等。如果你一定要在私人时间或休息时间打电话,就一定要先表示歉意,解释原因,取得对方的谅解。

第三,礼貌地问候一声“您好”

电话接通后,首先,你应当向对方礼貌地问候一声“您好”,而不要习惯性地“喂”,或者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就介绍自己,甚至直接说要找的人或要办的事情。这样给对方的感觉不仅很唐突,而且有些傲慢和盛气凌人。其次,你应当自报家门,让对方知道打电话的是什么人。

第四,合理安排通话长度与内容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80(百分号)的电话都是在3分钟之内完成的。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打电话的时间应当保持在3分钟之内。作为主动打电话的人,你一定要自觉地遵守“3分钟原则”,控制通话长度,避免占用对方太多的时间。如果你确实无法在3分钟之内完成通话,也要礼貌地征求对方的意见,得到对方的允许后,适当地延长通话长度,并在挂电话时表示自己的歉意。

冗长的通话既让人反感,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日本的松下电器曾经关注公司的话费问题,在自己的广岛营业所安装了一种类似于出租车计价器的仪器,把通话的对象、时间、话费全部记录下来。结果,每月高达480万日元的话费一下子减少到273万日元。换言之,过去的话费有40(百分号)以上是浪费的。

第五,礼貌地结束通话

在一般情况下,电话应当由你主动挂断。而如果电话意外中断,你则应当主动打过去,并向对方解释,以免对方产生疑虑,以为是你有意中断通话。在挂电话的时候,你一定要轻放话筒。如果你在打电话时彬彬有礼,但挂电话时却不在意,“咣当”一声挂断电话,对方就会不自觉地想,你是不是有意在表达不满。即便对方不会产生这样的疑虑,他也会感到不舒服,觉得你没有礼貌。

在挂电话之前,“再见”之类的告别之辞是必不可少的。在预感到通话即将结束的时候,你应当主动说“再见”。

在接电话的过程中,职场人士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细节:

第一,及时接听,但不要操之过急

电话铃声响起之后,你最好在三声之内接听。即便电话的位置离自己的办公桌距离比较远,在附近没有其他人的情况下,你也应当主动地接听。不能因为嫌麻烦或者可能不是打给自己的电话,你就不予理睬。如果电话响了四五声你才接听,首先就应当向对方表示歉意,说明迟接电话的原因。

但接听电话也不能操之过急。一般情况下,你应当在电话第一声铃音结束之后再接听,否则的话,拨打电话的一方可能会反应不过来,甚至不知所措。

第二,态度谦和

接起电话后,你要主动地自报家门,“您好,这里是……”。在通话的过程中,你要专心致志,而不能心不在焉,更不能一边接听电话,一边办其他的事情,比如与人交谈或看件等。万一在会晤重要的客人或举行会议期间有人打来电话,而且此刻的确不宜与其深谈,你可以向其简单地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并再约一个具体时间,届时由自己主动打电话过去。若对方是长途电话,你尤其要注意别让对方再打过来。约好了时间,你一定要牢记并遵守承诺。在下次通话时,你要再次向对方致以歉意。当通话因故暂时中断后,你要等候对方再打过来,既不要扬长而去,也不要为此而责怪对方,正确的做法是让通话正常进行,而且要自然。

第三,积极应答

在接电话时,如果你一声不吭地听对方讲话,对方既看不见你的表情,也不知道自己的谈话引起了你什么样的反应,他会感到不安。因此,在接电话的过程中,你要积极地应答,以便使通话顺利地进行下去。

通常情况下,应答时,你可以使用“对”、“嗯”、“好”或者“是的”等简洁的词语和语言。应答时,你的语调应当是平和的、清新的,给对方一种轻松自然、平易可亲的感觉。

第四,详细记录

在工作时间打到办公室的电话,通常都与工作有关。所以,在接电话的过程中,你的手边要随时放一个记录本,将来电的内容详细地记录下来。

第五,礼貌地结束通话

当通话终止时,对方通常会对你说“再见”。不过如果对方因为某种原因忘了说“再见”,你也应当道别。通常情况下,在对方挂断电话后,你才能挂电话。如果对方有意让你先挂断,你也可以在道别之后先挂断电话,但不要贸然地先于对方挂电话,更不能以粗暴、生硬的方式挂电话。有时因挂电话的方式过于粗鲁,对方会感到不安。

第六,善待打错电话的人

如果是自己打错电话,对方仅仅硬邦邦地说一句“打错电话了”,然后就“咣当”一声挂断电话,你一定会感到心里特别不舒服。所以,你也应该善待那些打错电话的人。在确认对方打错了电话之后,首先你应当向对方说明“这里是”,然后再告知对方打错了电话。如果对方在电话里表示了歉意,你要回答“没关系”。

第七,处理猝不及防的来电

如果你接到的是通话双方可能发生冲突的电话,既然对方主动拨打电话,搞电话突袭,肯定是有备而来,而你又恰巧没有准备,这时就有必要耍点“小聪明”了。你可以使用这样的托词,“抱歉,我正在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或者“我马上要去开会”,告知对方自己会尽可能快地复电给他。这样,你就能为自己赢得喘息之机,从被动受话的状态中摆脱出来,从容地进行准备。

第八,结束没完没了的电话

有些人有煲电话粥的习惯,拿起电话就东拉西扯、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和这样的人一味敷衍,浪费时间,实在太不值得。但如果你生硬地说“请您长话短说”,或者礼貌地提醒“我还有点事儿,改日再和您详谈”,都会让对方感到难堪,造成隔阂。对于你而言,恰当的办法是设法截住对方滔滔不绝的话题,对双方已经达成的共识作简短的总结,并得到对方的肯定性答复。一旦对方作出肯定的答复,你就可以说:“好的,那我就不占用您的时间了。有时间我们再联络。”这样一来,你既结束了一次冗长的通话,又保全了对方的面子,不失为两全其美之策。

在转接电话的过程中,职场人士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细节:

第一,确认来电者的身份和转接对象

在接到找其他同事的电话时,你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就是“打电话的人是谁”和“要找的人是谁”。对于第一个问题,如果对方不愿讲的话,不必勉强对方讲出来。如果对方要找的人不在,你可以先以实相告,然后再询问对方“有什么事情”。

在对方自报家门和说出要找的人之后,你一定要加以确认,也就是将对方的姓名和身份、联系方式以及转接对象复述一遍。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注意:确认对方的姓名和身份,一定要使用褒义词和中性词,切不可使用贬义词,以免引起对方的不快。比如,你可以说“是弓长张吗”,而不能说“是张牙舞爪的张吗”。还有,如果对方在单位的职位较低,在确认其身份时,你要注意加以回避。

第二,及时、准确地转接电话

在转接电话时,有时对方会守在电话旁等待答复,如果对方在电话旁焦急地等待半天,结果得到的答复却是“您要找的人已经外出了”或者“对不起,你要找的人不在”,对方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而且,由于对方对你这边的情况会听得一清二楚,如果被其听到你在手忙脚乱地到处找人,或者转接对象说的诸如“我现在没空,等会打过去”之类的话,是不合适的。所以,作为转接人,你一定要在用手遮住电话话筒的同时,及时、准确地转接电话。

第三,不要随便泄露转接对象的手机和家庭电话

在转接对象不在的情况下,对方一旦询问起其手机号码或者家庭电话,你一定要慎重。只有得到了转接对象的允许,你才能透露其手机号码或者家庭电话。如果你随便地把转接对象的手机号码或者家庭电话透漏给对方,可能会给转接对象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带来干扰。在不方便透露的情况下,你的拒绝方式一定要委婉。你可以说自己不知道并保证会尽快地让转接对象回电话,一定不能说“对不起,不方便告诉您”。

第四,认真做好来电记录并转交给转接对象

如果对方有事情需要转达的话,你一定要认真地做好来电记录。来电记录的内容通常包括:来电人的姓名和身份、来电时间、是否需要回电话、回电话的时间和号码、来电目的和需要转达的事项等。做好来电记录后,你还要尽可能快地转交给转接对象,而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什么时候看见转接对象或者闲下来后再转交。

第五,为上司转接电话的注意事项

在转接电话前,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上司,什么单位的什么人打来的电话。对于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比如对方来电的目的,可能在电话中会提出什么问题等,你也要简洁地告诉上司,让上司有足够的准备。

对于那些上司不愿接或者没有任何意义的电话,你要机智灵活地予以处理,既不能让对方难堪,又不能让这些电话干扰上司的工作。在这种场合下,你说话时一定要机智、得体,可以使用的借口有“经理刚刚离开,不确定什么时候回来”,“主任正在开会,您可以给他留言,我会转交给他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