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字体: 16 + -

第三十六章

会听话是演讲者必备的一种能力,因为演讲者大量的知识与信息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同时,演讲者还需要具备高超的复述能力,否则,演讲者就没有办法担当自己的职责。

一、培养听话的能力。

上帝造人,给人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要让人少说多听。听的目的是为了说的更好,所以在听的时候不仅要听得多,还要听得准。在一些公开的场合,诸如出席座谈会、报告会等,当事人不可以在脑海中仅仅思考自己的观点,更需要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搜集和咀嚼,了解别人所说的话,是知己知彼之策,如果对方说的内容有道理,或者与自己的观点不谋而合,那么他人的语言则能够成为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而被引用者也会感到愉悦。听话与复述的能力对当众演讲这或会议的主持人尤为重要。听话能力的培养可以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1听话的注意力。

对外界特定事物的关注程度俗称注意力,它是人们心理活动的表现。一般来说,人们对某中事物进行记忆和思考的前提就是“引起注意”,发现它的存在,关注它的发展才能够对它进行斟酌和研究。从物理角度来看,人们的注意力并不是一种直线状态,而是波动形式,也就是说,它有着忽高忽低的过渡,一个人很难在长时间里保持高强度的注意效果。而影响注意力的因素有:讲话者的口音、内容的趣味性和条理性、听众的理解能力和身心状态、外部环境的干扰情况和整体氛围、演讲时间的长短等。如果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则对于当事人所述内容将会难以理解。

2听话的记忆力。

人们在头脑中遗留的过去生活实践中认识过的事物或做过的事情即为记忆,记忆力的强弱与口才的优劣有着一定的关系。演说者在讲话的过程中需要讲记忆里的知识素材进行再现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演说者的记忆力较差,则无法将大量的素材存储在脑海中,而脑海中存有的素材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得模糊不清,这会影响演说者快速将语言材料的调出,在转化成口语进行表达的时候,也容易出现卡壳、忘词之类的现象。

增强记忆力的方法有很多,但除了成条的方法之外,演说者更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不少人认为自己的记忆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退化,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你有了这种心理的暗示,这种负面的暗示才是导致记忆里衰退的罪魁祸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成年人和小孩子相比,小孩子要年轻于成年人,但他们想要记住一些事物,所依靠的并不是技巧,而是最原始的一遍一遍的复印记忆,这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并不代表着他们记忆的巧妙和准确,所以说,用年龄来衡量记忆是欠科学的说法。那么,为什么成年人反而更容易遗忘呢?答案就是“精力的分散”。来自生活各方面的干扰会对成年人的记忆造成混淆,俗话说“从左边耳朵进,右边耳朵出”,这是这个道理,从主观上来说,还是因为用心不足。

3听话的归纳力。

归纳力是听话过程中的一种基本能力,演说者在正式讲话之前,可以凭借着记忆与理解将别人所讲的内容快速地归纳为清晰几条,便于在讲台上能够抓住主旨。在归纳的时候需要留心一下四方面:

(1)学会去除一些冗杂的信息。在演讲中,如果演说者的思路过于开放,则话语间就难免含有没有意义的杂乱信息,只有“去粗取精”才能让归纳变得容易,否则这些冗杂的信息会浪费演说者过多的时间与注意力。

(2)把握其他人的思想脉络。在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当中阐述的之前,演说者可以对其他人的思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分析各种角色的思想脉络,对别人的话语做出某种预期,也就是说,当他人讲出自己的第一个观点时,演说者可以推测他接下来将要讲述的第二个观点,争取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将所听到的内容条理化。在讲话中最能够体现条理特征技巧就是运用数字,将中心要点按照数字顺序进行排序,由主到次,例如,“这次开会的内容主要有三点,第一……,第二……,第三……”,再如:“将这次市场调研的结果概括起来就是‘五要’,‘六杜绝’,具体来说……”

4听话的理解力。

理解力是集思考力、洞察力、想象力、直觉力和解释力为一体的抽象思维,它决定了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见解深浅。人们将他人所提及的一些事物根据自己认知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推断,最终得出自我见解并保证这种见解尽可能地靠近于对方想要表达的思想,这就是理解的能力。具体来说也就是:

(1)带着自己的问题与理解,从对方的讲话内容中延伸出自己的观点。

(2)能够将别人所讲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3)懂得分清正话反说与反话正说、真心话与违心话。

(4)除了懂得对方所讲的表面含义,还应当学会听出弦外之音,洞察其内涵。

二、掌握复述的技巧。

复述并不是简单地重复,不是一味地对他人的思想和语言进行复制粘贴,而是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提炼,从而得出简明扼要的中心。职场中的高层领导通常需要在听取下属对工作的汇报之后对其要义进行总结归纳,继而再进行自我判断。也就是说在自己发表看法之前,通常都会将别人的主要观点作一个概述。由此可见,复述不仅是语言表达的能力,更是锻炼思维的一种途径。

复述对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可以参考以下复述的关键技巧:

第一,明确立意。有一些人讲话没有立题,导致思路任意驰骋,结果导致天马行空、语无伦次,因此,演说者需要事前在脑海里进行归纳提炼,在心中参透对方演说内容,演说者在进行复述时需要首先明白对方提出了哪些观点,这些观点就是立意的根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复述才能够保证对要义的表达准确。

第二,重点提炼。如果对方使用了相对有条理的方式讲话,你容易理解要点,也就好复述。倘若对方所使用的讲话方式非常混乱,则当事人需要学会在听话过程中抓住讲话人的重点语言信息,小心地将他的话提炼出几个要点,几个方面,几层意思,通常概括成三五点即可。

第三,表达要义。演说者在对他人观点进行复述的时候,需要学会角色的融入,演说者是主角而不是旁白,所以不要按照别人的话语进行原封不动的摘录,否则会带给听众一种生硬且空虚的感觉,演说者在复述的时候灵活为上,将要义传达出来即可。

三、听话与复述的练习。

想要提高自己的听话与复述能力,就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进行练习。以下一些练习方法是最为有效的:

1听话的来源:

(1)电视新闻。

(2)上网看到的故事。

(3)读一些有意思的章。

(4)参加了什么培训课程。

(5)参加过的报告会、座谈会。

(6)刚看过或听过的笑话。

2复述的途径:

(1)原复述法:听一段关于某一话题的论述。

(2)重点复述法:对报纸上的某则新闻或评论进行复述。

(3)归纳复述法:对听过的故事进行复述,尽量保证故事时间、地点、人物、因果的完整。

每一个优秀的演说者都必须先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和复述者,会听话才会说话,会复述才会创新,所以,演说者应当对听话与复述的练习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