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章

如何进行材料筛选

既然演说稿是想法与说法之间的桥梁,那么演说稿中的素材则是铺就桥梁的石砖。演说者在寻找材料的时候进行的第一步就是海选,在海选的过程中保留与演说中心相关的素材,然后进行分类综合,在保证前后连贯后则可以视其为初稿的定型。这是最为笼统的选材过程,那么,具体的选材步骤有哪些呢?

第一步,广泛搜集材料,材料海选。

在演讲的准备日程中不要急于为自己的思路设下限制,演说者可以在海选材料的时候将有可能使用到的内容做好记录,无论这些材料来自何方、有何内涵,确定它们能够统统收拢到自己撒下的网中便可。作为头脑风暴的第一步,这时候演说者应当关注的是材料的数量而非质量。千万不要在海选中挑三拣四,或心存偏见,过早抛弃相关材料有时候会造成日后的遗憾。当然,演说者在海选材料的时候也不必过于精细地将材料进行分类和排列,只需要加快自己搜集的速度和广深度便可,即使一些看起来和中心主旨相反或仅仅能够起到辅佐而非点睛的材料也可以一并收拢过来,便于接下来的整理工作。

第二步,整理归类材料,材料细分。

当搜集来的材料足够丰富后,便可以着手整理归类的工作,也就是对材料进行细致划分。组织整理材料的办法有很多种,演讲者可以结合自身进行选择,若能够在体现听觉效果的同时营造出视觉效果那是最好不过的。

1列提纲。这是体现材料分类的基本方式,常见的提纲模式有阶梯型,保证提纲要点的正式性和完整性。

2概念图。作为理清思路的方式之一,概念图能够直观展现某些概念和事件之间的关系。演说者可以按照某种要求进行简单的图标绘制。常见的是字与圆圈和方框的结合,在稿件中间画上圆圈或方框,其中写明演说的主题,以发散的模式向周围展开各种材料,此方式较列提纲而言更加立体直观,可以参考前面所讲到的“思维导图”。

3调整想法。材料归类后不要急于下结论,可以充分享有自由变化的空间,根据演说节奏的需求调整部分材料,保证归类清晰,能够凸显演说的中心思想。

第三步,要点独立贴切,材料点睛。

根据演说主旨和构造框架可以拟定出一些论述要点,并对核心问题进行分析答复。想要保证演说在清晰明了的思路下行进,演说者应当事先保证各个要点的独立性,排除某一要点与另一要点之间存在的隶属关系。在保证要点间独立共存的同时还需要确保各要点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避免将“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相罗列,给听众杂乱的感觉。这就好比项链上的珍珠,既需要有一根线将其串联,又需要保证珍珠颗粒的完整独立。

之所以说要点的明确是演讲中的点睛部分,是因为它是中心主旨的深化和外显,能够给听众传达最为准确的信息,不但影响演说的性质,也会影响听众的思绪和行为。所以演说者在这个环节中应当勤下功夫。

第四步,确定要点数量,材料定型。

演讲者为了对中心主旨进行阐述通常会将材料分拟成几个要点,第三步讲到要点的内容,实际上要点的数量也是有说法的。如果材料分出的要点过于庞杂,演说者很难从中抽选出重中之重,也就是说,“都是要点也就没有了要点”;如果材料分出的要点过于稀少,则又很难对中心进行发散论述,出现“言不尽兴”的状况,更有甚者连主题都还没有靠拢上,更不必谈丰富演讲内容了。一般情况下,材料中提炼出的要点保证在三到五点为佳,一旦超过了五条,就容易对听众的理解造成障碍。

掌握筛选材料的四大步骤,让选材告别大海捞针的艰难,演说者踏实走好每一步,则塑造完美的演说指日可待。

想法能够变成说法,那么,如何保证说法具有说服力呢?下一章“卖道理不如卖事例”,将会具体阐述完成选材后的细节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