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妖笔记
字体: 16 + -

第一章:茅山

    fri dec 26 02:01:20 cst 2014

    茅山,地处神州大地东南侧,北靠淮水,南踞苗疆,其间怪石林立,空谷幽深。然而如此山灵水秀之地,却实在是人迹罕至,少有外人驻足。只是因为那苗疆乃是荒遗之地,常年恶瘴笼罩,毒虫遍地,妖邪丛生,是为人间炼狱。平常人等皆谈疆色变,来往商旅更是绕道而行,规避此地。由此可见,苗疆却是一处凡人禁域。

    话说一日,有一江湖郎中,云游至此,感叹茅山的奇绝峻伟,可惜却无人知晓。感慨之余,便上山领略这造物主的神来之笔。

    于是,其持刀开道,娓娓前行,行至半山腰时,见一被拦腰斩断的青色石碑,上书一大大的道字,大呼惊奇,走上前去查看。

    谁知在石碑之后,那郁郁葱葱的灌木之中,一石洞横陈眼前,其间风声呼喝,阴气阵阵,端得是怪异异常。

    遂心生好奇,决定进洞一瞧究竟。

    于是其一手持火把,一手扶洞璧,谨慎前行,行至山洞深处,却只见一堆白骨,两三刀戟横陈在那里。

    郎中见此景象,不由心生感慨,叹道:世事无常,造化弄人,昔日强者,哪知竟横尸在这荒凉深山之中,不为后人所知,可悲,可叹!”

    感慨之余,郎中遂用地上锦衣,裹了尸体,埋于这无名洞中,立下无名之碑。

    当其整理洞中遗物之时,却发现了一本被灰尘覆盖的破损书籍。在其翻开端详之时,竟发现书中皆是大道传承,拯救苍生大道。

    于是其在这洞中,废寝忘食,习练这书中内容。

    终有一日,只见山中,晴天变色,乌云翻滚,金雷阵阵,林中鸟兽皆惊吓涣散。

    只听那山腰处,一声大笑传来,一道身影破洞而出,观其容貌,竟是几年前上山的江湖郎中。

    只见其踏空而行,翻手可成云,覆手可为雨,道是个仙家风范。

    郎中自知已修道有成,当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

    于是其驶离茅山,游走天下,诛杀妖邪,封印魔怪。

    在其迟暮之年,复还这茅山之中,开山立宗,欲将其一身造化,传于后人,以保这天下苍生。

    于是,茅山之中,茅山真教应运而生。这江湖郎中也被后人尊称为茅山真君。

    时至今日已有千百年时间,可谓是传承甚是悠长。

    话说这茅山道教传承如此悠长,为何只在那五教之列。

    其实说起来,这茅山真教曾连番遭遇两次大难,才败落至此,一蹶不振,只能排在那五教之列。

    第一次 约在那500年前,那苗疆之中,突降虫灾,茅山首当其冲,山中大部分弟子皆被虫噬全身而死,唯有那一干道法精良的弟子,堪堪保住性命,躲过灾祸。

    随后又在当时掌门青阳真人的励精图治下,才得以重回昔日繁华景象。

    第二次大难则是在百年前,苗疆中,妖域之门洞开,数不尽的妖兽,席卷苗疆。茅山真教为不让中原遭受妖域侵袭,开启护教大阵,抵御兽潮。

    掌门真玄真人,更是与妖域数位高手交手,最终在妖域高手的围攻之下,陨落。茅山真教遭受了创派以来,最为严重的打击。

    随后,茅山真教一蹶不振,难以重现昔日辉煌。

    现在出现在世人眼中的茅山真教,实则名存实亡,没了门派驻地。

    唯有那幸存的茅山弟子,活跃在这神州大地之上。

    .......

    一日,距苗疆约有百里之外,茅山脚下,昔日的人迹罕至之地,此时却响起了,车轴转动,骏马嘶鸣之声。

    只见一队人马从落日降临的方向,缓缓驶来。

    “家主,此地面积颇为宽广,又毗邻这座大山,看这山中,少有人迹,我们可以居住此地。靠着山中资源,倒也可以度日。俗话说“靠山吃山嘛。”车队中,一牵马的老者,对着马上的中年男子说道。

    中年男子听其这么一说,顿时眼睛里出现了些许亮光,抬首向着四周望了望,用手指着,说道:“管家,所言极是。不光是这山中的资源,我们也可以在这片荒地上开垦土地,种些稻谷出来,倒也能做到衣食无忧。唉,也不枉我们一路奔波啊,总算是找到了栖身之所了。”

    说着,男子翻身下马,站立在车队前方,又仔细打量了四周景象。随后,脸上愁容一展,露出欣慰的表情。

    牵马老者,看得男子的表情,心中自是一喜,松开骏马缰绳,招呼着后面拉车的小厮,去卸下车中的家什,在此安营扎寨。

    车队中央,一辆华丽的四轮马车上,听得二人话语后,珠帘掀动,一位丫鬟打扮的少女搀扶着一位穿着丝绸锦缎,头戴珠鸾玉翠的妇人,从马车上走下来。

    只见此妇人,腹部微微隆起,走路也不自然,还要那名丫鬟从旁搀扶,并不时用手中丝帕擦拭额头,似乎从这马车上走下来就已经极其费力一样。

    “夫人,小心点,”丫鬟在搀扶其走下马车时,嘴中不住的提醒道。

    “没事,只是这调皮的云儿又在腹中作怪了,”妇人走下马车,气喘吁吁的说道。声音中透露一丝责怪,又有几分欣喜。

    “呵呵,一定是个小子,才让夫人如此劳累。以前听我娘说过,只有男孩子才会在娘亲的肚子里不老实。看来这个小少爷以后肯定淘气的很那。”丫鬟边搀扶着夫人,边打趣道。说到最后,咧嘴一笑,俊俏的面容,像是一朵盛开的鲜花一般。

    妇人听后,也是一笑,微嗔道:“再来取笑,信不信,我这就把你许配出去。让你也尝尝这做人母的滋味。”

    卸货的男丁闻言,个个亢奋起来,搬东西时,也不由的多使了几分力气,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夫人青睐,娶到夫人的贴身丫鬟一般。

    看着这群陡然卖力起来的一众家丁,老者不住的摇头,心中暗暗叹息。

    “夫人,怎么不在车上好好修养?现在有风,不要染上了风寒。小玉,又是你怂恿夫人下来的吗?”见妇人从马车上下来,中年男子忙从车队前端迎过去,责怪的对两女子说道。

    “这怪不得她,是我要求下来的。刚才听你跟管家说要在这里安营扎寨,所以我就想下来瞧一瞧。怎么还不让啊。”妇人见中年男子有责备之意,忙打着圆场,替自己的丫鬟解围。

    “呵呵,夫人只要喜欢,下来走走也无妨。刚才跟管家略微商量了一下,看此地倒也适合居住,不如就在此地颐养天年好了。”

    “夫君,不打算回长安城了?”

    “现在朝廷连年征战,那昏君又整日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想我堂堂七尺男儿,不能以身报国,倒不如回归自然,做个乡野匹夫。那长安城,不回也罢。省得最后家破人亡,栖于他人屋檐之下。想想二哥他,,一世英名,唉,,”

    看得中年男子神情一黯,妇人自是知道他又因为二哥的事,不能释怀。当下,也抿住了嘴,不再言语。

    这一行人马,却是长安城中鼎鼎有名的韩家主仆。因为最近几年,受蛮胡袭扰,大汉王朝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大汉王朝现任皇帝刘封,混庸无能,沉恋美色,听信宦官谗言,诛杀了数位忠心耿耿的大臣。

    前些日子,胡人买通了刘封跟前的红人,一个叫李牧的宦官,制造谣言,说前边防守军统领韩信,通敌叛国。而那昏君又偏听偏信,连下三道诏书,唤回韩信,并将其羁押天牢。后来李牧买通狱卒,设计毒杀了韩信。

    韩信乃韩烈的二哥,在韩信死后,韩烈数次面见皇帝,为二哥陈怨昭雪,可那昏君不理不睬。韩烈愤恨之余,辞去朝中职务,带领家眷,毅然决然的离开京城,四处漂泊。

    就在前日,蛮胡大肆入侵,少却了韩信那般的大将,大汉王朝的边防可谓是纸糊一般。胡人挥师南下,接连攻下数座城池,那昏君见此,丢了长安,迁往江南小城春风城中。胡人侵入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韩烈一行无奈之下,驾车朝这西南方向的苗疆驶来。经过连日赶路,终于在今日才得以赶到这苗疆外围,茅山脚下。

    .........

    岁月流转,光阴似箭。转眼间已过去悠悠数十载,昔日众人搭建的简易住房,现今已是一片红砖绿瓦。

    在过去的数十载里,大汉王朝于历元年235年覆灭,取而代之的是胡人建立的政权,国号大满,称作大满帝国。

    改朝换代之后,大满国君拓拔殇推行更风易俗改革,汉民皆剃发,更换胡服,沿袭胡人风俗。这项改革实施以来,屡遭汉民抗议。

    拓拔殇遂大怒,实行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强硬手段,一时间,民怨沸腾,哀鸿遍野。有一部分汉民开始辗转搬离大满帝国的势利范围,来到苗疆外围生活。自然而然,韩烈一行人的队伍越来越大,隐隐已是一个数千人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