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泗州城
字体: 16 + -

第八回 寄人篱下的苦楚

    五爷正在发呆之时,妻子刘氏端了一碗粥来。他接过碗筷,有些庆幸的口吻道:“这傻女人自从疯了后,其它事情都记不得了,就这生火做饭的技艺还没有忘!”



    “瞧这饭做的,和猪食差不多!”他喝了两口,叹了口气,“嗨,能吃上热乎饭也不错了,算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三省含着泪看着母亲远去猥琐的背影,又转头看了看坐在床上狼吞虎咽的父亲。



    他嘴唇动了动咽了口吐沫,像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对四爷说:“伯伯,我不回城念书了,省儿要留在家里照看爹娘!”



    “什么?”四伯伯吃了一惊,“就凭你照顾爹娘?你自己衣服都穿不利索,还需要别人帮忙,你能照顾爹娘?”



    父亲常五爷则像被食物噎住了,剧烈地打起嗝了。他将碗筷摔在旁边的桌子上,指着省儿骂道:“臭小子,别给家里添乱了,快滚回城里上学!”



    三省见父亲动了怒,也就打消了留在家里的念头。他默默地出了门,眼泪汪汪地抱住站在门外的母亲。



    母亲刘氏吃了一惊,见是一个七八岁左右的男孩,潜藏在身体深处的母性顿时被召唤出来了。她轻柔地抚摸着三省的头,喃喃自语道:“谁家的孩子呀?找不到爹娘了吧?”



    三省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耸了耸肩,眼泪大滴大滴地落了下来。



    院子外,四伯伯已经备好了回程的车马,他站在大门口高喊:“省儿,时候不早了,该上路了!”见没有动静,于是他又返身进了屋子。



    这时,三省又回到床边与父亲告别。父亲不耐烦地挥挥手,“你就放心地去吧!你爹爹会照顾好自己和你娘的!”



    常四爷见此场景不禁鼻子发酸,他悄悄地掏出一些银两放到旁边的桌子上。五弟虽然窘迫,却是个爱面子之人,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特别是来自四哥的施舍。两人之前有过结,彼此之间特别是五爷心里还较着劲呢。



    



    常四爷强行将三省拉出院子,上了马车。马车上,他对省儿说:“你若孝顺爹娘,就应该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之时,将他们接出来过上好日子!家里乃穷乡僻壤之地,留在那里注定一辈子庸碌无为,这是你爹娘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三省默默地点了点头。



    



    回到书院,三省像变了个人,一心苦读圣贤书,不再与同窗嬉戏打闹。他像一块绝缘体,一切嬉戏和恶作剧传到他这里就戛然而止进行不下去了。



    别的学童不希望三省变成这样一个木桩似的人,因此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将他拉进大家的游戏圈子里。劝说不成,就做些恶作剧,把脏水赖到三省。



    先生们见三省表现得如此沉静,也不适应。这小子是真得变好了,还是在筹谋更大的恶作剧呢?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常大人能有多大的本领,在短短的几天让这混小子变好?



    果然,书院好不容平静了几天,一些恶作剧又接连不断地发生了。对于恶作剧的始作俑者,先生第一反应就是常三省!



    三省还在用心诵读之时,一本书就重重地砸在他的头上。接着传来那位正义凛然的李先生责骂声:“常三省,你站起来!怎就不学好呢?书院看在你伯伯的面子上,才同意你在这里继续念书。若还破罐子破摔,我们真得要将你赶走了!”



    三省并不争辩,只是平静地说:“先生英明,多谢管教!”



    



    先生将三省诚恳的话听错了意境。什么,这小子何时学会话里有话,竟敢来讽刺挖苦我来了?他不禁怒火又增加了几分。那几个捣蛋鬼见三省为自己背了黑锅,挨了先生责骂,不由地伏在桌边掩鼻偷笑。



    这时,青城不服气了,她站起来对先生道:“不是弟弟干的,你冤枉好人了!”



    竟然有人来质疑自己的权威,李先生一震,稍候才缓过神来。他没好气地斥责青城:“闭嘴,常青城!要记住,你不是书院的正式成员,这里有你一个旁听生说话的份吗?”



    青城只好灰溜溜地坐下。先生看了看四周,感觉刚才的语气有些重了。这些只是十岁左右的孩子,有的孩子只是调皮捣蛋了些,本质并不坏,没有必要一切用责罚手段来解决问题。



    那个姓常的小子曾让自己在学生面前颜面尽失,但他现在似乎学好了,如若现在事情没有弄清就大加责罚,别人必认为他心胸狭窄,借以打击报复。



    先生想到此,于是笑了笑对学童们说:“除了常青城外,谁还能证明常三省无过?如果有第二人站起来,我就放过常三省!”



    众学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交头接耳起来。正在议论纷纷之时,突然一个响亮的声音传过来:“我能证明!”



    众人转过头去,原来是小胖子尤半城!这孩子虽然外表长得胖胖实实的,性格却很文弱,还经常哭鼻子。今天能站起来,出乎了大家的预料。



    青城转过脸伸出了大拇指,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那小子像得到了鼓励似的,说话愈发洪亮起来。



    下学之后,青城责备道:“你脑子是不是有问题了?你没有做什么事情,为何不为自己辩护?”



    



    三省淡淡一笑:“我争辩又有何用?那李先生对我有成见,如若他是一个英明之人,必将还事实一个真相;如若他是个狭隘之人,借此打击报复,争辩会让他更加反感!”



    省儿怎么变成这样的人了?作为姐姐,青城也想不通。更让人失望的,三省也不太愿意和她一起出去玩了。每次出去,三省都显得很勉强。幸好有个忠实的追随者尤半城,青城庆幸之前没有和他绝交,不然自己一人到哪里玩都会很无聊。



    



    青城越来越看不惯三省了。有一天,她兴致很好,就想三人出去玩耍一番。那尤半城听到这个倡议后马上拍手叫好,而三省却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这可惹恼了青城,多日积累的不快终于爆发出来了:“省儿,你记好了!这里是我的家,你永远都只是个客人!惹火了我,我会让爹爹把你撵回乡下去!”



    寄人篱下的苦楚瞬间充满了三省的每根神经。他望了望姐姐,感觉她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陌生。他又看了看尤半城,叹了口气,稍候默默地跟在两人的身后出了书院的大门。



    常夫人发现三省情绪近二日有些异样,于是就告诉了相公。四爷问三省:“最近情况怎么样?还能适应周围的环境吧?”



    三省没有回答,却忧心忡忡地问道:“伯伯,你会赶我离开这里吗?”



    什么?四爷感觉很诧异,这孩子怎么会想到了这个问题?这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和三小姐青城在一起,城儿刁难任性、口无遮拦,莫非对他说些了什么?



    四爷想到这里不禁有些恼怒,父亲临终前将省儿托付给他,自己就应该视省儿如己出,怎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他让下人叫来了三小姐。青城感到委屈,她辩解道:“我并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只是说这里不是他的家,他的家在乡下。就这芝麻小事,爹爹何必如此大动肝火?”



    



    四爷道:“休要再提!你等女孩子家稍大长成都要离家嫁人,陪伴爹娘的日子不会太多。省儿则不同,要和我们一辈子相守,说不定以后养老还指望他呢!”



    青城挨了爹爹一顿训,心中自然不爽。待爹爹走后,她噘着嘴对三省说:“现在满意了吧?你难道要学南山书院里那个姓戚的书呆子,也变成一个没趣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