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家
字体: 16 + -

第21章

    ?商鞅一行出城之后,一路上马不停蹄,只想着尽快逃出秦国国境。二人路上奔波了几日,已经疲乏至极,眼看天色将暗,一抹乌云遮住了日头。虞扬抬眼望望前方,见前面横着一座村落,一眼看去极为荒凉,村头一户矮矮的草房,在寒风中孤零零的立着,几缕长长的茅草在寒风中来回摆动。二人来到房前敲门,里面一个老人的声音答应着,门“吱”的一声开了,开门的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汉。虞扬上前说道:“老人家,我二人赶路出行,能否在此休息一晚?”老汉上下打量了二人一下,才谨慎的说道:“你们……,可有凭证?”虞扬道:“有。”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份竹简递给老人,只见上面写着虞扬的籍贯、出身等等情况,非常详细。商鞅心中不禁黯然,想想自己如今逃难在外,当初事发仓促,哪里顾得了什么文凭?那老汉看过之后,还给虞扬。又指着商鞅说道:“你的呢?”商鞅只得说道:“路上丢了,我明日就到官府补办。老人家,我在这里只睡一晚,天不亮就走,可行?”老汉听了他的话,心中迟疑不决,显得既不忍心将他们拒之门外,却又有所顾忌似的。最后喃喃说道:“很抱歉,我不能留你。商君法令,没有凭证之人,一律不准留宿。如果我留你在这里歇息,被邻居发现,恐怕老汉就有通敌之罪了,你还是走吧……”说罢,将门“吱”的一声关上了。商鞅听了老人之言,恍然悔悟道:“没想到我的法令如此严苛,如今连自己也遭到如此报应……”虞扬见他情绪阴郁,安慰说道:“现在我们还是尽快赶路吧。”二人又上马车,在夜间缓缓行驶。

    天明时分,来到魏国边境,入城之后,虞扬寻找驿站安歇,将商鞅安顿好后,就到当地官府通报,由当地官府派人将情况上报朝廷。商鞅在驿站中百无聊赖,心中忐忑不安。秦国与魏国连年征战,魏国屡屡溃败,不得已割城乞和,如今城池日削、国力渐弱,不都是因为自己吗?魏王对自己恨之入骨,如何肯收留自己呢。

    这且不提,当地官府将消息上报魏王之后,当日魏惠王朝会众臣,说道:“地方上报,商鞅如今流落魏国,请求寡人收留。众卿家说说,寡人要不要留他?”公叔龙上前奏道:“大王,秦国乃虎狼之国,如今通缉商鞅,我魏国怎能留他。”又一人道:“相国说得是,这商鞅在秦国之时,伤我魏国多少百姓,夺我多少城池。公子卬也丧其毒手。大王难道忘记了吗?”魏王眼见众人意见纷纷,拿不定主意。于是问道:“公孙衍,为何你不说话?”公孙衍自从退了秦军,很受魏王赏识。当下笑道:“大王,商鞅之才,天下皆知。在秦则秦强,入魏则魏兴……”未等公孙衍说完,一旁的公叔龙冷笑一声,说道:“迂腐之见了,恐怕到时候还没等魏国强盛,秦国的大军早已经打到大梁城了。”公孙衍素来知道公叔龙为人,当下也冷笑两声,只看着脚下的地板,沉默不言。魏王禁不起众臣喧扰,也犹豫起来。商鞅在驿站久等多日不见消息,眼见期限将到,到时自己就要被驱逐出境,心中焦急万分。虞扬此刻也十分揪心,他虽然经商为业,但是身为魏国人,眼见如此一个大才将要擦肩而过,魏王竟然无动于衷。当下急道:“你且在此等候,我亲自到大梁游说魏王,跟他摆一摆理,一定要大王过来迎接你。”说罢,推开门急忙跑出去了,商鞅来不及阻他,只好任他离去。

    商鞅在驿站中又等了几日,仍然不见虞扬的消息。此时期限一到,地方官员虽然知道商鞅其人,但是没有朝廷之意,又如何敢私留。商鞅又不见虞扬回来。心想魏王一定是不容自己了,于是携带稍许行李出城而去。

    虞扬那日离开之后,一路上马不停蹄往大梁城奔去。通过门卫上报求见魏王。魏王召入觐见,虞扬说道:“草民虞扬,旧时曾在公叔痤相国门下。”魏王多年未曾听人提起公叔痤的名字,如今听到这三个字,不禁引起旧时回忆,感叹问道:“你求见寡人所为何事?”虞扬道:“启奏大王,如今商鞅得罪秦国,逃难至此,大王为何不肯收留?”魏王未及答话,旁边的公叔龙言道:“商鞅与我国仇深似海,又得罪秦国,大王怎能收留他!”虞扬道:“大王英明睿智,只要对国家有利,一定不会顾念旧仇。”魏王点头称是。旁边一人说道:“商鞅杀我百姓,夺我城池,我等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如今让他离境,已经是万千恩赐了,怎能收留他。”虞扬也不搭理此人,对魏王继续说道:“敢问大王,商鞅才能如何?”魏王道:“天下无双。”虞扬又道:“当年商鞅与魏国征战,乃是各为其主。私人与我魏国有何仇恨?商鞅之才,天下皆知。得商鞅者,雄霸天下,秦国就是明证。如今商鞅来到魏国,是上天对我国的眷顾。大王焉能就此放过,后悔不及呀!”公叔龙又道:“只怕还没等魏国强盛,秦国的问罪之师已经兵临城下了。”这也正是魏王最为担心的问题,商鞅诚然有才,但是变法也需要时日,而秦国兵临魏国却只需要十天半月光景,自己不得不思量再三。此刻他睁大了眼睛,只看虞扬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只见虞扬凛然说道:“相国虑的极是,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如今秦国乃是虎狼之国,势要侵吞六国,统一天下而后已。如今六国虽然一盘散沙,矛盾重重。秦国若真要灭我魏国,恐怕唇亡齿寒的韩赵两国首先就会发兵援救。何愁无法抵抗强秦。”魏王当心思量再三,觉得虞扬所说有理。魏国如今国土日蹙,人才凋零,眼见商鞅前来,自己也是在舍不得放弃。当下说道:“如今寡人该如何是好?”虞扬道:“大王如今应该即刻派人前去迎候商鞅入朝,若是被别国请去,我魏国就又错失机遇了。”魏王此时才算明白,得到商鞅,魏国才能摆脱衰落的局面。于是赶紧命令准备銮驾,迎接商鞅。

    虞扬随同魏王銮驾赶赴边境驿站,当地官员迎候。魏王问起商鞅之事,当地官员告知商鞅已于两日前离境,如今不知到何处去了。魏王得知消息,不禁大失所望,自言道:“莫非上天真要我魏国再次失去商鞅吗……”

    且说商鞅离开魏国之后,只得又偷偷返回秦国。一时之间竟然毫无地方可去,心中盘算多时,思来想去,觉得自己的封地虽然弱小,毕竟还是自己的地盘,总比流落在外要好。于是动身前往自己的封邑商。商,地处秦国的东部,因为商鞅变法有功,因此孝公将商地封给卫鞅以作奖赏,卫鞅也因此被人称为商鞅。

    商鞅回到封地之后,当地官员前来拜见。商邑虽然也是秦国疆土,但是由于孝公将其封给商鞅,奉商鞅为主,并不直属秦国。商鞅回到城内之后,随即派人到都城咸阳打探消息。

    商鞅回到秦国的消息被附近的郑县县令弦商得知,弦商祖父曾因犯法被商鞅依法处死,因此弦商对他是恨之入骨,一心想着伺机复仇。如今探知商鞅回到商邑,遂一面向惠王上报,一面整治军马,准备伺机攻打商邑,抓捕叛贼。探子将消息回报,商鞅得知弦商的意图,觉得自己如今确乎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自己逃无可逃,另一方面若是反抗,可就真坐实了自己叛逆之罪,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如今束手待毙,倒不如放手一搏,也许还能保守商邑。当下安排军士,整治攻守器具。

    入夜时分,弦商在府中与姬妾宴饮,众人正觥筹交错,莺歌燕舞,喝的醉醺醺的,突然听见外面众人呐喊,火光连天。众人一时之间惊得目瞪口呆,都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何事。过了一会儿,一名士兵灰头土脸的跑进来道:“大人,商鞅派兵偷袭,我们快守不住了,请大人快些逃命吧。”众人听后,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乱转,眼光都盯着弦商一人,只等他一声令下,然后一起从后门逃跑。弦商满面通红,吐了几口酒气,怒道:“人臣为国守疆,保国安民,以忠义为本。商鞅这个逆贼,身为人臣,竟敢以下犯上。我今天一定要手刃此贼,就算不成,也要血洒战场,以报国恩。”说罢,从墙上抽出挂剑,喊道:“众人都随我来。”一边说一边冲出门外,众人见县令带头作战,不禁勇气百倍,一个个拔出佩剑,上前作战。由于商鞅准备充分,秦军未战多久,即全军覆没,弦商本人也当场战死,郑县落入商鞅手中。

    更新第19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