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家
字体: 16 + -

第22章

    郑县陷落的消息传入咸阳,秦惠王大怒道:“商鞅逆贼,寡人还没治他的叛逆之罪,他竟然逃回封地,打起寡人的主意来了。”旁边的公子虔道:“商鞅刻薄寡恩,当初先王对他宠信有加,大王对他也是尊敬之至。没想到先王离去不久,他就要阴谋作乱了。”杜挚也附和道:“太傅说的是,上次让他跑掉了,今日大王应该速速发兵,否则,以商鞅的才能,若是让他待的久了,我秦国可就危险了。”惠王点头道:“你等说的有理。”于是命令函谷关守将司马错发兵攻打商邑。

    商鞅攻陷郑县之后,为证明自己只是为求自保,命令军队撤出郑县,退守商邑,一面命人出城打探消息。过了十余日,商鞅正与众人饮茶,探子上前汇报说,惠王命司马错前来攻打自己,当下惊得呆若木鸡,半晌不语。商鞅明白,司马错乃是秦国一等名将,若是他亲自前来,以商邑这小小的城池,万万是抵挡不住的。到时候,不但自己死不足惜,就连着一城老小恐怕也要面临屠城之祸了。对他自己来说,重新踏上逃亡之路真是太累太疲乏了,他再也不想重新走上四处流亡的道路,他想要一个安稳的结局。想到此处,只觉得自己苦恼万分,绝望万分,真感到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正在面临远方死神的呼唤。此时的商鞅,感到自己的生命好寂静,空无一物的寂静,即使任凭众人在自己身边不停的喧喧嚷嚷,自己的生命似乎也如同死一般的空无……他似乎已经有了主意,只等司马错的大军到来,一切也都有了注定的结局。

    过不几日,司马错带领大军来到商邑附近安营扎寨,将商邑团团围住。也不着人上前攻打,一连几日毫无动静。城上守卫防守森严,丝毫不敢懈怠。一日清晨,司马错独自骑马来到城下,正要上前喊话,只见城门上一人安然坐着,正是商鞅本人。司马错上前喊道:“商卿,别来无恙呀!”商鞅看着城下的司马错,微微笑道:“司马兄,我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你为何来的如此迟缓!”司马错道:“你我故交,我不忍自相残杀,因此缓缓而来。你如今作何打算?”商鞅道:“我一人之罪,与这城中百姓无关。”司马错喊道:“兄弟定当照办。”说罢,撤马而回。众人见司马错与商鞅如此对话几句,不知两人究竟是何用意。再看看商鞅,他眼望着司马错离去的身影,等到走远了。商鞅对众人道:“司马错已经答应,只治我一人之罪,与你等无关,你们以后还是秦国臣民。”说罢,独自走下城楼。众人突然临此变故,不知道该如何应答,全都沉默起来。过了一会儿,方才有人喊道:“大人,我等愿为大人奋战致死。”众人这才醒悟过来,纷纷呼喊请战。商鞅听见众人呼喊,也不答话,只是微微笑笑,走下城去,命守门军士打开城门,向司马错军营走去。

    司马错一面将战报传到咸阳,一面命人押解商鞅缓缓而行。秦惠王接到战报,又惊又喜。公子虔、杜挚一帮众臣得到消息,纷纷弹冠相庆,乐得手舞足蹈,大摆筵席以示庆贺。秦惠王本想商鞅自此逃离秦国,也就饶了他的性命罢了。没想到商鞅又返回秦国,如此一来,群臣汹汹,自己再不杀他可就无法解说了。秦惠王集合众臣商议如何处死商鞅,惠王道:“商鞅有叛逆之罪,攻打郑县,杀害忠良,但是有功于国,处以斩刑也就罢了。”杜挚上前奏道:“商鞅虽然有功,但是功不抵过,如今犯有谋逆之罪,怎能轻饶。”众臣纷纷上言,要求从重处罚。惠王一时之间没了主意,望了望公子虔,只见公子虔坐在那边闭目不言。惠王知道无可挽回,于是下令,将商鞅于门外处以车裂之刑,文武百官,都城百姓都到城门之外观刑。

    当日中午,城门内外挤满了前来观看的百姓,场面甚是热闹。城门外一片广阔的空地四周围满了栅栏,几名士兵牵着五辆马车在围栏里摆弄着,有人将绳索系在马车的栏杆上,有人拿着草料放到马匹的嘴旁喂食。一会儿,刑具准备已毕。秦惠王与公子虔、杜挚等文武官员来到城门之上,监斩官命令将商鞅带到刑场。几名士兵将其放到地上按住,用绳圈套住商鞅的脖子、两手、两脚。监斩官汇报准备已毕,惠王站起喊道:“商鞅,如今你还有何话说?”商鞅冷冷笑道:“如今臣已是将死之人,还有何话说。大王快快动手吧,免得我让人笑话。”杜挚恨道:“这个逆贼,死到临头,尚且不知悔改,大王快快下命令吧。”众人也在一旁撺掇,惠王叹了口气,大声喊道:“行刑。”只见五辆马车上的士兵同时挥舞手中的鞭子,朝马匹的屁股上狠狠鞭打过去。马匹受疼,同时“嗷”的一声嘶叫,迈开四蹄向前方狂奔而去。绳索将商鞅渐渐拉起,越绷越紧,随着城门外的百姓和城楼上的众文武“哇”的一声喊叫,五匹马越奔越远,刑场上变得空无一人,空无一物,地面上只留下长长的一滩鲜血。人群中有人在欢呼,有人在叹息,有的孩子因为受惊吓而哭泣……

    商鞅去了。只是在一瞬间的变换,一个人可以从生到死,从有到无。许多人恼他、恨他,认为他太过严酷,让多少人生活在死亡与战乱和残酷的刑罚之中,战战兢兢,惶惶终日。很多人爱他、敬他,认为他以坚强的毅力和精神,冲破重重阻挠,实行变法,让衰落的秦国开始强大,让人们变的富足,让这个早已经四分五裂的周朝天下重新有了天下统一、消除战乱的可能。斯人已逝,只是随着手中马鞭的轻轻一挥,随着一声马的“嘶鸣”,商鞅去了,带着众人的责骂与憧憬。我在想,后人的毁誉,对于一个已经逝去的人,又有什么意义呢。敬他恨他,他都在那里,他都曾经来过……

    只见五辆马车上的士兵同时挥舞手中的鞭子,朝马匹的屁股上狠狠鞭打过去。马匹受疼,同时“嗷”的一声嘶叫,迈开四蹄向前方狂奔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