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家
字体: 16 + -

第19章

    ?秦孝公与众臣在大殿中商议国事,一名宫人上前奏道:“大王,将军虔庸在殿外候旨。”孝公命虔庸上殿,虔庸走进大殿,拱手道:“启禀大王,我军追袭韩军,大获全胜,消灭韩军八万有余,余众纷纷逃散,溃不成军。”孝公听罢,呵呵大笑,众臣纷纷向孝公称贺。过不多时,又一名宫人上殿奏道:“启禀大王,边关守将传来我军追袭赵军战报。”说着将战报呈上,孝公指着战报对众臣笑道:“想必我军又一大胜。”说罢,命宫人传上战报竹简,命宫人念给众臣。宫人打开竹简,只看了两眼,便见他脸色铁青,神色慌张。孝公见他脸有异色,心中怀疑。于是夺过竹简,只见上面说道:“臣函谷关守将司马错奏上,我军追击赵国残军,于途中遇赵国伏兵,一万秦军,所剩无几,带军主将也战死沙场。罪臣识人不明,罪该万死。”秦孝公见此战报,心中大怒,将竹简掷于地上。众臣刚才听闻虔庸战果,正互相庆贺,突然间孝公转喜为怒,心中已经明白了七八分。孝公在大殿上闷闷不言,过了很长时间,才对宫人说道:“你去传旨给司马错,就说赵王深晓兵法,才智过人,此战之败,并非爱卿过错,只怪寡人轻视了赵王,爱卿只要好好守住函谷关,就功莫大焉了。”当日散朝,孝公退入后宫,任宫女妃嫔如何掩袖娇媚,宫人奴婢如何谄谀逗乐,孝公始终毫无乐趣,闷闷呆坐。

    一日,商鞅与诸位大臣宗室进宫拜见,奏事已毕,只见孝公仍是心中郁郁,商鞅问道:“大王因何事叹息?”孝公长长叹了口气道:“寡人继位以来,励精图治,任用爱卿和一般大臣,治国不可谓不兢兢业业,治军不能说不勇武强悍。但是这些年来,我秦国仍然僻处西方,山东六国视我如蛮夷,寡人究竟何日才能驾临中原,与六国君主平等而坐?”商鞅答道:“大王,如今我秦国民生富足,军队强大,东方六国畏我如虎,我视六国如羊,他们怎么能同大王相比呢。”孝公又道:“秦国虽然强大,但是毕竟不如中原富厚,文化礼仪也不比中原。寡人先祖为君以来,莫不想入主中原,与中原列国分庭抗礼的。但是,自穆公以后,国家衰弱,从来都被他们耻笑,寡人这才暗下誓言,一定要壮大秦国,进军中原,让六国君主俯首称臣。”商鞅及一般大臣拜道:“大王励精图治,他日一定会如愿以偿。”孝公听了,不禁又连连叹气,半晌才说道:“强大又有何用,秦国怎能以一敌三?”商鞅听了孝公所言,心中明白,原来大王是因为韩赵魏共同抗秦而烦恼。眼下韩赵魏三国,同心协力,秦国一时之间真是不知该从何下手。三国之中,韩国最为衰弱,容易对付。而赵肃侯,也真是一个难以对付的主儿。魏国虽然这几年国势不如从前,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惠王虽然年老,但是也不至于昏聩至极,若是秦国真要逼急了,魏惠王重新任用一批如庞涓、吴起一般的人才,秦国也就毫无甜头可占了。如今想来,秦国未来究竟该如何向东方扩张,真应该好好盘算一番了。

    秦孝公整日思量如何对付东方的韩赵魏三国,始终找不到有效的方法策略,终日沉思苦闷,茶饭不下,终于酿出病来。秦国太医束手无策,都说孝公是患的是心病,无法医治。一帮嫔妃整日聚在一起哭哭啼啼,言语纷纷,猜测孝公所思为何。朝廷上一班谋事的大臣心中明白,孝公是一心想要恢复秦国自从穆公以来逐渐衰落的国势,一心要与山东六国平起为伍,然而山东六国始终排斥秦国,孝公苦思无法,因此才会染下如此重兵。但是,这些大臣食君之禄,却毫无办法想出奇策,看着孝公身染重病,自己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黄昏时分,商鞅从宫里回到府中,独自呆坐在书房之中,昏灯冉冉,茕影单单,门外刮起些许微风,商鞅独自走到门栓旁依靠着,仰望着万里星空和一轮被轻云不时掩盖着的浊月,想起自己这一生的境遇,以及孝公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不禁长长地叹了口气。

    一夜无话,翌日一早,商鞅又早早的起床,准备到宫内等候消息。梳洗已毕,几名手下驱车进宫,只见宫门如往常一样的开着,门卫比平时多了些,走进宫门,商鞅径直向内宫走去。快到孝公殿门之时,只听见从里面传来隐隐的哭啼声,商鞅心中疑惑,推开门去,只见太子嬴驷与公子虔等人跪于孝公塌下,众人跪围在床榻四周痛哭不止。商鞅此时急切的心,突然之间变得平静了,心脏像是顿时停止了跳动,只见他眼睛一黑,人也跟着倒了下去。

    过了几日,孝公丧事处置已毕,太子嬴驷在众臣的簇拥下登基继位,是为秦惠文王,商鞅、公子虔辅政。对于惠王,商鞅内心中有说不出的复杂,他既是如今的君王,又曾经是违法的太子,虽然有公子虔代为受罚,但是惠王内心中肯定对自己是有怨言的,如今他继位登基,将来会如何对待自己,商鞅此时一点头绪都没有,内心中只感到惴惴不安。

    一日,散朝已毕,傍晚时分,商鞅回到府中,与家人吃过晚膳,一人回到厢房刚要宽衣入睡,只听下人跑到门外喊道:“大人,外面有人求见,说有紧要事相告。”商鞅心想,此时夜已深了,还有谁来找我?心中疑惑,命传那人进来。过了一会儿,那人来到门首,商鞅抬头看去,不禁大吃一惊,慌忙起立上前迎接,说道:“何事有劳景监大人前来,让一下人传信不就行了吗?”景监也顾不得客气,眼瞅了瞅四周,见已无人影,慌忙说道:“公孙大人,我也就不跟你客气了,如今满朝文武对你是恨之入骨,恐怕今夜要对你下手了,你还是赶快逃走吧。”商鞅听景监一到,就说出此等大事,心中不禁感到太过突然。他不是不信任景监,想当初自己刚到秦国,就投入到景监门下,也是景监三次顶着孝公的痛骂,硬是把自己举荐给了孝公,终于取得了孝公的信任,任用自己变法。在变法这段时间内,他又竭力辅助自己,堪称自己的左右手。在自己看来,景监早已经不是同僚的身份,而是信任有加的同胞兄弟。此时听他说出如此严重的事情,心中虽然感到太过突然,但是他也觉得景监的话有些道理。商鞅问道:“大王如今是何想法,他也要杀我吗?”景监叹道:“大王如今刚刚即位,满朝文武都对你喊打喊杀,恐怕他也无能为力了。”

    两人说话之时,只见院内的天空突然亮了起来,四周像是燃起了熊熊的火焰。接着,只听大门外有人“咚咚”的敲门声,下人透过门缝,瞅见众多军士立于门外,阵势着实森严威武。门首一名军官模样的人喊道:“我奉大王之命,有紧急要事要传公孙大人入朝商议。”下人回府汇报,将事情汇报一遍。景监急道:“看来大王他们要动手了,这可如何是好?”此时商鞅的府中家小均得知消息,一起聚在后院之中,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得团团转,不知道该究竟如何是好,全都等着商鞅说话。此时,门外一人高喊道:“公孙大人,你阴谋犯上,大王有旨,要拿你入宫治罪,快快束手就缚吧。哈哈哈……”此人说罢大笑起来,言语中像是充满了压抑多年的仇恨,此时突然得到了宣泄的一样。景监听此人说话,气愤道:“杜挚,一定是杜挚又在搞鬼!”商鞅默不作声,心想,“这次恐怕是大王真心要治我的罪了,我在秦国恐怕是待不下去了。”于是对众人说道:“你们都是我的家眷,如今我自身也难保了,你们还是能逃命的就逃命去吧。”说罢,仰天叹息。众人眼看劝也无用,于是纷纷跑回屋内,收拾行李,准备趁乱从小门逃散。商鞅又对景监说道:“如今我已被视为叛逆之徒,如果他们发现你也在这里,一定认为你在通风报信,若是把你打为同党,我就真于心有愧了……”景监慨然言道:“公孙大人这是什么话,我景监今生能遇两个知己,此生也足够了。如今先王已逝,若是你也走了,我景监一人活着,与死了有何两样!你还是赶快离开这里吧,我倒要看看大王要如何对我!”无论商鞅如何劝他,景监始终不肯离去。

    杜挚见大门始终未开,心中极不耐烦,命令大军踹开大门,攻入进去。府中未来得及逃跑的下人家眷被逮个正着,杜挚进入府中寻找商鞅,四处找寻不见,心中有些疑惑,正在此时,却看见景监正蹲在门口抬头望着天空中明媚的皎月,独自哼着歌曲儿。杜挚上前问道:“景监大人来此何干?”景监头也不回,目不转睛的望着月亮,缓缓言道:“杜大人看不到吗,本大人在赏月哪!”杜挚笑道:“景监大人真有兴致,赏月如何赏到叛贼的府中了?”景监转头向着杜挚问道:“你说谁是叛贼?”杜挚道:“这还用说吗,当然是这府中的主人,商鞅了。”景监笑道:“这我倒不知,商卿何时成了叛徒了。”杜挚问道:“大人如何在商鞅的府中?”景监道:“我与商鞅素来友善,今夜来此与他赏月,有何不可?”杜挚道:“商鞅如今何在?”景监反问道:“大人如今四周都看过了,你都没见,我如何见得?”杜挚恼怒道:“大人与叛贼为伍,难道不怕大王治罪吗?”景监心中恼怒,跳起来用脚往杜挚的腿上踹了一跤,杜挚一个趔趄摔倒地上。景监骂道:“敢拿大王来威胁我,今日老子踹你一脚,看你如何到大王面前告我的罪……”说罢,背着手扬长而去。杜挚见奈何不得他,于是命令军士将众家眷带下去严加看管,只等来日上禀惠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