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家
字体: 16 + -

第18章

    且说虔庸回朝之后,向秦孝公禀明韩赵魏三国联合抗秦之事,孝公大怒,立即下令全国整兵备战,准备与三国于函谷关下决战。商鞅谏道:“行军作战,贵在敌分我专,敌少我众,敌衰我盛。如今三国合一,我以一国之力抵挡韩赵魏三国之师,恐怕难以取胜。倒不如逐个击破,先派使者前去说服韩赵两国君主,然后再徐图并进。”孝公觉得商鞅所说颇为有理,于是点头同意,当下命几名能言善辩之士携带厚礼前往两国游说,使者前往赵国军营,赵肃侯命带进营帐,秦国使者说道:“大王威灵,我家主公与赵国世代修好,比邻和睦,不知大王为何犯我国境?”赵肃侯敛衽端坐道:“秦国无故攻打魏国,寡人特来兴师问罪。”使者献上厚礼,还欲有所说辞,赵肃侯怒道:“寡人纵横天下,何须些许珍宝。你拿这些东西耍弄寡人!”说罢,命军士将使者拉出,重打五十大板,又将献上的金银珠宝砸得粉碎。说道:“回去禀告你家大王,我赵国不缺金银。”使者灰溜溜的跑回赵国去了。当天夜里,赵肃侯下令军士于次日清晨攻打函谷关。正在这时,有人来报,说韩王已经接受秦国厚礼,带领兵马已经悄悄的回国去了。肃侯听闻大怒,无奈之下,也只得命令军士前队作后队,撤兵回国。

    秦孝公听说韩赵撤兵的消息,心中大喜。商鞅道:“大王,若是立刻派兵追击韩军,打他个措手不及,以后定让韩国不敢与我秦国为敌。”孝公同意,命令虔庸带领五千骑兵,连夜追击韩军而去。又命令函谷关守将司马错,令其带领一万兵马追击赵军。

    韩宣王和众大臣自从收了孝公贿赂的厚礼,趁夜悄悄撤兵而去。一路上君臣缓缓而行,像是游山玩水一般逍遥自在,一日只行军二十余里便要扎营歇息,大军驻扎后,韩宣王便带领宠臣贾庆与宛仲到附近的山川赏玩风景。队伍走走停停,从函谷关到韩国边境,就花了将近二十余日的时间,眼看大军快要走到韩国境内,队伍经过一地,只见这里山花烂漫,清风散香,广旷的青山在春风吹拂之下,枝叶来回摇摆,好像在和远处的人招手一般。贾庆宛仲二人说道:“大王,这里山川秀色,风景美极了。我们一路归来,还不曾见过这般美丽的景致,何不下车上山一游呢”。其中有个将军名叫良英,三十余岁,生得英姿煞爽,威武异常,良英为人谨慎持重,本来就不满意韩王一路拖拖拉拉,但是身为人臣,并不得宠,韩宣王并不把自己的意见放在心上。如今眼看快到韩国边境,却又要拖延一天,如果无故生变,可是极其严重的祸事。于是又劝谏道:“大王,兵法说,迟则生变。我们一路缓缓而行,如今还是尽快回国为宜。否则,若是后有追兵,恐怕我军不能抵挡。”贾庆道:“良将军言重了吧,我家大王亲自领兵在此,山林野兽尚且要逃之夭夭,谁敢在此拦截大军!”韩宣王听了良英的话,本就觉得扫兴,又听了贾庆之言,更加觉得恼火。斥道:“良英退下,当好你的差就够了,不要管寡人的事。”良英见韩王并不搭理自己,只得退下。

    韩宣王命令大军就地扎营暂歇,自己带着贾庆宛仲和一帮大臣登山而去。众人一路上走走停停,东张西望,站在青山之上,远望四周,只见万里山川,长河曲折,初春时节的大地葱葱郁郁,山林铺满了青绿色的草木。宣王道:“如此广阔优美的天下,何时能让寡人尽览,一饱眼福!”贾庆附和道:“大王英明睿智,天下迟早尽归我韩国所有。到时大王若是带臣周游天下,微臣就荣幸之至了。”旁边的宛仲也随声附和。宣王听二人如此恭维,又见二人说到了自己的心中所想,颇为高兴。三人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往来。忽然一名宫人指着山下慌忙说道:“大、大王,山下打起来了……”众人随之望去,只见山下两班人马人数众多,正打的难解难分,场面异常惨烈。宣王道:“下面什么情况,为何打斗?”贾庆道:“兴许是那些兵士争吵,一言不合打起来了吧。”众人也随声附和道:“兴许、兴许……”。那名宫人又指着山下,结结巴巴的说道:“大、大王,那、那,好像是秦国的旗帜。”韩宣王顺着宫人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混乱的人群中,许多黑色的大旗正迎风飘扬,在队伍中间肆意飞舞,旗帜上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秦”字。宣王慌道:“莫不是秦军来劫营了,可该如何是好?”其中一名大臣说道:“大王,如今看我军队形未乱,秦军一时占不到便宜,我们乘此下山,到中军大帐,分兵布阵,指挥抗秦,秦兵自然退去。到那时,我们再一鼓作气,追击秦军,必然胜利。”宣王听罢,沉思不言。宛仲厉声斥道:“岂有此理,大王乃是万金之躯,尊贵无比,岂能在此混乱之时深入阵中。如果有所损伤,那还得了。”宣王点头同意。贾庆道:“大王请看,从山的背面下去,就是我韩国境内。不如我们从此处翻下,先回韩国,再命边将派遣援军不迟。”众人听罢贾庆所言,同声说道:“贾大夫言之有理,大王不如先回韩国……”宣王叹气道:“唉,不是寡人放弃这些忠臣良将,只是寡人身负社稷,不得不如此啊!”说罢,转身和众人一起捋起衣袖,从山的背面往山下爬去。

    韩王和众人慌忙爬下山去,跑到边城门下,叫开守门将士,一行人跌跌撞撞的跑进城内,刚坐下歇息不久,就听城门外面喊杀声一片。宣王派人出去打探消息,原来是秦军早已埋伏在韩军附近,趁韩军不备,突然发动攻击。韩王带领众大夫上山游玩去了,军中一时没了主帅,因此混乱不堪。在秦军的猛攻之下,早已死伤惨重,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良英率领的几千韩军,虽然作战英勇,暂时抵挡住了秦军的进攻。无奈敌众我寡,只得且战且退。因此退到了城门之外二里有余的地方,重新排兵布阵,希望城内看到韩军作战,可以及时派遣援军。宣王得知是良英带领军士在城外作战,于是与众位大夫一起登上城楼,观摩作战。一旁的守城将士认为,应该及时派遣援军,支援良英。同时可以趁两军久战疲劳之际,杀秦军一个措手不及。一旁的贾庆与宛仲及其他大夫认为,秦军素来作战勇猛,如今久战不决,若是故意拖延,趁城门大开之际,挥军直入,到时候不但城池不保,大王和众位大夫就全都成为俘虏了。双方互相争辩,相持不下。韩宣王流泪哭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只是教寡人如何忍心这数万韩国将士白白牺牲呀!”贾庆安慰道:“大王不要难过,这些军士都是国家的英雄,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是为了大王牺牲,他们一定是感到荣幸的,千万不能因小失大呀。”宣王用衣袖擦擦眼泪,似乎心中有所释然,宽慰道:“说的也是,寡人回去一定要好好对待他们的家眷。”当下命令军士,各城门严加防守,不准擅自开门。

    良英带领军士背城列阵,指挥军队抵挡秦军。原本指望韩王能够派遣援军救援自己和众将士。此时,看到韩王和众大夫站在城门之上观战,以为韩王定会派遣城内士兵助战。谁想,等了很久,也不见从城里出来一个士兵。始终想不通韩王为何不派援军出战。于是命令副将先行指挥,自己带领一名亲随赶赴城下,向韩王喊道:“大王,我军将士拼死血战,如今秦军已然疲惫,恳请大王早派援军出城助战,杀秦军个措手不及。”不等韩王开口,一旁的贾庆说道:“良将军,不是我们不肯开门,如今情势危急,若是秦军趁机冲进城门,危害大王和一城百姓,该如何是好。”良英道:“如今我军在城门之外抵挡秦军,城内出兵助战,秦军如何越过我军直逼城门。恳请大王开门,不然我五千将士就要白白的裹尸疆场了。”韩王哭道:“良将军,不是寡人不肯开门,怎奈众大夫不肯,寡人也要顾及这一城百姓呀。就当寡人负了你罢,寡人回朝之后,一定厚加赏赐众位将士的家眷!”说罢,仍然掩袖拭泪,哭泣不止。良英见韩王始终不肯开门,知道自己今日注定命丧疆场,心中恼恨韩王听信奸佞之言,不纳众臣。大骂道:“你这个昏君,听信奸佞之言,致使朝政混乱,如今又使数万将士白白牺牲,你却拒不派援军出战,置我等于死地。”韩王哭道:“爱卿,寡人知道对不起你,要不寡人让人开门,放你进来可好?”良英道:“那五千将士又该如何?”韩王道:“如今只能放你一人进来,若是打开城门,放那几千人进来,秦军岂不是也跟着进来了吗?”良英冷笑道:“活我一个良英,却死了五千同甘共苦的兄弟,我良英做不出这等无情无义的事来。”说罢,也不等韩王发话,他拔出腰中佩剑,寒光凛凛,收揽手中的缰绳,回转马头,只见战马于烈烈风中猛然跃起,一声长啸,飞快的向混战的人群中杀去。后面的亲随也跟着冲进阵去。韩王本想再劝劝他,一连朝他喊了几声,见良英也不搭理自己,就一个人飞速的冲进战阵去了,叹气道:“真是一个好将军呀!”当下又是连连叹息,流涕不止。一旁的贾庆和宛仲二人见良英离去的背影,两人的脸上却不约而同的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虔庸围攻韩军,眼看韩军情势危急,军阵即将被秦军攻破,忽然从包围圈中飞入一匹战马,手持寒光宝剑,所向披靡,围攻的秦军有些胆怯,稍稍向后退却。坐镇指挥的虔庸见此情形,不由得叹一声“好将军!”,随即变换策略,指挥大批秦军围攻这员战将。良英虽然英勇,无奈兵员甚少,自己也渐渐体力衰弱。眼看秦军渐渐逼到自己跟前,只得无奈的对众将士说道:“我十五从军,与众兄弟同甘共苦,今日战死沙场也遂了我的心愿了。众兄弟切记,韩王负我,我不负韩国。若有逃命的机会,你们还是杀出重围逃命去吧……”说罢,不等他人说话,良英手持宝剑,抬手一挥,只见一抹鲜血划于脖颈。众将士悲愤交加,本想拖着良英的尸首杀出重围,奈何秦军甚多,只得放下良英,冲开秦军包围圈,四散而逃。韩军大部已被消灭,虔庸命军士打扫战场,找到良英的尸体,其中有将军认得良英的,向虔庸说良英是如何英勇,虔庸也真心佩服,命令将士厚葬。此时韩军已有戒备,于是下令回国。

    另一边的赵国军队,赵肃侯率领军队,前队变后队,徐徐向国内撤退。队伍来到一处山形险要之处,赵肃侯对李兑说道:“秦人狡诈贪狠,我军后撤,若是秦军从后追赶,偷袭我军,我们可就危险了。此地山势险要,树林茂密,道路狭窄,两旁沟涧甚多,我们不如在此埋伏一日,若秦军没来追赶,我军过了此处,也就安全无忧。若是秦军前来,我们也正好痛击秦军,让他秦国看看我赵国男儿也是英勇无敌的。”李兑点头称是。当下,赵肃侯吩咐众军埋伏已毕。

    且说秦军另一路追兵,一路跟随赵军,不远不进,只等赵军懈怠停留之时发动突然攻击。这天傍晚,天色黄昏,夕阳已经下山,茂密的树林覆盖青山小道,整个大地更显的阴翳无比。秦军来到跟前,突然不见了赵军踪影。秦军主帅以为赵军加速行军,已经过了此地。于是下令,军队加速前进,过了此山立即对赵军发动攻击。秦军得到命令,于是加快脚步,长长的队伍刚刚过了一半,便听到两旁树林里、沟涧中齐声呐喊,随之飞来无数弓箭,秦军队伍狭长,一时之间无法结成方阵抵御,伤亡惨重,向前不能,退后不得。前方的军队大部已死于乱箭之下,留在后面的少数见情形不妙,纷纷逃回国去了。消灭秦军之后,赵军高呼万岁,赵肃侯下令,加紧行军,速速回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