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宇之池:南宋背嵬军策
字体: 16 + -

第24章 神桑槊者

    冰冷的牢房里,有人呼唤着李未奢,对他而言周遭的声音是那么的遥远,他微微睁开眼,人影模糊,开口想说:给点水喝。

    当他嘴刚张开时,一阵撕心裂肺的剧痛,才觉昏迷之际遭受大刑,此时已说不出话来。

    一个囚徒忙说:“不要说话。那谁,快去弄点水呀。”

    大家都佩服这位少侠以一人之力,战栾虞侯五十余,战朱勔贴身金锦卫五十余。侠骨柔肠,勇不可当。

    几个囚徒立刻围上来,恭恭敬敬的用稻草沾着牢房地上的雨水滴在李未奢的嘴角。

    李未奢用力捶着地,眼角流出了一滴泪水:哎,怪我鲁莽,哥哥,潇湘神必然兴师问罪,到时候谁来保他?

    想到这里,李未奢挪动身体,向外爬去,使出浑身的力气拍打牢房的木栅。

    这时,牢房黑暗的角落坐着一人说道:“来这里的都是些亡命之人,也或者有些冤屈,终究是个死,不如来个痛快的,我存了包药,喝了快乐的死去,哈哈哈!”

    众人回头齐说:“三爷,你就少说两句吧。”

    只见此人慢慢起身,从腰间抽了一包毒药,扔了过去。

    李未奢看着那包毒药,两眼一垂,又看看暗中站着的人,心中一阵绞痛,难道我这一身的武艺,到头来只是这样的下场?

    一心想要救民于水火,不惜战死沙场的他,当下退缩了……

    这个叫三爷的,名叫魏三秋,无字无号,他祖上是徽州望族,说起来和潇湘神还有些渊源,后因魏氏有几个在朝为官的族人得罪了权贵,遂家道中落。

    生逢乱世,他祖辈便遁入太湖以渔猎为生。

    到了徽宗朝,这家人生活越发的艰难了,因此各自四散营生去了。

    他自幼双亲早亡,是个野孩子,独自在山间驯养了三只野狼,常常为伴嬉戏,形影不离,远近渔匪见了也都生畏。

    他独来独往,神力张弓,渔猎设伏,诡异无常,其两眉之间,印堂至天庭处下陷成椭圆形,好似二郎神转世,加之其相貌奇伟,又与三只狼为伍,故而又被唤作,三狼神。

    后来年轻气盛的他,为几个取“太湖奇石”的苦役渔民出头,失手打死应奉局的金锦卫,最终被围困在一座小山包上被俘,于是被下狱,择日处斩。

    此刻,牢门外来了两个牢兵,一个提桶,一个拿勺,桶里面是一些烂菜剩饭,他们随意向牢房地上一泼,嚷着:“吃饭,吃饭。”说完就去了下一个牢房。

    魏三秋踢开方才扔给李未奢的那包毒药,走到牢门口唤着他们:“喂喂喂,等一下,你去给我们弄点肉吃?还有棉袄!我这兄弟伤重,快去取来。”

    牢兵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不紧不慢回过身,对着牢房地上刚泼的饭菜,旁若无人的在上面屙尿:“给你加的菜。哈哈哈哈。”

    魏三秋很沉静,他耷拉着眼,从颈项上扯下一个挂件递过去,没有多余话。

    这是一方印章,上面刻着“龙藏印”三个字。

    两牢兵接到手里一看,眼睛发直,饭菜往地上一扔,撒腿就跑。

    过了半晌,急匆匆跑过来一个牢头,端着几大盘酒肉和棉服,低头说:“刘延庆将军有请!”

    魏三秋迫不及待的先吃了一块肉,喝了一口酒,说道:“兄弟们给他喂点酒,穿上棉袄,好生照料,别让他死了,这是个人物!其余的东西你们分了吧。”

    一位敦厚的老宋兵道:“三狼神,这会惯坏他们的。”

    魏三秋答:“我们要活着,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酒足饭饱后,黄昏时分牢门忽然又打开,魏三秋被四个长铁链固定住四肢,由几个牢兵牵着,慢慢的走远了......

    望着三狼神魏三秋远去的背影,大家不由担忧起来。

    接着又来一名偏将,其阔背熊腰,相貌端庄,身材魁伟,看他军阶不大,却是威风凛凛,若上古悍将,手中握着一杆碗口粗的“神桑马槊”。

    他打开牢门喊道:“你!你!你……出来!”

    那个老囚徒凑过去:“韩将军,他们这些小伙子都要一并斩了?”

    那偏将瞪着他:“老者,话多!这个牢房一个都不斩!”

    被这将军点的不过十余人,其中包括李未奢。

    他们被安排在一个幽静的府邸,吃罢一桌丰盛的饭菜之后,又配发了新棉花被子。

    管他三七二十一,死也做个舒服鬼,大家都吃的沟满壕平,埋头大睡起来。

    如此,十日,优越的条件下,李未奢开始慢慢的恢复,近几日已经可以清晨习武了。

    这一日,那个将军提着马槊又出现了,他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倒显得不那么凶神恶煞了。

    大家围坐一团,这将军站在中央,爽朗一笑:“各位,我呢,叫韩世忠,延安人(今绥德)。少年从军,跟的是老种经略相公,在西北长年抵御西夏。今奉诏来南方平方腊,现在刘延庆部。”

    大家眼睛瞪得大大的,这刘延庆虽不足道,但那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可是宋人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可谓家喻户晓,还有他弟弟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那可是大宋西北边陲的屏障,有种氏在,西夏、契丹不敢窥伺中原。

    当时,河东的种氏、姚氏;府州的折氏,并州的杨氏是宋人心中的屏障,如今眼前这位将军提及老种经略相公,众人纷纷对他刮目相看。

    韩世忠又补充道:“前者,有一奇才,能夜入敌营,得方七佛手下大将龙藏的首级,取其印信,你们知道是谁吗?”

    “那还有谁!三爷,那肯定是三爷!”“三狼神”大家兴奋起来,这些人多数是太湖的渔民,对姑苏太湖远近遐迩的忠义三狼神有一种天然的敬仰。

    韩世忠点了点头:“嗯,各位,机不可失。迟早一死,不如死得其所,例外加入先锋敢死营吧!”

    所谓的先锋敢死营其实就是选择一些精良的兵士,数量很少,直接面对敌军的主力,他们的作用只有两个字“诱饵”。

    该营需要直插敌军主力的中军,以最小的代价吸引更多的敌军聚集,意图实现大兵团集中作战的目的,形成“中间开花”的反包围局面,若成则战局定,若败则先锋敢死营必然是个有去无回。

    韩世忠所说的例外是临时释放一些待斩的囚徒,加上一些现役的精壮士兵,组成多个先锋敢死营,这是战时被允许的一种军事手段。

    目下,韩世忠放下手中的神桑马槊,叹道:“各位,韩某再说个实在话,你们这些人,待斩是难逃的,这不,机会来了,正遇到平方腊,先锋敢死营就是个机会。就像当年秦国章邯到骊山释放死囚英布一样,都说富贵险中求,当然更是魏三秋给了你们浴火重生的机会!”

    凤凰涅槃,这些人其实已经别无选择,韩世忠是裨将,只能选死囚十人,也多亏魏三秋手上有龙藏印信,刘都统一高兴,加到十五个人头。

    “哼哼,三爷选我们是信得过。大恩啊。”

    “横竖是个死,跟你去就是了。”

    “死了,给家里军饷不?”

    众人纷纷赞同,唯有李未奢默默不语。

    韩世忠看了看李未奢,一挥手,由两个兵士奉上:螭吻盘龙棍、鹰松古锭刀、飞鹰黄骠马、外加一套乌金环锁铠。

    李未奢见了,立刻起身,渴望的看着,但矜持着伫立不动。

    韩世忠笑道:“大将见此,无有不动容者。这些原本都是你的,李未奢,静宇生是吧。你的事情我听说了一些,这些,你知道是用啥换来的?”

    李未奢一抱拳:“将军明示!”

    韩世忠一皱眉:“据说虞氏公子,用自己老宅子奉送朱勔才换你一条命,哦,还有这些,原本属于你的东西。”

    李未奢一惊,退后几步,心头一阵翻江倒海:“那哥哥岂不是无家可归了?潇湘神如今可好?他……”

    韩世忠:“这个我倒不知道,是个守门的小将和朱勔谈的。可那朱勔没说放了你,不过同意你进先锋敢死营,这个老奸巨猾的佞贼!得了便宜还卖乖。”

    众人见了这些宝物,只觉得是好东西,围起来端详再三,纷纷称赞。

    韩世忠拍了拍正在发愣的李未奢:“兄弟,你也没有其他可以选择的了,跟着大家并肩作战吧,各位,此战后,咱们有命的继续做兄弟。没命的,相互给战死的兄弟家里的父母尽孝!韩某就此告辞了。”

    说罢他提起神桑马槊大步流星的走了,众人望着他的背影,抱拳,真是英雄人物,以后就叫他“神桑槊者”吧!

    李未奢接过古锭刀,拔刀出鞘,心中想的是潇湘神,不知道哥哥现在身在何处,可曾救了那歌姬?还是已遭不测,为了我,你宁可舍弃这仅有的一份不能割舍的家业,我李未奢又没能救得出清倌人。你教我今生何以为报?

    他凝视着这把古锭刀,在寒光中看到了自己杀气腾腾的面容,看到了一丝奇妙的情怀,看到了古往今来难以名状的侠义。

    于是,他不禁默默吟诵起诗经《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此时在北去汴京路途之中的清倌人柳梢也正低泣着吟诵这首《王风》,她面如死灰,掀开轿帘子向南张望,不知道潇湘神现在怎么样了?只想和你再见一面!却不得见,真教人一夜白了头啊。

    她低垂双目,呆呆的看着胳膊上点的那枚守宫砂,足矣昭示着她将必然是“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了。

    因方腊之弟,方七佛聚七万众盘踞杭州至歙州一线,因此护送柳梢等五名江南花魁级高等歌姬的金锦卫车队,选择了一条奇怪的路线(据称是由朱勔卜卦而来),遂绕道而行。

    而潇湘神则走的官道,一路追赶,不见车队踪迹,心下着急,连日来奔波,到了应天府,病倒在一家客栈里。

    这家客栈不大,但很紧凑精致,潇湘神的盘缠也几乎用尽了,店家也不催促。

    店主人姓肖,是个殷实的经商家族,说起来还是颇有眼光的商家。

    封建王朝到了大宋出现了对传统认知的颠覆,一直以来重农抑商的认识逐渐被打破,大宋开始出现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大宋的子民开始普遍认为“种地不如经商”,这在历朝历代的百姓认识中是绝不无仅有的。

    另外大宋养仕重文的风气又无形中促进了这一时代的文化繁荣,进而促进经济的高速运转。

    肖氏客栈的掌柜的是个四十出头的精打细算的商人,他还是个热心肠,讲究仁义经商,多出资施舍,远近声望极高。

    应天府的百姓都知道,他和京畿许成岗的许氏家族是亲戚,都羡慕他娶了人家家族里最秀气的女子为妻,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贤惠通达。

    婚后许氏给他生了一男一女龙凤胎,现在两个孩子都已十八岁了。

    男孩名叫肖杞浓,自幼习医,他是由许氏家族通过朝中公卿举贤良入仕途的,现官阶为“翰林良医”,正七品。

    女孩是个大家闺秀,出落的和她母亲一样的秀气,家中视若珍宝,名叫肖许,常被唤作肖絮儿。

    观其子女的名字就足见这肖掌柜的多么疼夫人了,实则,许氏,这个大家族,世居汴京东南几十里的许成岗,这里远在夏商周时期就是一诸侯国,名曰杞国,汉朝时许氏出多位丞相,始创“月旦评”,后世则多归隐不出仕,但,凡国有大难,许氏家族必然倾尽所能,全力以赴。

    这日客栈清闲下来,肖掌柜悄悄的推开潇湘神的房门,他已经有两三天没见这位客官出门了。

    进了门发现潇湘神脸色惨白,浑身冰凉,肖掌柜也懂点医理。想他儿子是名御医,老子怎么的也略知一二罢。

    于是他便给潇湘神把脉,似乎很懂的样子,捻着胡须摇头晃脑的:“嗯……急火攻心。”

    “老头!”他身后突然一尖尖的声音,被吓的一激灵,回头一看是自家那调皮的小丫头肖絮儿。

    肖掌柜的轻轻拍了她一下:“你这丫头,吓唬爹爹!”

    “还学哥哥治病救人不成,什么急火攻心,我来。”这肖絮儿是个灵性的姑娘,从小也跟着哥哥学医术,心有灵犀,当下可也算是应天府有名的小神医了。

    她把脉神情,显得很专注,看似心无旁骛的,实则注意力全放在对方的面容上去了,观潇湘神棱角分明、眉目柔和,加之这病怏怏的样子,倒是一下子吸引住了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了。

    肖掌柜的岂能看不出来,故作严肃:“我倒要看看絮儿医治的如何?说道说道。”

    肖絮儿理了理云鬓,眼珠子一转:“急火攻心倒是有的,肖老头说的不错。不过呀,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看呢,这哥哥,旅途劳顿,久饿不食,外邪侵袭,正邪交争,卫阳之气不能外达,肌表失温煦而恶寒——凡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征,此人表征十之有八。”

    肖掌柜眯着眼笑“呵呵”赞叹:“我女心乱之时尚能如此,真不愧是‘肖小神医’,哈哈。”

    此话一出,哪里瞒得过机灵的肖絮儿,她捶打着肖掌柜:“爹爹,什么‘宵小神医’,你乱用谐音!明明是小神医。“

    肖掌柜这次倒是真严肃起来:“别闹了,快些去抓药。莫要误了他的病情。”

    肖絮儿:“不妨事,白虎汤加三钱丁香二钱白芷,药到病除!”

    说罢这少女一溜烟出了门,随侍的丫鬟也跟着一路小跑:“小姐,等等我。”

    肖絮儿嗔笑:“方才让你寻个白芷都寻不着,别跟着我,以后不带你出去玩了!”

    二人追逐俏笑着出了门。

    肖掌柜回过头看着潇湘神,心下想着:观此子眉目疏朗,相貌端庄,体格健壮,真不是一般人物,切不可怠慢,需悉心照料才是。

    待肖絮儿到药房耍了一圈,回来煎了药,使客栈杂役给他换了套特质纱布制的素服。

    杂役把潇湘神的衣物、细软摆放整齐,待他们出了客房后,肖絮儿这才进来。

    她端着药碗烫的急急放下,捏着耳朵。不经意,轻轻托起他衣物中露出的一封帛书,但见上书:《捣练子.奈何天》

    “竹里仙,画里仙,千般不如酒中仙。

    抛却浮名换美酒,枉顾霓裳负苍天。

    辛丑春月潇湘神醉酒赠柳小娘子。”

    读罢,她不觉芳心洞开,看看手中的玉帛,望望静静躺着的男子,心中起了波澜,想要视而不见,却端着白虎汤越走越近,小巧的玉手用青汤匙一点一点的给对方悉心喂药……

    此刻在江南平方腊反叛的战场上,都统制刘延庆部的十个纵队共五百人,组成的先锋敢死营,先期已全部开进伏戎山,静待时机。

    其中由韩世忠带领的“赦特”囚徒五十人,组成的先锋敢死营第一纵,“神机队”位于该山南麓。

    姑苏南出百里之外,山丘若出,中部一高岭,名曰伏戎山,此山于绵延丘陵之间若隐若现,据说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尝粪问疾”,献西施,十年卧薪尝胆,后伏兵于此,终逆袭。

    《易经.同人》卦曰:“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解卦:三九理不直,气不壮,不便公然行动,只伏兵林莽之中,伺机而动。需于高山四处张望,三年不采取行动。)

    第一纵先锋敢死营分为三个部分,军头以韩世忠为首。

    姑苏地界他是个无名裨将,西北军中可是出了名的“泼韩五”。

    本次敢死营中颇受厚爱,又被唤作“神桑槊者”。

    此时的他虽在边陲抗击西夏小有名气,军中也由经略使多次举荐,但时至今日仍官阶低微,名不见经传。

    虽如此,韩世忠仍坚持以兵法列阵,不失法度。

    他把先锋敢死营分为最基本的前军、中军、后军。

    前军由“三狼神”——魏三秋领兵二十。

    中军由“神桑槊者”——韩世忠亲自领兵十人。

    后军由“静宇生”——李未奢领兵二十。

    公元1121年北宋宣和三年正月,朝廷调集京畿禁军及秦晋六路藩,汉兵十五万,由童贯,谭稹帅多路大军分兵两路,由王禀、刘镇,杨可世,刘延庆等将领分别率领,浩浩荡荡进围方腊,向杭州和歙州进发,准备在睦州汇合。

    年前十月,方腊以百姓对应奉局的愤怨率众起义,创红巾军明教,称“圣公”,攻陷江浙六州五十二县,立国。大宋朝野震惊。

    年初宋朝大军未到之时,方腊于杭州未采纳太学生的建议,错过攻打江宁,镇江的时机,向南撤退。遂被童贯军度过天堑,控制住要塞,陷入被动。

    正月下旬,方腊的八大天王才开始猛攻江宁,连破宁国、旌德。

    另一路大军,由方七佛率七万众急攻秀州,两军互为南北掎角之势。

    秀州(嘉兴),守将王子武已做了坚守的万全准备,方七佛久攻不下,急不可耐。

    而童贯辖下的王禀军、刘延庆军也逐渐在姑苏至秀州一线集结,看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伏戎山,居姑苏和秀州之间,方七佛大军无论是进是退,是攻是守,其必过此山。

    时下,他为避开宋军主力,扰乱宋军视听,意图绕道北上,再沿海岸线南下,现已渐渐接近伏戎山……

    北宋宣和三年平方腊大战在即,看韩世忠擒方腊,先锋敢死营孤军血战方七佛,精彩不断。请继续关注。宣和三年三月海城平宋江战役属于北宋的局部小战役,和南方方腊国之战不可比拟,本书不再描述,详见水浒传。另外关于潇湘神和静宇生的穿插描写是一种同一时间段同时发生的事情的交替描写,作者本人也在尝试用这种手法来丰富文章的可读性。敬请继续关注苍四小说,为我蓄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