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宇之池:南宋背嵬军策
字体: 16 + -

第25章 习习谷风

    伏戎山间,先锋敢死营的十个纵队,每队军头带五十兵,正屏住呼吸,静静的望着山下方七佛大军的动向。

    大家都进入了亢奋的状态,紧张、恐惧、兴奋、无奈。唯独李未奢趴着好似睡着了一样。

    见其他军士匍匐着向前移动,韩世忠移过来,拉了一把李未奢,说道:“想什么呢?”

    李未奢答:“没想什么。就是觉得咱们这样不值得!”

    韩世忠:“此话怎讲啊?”

    李未奢:“该去打契丹、西夏的,相煎何太急啊?”

    韩世忠:“内乱不平,如何抵御胡虏?况方腊并不受降。”

    李未奢口中自顾自的喃喃念着:“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出自《诗经.小雅.谷风》)

    韩世忠会意,点了点头,拍了拍对方,二人相视一笑,默默的回味着这首“怨妇诗”:哎,既然是官军了,还哪里分得清对错,战场之上,敌我之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也不能多想,打好这仗再说吧。

    其实,何止是他们不解,历史的长河到了这里,正是个大转弯,只是当局者迷罢了,在这场民族之间的大博弈中,大宋是什么角色,个中人物又是什么角色,只有留给后人评说了。

    在天下有识之士的心中,以为宣和三年大宋集结的这十五万军队,此刻应该在征辽的途中,何必劳师南下千里?平方腊又何必调集征辽军?

    西北军——征辽军,坐北斗虎狼久矣,一鼓作气方为上策,该一举争夺太祖太宗魂牵梦绕的燕云十六州啊。

    岂不知一寸江山一寸血,好男儿当沙场驰骋,驱除胡虏,夺回祖业,只为百姓安、江山固。

    事实上,宋帝国在这一年,基于宋金“海上之盟”(两国在渤海湾间签订的联合攻辽盟约),道君皇帝宋徽宗正发愁是不是得罪了辽国,又不好违背宋金联盟,左右危难、进退维谷之际,正遇到南方方腊国的由头。

    因此大宋剑锋一转,正好借平方腊,令征辽大军先“安内”,以缓解他们内心的复杂心里。

    童贯率领的大军真是运动神速,短时间终止全部应奉局事,罢免朱勔父子,夺回要塞重镇,方腊军则节节败退。

    山东方面,海城张叔夜受朝廷诏令,也已出兵,有望招安小股反叛的宋江起义军。

    朝廷主力剑锋所指江南义军,方腊建国后仓促组织的数十万军队,将面临着一场极为惨烈的战斗,江南百姓也将经历一次重大的浩劫。

    看来在庞大的帝国遇到内乱之时,帝国的机器会奇迹般的再次运转起来,而且十分高效。

    纵观历史,沉睡的华夏民族骨子里最根本的原动力,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随后在两宋交替的前前后后,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将会爆发出惊人的效能......

    此刻,秀州以北,方七佛的前军已绕过伏戎山,中军却列于山北侧逡巡不前,先锋敢死营第一纵队的军头韩世忠有些着急,令一哨骑再探。

    只见自山间急匆匆又上来一小卒:“韩将军,其余九个纵队向北山靠拢。他们叫你也带队过去。”

    韩世忠沉思片刻,恍然大悟:“大事不好,恐中计了!”

    那小卒道:“为何?”

    韩世忠一皱眉:“七佛乃将才,不会不知道此山是伏兵之地,如今他中军列于北山不动,原因只有一个:那边地势平坦,骑兵易于展开,他是准备瓮中捉鳖呀,敢死营危矣!”

    小卒着急:“我这就去告诉他们。”

    韩世忠:“来不及了。李未奢,领兵二十将部分中军迂回,引敌军进入我陷阱中。魏三秋领二十精壮,着环锁铠,待那九个纵队杀出,你伺机直取方七佛。”

    “得令!”

    “得令!”

    此次南下,一路走来,韩世忠深感都统刘延庆带兵的涣散、无谋,兵法精妙在乎变与不变、将动未动之间,无论出于怎样的战略考虑,刘都统的打法都略显简单了,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这样一场关键的诱敌战,先锋敢死营只配了五百将士,要么,他是老谋深算,能料敌先机。要么,他原本就想好了,要放弃先锋敢死营!

    此刻山下的义军中一员悍将,剑眉倒竖,金黄的铠甲上凸浮着七个弥勒佛头,他手持方天画戟,仰望伏戎山,此人正是方七佛。

    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急令中军停止前进,又安排几队人马迂回到山谷隘口。

    一近卫军问道:“大帅,我等急行军,何故忽然停止?”

    方七佛透过林子的阳光,闻着泥土的芬芳,半闭着眼:“大军过此山,不见鸟兽惊散,我料定有伏兵!”

    说罢,他接过护卫递来的酒壶,“咕咚咕咚”的喝了个尽,遂又仰面朝天,双目紧闭:“来吧,出来吧,你们这些喝百姓血的杂种们!”

    敢死营的九个纵队再也按捺不住,只听一声炮响,“呼啦啦”冲杀出来,一时间,山谷中滚木礌石,飞矢四作。

    方七佛泰然自若,岿然不动:“哼哼!我中军带甲三万众,纵使你家主力来了,七佛也不虚!”

    敢死营的将士果然个个悍勇,他们左突右杀,不多时候便搅乱了方七佛中军。

    早已有探马回报刘延庆,而这位将军偏说要等王禀大军,形成南北夹击,按兵不动。

    战斗从下午进行了近两个时辰,天色渐暗,眼看这九纵队四百多人渐渐的淹没在在大军之中。

    列在山头韩世忠,这一纵共五十人尚保存完整。

    当此危急时刻,他却也没了动静,还刻意在埋伏的位置竖起了一面红色的旗帜,不知作何打算?

    方七佛显得依然淡定,他岿然不动,端着方天画戟,若一石佛,似个天神,静待这支先锋营彻底的消失......

    正在九个纵队陷于重围之时,一支二十人的骑兵突然杀出,直奔方七佛。

    方七佛的护卫箭阵军立刻作出了反应,“嗖嗖”的密集放箭,来人皆穿着乌黑色的环锁铠,轻盈的躲避着十面飞矢,一路砍杀,到了中央。

    为首的一将——三狼神魏三秋,他手持双戟,前后左右钩、啄、刺,若轻舟破浪一般,直杀到方七佛近前,如入无人之境。

    方七佛仍然不动,又有七八个精壮的义军围将上来,魏三秋腿点镫,双戟一个“大鹏展翅”,紧跟着又一技“扶摇直上”,但见那七八个兵被削了腿手,“嗷嗷嗷”的直叫,在地上乱弹腾。

    三狼神再去寻那方七佛,眼看就要近身,忽又来七八个精壮武士,挡在面前,和他拼了命的砍杀起来。

    战斗已近白热化,所剩的几十名敢死营兵士见魏三秋神勇,不由来了心劲儿,如猛兽一般向这边靠拢。

    目下,魏三秋拭了蒙血的双眼,挑开一卒,在夕阳下看到遮天蔽日的旌旗,旗帜上尽是“方”字,回头望望遥远的山峦消散处:娘的,看来刘延庆是不会派兵救我们了,想不到魏某竟会死在此地!

    这时,百步外令旗一挥,只闻听义军喊道:“预备,放!”

    “嗖嗖嗖”,刹那间,羽箭遮云而至。

    只这一下,连同义军和敢死营将士一同倒地数十人,三狼神也身中两箭,

    他砍去胸前的羽箭,继续拼杀,此时自家的敢死营兄弟所剩不过十余人了!

    山间,韩世忠部带三十个兵仍然静不动,大家都着急,一个小卒忍不住问道:“将军,如今其余九个纵队几乎杀绝,三狼神已经孤立无援,怎么不见我军主力呀?”

    韩世忠没有回应,但他心里清楚,即使十个纵队的五百将士全部阵亡,也等不来什么主力了。

    刘延庆用兵通常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绝对的胜算,他宁可放弃这五百人,也不轻易涉险,后来其子刘光世也承袭了他的一部分用兵特点。

    眼下只能祈祷王禀大军早些赶到。

    斜阳里,风萧萧,兵戈响不绝,孤军无援。

    三狼神一双戟,翻飞上下,重围之下,身被重创,渐渐露出了疲态。

    只一个不当心,左左右右的铁矛扎进他的铠甲,他“啊!”的一声伏地,片刻又强作精神,挑开铁矛,半跪于地,再也没了反抗的力气。

    就在这紧急关头,他的“朋友”到了,和他形影不离的三只野狼来了。

    它们在山野之间一阵嚎叫,由山坡上飞奔而来,在刀枪剑戟之间穿梭、撕咬。

    义军见了猛兽,包围三狼神的圈子开始散乱,纷纷退避,不敢接近。

    此时,方七佛终于有了反应,他虎目圆睁,方天画戟一展,“特、驾”驱马而至。

    只见他大戟挥动,挑开一只狼,那狼惨叫一声,趴在地上没了动静。

    三狼神已经精神恍惚,见状,他颤颤巍巍的持双戟去战。

    方七佛反手轻轻挑开他一双兵器,顺势扎在他肩头。

    另两只野狼,飞身扑咬过来,又听两声惨叫,它们也随即毙命。

    三狼神跪在地上,拔出佩剑做殊死抵抗,其余同战的敢死营将士已经全部阵亡。

    而方七佛方似乎不急杀他,方天画戟抵住他的剑锋,望着山间的那面红旗,笑道:“还有多少,都杀过来,圣公义举,对得起天下,杀尽污浊,杀尽肮脏!今天我倒要看仔细了,看你等鼠辈,还有何诡计”

    三郎神用尽力气去挑那方天画戟,不想却滑了过去,一头栽地,方七佛顺势用戟尖抵住他的背:“匹夫,效忠老赵,愚蠢!”

    三狼神顶着戟尖慢慢的站起来,戟入背三寸而继续挺立,他勾来身边的一只野狼,目露凶光:“狼兄,今日咱们一起赴死!”

    韩世忠觉得再也不能等待什么时机了!遂对身边的小卒说道:“随带的三把神臂弓可准备好了?”

    身旁一小卒精神抖擞:“韩将军,早就准备好了,已布置在距方七佛二百步的地方。”

    又一小卒提醒:“将军快看,李未奢独自一人去了!”

    待韩世忠看时,发现山下一堆兵士的尸首附近,李未奢正矫健的收集着斩马刀。

    这种斩马刀,是在宋神宗时重置汉代的斩马刀而成,其刀柄、刀身有所加长,威力更强,是出色的步兵战刀,对付骑兵,斩马腿,谓之神器。

    但见他把斩马刀柄,遍插盔甲之内,又用绳子一一捆好,共背了八把,远远看去,似三头六臂的哪吒三太子。

    再看李未奢,他不紧不慢,摸了摸飞鹰马:“一起吧,缘分一场,去救救三狼神,权当还给潇湘神一条命吧!”

    说罢他翻身上马,徐徐而进,从容不迫,那螭吻盘龙棍横在马背。

    义军纷纷闪开,让他入围,进了方七佛的圈子,他自怀中扯出一块白纱,蒙在眼睛上道:“我乃恒山悬空寺静宇生,不才,愿与各位义士决生死,因不忍见同袍血,故而以纱布蒙眼。“

    方七佛收了刺进三狼神背上的方天画戟:“好一个不忍那,呀呀呀,休得猖狂!“

    他正要迎战,不觉身侧一骑飞出,吼道:“休要猖狂!我来战你!”

    此将使一把蛇茅,武艺颇精,到了近前。

    二人交兵,李未奢平握盘龙棍。千钧之力,一扫之下,“哐啷”一声,只见对方那将兵器脱了手。

    刹那,不及反应,李未奢又反手一棍,打的他是脑浆迸裂,鲜血四溅。

    方才蒙眼的白纱布被染红,他颔首叹道:“在下,久在边塞,知国之大事,非区区应奉事,各位何不为民为国去平西夏、契丹、女真呢?”

    一语之下,众义军敬佩,军中哗然,又一将正要出战,却被方七佛拦住。

    但见他点蹬跃马,反手持方天画戟而来:“驾!哇呀呀呀,小儿,某家战你!”

    二人厮杀,方七佛和李未奢战十几个回合不分伯仲。

    一个马镫错,那方天画戟挥在盘龙棍上,李未奢手一颤,兵器差点脱了手,心想这七佛真好神李!

    他趴在马背上,顺势从腰间抽出两把斩马刀,腰一使劲,反推开又来的方天画戟。

    又一错镫,他看准一个空当,飞身跃起,继点马背,双刀错落,凌空而来,方七佛横戟接招。

    李未奢两刀落在他戟柄上,顺势向两边分开。

    方七佛两手只得脱手,紧接着他悬空又接住自家兵器。

    两把斩马刀便分向滑出方天画戟。

    一刹那,李未奢就在空中一个旋转,只见他背上捆好的左右各三把斩马刀“嚓嚓嚓”的挂在对方身上、腿上、马身上。

    重甲在身的方七佛倒无所谓,可他坐下马匹却是受了疼,惊的是乱蹄跳。

    此时山间的韩世忠翻身上马,抬槊,手一挥,除了三名神臂弓手,其余兵士像开闸放水一般拥杀出来,直奔中军,呈“一字”形向纵深楔入。

    再看李未奢,立地成佛,好一个天神人物,直砍得七佛铠甲无了颜色。

    方七佛的马惊的啼鸣跃出,其余兵士迅速围将上来。

    李未奢忙护住魏三秋,原地展开了白刃战。

    残阳彻底消失之际,最后的先锋敢死队,由韩世忠率领,已杀的所剩三五人而已。

    七佛受挫,怒而杀回,神桑槊者——韩世忠可不惯他,直打落他头盔,刺翻他坐骑。

    火把晃动之下,韩世忠仰手一槊又击他面门,方七佛刚躲开,又来一槊,速度之快,他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

    他随即低头伏于马背,可一槊又来,他顺势吊在马侧。

    方七佛从未遇到这种高人,他见势不妙,拉住马辔跳出圈外。

    韩又来追,他冷不丁的回手一记大力回旋劈,韩世忠迎面横槊侧挡,挡是挡住了,可自家马力不支,半跪于地,只觉手臂麻木。

    又见,李未奢身上的六把斩马刀,在重军之中,进退自若,义军多不敢近身,只仗着声势胡乱扎铁矛过来。

    不过一个时辰,最终,只剩下韩世忠、李未奢和倒地不起的魏三秋,三人被团团围住,义军“嚯嚯嚯”一寸一寸的推进!三人危在旦夕。

    当此危难之时,韩世忠手下早就埋伏在山上的神臂弓手终于该出手了......

    神臂弓,亦是宋神宗时发明的一种远程重型弓弩,其弓身长三尺三开外,亦有四尺五尺的规格,足射二百四十步至三百步,据说金朝大力士乌延蒲卢浑,膂力过人,也不过二百四十步!

    人说“好弓一年成”,果然不虚,神臂弓每一把的锤炼都是有些年月的,此种强弓在任何一场战争中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利器。

    该弓制作要求极高,其以桑木为身,集“干,角,筋,胶,丝,漆”六材,需因时打磨,不可操之过急。

    讲究的是“冬折干,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体”,檀为秢,铁镫头,铜马面,麻扎弦......

    其工艺古拙繁复,崇尚自然,法度尊严。

    又借鉴失传的诸葛连弩,可连发“三停箭”,“木羽箭”,“飞天弩”。

    “三停箭”,长约三尺,其箭头为四楞空心响箭,一来声彻长空震慑敌人,二来被射中者定会被旋出个窟窿来。

    “木羽箭”,长约三尺三以开外,其箭头尖锐,穿透力极强,能直接射穿战马、将领,杀伤威力巨大。

    “飞天弩”,相较最短,长不过三尺,其箭身用料多以杨柳为主,极轻且具备韧性,适宜精准狙击,致命之箭。

    后世为解决神臂弓的稳定加了固定的“龙腾座”,形似锥子,脚镫楔地。

    最重要的是增强弓弦拉力,还特别配备了一种精巧的“神机钩”,这是一双“风火轮”样式,从两轮轴上伸出两个缠着绳索的钩爪子,只需左右手转动轮柄,即可完成强力上弦,以折角过半的角度,力度最佳。

    目下,仅剩的三名娴熟的神臂弓手,默默的念着苏东坡的江城子:“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放!放!放!”

    无意识激发是为最高境界,离弦的强弩“嚓嚓嚓”的穿透三四个义军的身体而过,又兼几匹战马被“三停箭”扎了个窟窿倒地。

    一时义军大乱,七佛指着神臂弓射来的位置,急令:“喂呀!神臂弓!石宝,厉天润带兵速攻之!”

    话音未落,“嚓嚓,嗖嗖”又来六箭,方七佛应声倒地。

    好悬,但见他肩头铠甲被削去一半,险些中箭,遂恼羞成怒,正要跃起,又几支神臂羽箭闪过。

    不觉,身旁几位大将纷纷倒下,他“哇呀呀”的青筋爆裂:“气煞我也!”

    失去理智的他抽出佩剑,徒步向山头攻去!其余兵士跟在他后面蜂拥而去。

    这时,山间早已隐藏多时的王禀大将军终于有了表情,怅然一笑:“中啊,时机已到!准备出兵吧。”

    个别解释:

    *刘延庆(1068—1127),北宋保安军(治今陕志丹)人。出身将家。其子刘光世,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王禀(?—1126)宋开封人,字正臣。行伍出身。宣和元年(1119),官至婺州观察使,步军都虞候。次年,改统制,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征辽将,勇将,可歌可泣的太原保卫战核心人物。

    *方七佛:方腊的三弟,水浒传中叫方貌,使用一支方天画戟。籍贯:清溪县(今浙江杭州淳安县)驻地:苏州部下:八骠骑。摘:宣和三年方腊派方七佛率领六万人马进攻秀州(今嘉兴),以图北上,攻取金陵,实现“画江而守”的计划。这时,童贯率领15万精兵,已赶到秀州。方七佛攻不下秀州,退回杭州。

    *神臂弓又称神臂弩,北宋神宗时发明,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号称其他器械都及不上,成为宋军弩手的制式兵器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