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宇之池:南宋背嵬军策
字体: 16 + -

第23章 鱼丽军阵

    这条熟悉的古街,潇湘神走过不止千百回,今宵酒醒,青石板路,马蹄声响,踏声绕壁,往往依稀。

    耳畔仿佛传来柳梢的哭泣,心中翻腾着对她的无限愧疚。

    归化书阁外的姑苏老街并不大,苔痕攀满老屋,延伸到虬枝苍劲的紫藤上。古井幽幽,滴答作响,蔷薇崭露,吐蕊抽芽。

    白墙斑驳,青瓦乌,处处清幽,灯火浮浮,若梦若醒。

    潇湘神座下那匹瘦弱的黑马,喘着粗气,它载着潇湘神和南枝,有点迈不开步子,原本它是一只油亮的乌骓,可是近年久缺照料,此时孱弱。

    这个季节,在江南是一种湿润冷的感觉,方才酒醒的潇湘神,静静的按剑而行。一路上,南枝坐在潇湘神的前面,知道他伤心,也不多说什么,被他双臂搂着,一阵脸红心跳……

    穿过青石板老街,经过苏舜钦(字子美,号沧浪翁)的沧浪亭,潇湘神一阵感怀,忆当年苏子美超然世外寄情山水,以沧浪之水濯缨的情怀,愿以轻舟入海,领略真正的自由——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

    南枝此时在他胸前,安然而舒适,置身青楼于世外,对她而言,这才是真正的“始自由”。

    不及凭吊,过了沧浪亭,就到了烟花柳巷藏柔居,这里满挂着灯饰,依旧听得红倌人哀怨的弹唱。潇湘神勒马徐徐,想起了和柳小娘子的过往……

    曾记否,柳梢在勾栏之外,回眸百媚生。

    潇湘神悄悄来到后台,久久的站在那里,只是欣赏,一种隔世难见的感觉。

    柳梢杏眼一瞥,惊鸿一面缘,才子佳人,郎情妾意,此后绵绵无绝期……

    从那之后,公子潇湘神总是默默的守护着她,不惜家财,只为和她那短暂的相见。

    她依偎在身旁,毫无顾忌的娇嗔,樱桃小口喃喃念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而潇湘神总是回避,回避着她的狐媚,欣赏着她的清雅弹词。

    终有一天清倌人成了头牌花魁,原本家族衰落的潇湘神便再也没有银两抢到和花魁见面的机会,也只得遥遥相望,隔窗而语。

    曾几何时,他站在雨中,放浪的饮着酒,望着柳梢熟悉的窗影身姿,谁解曲中味?

    雨歇烛散,客离,望见潇湘神独坐街角,柳梢伏窗沾襟:“你,你怎么这般的傻呵?”

    “呵呵,醉酒而已,娘子不必担心。囊着羞涩,向姑娘话别,却只能在这里等着了!”潇湘神抬头深情的看着对方。

    娘子急切:“你要走吗?还会回来吗?”

    潇湘神:“听说昌国有个小岛,叫做无妄岛,我去那边走走,若是个好去处,我便回来,出个高价,变卖了家产,把你赎出去。带上你,一起去。”

    娘子泣而转乐:“哥哥可莫要哄我。”

    潇湘神:“快,趁老花忙着,快下来见我。”

    柳小娘子下楼,到了后巷。两人缠绵悱恻,更难分离。

    东南梅雨浇不透俗世的纯净心,情到深处却感染得了她的心——花享容,一个曾在秦淮河畔摸爬滚打出来的风尘之人,她心中曾也有过这样的憧憬,不忍阻拦,只教杂役看好了便是。

    潇湘神怀中拿出一支纯羊毫的笔,沾着雨水在柳梢贴身的锦绣粉黛上写道:“寒塘残月冷画屏,冥冥南乡踱孤庭。一去北国哀鸿雁,夜阑离梦笛到明……”

    几滴大颗大颗的雨水打断了潇湘神的思绪,那座下的瘦乌骓早就过了藏柔居,他勒马回望,低声念着:“昌国无妄岛,我要带你,一起,一生!柳梢。”

    再向西北去,道路渐渐宽广,州府衙门就集中在这里。

    此刻人声渐稀,盏盏民居的灯光逐渐熄灭,雨开始肆虐。

    而正在应奉局里穿着那套华丽蜀绣的柳梢,悄悄的捡起被撕破的青皮小袄里藏着的那根纯羊毫毛笔,掖在怀中,这是她的一颗心和一份期待,期待那个被潇湘神推崇备至的昌国无妄岛,期待有一天他把自己赎回去,期待和他厮守终生,不离不弃。

    柳梢沐浴后换上了那身蜀绣,惊艳诱人,她自言自语:“潇湘神你在哪里,你还好吗,此一去汴京,你我如何远走高飞?我是地絮不是海棠,樱樱之美早已散尽,红尘之中一浮萍,得君眷顾,何曾奢望同归呀?你说的无妄岛,真的那么好?”

    花享容劝说:“妹儿,这都是命,不如此,你同样也会沦落给这些应奉局子的人,倒不如去服侍那太子赵佶呀。”

    柳梢听罢,只独自哭着,没有答话。待沾了花瓣、理了云鬓钗坠,妆了眉黛胭脂已毕。

    此刻,她显得出奇的平静,这是那种阅尽沧桑的平静,平静的几乎没了任何欲情,唯有一心念着潇湘神,还担心着冒死来救的李未奢。

    于是,她缓缓的走出了应奉局,上了轿子……

    正在快马加鞭的潇湘神,此刻周身一阵寒战,不知为何?

    他到了应奉局,这里非常安静,地上的血痕也被雨水冲刷的暗淡起来。

    “人呢,去了哪里?”潇湘神去猛烈敲门,无人应答。

    但见门上被砸烂的部位钉上了木条,门中间十字交叉的宽幅封条赫然写着:“辛丑御封应奉局。”

    这诏令还是元宵节前刚刚下达的,实际上出于平息江南百姓的怨恨,稳定反抗情绪,更有利决战方腊的方略大局,总兵童贯以宋徽宗的名义下了罪己诏,同时罢了苏杭应奉局及“花石纲”。

    朱勔此次前来一来正好是公事,封了应奉局,多余人员该遣散的遣散了,二来正好花享容给他一个谄媚太子的绝好时机——赠送清倌人柳梢陪侍。

    此刻,潇湘神回眸对南枝说:“姑娘先回去吧!”那种伤感,那种无奈,那种坚定,令南枝感动。

    忽见从小巷子里出来一个垂头丧气的壮小伙,他就是那个才从乡下来应奉局没几天的叫四儿的家丁。

    潇湘神抽出配剑,拦住他的去路,对方并不躲闪,从容不迫的说:“我是回乡下种田去的,这里不是我待的地方,今天是元宵节,我想我妈了呀,呜呜呜呜。”

    南枝忙去扶住潇湘神颤抖的手,他这才慢慢松了手中的剑。

    南枝问四儿说:“我来问你,我家姐姐,柳梢现在何处?”

    四儿说:“听说是选到汴京侍奉太子去了。已经连夜出城,好像是西北的水门,阊门出去的。”

    南枝:“李未奢呢,就是白天关扑手持宝刀,方才打伤一大堆官兵的那个?”

    四儿:“抓起来了,不知道呀?”

    潇湘神翻身上马,怒视那个叫四儿的家丁:“待我追回娘子,再回来和你们一干人了结!南枝恕不能护送,我去也!”

    南枝欲去拦他,可又没个说头,一面泪眼凄凄,一面遥喊:“虞大哥,可要多加小心呀!”

    阴云卷集愁绕绕,四海无人烟雨遥,把酒临风独茫茫,横刀立马只潇潇。

    清冷的细雨开始漫无目的,无休无止。风向哪里刮,雨就向哪里走,如说兴亡事。

    街巷还有些元宵节张灯结彩的气氛,虽说应奉局危害此地多年,令这里失去了活力和繁华,但千古鱼米之乡,苏杭天堂地,在如此高负荷的应奉事下,终归还是挺了过来。

    潇湘神徐徐来到城西北的阊门,出阊门通虎丘,提点水八门的栾虞侯主要经管这里。

    一个守城的兵嚷着:“来者何人?退后!退后!宵禁,有出行者以盗贼论处。”

    历朝历代,大宋独创,去宵禁,不过如今宋军和方腊鏖战,方七佛在杭州聚集起义军七万余,因此平江府的姑苏紧急实行了战时宵禁。

    见对方继续向前,城门兵放一虚箭,以警示。

    他仍不停,那兵又射出一箭。

    这一箭擦过潇湘神的左臂,另几个城兵持矛相对。

    兵士再张弓时,瞄准的是对方要害。

    正要射箭,却忽然被守门将领拦住:“住手!”

    那将领问道:“虞公子?是不是虞公子,你,可是要出城?”

    雨浸的潇湘神散发一缕缕,盖住了双眼,他轻轻撩开,默默不语。

    那将看清了对方面目,发现确实是虞飞天,便说:“哥哥,想必是寻那藏柔居的花魁吧?劝你莫再追赶,即便追的上,也终究无力回天。他们车队已走多时。原应奉局金锦卫亲自护送的。”

    潇湘神微微哼笑:“杨定苏,念昔日旧情谊,能否助我呀?”

    那个姓杨名定苏的守门将领点了点头,当年,他曾不堪劳役,打伤官差,惹了官司,还多亏了虞家的帮忙,人知恩不报,有何面目存世。

    想到这里,杨定苏手一挥,卫兵会意,立刻卸了闩,这大木闩是一块上好的黄杨木,它诉说着这座城古老而深沉的华丽。

    兵士略推开阊门一扇,足够一人一骑的大小,又慢慢放了吊桥。

    城外一阵风和着雨迫不及待的进来,潇湘神从怀中拿出一竹筒扔给杨定苏,说道:“里面装着归化老宅的地契,用它换我兄弟一条命,我兄弟叫李未奢,被朱勔拿住了。”

    杨定苏接过竹筒呆住,待他回过神,潇湘神已然走远。

    “先生,保重,此一别更不知何年何月了?”杨定苏心中一阵酸楚。

    姑苏的虞飞天就像他心中那股清冽的泉水一般——他儒雅、他潇洒、他飘逸、他孤傲,他超凡脱俗的情义如同悠悠的太湖水一般深邃质朴。

    昌国指的是舟山群岛。阊门是姑苏西北的城门,很有特色。本文手法探索心理刻画,请品评。书友青青说,快更新吧,村口厕所没纸了。呵呵,这不,在很忙的情况下,我还是坚持更新了这章。有不当之处,请读者指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