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恒河
字体: 16 + -

第7章 加德满都

    第二天一早,使团众人拔营继续向泥婆罗国王城帕坦城进发。帕坦城位于泥婆罗国加德满都山谷之中(约在今天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城五公里左右),位于巴格马蒂河河畔。使团众人沿着巴格玛蒂河进发,一路河水潺潺,路边野花繁茂,不时可见野兔从草丛中一闪而过,李威骑射功夫很好,看得手痒,就拨马来到蒋师仁、王玄策旁边,对蒋师仁和王玄策笑道:“大哥、二哥,这里野兔很肥呀,要不我射几只给大哥和您做下酒菜?”

    蒋师仁知道李威这小子箭法不错,以前在安西都护府的时候,李威也是凭借他这手骑射之术在人才济济的安西军中脱颖而出,做到了骑兵队长一职。就点头同意道:“只准你自己去射,不要耽误使团行程。”

    李威听到蒋师仁同意自己去射野兔,顿时喜笑颜开,呼哨一声,拨马就向旁边的草地里跑去。蒋师仁看到李威这种兴奋的表现,对并马而行的王玄策苦笑道:“大哥,三弟就是这种闲不住的性子。这么大了,还是跟个孩子一样!”

    王玄策对李威这种心直口快的性格颇为喜爱,说道:“虽然三弟性子跳脱了些,但是年轻人还是要有朝气的嘛!不是大哥说你,你也就比三弟大一岁,可是说话做事却比三弟稳重的多,有时候倒像个小老头了。”说罢,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蒋师仁见说来说去,却绕到自己身上,不由得摸了摸鼻子,苦笑起来。

    如此又经过两天,使团众人终于到达泥婆罗国王城帕坦城所在的加德满都河谷。加德满都河谷东西长六十多里,南北宽五十多里。泥婆罗境内最大的两条河流,巴格马蒂河和比兴马提河这两条大河在此汇聚。河谷内土地极为肥沃,这里也是泥婆罗这个山地之国最重要的产粮区,也是泥婆罗国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所以泥婆罗王就把这块土地作为王室的直辖领地,而把其他相对贫瘠的地方分封给手下大大小小的各领主。正是因为泥婆罗王室的直属领地在泥婆罗国拥有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产粮区,才能控制手下这些大大小小的分封领主。

    加德满都河谷四周环山,王城就在山谷之中,依河而建。帕坦城占地面积也不是太大,大概长宽各十里的样子。不过使团这一路,除了逻些(今拉萨)之外,这座城也是使团行程中遇到的相对较大的城市了。城中居民不超过十万,城中居民主要信仰泥婆罗教的湿婆派和毗湿奴派,也有少部分居民信仰佛教。

    加德满都山谷因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喜马拉雅这道天然屏障为山谷遮挡来自北方的寒风,山谷南面迎着印度洋的暖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年平均温度20℃左右,气候宜人,终年阳光灿烂,绿树葱郁,鲜花盛开,有“山中天堂”之美誉。

    今天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城,在王玄策、蒋师仁来到泥婆罗的时候,尚未修建,还要等到七十多年后(公元723年),帕坦城在一次战火中被损毁,泥婆罗的国王古纳·卡马·德瓦即位后,在旧城西北五公里左右地方重新建立一座新城。当新城建成之时,古纳·卡马国王命名该城叫坎堤普尔城,这里就是后来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城市。

    王玄策蒋师仁出使时候,现在统治泥婆罗的王朝是李查维王朝,主要势力范围就是在加德满都河谷一带。

    这个王国本来在中天竺比哈尔一地,因受到中天竺其他领主的攻击逃亡到泥婆罗。从公元400年一直持续到公元750年,这也是是泥婆罗第一个有明文记录王朝,也是第一个婆罗门教王国。之所以说是第一个有明文记录的王朝,是因为泥婆罗国和天竺其他的国家一样,并不像大唐这样,有专门的史官来记录国家的历史,很多历史都是通过神话故事的形式流传,所以很多穿凿附会、似是而非的东西。而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及后来王玄策、蒋师仁等大唐使者出使这里,把出使经历记录下下来保存在中国唐朝历史文书中,反而成了这个王朝确切存在的文字史料。

    这个国家的国王多数信仰泥婆罗教的湿婆派,也有一些信仰泥婆罗教的毗湿奴派。因为上任国王阿穆苏·瓦尔马(公元606~640在位)和现任国王纳伦德拉·德瓦虽然信仰也同样信仰泥婆罗教,但是对佛教也报有很大的好感,所以佛教在泥婆罗现在仍然能够生存下去。

    7世纪初,当时的国王希瓦·德瓦(公元588~606在位)逝世后,他的女婿、首相阿穆苏·瓦尔马(606~640在位)继承王位。阿穆苏·瓦尔马治国有方,精明强干,在他统治下,李查维王朝臻于极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相当发展。约在公元639年,阿穆苏·瓦尔马将女儿布丽库蒂(即赤尊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玄奘大师曾经亲自到访过泥婆罗,关于当时泥婆罗的情况,后来玄奘大师口述,辩机和尚整理的《大唐西域记》中有详细的记载。

    泥婆罗国居民虽然目前大多数居民都信仰泥婆罗教,但是同样有着悠久的佛教历史,特别是帕坦城更是随处可见泥婆罗教和佛教的建筑。

    佛教创世人释迦牟尼佛就诞生在泥婆罗国的蓝毗尼,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蓝毗尼就成了佛教的主要圣地之一,尼泊尔西南和印度交界处,在鲁潘德希县境内,距加德满都七百多里。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23年(王玄策和蒋师仁是在公元647年出使天竺和泥婆罗,释迦牟尼诞生到现在已经快一千三百年了。)出生在著名的释迦牟尼庭园里,他的诞生地成为后人朝圣的地方。

    天竺以前一位有名的君王阿育王就是来这里的朝圣者之一,阿育王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不仅下令免除了佛祖诞生地附近的所有苛捐杂税,阿育王还在佛祖诞生的确切地点上立了一块石碑作为标记,并以示纪念。

    帕坦城同样有着悠久的佛教历史,城市四角的佛塔据说就是伟大的佛教护法王阿育王在公元前250年左右修建的。

    大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纳伦德拉·德瓦国王即位不久,刚刚三年左右,大唐的使者李义表和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天竺,就来到了泥婆罗,拜见了纳伦德拉国王,纳伦德拉王对李义表、王玄策一行大唐使臣非常重视,不但在王宫凯拉斯库特宫设宴招待,还安排心腹大臣陪同使团众人在城内各大佛教寺庙及佛教圣地参观礼佛。

    当时王玄策还是李义表的副使。时隔四年,王玄策再次来到这里,不过已经成为正使,蒋师仁作为副使。而且这次来,王玄策也升了职,担任右卫率府长史,大唐官制大体分九品,其中一至三品又分正、从两级,而四至九品则分正上、正下、从上、从下四级,而右卫率府长史的级别“正七品上”,而王玄策出使天竺之前担任的黄水县令却是正七品下,也就是说,上次出使天竺后,来回两年,王玄策大人的官职之就随之升了一级。

    这次来访天竺,经过泥婆罗,王玄策于情于理,都要再次拜见泥婆罗国王纳伦德拉。

    加德满都河谷这个名称的来历,在泥婆罗当地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与佛教的文殊菩萨有关。传说远古时代,加德满都河谷是一个巨大的龙潭湖,里面居住着一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浪。人们为了生存,只得栖息在河谷两旁的高山上,往来行走十分不便。后来文殊菩萨经过这里,用剑把湖的南面一座山峰劈开,把湖水及住在湖里的龙泻走,水泄之后,形成一个富饶的谷地,是,百姓欢天喜地,来到谷地,修建房屋,定居下来,形成城市,才形成了今日的加德满都谷地的繁华景象。人们为了感激文殊菩萨的恩德,便在峡谷山上修建了一座文殊菩萨庙,名为曼殊帕坦(就是今日的德瓦帕坦)。而那个把湖水泻走山峡,就是使团一行众人刚才进来的峡谷,叫做佐帕尔峡谷。

    王玄策、蒋师仁一行使团众人,就是经过这段大峡谷进入加德满都河谷。在大峡谷的旁边的高山上,果然隐约可以看到有座古庙。庙里栖居着数百只猴子,大大小小的猴子整天围着寺庙里精美的石雕、尖塔、佛像嬉戏、晒太阳或玩耍,别有一番情趣,这里的猴子并不怕人,个别胆大调皮的猴子还跑到道路上来,伸手向使团众人讨要食物吃。

    李威童心大起,把手中的牦牛肉干扔给一个向他伸手讨要食物的猴子,这猴子接过肉干,先咬了一小口,在嘴里尝了尝,然后欢乐地翻了个跟头,吱吱叫着,迅速跑到峡谷上方的猴群聚集地。

    过了一会,只见数十只猴子攀援着峡谷峭壁上的藤蔓,呼啦啦地全部从峡谷上跑了下来,围着使团众人不住地跳跃,吱吱怪叫,都伸出手来向使团众人讨要食物。刚才从李威手中接过牛肉干的那只小猴子,似乎认准了李威,跳到李威的肩上,不住地给李威拱手作揖,乞求李威给更多食物。王玄策、蒋师仁和使团其他人看到这一幕,不由得都哈哈笑了起来。

    李威耐不住这猴子的死缠烂打,而且李威自己也童心未泯,就准备把行礼袋中所有的牛肉干拿出来,都分发给这群猴子。李威肩膀上的那只猴子,一下子就把李威装牛肉干的袋子给抢跑了,高兴地吱吱叫着,迅速向猴群跑去,把袋子中的牛肉干分给猴群中的其他猴子。

    可是,这只小猴子高兴没多长时间,就见突然串出一只体型特别巨大、浑身漆黑的猴子,一下子就把牛肉干袋子从小猴子手中抢走,还往小猴子脑袋上重击一掌,这一掌力道极重,一下子就把小猴子打趴在地,那只小猴子躺在地上,四肢抽搐,奄奄一息,眼看就活不成了。其他围观的猴群,看到那只巨大黑猴,顿时都噤若寒蝉,匍匐在地。那只通体漆黑的巨大猿猴,看也不看受伤倒地的小猴子,三下五除二,跳到旁边的一棵大树上,盘踞在一个树杈上,从袋子里拿出牛肉干,一边吃牛肉干,一边用眼睛示威似地看着使团一行众人。

    事情发生的太快,电光火石之间,李威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动作,就看到小猴子被那只巨大黑猴给打翻在地,并把牛肉干袋子抢走。李威顿时气的目呲欲裂,满脸通红。李威从马上一跃而下,跑到小猴子受伤倒地的地方,把那只小猴子一把报在怀里,看到这只小猴子奄奄一息的样子,不由得把牙齿咬的咯咯作响。李威自那年渭水发大水,父母双亲都被大水冲没,年幼的他曾经一个人孤苦伶仃流落街头,平时也受了不少白眼,最看不惯那些恃强凌弱之徒。现在看到这只小猴子被那只巨大黑猴打成重伤,并且抢走自己的牛肉袋,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引弓搭箭就要射杀那只黑猴。

    “三弟且慢!”王玄策见李威要射杀那只黑猴,连忙出声阻止。

    “大哥,为何阻止我射杀这只倚强凌弱的畜生?”李威听到王玄策出言阻止,愤愤不平地问道。

    “三弟可知此黑猴是什么来历?”王玄策问道。

    “不就是一只畜生!还能有什么来历?”李威好奇地问。

    “三弟,这你就不知道了,且听大哥给你道来。在天竺和泥婆罗的神话故事中,有只神猴,名叫哈努曼,传说这只神猴神通广大,是一只扬善除恶的神猴。这神猴哈奴曼据说是风神之子,他一出世就有着极其不凡的经历。据说哈奴曼得道于泥婆罗教信仰的始祖梵天大神的真传,专为天、地、冥三界除恶扬善。他的武器是一柄虎头如意金棍,这柄长棍在哈奴曼锄妖铲魔、扶正祛邪中立下了赫赫功劳,当然其来历与去向既令人称奇,也使人迷惑不解。哈奴曼从小苦练功夫的精神感动了各路神仙,众天神赐予他神力,他的功夫与法力举世无双,天地冥三界中任何妖魔鬼怪都无法与他匹敌;尤其是他的智慧,在正义与勇武的糅合下产生的巨大力量,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他。哈奴曼具有无边的法力和变幻莫测的本领。他一手能擎山。一步能跨海,还能把太阳神挟在腋下,他善恶分明,扶正祛邪,除妖灭怪的故事在天竺这边流传很多,数不胜数。”

    停顿了一下,见李威神色有所缓和,不再像刚才那样气急败坏、怒发冲冠。清了清嗓子,又接着说道:“所以天竺人他们就把猴神哈努曼当作捍卫正义的化身加以崇拜。就是这泥婆罗国居民,泥婆罗教徒也占有绝大多数,相信猴神哈努曼的人也大有人在。在这王城内,还有一尊猴神像,头上罩着一顶朱红锦缎华盖,脸部终年蒙着一块朱纱,就立在泥婆罗王宫门左侧高约 2 米的石墩上。为兄第一次出使天竺也身为奇怪,为什么在王宫旁有座猴子像,向泥婆罗王打听后才知道这段传说故事。这只黑猴据泥婆罗国王说,在这旁边悬崖上的寺庙里已经活了一百多年,你知道一般的猴子,寿命不过十几年,所以泥婆罗国的人都以为这只黑猴是神猴哈奴曼转世,对这只黑猴尊崇有加,悬崖上的寺庙内,平时还有人专门送食物给这只黑猴享用。”

    “我们出使天竺,路过泥婆罗国这里,远来是客,客随主便,虽然这是旁门左道泥婆罗教信徒们穿凿附会,我们大唐人不相信这只猴子是什么神猴哈奴曼转世,但也最好不要杀掉这只黑猴。愚兄怕杀猴子事小,万一惹怒泥婆罗国那些信奉婆罗门教的教徒,损害我大唐和泥婆罗两国邦交就不妥了。”说罢,王玄策叹了口气,对李威接着说道:“你让随军大夫看看,这只小猴子是否还有救,如果还有救,尽力把这只猴子救活,也是一桩功德。”

    旁边的蒋师仁本来看到这只黑猴恃强凌弱,欺负那只小猴子,也怒气上涌,此刻听到王玄策如此说,心下却不以为然,心想:“大哥这真是太过多虑,别说就是一只畜生,就是天竺或者泥婆罗人,要是胆敢抢我大唐的东西,也一定要让他有来无回,以命相抵。”

    想到这里,对王玄策道:“按大哥说法,这黑猴只怕是常年得泥婆罗人供奉,予取予求,养成妄尊自大、不可一世的性格。又仗着自己体格巨大,在猴群中作威作福。本来一只畜生,也不值当与它计较,但是它居然胆敢抢我大唐的物品,你看它现在还在哪里耀武扬威,分明就是一番你能奈我和的强盗嘴脸。既然它胆敢抢夺我大唐物品,那就别怪我大唐人不客气。死罪可免,活罪难饶!”说罢,引弓搭箭,一箭射向那只黑猴拿着牛肉袋子的猴爪,那只黑猴没想到居然有人胆敢射它,猴爪顿时被王玄策箭矢射穿,凄惨地怪叫一声,跃下树枝,仓皇遁入树林之中,旁边的其他猴子顿时也一哄而散,各自逃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