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英才
字体: 16 + -

第22章 脑海中的橡皮擦

    就在皇宫中两位顶级人物议论李非时,长安西市,黄记皮货中,充满就浓浓的火药味。当然了,大唐现在还没有火药,不过以后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李非看着被揶揄地说不出话的戚管事,心里说不出的舒坦,这老小子想搂草连带打兔子,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看看窗外的天色,已近午时,也不想与他再纠缠下去,索性赶走就是,叫你一声管事,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

    当下说道“戚管事若有胆子不妨试试,李某虽平民出身,也不惧他小小顾家,倒是希望戚管事替我给顾老爷带个话”

    戚管事一怔,“什么话?”

    李非伸出两根手指,说道“第一,若顾家真有意插手这新式桌椅的行当也不是不行,只需拿出足够的诚意,李某也不介意与你顾家合作。第二,我大哥之事相信长孙尚书自有公断,奉劝你们一句,这不是你小小顾家能插手的事情,还是早些收手为好,否则,呵呵”

    这哪里是带话,分明就是挑衅,第一条还算罢了,这第二条就是摆明抽顾家的脸了,如果顾员外在这里一定会气的跳脚,你李非是什么身份,也配跟顾家这么说话。

    戚管事脸色铁青,恨不得马上在李非的脸上印几个手掌印,看看李非雄壮的个头又不敢向前,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这时候黄掌柜说话道“戚管事,不是黄某不讲人情,可这生意并非黄某一人能定,此事李公子已做出决断,相信顾员外也会斟酌一二,今日天色不早,就不留戚管事了,他日再聚如何”说罢笑眯眯地看着戚管事,摆明了要送客。

    戚管事恨恨地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好,好,李公子之言戚某定当带到,自有顾老爷定夺,告辞!”拱拱手,头也不回气哼哼地出了门。

    “送”走了恶客,房间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融洽起来。两人坐定,黄一清拿出这几天来新式桌椅售卖的账册,惊喜的对李非说到“公子可知这桌椅售卖几何?”

    李非摇摇头表示不知,他心里也没底,虽说这桌椅迟早会风靡大唐,可这只有短短几天时间,能卖出去多少他也不知道,毕竟着新事物也要有一个被人接受的过程吧。

    黄一清伸出三根手指,神秘地说道“李公子可猜一猜。”

    李非不禁哑然失笑,这黄掌柜也三十好几的人了,还玩这样的事,他沉吟片刻,迟疑地说道“三贯?”

    黄一清摇摇头。

    “三十贯?”

    还是摇头。

    李非瞪大了眼睛,“不会是三百贯吧!”

    黄一清哈哈大笑,“一共三百一十贯,怎么样?”

    李非吃惊的盯着三根手指,啧啧道“嘿,真没想到,区区这两样事物,短短十天不到的时间,竟然能有如此大的赢利。”

    他是真没想到会赚这么多,虽说这新式桌椅李非的策略是先攻上层市场,权贵皇室不差钱,而且每家每户不止买一套,可一个八仙桌售价三贯,一个太师椅是一贯,换做普通人家能抵得上一月收入。虽然这价钱对权贵皇室来说并不多,可现在是古代的大唐初年啊,饿死逃荒的人还是有的,加上战乱方歇,民生凋敝,天灾人祸时常有之,能有这样饿销售成绩李非可是想都没想过,最多一月卖个三十五十贯就差不多了。

    黄一清看李非惊讶的神色,心里也猜出了一二,“李公子可别小瞧了这上层人物对这桌椅的喜爱,黄某也算有些关系,最初两日接连送了几套之后,官员来往之间就对此物有了几分意思,便有各府遣人来打听,一传十,十传百,这人气也就出来了,再加上这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大人物们新奇之下有这些盈利也是正常,只不过若是时日久了,其他木器行也会有仿冒品出现,再加上新鲜劲儿一过,我们的赢利也会慢慢回落的。”

    李非好奇地看着黄一清分析市场行情,忍不住暗暗点头,谁说古代人都是笨蛋,这脑子可好使的很,单是一个掌柜就有这样的见识,这些都是后世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啊,看来,不能小看了古人啊。

    黄一清正在侃侃而谈,没有留意李非的眼神。

    按照三七分成,我占七份,三百一十贯,我就能分到二百多贯,虽然过了高峰期赢利会慢慢平稳,但也算是一项长久的买卖。况且,这只是他脑海中众多点子中一个不起眼的罢了,如果全面推出的话,那大唐的方方面面都会被他彻底改变。

    技术进步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它建立在各行各业的全面提高上。想做电解水实验,分离出硝酸,硫酸,你得有电吧,先要把电弄出来。要做化学实验,要用玻璃量杯吧,先得把透明玻璃弄出来。想做步枪大炮,首先要有高质量的钢铁材料,就算造出炮管,一点火就炸膛,那有什么意义?所以李非脑子里的东西虽多,可现阶段不能实现的也很多,与其想那些不切实际的,还不如先从现实入手,慢慢积累技术资本,才有可能真正改变这个世界。

    李非建议黄一清,最好再找个合适的铺面开一个杂货铺,毕竟黄记主营的是皮货,把八仙桌太师椅弄在这里不合适,而且以后还会有新的东西,也放不下这么多货物。黄一清听闻还有别的,顿时激动了起来,李非好一阵劝解才让他平复下心情。

    告别了黄一清,离开黄记皮货铺,买了几样糕点衣物,李非准备回家看看老爹老娘。一晃好几天过去,他们应该担心坏了。虽然不是自己真正的父母,但那份发自心底的爱护之心让他李非感动不已,既然变成了真正的唐朝李非,那我就应该负起责任来也算是对原来的主人有个交代吧。

    到了村口,不时遇见下田劳作的村民,看到李非回来,皆是惊奇地瞪大眼睛看着他,毕竟李非是因为失手杀人被官差带走的,对李非又打老虎又杀人的行为,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人人露出畏惧的眼神看着他,说话也都结结巴巴的。

    李非也不在意,自顾自地回到家中。墙上的大洞被木柴堆上了,稀稀疏疏地摆在那里。李非看了一眼,没有多想,推开破旧的小栅门,吱呀一声,李非对这声音很无语。

    “爹,娘,我回来了。”李非走进小院,看着凌乱的,有一摊黑色的黄土小院,显然是保持着他被带走那天的样子,老爹老娘估计是担心他,没心情收拾这些。

    话音一落,就听屋里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接着老爹一脸惊喜地跑了出来。

    看到李非,那张黑脸激动地不知该说什么好。屋里老娘咳嗽了几声,惊喜地喊道“二娃,二娃回来咧?”

    听到老娘熟悉的声音,李非心头一热,噗通跪了下来,呜咽道“爹娘,孩儿不孝,给二老惹麻烦了。”

    老爹赶紧上前把他拉起来,嘴里不住地说“傻怂娃,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你这一回来,你娘的病就都好咧。”

    李非一怔,“咋?俺娘病了?”想到刚才老娘咳嗽的声音,李非赶紧跑进了屋。原来老娘担心李非出事,毕竟是伤了人命,砍头都是有可能的,除了哭就没什么办法,谁劝也没用,没两天就病倒了。李非又赶忙去长安城把在程府给自己诊脉的中年郎中带了回来,郎中看了看,又开了些药,嘱咐多注意休息,就离开了。

    李非抓着老娘们的手,心里有些自责。太冲动了,只图一时痛快啊。

    老爹老娘也没问李非如何回来的,只是一个劲儿的宽慰他,看老娘并无大碍,李非的心里也稍稍好受了些。

    晚上吃罢饭,李非叮嘱二老早些歇息,就进了自己房间。这是李非与李白的屋子,李白去了长安,这间屋子就成了李非自己的。

    从带着的包袱里拿出一叠黄纸,李非提起笔,缓缓闭上了眼睛。

    从二月底来到大唐至今,已有近五个月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脑海中的记忆却变得有些模糊了。除了自己的老婆孩子老妈之外,他记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托了老师的福,课本的东西也记得不少,这些是他从后世带来的,也是他对后世的记忆。既与这个世界融合,却又觉得格格不入,这种痛苦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穿越小说里那些主人公一穿越过来就弄这个整那个,忙的不亦乐乎,即使说既来之则安之,就像你去别人家里做客,然后就留下不走,住在那里了,可环境的改变各种的不适应是难以避免的,真能当做没事发生,安定自若地生活下去吗?恐怕时间一长,连自己是谁都给忘了吧。

    李非苦笑一声,睁眼提笔开始在纸上书写。既然一定要融入这里,那就留下我的记忆,至少有一天我茫然四顾时,我还知道我来自哪里?我是谁?这就足够了。

    两行清泪缓缓留下,滴滴落在发黄的宣纸上,晕起淡淡涟漪。

    李非所写的,不止包含他自己后世的身份,刻骨铭心的亲人朋友,更重要的,是后世自己熟知的所有知识。从政治,到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凡是他所知的一切,分门别类的都一一书写了下来。

    从天黑开始,直到天明鸡叫,李非洋洋洒洒总共用了近百张宣纸,才堪堪书写完毕。里面有他接触过的所有信息,不清楚的地方或是标记为疑问,或者加上自己的推测。

    揉揉酸麻的双手肩膀,伸了个懒腰,看着摞得有半人高的资料,李非欣慰地点了点头,这下子,自己是一辈子也忘不掉了。

    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啊,你能奈我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