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
字体: 16 + -

第二十五章 突然出现的徐光启

    看了一眼王承恩,崇祯皇帝又好气又好笑,难道让东厂查人,一定是弄进大牢里面吗?不由的一甩袖子,瞪了一眼王承恩:“朕要用这个王在晋,给朕查查他有没有问题,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实事求是,明白吗?”

    “奴婢明白,皇上放心,一定能办好!”王承恩连忙躬身说道:“奴婢这就去交代方正化去办。”

    王承恩躬着身子退出了朝堂,进来的伺候的曹少钦,自从得到任命之后,他还是第一次过来伺候崇祯皇帝。

    “司礼监的事情都理清头绪了吗?那里有多重要你应该清楚,内廷稳定了,才能给朕分忧。”摆手示意曹化淳不用行礼,崇祯皇帝一边翻弄手上的奏折,一边面容严肃的对曹化淳说道。

    “回皇上,奴婢已经大致理清了司礼监的脉络,内廷顺然通畅,没有问题了。”曹化淳一边伺候着崇祯皇帝看奏折,一边小心翼翼的回禀。

    与王承恩不同,曹化淳对崇祯皇帝并不熟悉,一切信任和感情都都需要重新建立。

    崇祯皇帝将身子靠在龙椅上,在和王在晋谈了这么久的话,崇祯皇帝也有些累了。不过眼前还有些奏折,崇祯皇帝觉得还是要看完。一来怕积压正事,二来看奏折也有利于自己了解各种情况。

    看了一眼曹化淳,崇祯皇帝将眼睛闭上,语气轻缓的吩咐道:“你给朕念一念,看着实在是太累。”

    “是,皇上,奴婢这就给您读一读!”曹化淳不敢怠慢,拿过一份奏折,看了一眼崇祯皇帝,用了一种不大不小,极为合适的声音读奏折:“参劾致修大员徐光启折!”

    听到奏折的名字,崇祯皇帝顿时睁开了眼睛,转过头看着曹化淳,开口问道:“参劾誰?”

    “回皇上,致修大员徐光启!”曹化淳一愣,以为是自己出了问题,听到崇祯皇帝问奏折的事情,心中一松,连忙翻了一下奏折,小声的说道:“奏折是南直隶学政何伟明上的奏折,好像是一个风化案。”

    “风化案?”崇祯皇帝顿时坐直了身子,自己本就想找个理由弄些人进京,可是大规模的调人,太过招摇,也影响太大。

    崇祯皇帝暂时不想引起人事纷争,不然会很难收拾局面,尤其是在自己对朝堂基本没有控制力的时候。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第一次选拔内阁大学士用的是抽签的办法,现在的崇祯皇帝不可能再用。一个魏忠贤的案子,审了足足两年,结果几次更改,大臣明知道崇祯皇帝的想法,就是不按崇祯皇帝的想法办。

    弄得崇祯皇帝气愤不已,几次更换大臣,结果朝局动荡,崇祯皇帝也丧失了对大臣的相信。君臣矛盾大增,那样怎么能做好事情?

    徐光启,崇祯皇帝早就定好的工部尚书,将徐光启放到礼部,做一些天文历法的事情,实在是大材小用的。原本还想着怎么把徐光启弄到京城来,没想到现在居然有这样的机会。

    “说说,快点说说怎么回事!”崇祯皇帝顿时有了兴趣,徐光启在历史上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风化案?崇祯皇帝没记错,徐光启今年应该六十多了,怎么还会有风化案呢?

    “回皇上,徐大人似乎是抢了人家一个小寡妇,藏在自己的府邸里面。”曹化淳小心翼翼的看着崇祯皇帝,怎么一提到风化案,咱们这位皇上如此兴奋?心里虽然疑惑,神情可不敢露出丝毫的异样。

    伸手拿过奏折,崇祯皇帝自己看了起来,不由的念了出来:“强娶强纳,私密人妇,贪图颜色,包藏祸心,藏于府邸,破男女之大防,百般手段,行不轨之举!”

    一边读着,崇祯皇帝一边大声的笑着,似乎听到了极为好笑的事情。

    “这个徐光启,六十多岁了,居然还想纳妾,纳妾也就算了,怎么还抢人家的小寡妇。朕都没这个能耐,可真是厉害!”崇祯皇帝将手中的奏折放在龙书案上,大笑着说道。

    不知道历史上是不是真有其事,反正崇祯皇帝看到徐光启招惹上这种事情,还是觉的很好笑。

    一边的曹化淳有些不明所以,这有什么好笑的?看着崇祯皇帝,小心翼翼的说道:“皇上,这是在夸奖徐大人?”

    “放肆!”崇祯皇帝狠狠瞪了一样曹化淳,十分不满的一拍桌子,大声的呵斥道:“如此作恶多端,惩治犹恐不及,还夸奖?命内阁拟旨,用六百里加急发南直隶,着所在州县,速解徐光启进京听审。”

    “皇上,六百里加急啊!”看着崇祯皇帝,曹化淳越发的弄明白了,怎么就六百里加急啊?

    崇祯皇帝站起身子,看了一眼曹化淳,淡淡的问道:“怎么?嫌快还是嫌慢?”

    “回皇上,六百里正好,不快不慢!”曹化淳连忙低头行礼,不敢再说什么了。

    崇祯皇帝走了几步,四下看了看,沉吟了半晌接着开口说道:“徐光启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看在其有功于国的份上,押解途中免戴刑具。只会沿途驿站,小心的伺候着,不要怠慢了,不然有损天威。”

    这是押解烦人进京,还是请人进京啊?曹化淳真的看不明白了,第一次上班的曹化淳心中满是挫败感。

    “派一个宫里的太监去,一定要机灵,记住,让他下去不是作威作福的。让他好好的伺候徐光启,路上不得出一点纰漏,否则朕砍了他的脑袋。”崇祯皇帝还是觉的不放心,嘱咐曹化淳大道。

    “这是请大爷!”曹化淳算是明白了,躬身给崇祯皇帝行了一礼,转身退了出去。

    崇祯皇帝拿着手中奏折,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最后甚至轻笑出身。整整一整天,崇祯皇帝的心情都不错,原因自然就是徐光启被参劾的这份奏折。

    夜幕出声,灯火通明,左都御史杨维桓的府邸,杨维桓正在大厅里面来回的走动。

    外面忽然想起了脚步声,杨维桓神情一震,快步的走到门口,伸手将门打开,见到外面站着的老管家,不禁开口问道:“怎么样?是不是有消息了?”

    “回大人,是的,这个包裹是阮大铖阮先生的,这封信则是您的恩师顾秉谦顾大人的。”管家点了点头,伸手将东西递给杨维桓,见杨维桓摆手,老管家躬身退了回去。

    转身走进屋子里,杨维桓迫不及待的拿出包裹里面的东西。

    这几日对杨维桓来说,可以说是极为难熬的,自从上次上朝试探崇祯皇帝不成,杨维桓的心就一直没放下。前几天更是听说崇祯皇帝派人去追了魏忠贤,杨维桓的心就更是提到了嗓子眼。

    坏消息很快就传了回来,魏忠贤自尽了,带走的四十车黄金被崇祯皇帝派去的人带了回来。

    东厂的李朝庆也死了,还没抄了家,现在魏忠贤又被抄家,所有的阉党都感觉到了危险。一股山雨欲来之势,已经笼罩了整个朝堂,现在阉党可以说是人人自危。在这种时候,杨维桓急需一个立场。

    杨维桓心里清楚,崇祯皇帝肯定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阉党,这已经是定局的事情了。

    现在要想的是崇祯皇帝会大规模的清除阉党,还是会只诛首恶,胁从不论。如果是前者,杨维桓要做的就是自保,毕竟自己牵扯不深,想办法将自己摘出去。如果是后者,那就要想办法立功了,说不定还是自己的一次机会。

    将京城的情况非别告知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己好友阮大铖,另外一个则是顾秉谦。

    无论是顾秉谦还是阮大铖,这两个人在历史都是极为有名的,只是现在阮大铖的名声还不大,他成名是在南明的时候。顾秉谦则是已经成名了,成名事件则是不择手段的巴结魏忠贤。

    顾秉谦是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成绩不错,当官就做了庶吉士。按照明朝的规定,非庶吉士不能入阁,这就成了官员的一个分水岭。

    正如所想的一样,顾秉谦官路可以说是一片坦途,很快就做到了礼部右侍郎。

    天启元年,顾秉谦做了礼部尚书,东阁学士,入参军机。天启五年五月,顾秉谦进少傅,太子太师,改建极殿大学士。

    按照道理说,官做到顾秉谦这个地步,已经是位极人臣,文臣巅峰了。可是顾秉谦不这么想,不做到内阁首辅,怎么算得上是文臣巅峰?作为一个读书人,或许能力不足,但是风骨并不缺,比如一些东林党人。

    可是顾秉谦为了坐上内阁大学士,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自己比魏忠贤大十八岁,实在是没办法攀关系。

    顾秉谦想了一个办法,亲自带着自己的儿子到了魏忠贤的府邸,自己不能给魏忠贤做干儿子,那就让我的儿子给你做孙子吧!如此做法,端的无耻至极。自此后与魏忠贤狼狈为奸,在叶向高和韩旷去职之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感谢东来的雪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收藏和推荐,棋风感激不尽。新人继续满地打滚,求收藏,求推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