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
字体: 16 + -

第二十三章 王在晋的主张二

    看着对自己微笑的崇祯皇帝,王在晋心情十分复杂,崇祯皇帝表现出来的看重,让王在晋心中欢喜。可是为官多年的遭遇告诉王在晋,面对如此年轻的帝王敞开心扉,是一件多么不应该的事情。

    摸了摸袖子里的拜辞折子,王在晋咬了咬牙,神情一瞬间恢复了淡然。

    “此次进京如果没有结果,自己就辞官回乡,既然有了这样的打算,还顾虑什么?”想通了之后,王在晋一瞬间安稳了下来,申请之若:“大不了就是罢职返乡,与其如此庸碌而为,还不如搏一搏。”

    微笑着看着王在晋,崇祯皇帝皇帝心中也有些犹豫,对一个第一次见面的大臣,自己的表现是否太过迫切了一些?

    “爱卿,这里只有咱们君臣二人,有什么爱卿可放胆水出来,朕可以给你一个承诺。今日谈话,只限你我君臣二人之间,绝不会外传。无论你说了什么样的话,朕都不会治你的罪,也不会责怪你,你可以畅所欲言。”崇祯皇帝正了正自己的身子,神情严肃的说道。

    既然不能将自己想法告诉王在晋,那就先听听他怎么说,崇祯皇帝打定了这个主意。

    如果王在晋的想法和崇祯皇帝有谋和之处,或者说王在晋真的有这个认识,崇祯皇帝愿意将王在晋当成自己的第一个心腹之臣。无关王在晋的党派,无关王在晋的身份,崇祯皇帝在乎的只是王在晋的主张,以及能不能为自己办事。

    “皇上放心,臣今日定当言无不尽,皇上如此看重微臣,臣感激涕零,万死难报万一。”王在晋欠了欠身子:“如有不妥之处,皇上不要怪罪。”

    摆了摆手,崇祯皇帝示意王在晋开口说,自己则是静静的听着。

    “大明自正德、嘉靖年间开始,府库空虚已成常态,万历初年虽然张居正公改革颇有成效,可三大征依然耗空了府库的钱粮。到了泰昌、天启年间,天灾频仍,朝廷赋税锐减,府库更加的空虚,甚至出现了百官俸禄不足的情况。”王在晋没有提辽东的问题,而是说起了历史。

    崇祯皇帝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心中大喜,这足以说明王在晋不光着眼辽东,而是着眼整个大明。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与某一时。崇祯皇帝一直觉得这两句话极为正确,作为帝国的皇帝和统治者,一定要经常思量这两句话。现在王在晋有这个眼光,崇祯皇帝自然更加满意。

    说道这里,王在晋刻意停顿了一下,见崇祯皇帝一脸欣喜的看着自己,心中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明白这就是崇祯皇帝要听的,不由的热血澎湃,继续给崇祯皇帝阐述自己的想法。

    “臣虽然不知道国库中有多少银子,可是臣知道绝对不会超过五百万两!”王在晋神情有几分黯然:“堂堂的大明国库,还没有皇上的内库银子多,常常要以内库帑银作为国库开销,何其可笑?”

    话一出口,王在晋似乎觉得有些不妥,见崇祯皇帝神情不变,神情稍缓,补充道:“大明,幅员辽阔,富有四海,赋税应该是数以万计,怎么会捉襟见肘到如此地步?”

    “大明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辽东之事,不是各地频发的灾祸,亦不是各地叛乱的反贼。”王在晋深深的叹息了一声:“而是朝廷没有钱,府库空虚,国用日竭。加饷虽可暂时充实国库,可是苦的却是百姓,一年两年尚可,可是若干年之后呢?”

    听着王在晋的话,崇祯皇帝满意的点着头,这话算是说道了自己的心里了。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崇祯皇帝心里有些打算,可是该怎么做?崇祯皇帝虽然心里有了大致的计划,但是缺人去做,这种事情是不能依靠东厂和锦衣卫的。现在崇祯皇帝考察的就是王在晋有没有这种想法和魄力,如果有,那么崇祯皇帝不在乎给王在晋高官厚禄。

    “在这种情况下,谈编练新军,收复辽土,实在是可笑至极!五年克复辽土?用什么克复?”王在晋越说越激动,胡子都颤抖了起来:“依靠加饷养兵,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崇祯皇帝知道王在晋是在说袁崇焕,也不答话,只是静静的听着。当年王在晋被贬南京,袁崇焕可以说是直接促成者,当然还有孙承宗和当时的首辅叶向高。让崇祯皇帝欣慰的是,即便被孙承宗和叶向高弄到了南京,王在晋也没有倒向魏忠贤。

    从这一点上来看,王在晋的人品还是不错的,做事情有自己的底线。

    “那爱卿觉得该当如何?”崇祯皇帝看着王在晋,觉的话题有些跑偏,不得不开口将话题拽到正轨上来。

    “朝廷既然拿不出那么多钱,那就要拿出没钱的做法来,辽东之事要认清现实。自萨尔浒之战之后,朝廷在辽东已无精兵,克复辽土遥遥无期。编练新军的开销,国库也无力承担,那索性就退守以待时机。”王在晋在说着这几句话的时候,目光就没离开崇祯皇帝的脸。

    这些话有些重了,以前王在晋也说过类似的话,可是都比较委婉,没有如此直接。当着皇帝的面说这样的话,王在晋也担心触怒了崇祯皇帝。只是这位少年天子似乎有些与年龄不符的心智,从始至终,神情丝毫不变。

    “凭城固守,稳固边防,精兵减员,澄清吏治,以最小的开销守住辽土,是当下辽事的最佳策略。”王在晋用十六个字概括了自己的想法,大殿里面一时间陷入了安静。

    崇祯皇帝站起身子,在大殿里面走了几步,径直走到门口对外面的王承恩吩咐道:“让人送一桌酒菜进来,朕要和王爱卿一起用餐。”

    王在晋一愣,没想到崇祯皇帝没有接自己的话,反而去传膳了,这算怎么回事?

    一听到要吃饭,王在晋顿时觉得肚腹甚饥,这才想起来自己进宫之前也没吃饭。注意到自己咕咕叫的肚子,王在晋也明白了崇祯皇帝为什么去传膳了。对着崇祯皇帝行礼道:“臣谢过皇上。”

    笑着摆了摆手,崇祯皇帝轻叹道:“朕身为皇帝,让大臣吃饱饭,让百姓吃饱饭,本就是朕该做的事情。爱卿饿了,朕给你赏赐一顿饭食,可是百姓饿了呢?朕怎么办?朕也要赏赐百姓一顿饱饭。”

    “天灾频仍,国库空虚,朕怎么让百姓吃饱饭?如何让百姓吃饱饭?”崇祯皇帝走回到龙书案上后面,坐到龙椅上之后,看着王在晋说道:“朕不但没有办法让百姓吃饱饭,还要加饷,从百姓的肚子里在拿钱粮出来。”

    说道这里,崇祯皇帝神情颓然,摇了摇头,没有在接着说下去。

    王在晋心中一动,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崇祯皇帝想到的不是怎么克复辽土,怎么名垂青史,而是怎么让百姓吃饱饭。撩起衣服跪倒在地上:“皇上有如此之想,实在是百姓之福,天下之福,大明之福。”

    “想法?有想法没用,要有做法!”崇祯皇帝一摆手,示意王在晋坐下:“知道朕为什么找你来吗?”

    王在晋此时心中已经有了一丝明悟,但还是摇了摇头,该藏拙的时候,那就一定要藏拙。

    “朕登基以来,清点了朝廷的府库以及朕的内库,核算了每年朝廷的开销。让朕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大明已经是入不敷出,赈灾没钱,修河道没钱,甚至边军的军饷也没钱。”崇祯皇帝满嘴的苦味:“朝廷已经窘困到了如此地步,还谈什么其他?”

    “朕听了袁崇焕的平辽之策,无外乎加饷,朕于心不忍,甚至现在的辽饷都想停掉。”崇祯皇帝满脸严肃的说道:“天灾不断,黎民百姓保守苦楚,已经是穷困以及,朝廷还要加饷,这是不给百姓活路啊!”

    崇祯皇帝轻轻的敲打着龙书案,盯着王在晋道:“有些话你是没说,但是朕心里明白,到了此时此刻,如果再不想办法,大明距离亡国之日不远了。一旦百姓不堪重负,天下必然烽烟四起,朕也就要做亡国之君了。”

    怔怔的看着崇祯皇帝,王在晋没想到崇祯皇帝会想的这么长远,心中不禁佩服起这位少年天子来了。

    不好高骛远,肯接受事实,能够清楚的认识现状,这让王在晋欣喜不已。王在晋也说过,靠加饷来养兵,绝对不是长久之计。一旦平辽不顺,加饷是不是要继续?一旦继续,那天下烽烟四起,绝对不是说说而已。

    “皇上圣明,臣心中感佩,大明有此明君,实乃大明之幸,百姓之幸,天下之幸。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如果说开始王在晋还对崇祯皇帝有所顾虑和怀疑,此时早就没有了,剩下的全都是对崇祯皇帝的希望。

    看着情绪激动的王在晋,崇祯皇帝走下龙书案,伸手将王在晋搀扶了起来:“朕今日第一次与人说起朕的心事,爱卿可明白朕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