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如来密码
字体: 16 + -

第十九回 穷极时突生妙计

    且说太上老君听了神农的话,登时语塞,想不到这小子转了半天弯子,竟在这等着自己。欲待发作,却一时找不到由头,嘴张了半晌才道:“呃……其实呢,你干那行我也不是不支持。可……”忽指着神农的鼻子道:“你瞅瞅你,都把自已霍霍成啥样了,啊?见啥都往嘴里塞,好好的身子吃得焦绿。成!你既爱糟蹋自个儿,别人当然管不着,只是日后把自已药死时,别说师叔没提醒过你。”说罢,鼻子里呼呼喘着粗气,将手边茶碗端起来,咕咚咕咚灌了两大口,就打算将他撵出门外。



    却见神农挺身站起,一脸庄重道:“师叔,您不是经常教导小侄,咱们搞药理钻研的,就要做到物我两忘,更要有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您的这些话,小侄我向来谨记心头,从不敢有半刻遗忘。再比如,您老人家让火烤得一毫不剩,却无丝毫怨言,更是小侄的指路明灯,学习榜样啊!我若让这点小事就吓得退缩不前,还能成什么气候?岂不辜负您老的一片期许?”



    太上老君摸了摸脑袋,又捊了几把胡子。由于他经常在炉子前观察火候,头上的毛发早被烤得精光,渐渐的竟不在生长。因怕有碍瞻观,便粘了几根假胡子,弄了个假头套戴上,一直以来,这是太上老君的大秘密。



    此刻虽在家中,也需提防隔墙有耳。太上老君怕他再浑说下去,让别人听到不雅,忙道:“得,得。我绝非强迫于你,只是提醒你平时多注意点身子。好了好了,既能明白我的苦心,你就该干嘛干嘛去吧。”



    神农见终于得到师叔的认可,大喜。搓着双手道:“谢师叔关怀,那小侄这便告退了。”



    正准备转身离开,却听太上老君招呼道:“你先慢走。”



    神农忙规规矩矩垂手站定。太上老君沉吟半晌,方道:“嗯……你那……那个生发的药水不知配成了没有?到时别忘了先给我抹抹。当然了,我并不指望你的东西能起什么作用,就当……当成对你的督促了。”



    神农连连答应道:“小侄明白,快了,快了。不出旬日,必有结果。师叔等我的好消息吧。”说完再次施礼作别,自去弄他的草根树皮。



    



    太上老君劝不动神农,倒也没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自已还不是一直单干到今天。自已炼丹时要用的原材料极多,这小子对动植物的组成成份了解极深,有他的基础性研究,自已需要时可以直接上他那找现成的,还真少了许多麻烦,也是好事。



    太上老君所炼制的金丹一直进展缓慢。其中有件极大的阻碍,就是炼药的家什太不称手。平时烧铅炼汞,用的是普通的大铁锅。温度无法得到有效保存,物质提炼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纯度。于是,便经常算计着,得先弄个象样的炼丹炉才行。



    可打造个理想的丹炉需最纯净的紫金万余斤,自己无法同两位师兄相比,人家创立了理论学说后,有无数信徒捐资随喜,又是盖房又是修殿的。他在里边只是个凑数的,上哪弄那么多钱去?



    且说这日太上老君正想着心事,忽见伏羲走进门来向他请安。伏羲得了元始天尊的示下,每日里不停的四处奔走,向世人传播道家的各种理论知识。太上老君从他口中得知,凡世里的道家信徒不计其数,更不知有多少巴盼着做神仙之人。



    伏羲经常唉声叹气说,自己每日里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怎奈人单势孤,想凭借一己之力将道学真义对天下苍生讲解明白,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遑论让道教发扬光大了。



    这日伏羲从山下归来,到太上老君处坐了一会儿,照例叹息一阵后,便告辞离开。



    说者无心,听者却留上了意。待伏羲前脚一走,太上老君略做收拾,匆匆赶到鹤鸣山的后殿。



    元始天尊见太上老君不请而至,乃道:“三弟向来忙于金丹的炼制,今日怎地会有闲暇来此一叙?”



    太上老君落坐后,脸上满是笑意,欠了欠身道:“只因有日不见,心中甚是惦记,趁今日得了些空闲,故此前来探视一下两位兄长。另外,小弟也有个问题顺便想请二位指教。”



    元始天尊道:“哦?三弟有事尽管讲来。”



    太上老君略想了想,道:“嗯……是这样,两位兄长创造出精微高妙的道家理论,时日已是不短了。而据小弟所知,迄今为止,以修习此道而成仙者竟然尚无一人。”



    元始天尊听了,笑道:“三弟差矣,道家学说乃是劝人修身养性、寡欲清心。至于那修仙法门,并非主旨。世人只要参透其中玄妙,做与不做神仙倒也无甚分别。”



    太上老君道:“兄长所言极是。”略作沉吟又道:“嗯,修仙虽说不是重点,可这项法门的编撰,毕竟耗费了两位兄长无穷心力。如果任其荒废,两位师兄的一番心血岂不也付之东流了?”



    元始天尊道:“修仙一途,虽有我们理论的支撑,但操作起来有莫大难处。以我兄弟三个这等智慧,穷数十载之功方走上正途。芸芸众生倘若没有高人亲自指点,想要成功,实是难于登天哪。”



    道家学说,可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绝非只有那些天地如何生成等高大上的理论,其中还包括一项非常实用的法门——修仙!成了神仙,便可平地飞升、与天同寿,这才是道学能够吸引众生狂热崇拜的真正原因。



    然而修仙并不容易,不但要讲究精神专一,动合无形。更要清静以收心,寡欲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若是预执妄念、心随外景,轻的走火入魔,重则立时灰飞烟灭,可谓艰难无比。



    太上老君如何不知这其中的关键,但些次前来,要的就是元始天尊的这句话,忙起身道:“师兄所言甚是,自小弟归入道家以来,内心一直感念二位的提携之情。我常想,修仙这一块,向来为师兄们所忽略,便欲在这方面帮助二位做点实事,就是不知您二位信得过小弟否。”



    元始天尊喜道:“三弟何出此言哪?果是这般,再妙不过。”抬手让太上老君坐下,道:“有了你的参与,定会使道学推广更进一步。这实在是我二人之幸,道家之幸也。”



    灵宝天尊亦在旁点道:“师兄所言甚是。”忽又皱眉道:“然而……只凭师弟你一己之力,又能助得几个人做成神仙呢?”



    太上老君抿了一口香茶,小心翼翼捻了几捻颌下的胡须,道:“二师兄问得好,那我就同你们详细讲讲自己的想法。长久以来,渡凡人成仙,无不遵循着一种固定的模式。大凡见到可塑之材,需先在暗地里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跟踪、试探。直到通过重重考验后,才会将其纳入门下。”



    元始天尊道:“这么做,可保证所选之人都是真正的良善之辈,以免被些宵小一时的假象所蒙蔽,此乃正途也。”



    太上老君道:“然以小弟观之,堂堂的神仙给凡人做了几十年的跟班,如何也算不上正途。”



    元始天尊道:“这个么……”



    太上老君道:“这还只是其一,要是一旦发现所选对象乃无良之辈,就只能重新挑选适合的人选。数十年的心血白白浪费掉不说,即便选到了精金美玉,日后的督导教诲又不知何等繁难,可谓耗神耗力之极也。”



    元始天尊听罢,点头道:“三弟此说,确属实情。”



    太上老君道:“可不是么。于是乎,我便产生了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