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如来密码
字体: 16 + -

第二十回 笑谈间只欠东风

    元始天尊道:“师弟有何想法,说来听听。”



    太上老君道:“两位兄长创立了宏伟的道家学说,并且在世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支持。而美中不足的是,世人大多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元始天尊连连点头道:“道家理论,艰深广博,虽有师父留下的手稿做基础,我二人编撰时仍难免有疏失谬误之处。修改补充之事,一直未敢有片刻停歇。对世人传播讲解的事宜,只能让伏羲独自去,委实辛苦他了。”



    太上老君道:“两位师兄没工夫,不还有我呢么?你们只管静下心来做好学问。其它的事情,由我亲自出马,一力承当。”



    灵宝天尊仍是摇头道:“三弟有此心意,我两个不胜感激。可就算有伏羲从旁相助,以你一己之力又能带得几个徒弟。”



    太上老君从大袖中摸出一把芭蕉扇,摇了几摇道:“所以呢,这次我打算创立一家修仙的学府……”



    元始天尊不解道:“学府?”



    太上老君道:“对,学府,也可称为学院。当然叫什么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要将先前的收徒方式彻底改变一下。”



    灵宝天尊道:“你想如何改变?”



    太上老君道:“是这样。从前呢,都是师父找徒弟。而经我的变换之后,则需徒弟主动来求师父。以前一个一个的带徒弟,日后则是一批一批的带。”



    灵宝天尊捻须道:“三弟的想法果然新奇,可这样一来,这会不会让授徒之事变得不再庄重?”



    太上老君摆手道:“二哥听我慢慢道来,从今日起,咱们广招道家信徒,先假设招一百名学员。这种事若放在先前,将百名徒弟一个个都带出来,少说也得用五六百年的时日。”



    灵宝天尊微微颔首。太上老君继续道:“而将这一百人聚在一起教授,那可就快得多了,至多十年八年便足够。另外,同时教导上百人,一呼百应的场面将是何等壮观,岂不更能体现出师者的威严尊贵,又何来不庄重之说呢?”



    灵宝天尊与元始天尊对视半晌,同时点了点头道:“三弟之言,极有道理。”



    太上老君精神大振,又道:“当然,还需创立几套赏罚奖惩的制度,以防人多生乱。之后再从中挑选出一些有上进心者,用以监督其它学员,赏功罚过优胜劣汰。如此办学,少费无穷的心力不说,更不必似小偷般跟在凡人的屁股后又是考察、又是试探的了。”



    二人听罢,皆唏嘘不已。元始天尊叹道:“三弟的见识,非我二人可及也。”



    太上老君忙谦逊道:“师兄言重了。”正了正头套,接着道:“我敢保证,用不了多少时日,便可培养出一大批道教精英。他们既得真传,便成了我教之中坚。再经他们的鼓吹带动、四方传播,不但两位兄长的学说会进一步发扬光大,便由道家一派独掌乾坤统、领袖三界也是可期之事啊。”



    元始天尊笑道:“让咱家的理论发扬光大才我心头所愿。这等争竟的念头,不可存于内心。还是免了吧。”



    太上老君道:“师兄所言极是。看来小弟的修为还是太浅哪。”



    元始天尊:“三弟不必过谦。”略想了想,慢慢从怀里掏起一本册子道:“你既然有如此雄心,此事如何运作就全凭你自己做主了。这本《修仙要诀》我们也可以放心交于你手。”



    太上老君一怔,连忙双手接过,问道:“这是……”



    元始天尊道:“世间凡人明知我道家有修仙的法门,可时至今日却无一人能够成功,师弟可是其中缘故?”



    太上老君道:“请师兄指教。”



    元始天尊道:“想当初,合我等三人智慧,穷数十载之功,加之诸多的因缘际会才得蜕却凡身,成就仙体。后来,我与二弟弟经过仔细梳理归纳,终于找到了一条修仙的捷径并录成手册。但我二人一直担心,世人舍本逐末,醉心于这种旁次法门的修炼,反将正统道家理论置于脑后。经过仔细考虑,终是没将其交付出去。”顿了顿道:“如今看来,倒是我们多虑了。师弟你可拿上此书,对将来办学,必有极大的益处。”



    太上老君得了二位兄长的首肯,大喜过望。更想不到两个老家伙有好东西藏着腋着不肯拿出来示人,对自己竟也守口如瓶。若不是今日提到这事,还不定瞒到什么时候。



    这部《修仙要诀》可是打响学院招牌的法宝,太上老君忙辞别两位师兄,回到家里仔细阅读。



    原来书中记载的只是一些养心炼气、固本培源的基本方法,另外提及,想要成就仙道,修行者首先得有极高的悟性,再加上恒心、意志,方法、环境等等各类因素,每一项都要求得极为苛刻。没有新意不说,如果按照所需条件去做,十万人中恐怕也难有一人成功。



    太上老君看过后大失所望。可转念又一想,两位师兄名声在外,这书既是他们亲手编著,写成什么样都会有人信。再说,不用自己劳神费力的编写教材,也省了不少功夫,先找人抄写几百册再说。



    修仙之道如此之难,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炼制金丹的意义何等的重大。想到这些,太上老君更觉得打造丹炉之事刻不容缓。



    教材有了,下一步要做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现造当然不成,手里要有钱的话犯得上这么折腾?其实太上老君心里早就有了谱儿,鹤鸣山别的没有,楼阁殿院多得是。他命人清扫出十来间,做为第一批学员的修行起居之地。



    办学院毕竟是新鲜事物,一开始来的学员应该不会很多,能住下就行。日后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人数自会不断增长,用收取的束脩盖建新的馆舍,然后再招收新学员。进入良性循环后,盈余就会慢慢多起来。如果顺利的话,不出三五年,制造丹炉的费用便可凑足。



    想到丹炉铸成后,大盘大盘的金丹源源不断的从炉子里端出来,太上老君登感心潮澎湃,热血如沸。



    平复下激动的心情,太上老君把伏羲招到太清宫,向他言明欲成立一所学堂之事。



    太上老君道:“从此刻开始,你就通知四方的信徒,告诉他们想修道,呆在家里是不可以的,必须来最正宗的道家学府,接受最正规的培训方是正途。你还得说,只有来到咱鹤鸣山修行,才能真正做到阴阳协调、形神共养,才有更大的成仙机率。另外还需着重讲明咱们的办学宗旨——学院里提供最好的修行条件,学员们只需给我带来一片诚意即可。”



    伏羲挠了挠脑袋问道:“不知师叔的这个诚意是指……”



    太上老君摆了摆手道:“什么是诚意,不消明说,全凭各人理解。哼,若是连这个也参悟不透,还学什么学,在家呆着得了。咱们这里的名额有限,招满为止。有意者从速,过期不候。”



    伏羲拍子拍额头道:“唔唔,小侄明白了。师叔请放宽心,此事全包在我的身上,管保做得漂亮。”想了想又道:“不过……”



    太上老君道:“不过什么?”



    伏羲道:“呃……恕小侄直言,您老乃师父亲口指认的道家外丹派宗师,可如今却以内丹心法开馆收徒,倘若有人问将起来,我该如何回答才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