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如来密码
字体: 16 + -

第十三回 先主案前言韬略

    且说琉璃王灭掉南方数国,便将目光转向了北方接壤的迦毗罗卫国。数次欲起兵进犯,却都被老祭司力阻。



    老祭司曰:“我王十年间连破数国,英勇无敌,有目共睹。但以老臣观之,我王向东、向南,甚至向西,皆可进军,唯那迦毗罗卫国却不可轻易染指。”



    琉璃王问曰:“却是为何?”



    老祭司曰:“那迦罗毗卫国国土虽小,其部族首领九岁时便日食斗米,更可怕的是,每餐过后,一颗饭粒都不剩下,‘净饭王’的大名享誉恒河两岸数十载,岂同寻常!”



    老祭司又算了一笔帐:“数十年下来,净饭王一人所吃的食物,竟等同一个三万人军队的消耗,其能力岂同凡响?加上迦毗罗卫国拥城十数座,屯兵愈万,这该是股多么可怕的力量,我王万万不可冒然而动。”



    此时老祭司已是四世老臣,德高望重,虑及他这番话的份量与净饭王的惊人食量,琉璃王只得暂时放弃下入侵的打算。



    且说迦毗罗卫国地处恒河上游,当初,大印度境内纷争迭起,其部族首领率本族勇士,拼死抵挡了无数次异族的侵略。每次征战时,必手拎一只盛满米饭的大木桶,边食边战。战争结束,桶内米饭必吃得干干净净,人送外号“净桶王”



    经过奋勇拼杀,释迦族终于保住了自己的一十二座池,千余里疆土。并一举建立迦罗毗卫国。



    净桶王离世后,由长子即位。其子不负先志,数年间,搏下了净饭王的美名。净饭王有一独子,便是释莫尼。



    释莫尼自幼天资聪颖,具大智慧,喜远游。长到十八岁时,已踏遍大印度境内的山山水水,对西牛贺洲大势有了极深刻的了解。



    一日远游归来,释莫尼至后宫叩拜请安,见净饭王红光满面,心情正好,乃道:“儿此次出行,闻路人传言,拘萨罗常对我虎视耽耽,大有来犯之意。不知父王有何打算。”



    净饭王见爱子发问,将盘子里的最后一颗饭粒放入口中,朗声笑道:“此皆路人谣传,何足为信。”接过侍女递上的餐巾,将双手的油渍擦拭干净。道:“我儿只需继承先祖遗志,放宽肚量,多吃多睡。周边宵小自不敢稍加觊觎。”



    释莫尼看着地毯上一摞摞的碗盘,叹了口气道:“只怕儿臣一辈子也难吃出父王那般饭量。”



    净饭王闻言,正色道:“你既知周边大国对我常怀吞并之意,便当砥砺自强,却为何反做此儿女之态?”



    释莫尼愁眉苦脸道:“父王,您也知道,儿自下生以来便不喜荤物,要我多餐多食,实在勉为其难。”



    低头思虑半晌,忽然凑前道:“父王,我于四方游历时,常听人说,东胜神洲与南赡部洲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今我欲长行万里,往觅高贤。必能求得兴邦大计,治国良谋。”



    净饭王乃是一代明君,听了释莫尼的话,打了个响嗝道:“出门远游,增长阅历,父王我向来支持。只盼你早日长大成人,明白父王的一片苦心。若能因此次东方之行,理解到只有增加食量才是治国兴帮的唯一正途。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释莫尼大喜,躬身拜道:“谢父王圣明。”



    净饭王摆手让他坐到身前,做了番嘱咐,又问起弥大勒的近况。



    早年间,迦罗毗卫国有迦利、释毗二族,迦利族族长甘蔗王,在位三年,便将部族的统治权让与了净饭王。自己找到一片肥沃的土地,从此精心种植甘蔗,不问世事。



    净饭王感念其德,将二部族合而为一,统称为释迦族。划五座城池封赠给甘蔗王的儿子弥大勒,并发下誓愿:他日释莫尼继位后,有子,则传位于子。无子,则传位于弥大勒。这两家的亲密,可见一斑。



    释莫尼道:“大勒弟前段日子到处研究预测的学问,现如今已被我招了回来。”又笑道:“还有大灯哥,不日也将返城。我们早已商定,东洲之行,三人一同前往。”



    听说有他们一同出行,净饭王点头道:“父王我这就放心了。”



    净饭王夫人乃是天臂城善觉王的女儿摩耶公主。诞下释莫尼七日,因病不治,离开人世。摩耶公主的妹妹、释莫尼的亲姨娘孔雀公主,乃古灯然的生母。



    古灯然父早丧,六岁时,母亲孔雀公主爱上了琉璃王之子——炽圆琉璃子。善觉王得知后,坚决不允。孔雀公主愤而离家,从此不知所踪。



    净饭王得讯后,便遣人将古灯然接到迦毗罗卫国,与释莫尼和弥大勒住在一处。三人形影不离,情同骨肉。



    后师从阿罗陀迦兰修习五载。业满,便开始四方游走,增长阅历。得知释莫尼欲前往东方,弥大勒欣然道:“我早就想往远处走走,若有幸结识些预测界的高人,便是生平之大幸。”



    古灯然亦道:“现今大印度全境几被我们踏遍,去遥远的东方,一定能考察到更多的人类古迹。”



    三人准备了数日,至净饭王处请辞。在净饭王坚持下,释莫尼又带了二十名侍从随行。净饭王命众人沿陆路而行。但释莫尼嫌行程太远,出了迦罗毗卫城后便率众人直接南下。



    众侍从大惊,皆言:“大海中风高浪急,瞬息万变,船只倾覆的事件屡屡发生,这条路如何走得。”苦劝之下,释莫尼不为所动。众侍从只好从命。一行人到达西海之滨。买下一只大船,从水路径往东胜神洲而去。



    海船行了数月,且喜一路上出奇的顺利。眼见东胜神洲近在眼前,突然间海面上波浪涛天,将释莫尼等所乘之船抛得粉碎。所有仆役全部葬身鱼腹。幸好三人死死抓住一块船板,随波逐流,最后飘上了陆地。



    后经弥大勒掐指一算,才将事故的原因查明。原来,船只靠岸之前,众侍从为庆祝一路平安,便在大海中钓了些鱼虾贝蟹,准备摆宴庆功。其中有人捉到一条水蛇,按海上的规矩,不能食用之物,都要放生归海。哪知这仆人忘形之余,竟将那水蛇斩为数截,随手抛弃。



    这下可捅了大篓子,那条水蛇乃东海龙王的耷拉孙。得知耷拉孙被斩,龙王大怒,将整船人都捉进海底,交给了阎王。因见释莫尼等迸七色彩光,难近其身。龙王不敢加害,遂命水族将三人推到岸边。



    古灯然与释莫尼听后,将信将疑。想到既已性命捡回,再去辨析真假毫无意义,也便由他怎么说了。回头检视所携财物,尽数都沉入海底。幸好身上配饰还在,便摘下来换成银两,做了盘缠路费。



    三人于东洲大陆上游走数月后,终于打听到祖鸿钧乃当世奇人,遂辗转到达飘渺山下。可还没等见到祖鸿钧的真颜,便因毕须提的事与李玉清打得两败俱伤。



    经此骤变,三人再不想寻找什么奇人异士。待释莫尼折断的腿骨痊愈,便沿着陆路返回故乡。



    可当他们重新踏上迦毗罗卫国的土地。一路行来,却见国周四千余里,荒芜已甚。提婆陀诃、车头、舍弥、库马突沙、石主、弥娄离、散楁拉等十数座城池,尽数颓圮,族人不知所踪。整座迦毗罗卫主城竟完全掩埋在泥土之下。



    短短六年间,变化之大,只把三人惊得心胆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