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大唐
字体: 16 + -

第34章 意外来客

    年后的第五天,正月初五。长安又迎来了一场雪。雪不是很大,只是依稀的下着,在地上刚好染上了一层白。有风,已北方而来,带着入骨的风寒。可是风雪并没能阻挡住人们的热情。许多人纷纷行走在街上,马车亦川流不息,坊市里叫卖声依旧是声声不绝,年节已过,余热已去,生活还得继续。不过今日长安东边的万年县內却依旧如同年日般热闹,行人如织,车马如流,处处透着股喜庆。万年县內最大的东市今日却显得有点冷清,人流是很多,但却几乎都是路过的,为了图个方便,从东市穿过去往明庄的。明庄左右不过百十里地,不大也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除了地段好些,平日里自然没人理会的地儿。但是从唐府建造开始,明庄就热闹了起来。尤其是今天,全长安的人都巴不得往这赶,看一看在元日夜位于玄武门唱出一首骄傲的唐候,唐不弃。最重要的是,有传闻,当今的圣上,李二陛下也来了,专程向唐不弃贺乔迁之喜。连陛下都来了,那作为臣子的,作为臣民的能不纷沓而来吗?

    新落成的唐府,占地一百多亩,是在原有的建筑上连接、规划而成的。由阎立本亲自设计,他的弟弟阎立德亲手督建的。这当然是李二陛下的恩赐,同时使得唐府格外的引人注目。不是说唐府的建筑太过辉煌耀眼,而是因为出自阎立本之手。阎立本是谁?那可是设计和营造了大明宫的人,当朝的刑部侍郎。如果这些还不够显出阎立本的出名度,那唐朝著名的画家,更被誉为“丹青神化”,这总够格了吧。名人效应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有着相同的作用。也因此唐府还未建成,便已然在整个长安城出了名。

    唐不弃本就是个不爱热闹的,也不喜欢别人来凑热闹。乔迁宴办的很低调,就请了为数不多的客人。李泰这小胖子自然是不能少的,作为唐不弃的忠实小弟,就算唐不弃不发帖请他,李泰也会第一时间的登门祝贺。李靖夫妇也请了,是看在他们对唐小小好的份上。至于国子监,唐不弃就请了虞世南和张后胤,没办法,一个是唐不弃的老师,一个是国子监祭酒,且对唐不弃都不错。至于那些个同窗学友,朝堂群臣,唐不弃自然是没有请了。国子学院的学生,哪个不是有身份的,一群勋贵子弟,请来干嘛!朝堂群臣,更是唐不弃避之不及,自不会去自找麻烦。老李前段时间的教训可摆在眼前,唐不弃可不想因此找不痛快!这就叫“吃一堑长一智”。

    唐府高大的门楼巍然屹立,没有起眼的雕饰,全部都是原材料自带的纹理,朴实而自然。唯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门楼正中书写的两点大大的漆金“唐府”。字体苍劲有力,入木三分,有的部分却呈枯丝平行,这自然是出自李世民之手。让人一眼望去便忍不住在心中暗叹一句,“好一手飞白。”

    有些热闹,是躲也躲不掉的。

    一队人马从承天门而出,浩浩荡荡的一路前行。李二陛下的銮驾,就在正中。不用人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当今陛下出宫了。队伍上了朱雀大街后,街两旁的人越聚越多,带起无数呼喊,“陛下万岁!”而端坐銮驾内的李世民显得一脸的享受,他很喜欢来自百姓的这种推崇。李二就是这般高调的去往唐不起的新家,毫不避讳。

    老余如今是唐侯府的家奴,一人身兼多职,门童,马夫,杂役,忙的他恨不得多个分身。可是再忙再累,老余的脸上始终都带着笑容,丝毫没有一丝的怨言。能入得唐府,遇到唐不弃这般从不把他当奴才看待的主家,是他三辈子才积攒下来的福份。而且,如今的唐不弃六岁就封了侯,未来还指不定能升到什么位置呢!就凭自己的出身,能入的唐府,还不是因为侯爷是个念旧的人。你也不出去打听打听,现在多少人眼巴巴的争着想进唐府做下人,哪怕是个粗使杂役,还不都被候爷拒绝了。侯爷可不是什么人都要的,要不如今府里这么会除了自己,再加上管事的刘婆,总共才两个下人呢?

    “唐不弃,你可真穷!”这是李泰登门后对唐不弃说的第一句话。

    确实如此,如今诺大的唐府,只有唐不弃和唐小小两个主家,再加上两个下人,总共才四口人。这事,放在正个长安都是值得被人说道的。一个侯爷的府邸,竟然还不如随便的一个商户人家的奴仆多。作为唐不弃小弟的李泰都有点替唐不弃的面子感到挂不住。于是,李泰大手一挥,很豪气的将随行的仆役全送给了唐不弃。可是,被李泰认为一向爱贪便宜的唐不弃,这次却拒绝了他的好意。唐不弃只说了一句话,“我的人,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当唐不弃和李泰前脚刚进新府,李二的鸾驾就出现在了唯一一条进唐府的京华路上。

    看门的门童老余在看到皇帝的鸾驾那刻,立马跪了,嘴里发出的声音大的吓人。但却很好的尽到了门童的职责。

    “陛下万岁!”

    正带着李泰参观新家的唐不弃,忽闻门外老余的这一嗓子,心里便咯噔一下。李二来了,来的令唐不弃措不及防。可是能这么办呢!唐不弃立马不顾小胖子李泰了,飞奔着往门外跑去迎接那伟大的大唐陛下李二了。可是当唐不弃跑到门口,却发现老李丝毫没有进府的打算,正站在门楼下仰着头,一脸陶醉的欣赏着自己的字。

    “陛下,臣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李世民依旧不为所动,浑然沉醉于自己的那一手飞白里。

    “陛下!”

    唐不弃很无奈的再次呼喊。

    “父皇!”

    小胖子也终于赶了出来,声随其后。

    李世民闻声而动,低下了俯视的头颅,无视了唐不弃,看向那胖乎乎的儿子笑了,温柔的出声,“青雀,你怎滴来的如此早!”

    这就是差别。幸好,唐不弃早已习惯。

    老李表达完对儿子的关怀后,方才直视唐不弃,收敛了笑容,话锋犀利,丝毫看不出是来祝贺的。

    “唐不弃,你元日的骄傲哪去了?”

    是的,那该死的骄傲!从元日那天夜里,唐不弃喊出那首《骄傲》后,整个长安无人不知其骄傲。如今,整个大唐无人不知其骄傲!事态的严重完全出乎了李世民的预料!奏折里,承奏着唐不弃的骄傲;大明宫里,流传着唐不弃的骄傲;整个大唐百姓都知道了唐不弃的骄傲。可是,要知道,他李世民才是那首《骄傲》中的骄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