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上春秋
字体: 16 + -

第16章 庖甲解牛

    “格格,格格?还没吐完?”

    “呕,呕呕呕——”

    “靠!”伊希一拍窗门。好吧,她承认昨晚听完鸢儿知恩图报的故事,感动之余,就给鸢儿取了两个新名字,杀马士和格格巫,任她自己选。

    主人有权赐下人姓或名字。赐姓要经族正同意,名字就随便起了。

    这两个名字都有典故。因此,伊希也给鸢儿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知恩图报的故事。秦穆公的马跑掉被几个人杀来吃了,他不怒反而赠酒,后来这几人在他被晋惠公围困时舍命将他救出,之后几人也成了义士。

    另一个是巫师的故事。山的盐金去了海的那边,被神通广大的格格巫变成了一群盐金灵......

    故事编出来,达到目的才是正道。于是,鸢儿不出意外地选了杀马士。

    而在今天伊希叫她去从头到尾看完庖甲解牛回来后,杀马士就哭着求着要换另一个名字,再然后,格格巫就吐成了这个样子......

    吐得连伊希都有反应了,郁闷到底谁恶心了谁?

    对于看过战争、灾难、恐怖大片并亲身经历过战场、手术血腥的人,杀牛现场显然不够看。

    昨日伊希二人赶到大杂院,正好看见井栏前一头大黄牛轰然倒地,四蹄被四名壮汉家奴四方拉住捆在蹄上的绳索放倒,另外几个家奴赶紧提着水桶刷子上前清洗。

    伊希叫鸢儿上前打听后得知要等庖户,不是马上杀,而是在今天中午。回去后,她就给鸢儿奖励了个新名字,就是杀马士。鸢儿当时也很喜欢。

    无论什么士都是士,杀马士还是义士。这是伊希对鸢儿知恩图报的认可,也不惩罚她了。

    原计划伊希打算一起去看庖甲解牛,但今天朝食时她被几个门客一个个偷偷叫出去盘问个不休,还都要收她为弟子。

    伊希烦不胜烦,干脆中午也不出去了,派杀马士去看杀牛士杀牛全过程,说好回来细细讲给她听。

    虽说杀马士回来发生了一点状况,变成了格格巫,不过,她还是出色地完成了伊希交待的任务。毕竟混靠山时间比伊希长,并且还在主母身边待过,获得的消息比伊希自己亲自去还来得全面和详细。

    在伊希看来,庖甲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也是她目前唯一听说过的知名隐士。

    无盐邑各村杀牛要报请里正。里正三年一选,今年春祭刚好任满,推选下一任。虽然里正可管的事不多,但很重要,非常值得一争。换句话说,里正是五村最高军事指挥,并掌管军备。

    牛皮、牛筋和牛角是做弓箭和甲胄的战备物资。过去官府都要收走,现在则是交给里正统一制作,登记并保管。各村里正问起才好有个交代,打猎和战时才发下来。

    当然,猎物还是归家族自行处理,无论多少,这些不能收。

    平时各家族有多少武力值,秋猎时有多少人,里正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正是无盐邑这种共生共管的气质,才能彼此相安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除非有外力强势介入,才会破坏这个平衡。

    今年秋猎已过。

    春生秋杀。秋天和午时是杀人时机。杀人,也杀牛。

    因为秋天万物凋零,主杀。正午阳气最盛,阴气最衰,镇鬼。

    正午,靠山村庖厨和大屋之间那一片空地上来了一群汉子,带头人名庖甲。

    庖甲既是无盐邑世袭庖户家主,也是一位隐士。

    他从黄帝、老子之黄老之术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中,悟出了牛人感应和至善杀牛法,可称此一学术之鼻祖。因此,他也成了受人尊敬的隐士。

    庖甲也不隐,只要哪家要杀牛,他就会适时出现。但他只在秋收之后元旦之前杀牛,春祭一过就封刀。这与他的修行有关。

    各村很喜欢求到他门下,因为至善杀牛法,不血腥。毕竟人和牛相处多时,感情很深厚。

    庖甲却从来不和牛相处,也不在意为何杀牛,为谁杀牛,等等这些与人相关的事。他只关心牛,确切说是杀牛。不该杀的牛杀了,触律、相互攻讦,全都不关他的事。

    在他的眼中,凡牛皆可杀,不管小牛、病牛、老牛。这就是庖甲的规矩。

    他杀牛时,那个逼格之高更是世所罕见。丝竹管弦,锣鼓叮当全配齐了。吹拉弹奏也全是他门下弟子,达三十八人之众。一技之长,独有理论,在这个时代都很能吸引人追随。

    杀哪个部位,解哪块骨肉,配哪把乐器,奏哪种乐音。一把刀,一支庖甲宰牛舞,就解了牛。

    现场观众从头至尾都看不到流血和劈骨,声音都听不到,全被乐音掩盖。血腥程度,全凭看牛瞪大的眼和抖索状态想象。或许比直面血腥更高,端看个人感悟。杀人和杀牛,其实并无不同。

    经历过,和没有经历过生死的人,反应不一样。

    每次都会有人不敢看下去,状况百出,或踉跄逃掉。不看、不听,就不会联想。

    看了、听了,还是会联想。

    杀马士就看了、听了,还看完了、吐了。并且在她回去详细叙述给伊希听时,不仅又吐了,还吐得更厉害了。讲的时候不断联想,不断地吐。

    伊希因此也确认了:鸢儿爹妈不是被野人肢解、撕碎。

    否则她就不会只是呕吐而不是真正的痛不欲生。

    据鸢儿昨晚交待,她怕的是水,所以不敢下河救九女,反而躲了。后来见了生还的伊希,又怕伊希追查时,有人见过她,事情暴露。鸢儿遂故意克扣卫罗氏饮食,以期顺利被伊希赶走。出去后又被排挤,于是就想去救五公子。不料反被五公子救下,遣人送到了主母身边。

    她并没有贪慕虚荣,攀附五公子之意,而是知恩图报。

    这是鸢儿单方面的说辞,伊希没信也没不信。她只信自己眼光,并且也不喜欢见血。所以就给鸢儿讲了故事,改了名字。然后,叫她去看庖甲解牛,回来再给她讲故事。

    “君女,奴,奴回来了。”

    格格巫吐完回来,又接着往下讲,但后半部分她讲着就好受多了,不敢再有任何添油加醋。

    她也不知怎么回事,越讲对君女就发越敬畏。君女听了不仅不吐,心情还很好的样子。她之前讲得越详细,结果害得自己吐得越惨,而君女仍然毫不动容,丝毫没有被吓到。

    因此越到后来她也越来越老实。

    伊希则一边听一边整理,对婢女的小心思洞若观火。不过她不在意,要的就是杀马士回来变成格格巫,然后展开翅膀,充分联想。而她觉得庖甲有意思的地方,正是后半部分。

    她也会联想——

    当时解完牛,观众还在作鹌鹑状,但听一声咆哮:“解牛者,庖甲是也也也也也——”

    完全令人防不胜防。差可坚持的人终于破胆,一片失声惊呼:“啊啊啊啊啊——”

    这一阵子谁都忘不了的人,必然庖甲第二,就没有第一。也许有人还能记一辈子,传子传孙传万世。

    可能众人起先太过沉默,连喝彩都不会。庖甲很不满意,于是意犹未尽,紧接着,秒瞬之间,又是一声大喝,急急如律令“逐逐逐逐逐——”

    他的弟子们立刻鼓乐齐鸣一通喧嚣,绕场转了一大圈——真有牛鬼蛇神也全吓飞了。

    直惊得柳林鸟失语,燕巢毛乱飞。

    庖甲终于满意了。

    随后留下血,留下皮骨肉。收刀检卦,带着弟子,带着牛角牛筋牛蹄牛尾,痛哭呼号着狂奔而去——

    留下一路没看庖甲解牛的靠山村民们由衷的赞叹:“庖甲善也!”

    伊希听到这里时眼角就直抽抽,完全想象不出把宰牛当行为艺术,如此享受宰牛过程的人,完事儿会伤心!斗牛士会哭吗?现场观斗牛的观众会哭吗?有!喜极而泣。

    伊希就想,如果庖甲杀牛前和牛朝夕相处同吃同睡,那才是神的境界。

    如果有机会一定问他一下。然后,问题就来了。庖甲留下了牛皮。

    “格格,牛皮去哪儿了?”伊希立刻问道。

    “啊?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