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散打四十六年
字体: 16 + -

第43章 灾荒年的人头粮

    宣王带领一队人人马马,吃吃喝喝地打道回镐京。

    沿途路边田间,乡野山头,确实看到天干火旱,禾苗枯萎,树叶焦黄凋落。沿途人家户鸡不鸣,狗不叫,房顶上炊烟较少,路上几次遇见逃荒要饭的人,拦着他们要吃要喝要水要钱,他们穿着破衣烂裳,有的女的赤身祼身,有的老者奄奄一息,已经迈不开步子。

    有一天,宣王亲眼看见一个老乞丐靠在一株枯萎的榆树旁,啃着榆树皮,就在这时,另一个饥饿的乞丐不顾一切地冲上来,猛然地将他一掌推开,那老乞丐象一根枯柴一样倒下去,在地上手脚抽缩扑腾几下,就不动了。不用他猜想,就是死了。

    宣王没有命令一行人停下脚步去进行施救,回为他明白,他们要振救的是普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一个老者的死,或者说一群人的死,唤起起不应该是一个君王的私自恻隐之心,而是应该唤起一个君王的为天下人造福谋利的豪情壮志。那么所有千言万语,千思万想,都是要化作千山万水,千难万险,然后,挥手指挥千军万马,威加四海为雨露,化解八方困与愁,这才是一个君主,这才是一代君王!宣王一辈子想做的就是这些事!

    沿路所见此情此景,在驿站中,稍事休息,宣王心里很不好受,终于忍不住泪水长流,他对同行的杜伯说道:

    “杜爱卿,我们在此游山玩水,不知饥饿,国家如此凋零,生灵如此涂炭,本王我深感愧疚,我觉得我上对不起天地祖宗,下对不起黎民百姓啊,祖先的江山在我手中如果断送,我如何有脸面活在世上!?杜爱卿,我们一定要殚精竭虑,夙夜在公,千言万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普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杜爱卿,你说我说的对吗?”

    杜伯诚惶诚恐地回答:

    “王上所言极是,臣下平时工作不力,对下面的情况掌握不够,救灾救急工作做的还不够深入,这次回到镐京去,我将殚精竭虑,全心投入救灾救急,争取在短期内让黎民百姓有饭吃,有衣穿,不出来逃荒要饭,此番光影确实给宣王尊上丢脸了,下官赔罪,下官赔罪。”

    宣王回宫后,心急如焚,但是到底从那里入手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当前国力空虚,手中无钱粮,心中也很慌。其实他在当前也没有什么吹糠见米的好办法。但是作为大周的决大哥,总不能坐视不管吧。于是,他让太师杜伯发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全国救灾救急,千方百计解决黎民百姓吃饭的问题、穿衣的问题。要求各地各级成立救助站和施粥点,专门收容、救助和遣送那些逃荒要饭的人。同时,要求各地各级地方官加强对黎民百姓的管控,没有官府批准,一律不准外出乞讨,要求加大生产自救,创新粮食生产方式,开掘饮食新渠道,并指出,要加强饮食计划,劳动强度大的,多吃点,吃好点,劳动强度小的,少吃点,吃差点也没有关系,但是特别要保证妇女儿童的营养。

    同时,宣王等高层,还把目光盯在了西北方向的戎敌和东南方向的楚蛮,因为西北戎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那里生长着牛羊肉;而东南楚蛮之地绿水青山枉自多,稻谷高粱蔬果香,那里可以提供救灾物资,而获得这些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抢!也就是要打战,还是那句老话,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但是,粮食从哪里来?办法只有一个,收!向老百姓收!

    于是,宣王让杜伯太师府发布命令,要求全国各地和各诸侯国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以家庭人口多少为基数确定上缴粮食多少,这就是“人头粮”政策。

    河南许昌南30里,许家村不大,是一个小山村。村里的人大多都姓许,是商代跟随商王汤打江山后,接受商王汤赐封土地后,在此定居繁衍生息,祖上许丙辰被商王封赐为许王,开初只有11户,100多人,后经婚丧嫁娶,繁衍发展,以及外姓人等的通婚迁入,昌盛时已经达到100多户,近3000人。经过武王伐纣,商朝改周朝等历史大事件,发生改朝换代,许家四散奔走,家道就没落了,到周懿王时期只有35户人家,400多人,到宣王时,人口大幅度减少,目前只有25户,近150人了。

    自祖上受封以后,依山而居的许家村人世代以耕种为生,重视文化教育,武术训练,闲时兼任打鱼狩猎,粮能果腹,渔猎能换钱,虽没有玉食锦衣,也再没有出办过富甲一方的豪门巨商,也没有出办过居功伟大的盖世武将,也没有出办过王恩浩荡,泽被四方的高官巨禄,倒也还能够保证衣食无忧,一家族人其乐融融,还算是人丁兴旺,六畜有财。

    但是,“穷三代,富三代,穷三代”是规律,是魔咒。现在的许家就正处在穷三代的魔咒当中,现在他们本来已经够穷的了,偏偏遇上天干三年,又偏偏碰上宣王的“人头粮”政策。

    尽管如此,现在,许四武在许家村还勉强算是比较“富足”的人家了,他家里有3亩田地,10口人,按照“人头粮”政策,就是人均30斤计算,他家里今年要向官府缴纳粟米300斤。在没有实施“人头粮”政策以前,他家里只需要向官府缴纳90斤粟米。因为过去是按田地多少来征收粮食,他家里的3亩,每亩30斤计算。

    大概是祖上是受过君王封赐的原因,许家人有忠君报国的传统,只要君王发命令,一切都可以奉献,包括老婆孩子,尊严生命了。也或者是前朝遗老遗少的原因,许四武历来生活得小心翼翼,战战惊惊,生怕遭受到周朝官府的清算和捉拿,所以,他不想当出头鸟,只想当个大周朝庭的顺民,“人头粮”政策落实到村里的时候,他第一个发动家里人,清仓库,扫柜台,凑够了300斤粟米,交到了官府,由此,官府立即派人敲锣打鼓,给他们家送来了一道嘉奖匾,挂在他们家的楼门边,特别显眼,邻居们有的特别羡慕,有的特别嫉妒。

    许四堆是一个精灵鬼,他悄悄地幸灾乐祸,谝谝嘴。

    官府来收粮食时,许四堆第一个跳出来,说家里人多地少,粮食不够吃,交不出来。但是他回家去,把粮食藏在地窖里,半夜偷偷地起来,煮一锅粟米饭,叫起来一家人,凑在一起,吃了,继续去睡,第二天,官府的人又来,他和他老婆王九妹呼天抢地,涕眼抺泪,说官府的人没有良心,执行政策变形走样,假传圣旨,不顾百姓死活,百姓都吃不起饭了,还要来村里催要粮食。

    不想,第三天,官府的人又来了,不是来催粮的,而是来抓人的,原来,有人去举报许四堆私藏公粮,欺骗官府,是属于有粮不交,“抗粮”反周,所以被定为“抗粮”罪,加上欺骗官府,属于罪行加重情节。为杀鸡给猴子看,许四堆被许昌官府判处“鞭刑”200鞭,如果这200个鞭子如刀雨下坠,十有八九,人不当场打死,也会昏迷四十天,挺不过去,也就一命呜呼了。这是重刑无疑。许四堆的老婆王九妹属于从犯,介于是女流,酌情受“鞭刑”20鞭刑。

    若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聪明反被聪明误,现代有个智者说:“当强奸不可避免,躺下享受比反抗更有用”。

    话说宣王最近身体有点不舒服,主要还是小的时候在“国人暴动”中,躲在召公的桌子下面时间太长,他的桌子里面空间太小,密闭性太好,氧气不足,空气浑浊,逼了气,造成了气胸,加上惊吓,后来,他就发现每年到了夏秋之交,他的身体总有些不舒服,咳喘特别厉害,严重时会上气不接下气,脸色发白。

    见此情形,王宫中负责宣王饮食起居的保健官员立即宣太医馆的黄药师赶紧进宫,这黄药师火速赶来,一番问、闻、望、切后,黄药师下了诊断说:

    “王上并无大恙,只是陈年旧病,并无新病发作,只需要静养多日,不必过于操心劳累,七日即可缓解症状,我这里开具一服刚刚研制的新药,保准王上三服过后,药到病除”。

    听此诊断,宣王也很释然,便说道:“黄药师医术高明,尽可用药,本王也是凡身肉体,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金贵。”

    宣王的的保健官员一脸严肃地望着黄药师。其实是告诉他:

    “你娃小心点,不要骚整,出了事情你的脑袋要搬家!”

    黄药师叫过来随行的侍者,分咐道:

    “速去准备些药物,为宣王尊上送过来,在北市东边老字号王蜂蜜处取上等蜂蜜120克;在城南10里胡家婆墙角取三年老生姜120克;去城西伏虎观周理执处取霜后核桃仁30克;去城东南边菜市姬老六处取烧炒半熟白胡椒60克;去本馆药房取七七四个九天太阳晒后的肉桂60克”。不到半天,太医馆就备好这些药物。

    黄药师拜祭一次天地,点了一柱草香,念了一会儿咒文,咒文反正也许就是甲子乙丑,左青龙,右白虎,什么什么什么,最后一句一般是“急急如令”。又对宣王的膳食侍者说:

    “请将这些药研磨成粉面,蜜拌调匀,选适量大白萝卜挖空,将药面装入萝卜内,外用小麦包住焙干,再将药取出研面,炼蜜丸如绿豆大。开始,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8丸,以后逐渐增加,可增到20丸,连服1个月保管有效。”

    这时,恰逢“许四堆抗粮”的案子报上来,他听了案情报告后,思考一会后,责成杜伯去处理,至于怎样处理,他没有说,只是说:“要严肃处理。”

    好了,今天就说这些,下次再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