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散打四十六年
字体: 16 + -

第41章 伯阳父解梦

    周代人的幸福指数一定不高,因为先人板板些太多了,天神地神人神山神水神河神树神神神都是大爷,平时烧香拜佛,焚纸祭道,一年一小祭,两年一中祭,三年一大祭,生活当中就随时与那些各种各样各类各色的神在一起,有事保佑平安,无事保心宁。

    时逢三年一次的王朝大祭。周宣王及他的团队为筹备祭祀事宜,身心疲惫。最近,周宣王总是睡不安稳,夜里几次醒来,有时一声呻吟,又睡去了,过一会儿,又醒来,门外卫兵、侍者几乎整夜不敢睡觉,生怕宣王就那样无病呻吟过去了。

    在梦中,忽然一个声音在回响,那仿佛是祖先周文王的教诲:走遍那天崖海角,历尽千难万险,也要守住大周江山,也要让黎民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在梦中,迷蒙而清晰。忽然,他觉得自己的身体似乎轻飘飘的,没有一点重量,就象一片云一样,在一个叫不出名的地方漫游,他游啊游,游得筋疲力尽,他奋力地游着,耳边响着那只归雁凄厉的叫声,

    他走过一道又一道山粱,绕过一道又一道桥,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月又一月。却总也没有一个尽头,饿了,摘几颗野果充充肚皮,渴了,喝几口冷水解热。饥饿寒冷,酷热,野兽无一刻不侵袭他。天黑了他不敢睡草丛,因为那里有虎、狼、蛇,也不敢住进树洞里,因为哪儿有黑瞎子……他只好靠在大青石上,靠在大树杆上,打个盹儿,又向前走,天上北归的雁,带着凄厉在声声呼唤,绕着他盘旋。宣王实在累极了,山涧在呜咽,山风在呼啸,黑坳坳的树林阴韵的站着,他停下询问和赶路,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靠着树根睡着了,连日的奔波、劳碌,他实在是累极了,他沉睡了,他醉心地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已经是日上三杆之时,稍稍精神好了一些。

    对于祭祀这个事情,周代的人他们可能不认为那是一种无谓的负累,至少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能化解的恩怨情仇,他们有一个“神”,可以去问问他对不对。敬天敬地敬人敬神,他们有信仰,所以不累,他们很幸福。按惯例,周宣王头三天就不能和妻子以外的女人同房了,要住宿到斋宫,做到六根清净。这天晚上,宣王在斋宫住宿。

    睡到半夜,又做了一个梦,夜里忽然梦见一个如花似玉的美貌女子,从西边的山头朱雀方位款款飘游,仙然降下,珠莲玉步,顾盼生辉,眉目传情,如画而来,直到宫廷。

    英雄难过美人关。过得了美人关的就不是真英雄!宣王虽然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宫女丫鬟无数,平时看惯了世上美颜,见多了人间男女欢情,有时还花装成村野挑夫,去村头巷尾的小酒馆里喝酒,唱曲,聊天。或者装扮成浪荡公子,去西街的鸡店里嫖个娼,那也是为了调剂生活,体验人生。

    可这一次,一看到这个美女,宣王一下子安静下来了,全然没有非分之想,仿佛一切都静止了,这个美女美丽得超凡脱俗,让她非诚勿扰!只是温情脉脉地看着她,仿佛告诉她,我的美人,我欣赏你,我喜欢你,你做我的女人吧,我封你做皇后!

    可是接下来的画风却急转直下,让精明的宣哥傻眼了。只见那仙女径直走到祭坛前,伏身在香案前,又在铜鼎中舀起一瓢酒,洒在地上,随即又舀起一瓢酒,顺着香烛方向轻挥玉袖,香烛慢慢熄灭了。她将秀发一甩,满头黑发慢慢地变成白发。

    她先大笑三声,又大哭三声,然后将宣王这祖宗七庙神主,也就是将七庙的牌位捆成一捆,用一条白色布带拴住,往东飘然而去。虽然在梦里,周宣王迷迷糊糊还记得这可是要祭祀啊,上通神灵,下通阎王,中通高人,死婆娘,你这不是砸老子的场子吗!?

    他立即大声呵斥这无礼女子,命令左右拿下。可惜,左右亲信,文武百官,宫娥采女,一个不应,一个不到。周宣王大声喝道,好你个劫道的,你这是入室抢祖宗牌位啊!操坏我祖宗七代,我一定要办了你这妖精泼妇!于是奋起直追。

    忽然就醒了。啊,他醒了,原来是一个梦,他跳起身来,只见门外一只白鹤带着凄厉叫声,“嘎”,长呼一声飞走了。

    清醒之后他可真是害怕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好好的祭祀,居然能梦见被人把祖宗牌位给抢了,凭直觉这也是非常的不吉利啊!到底什么意思呢?勉强完成祭祀典礼,密诏太史伯阳父,将这个梦详详细细的告诉他。

    太史伯阳父平时表现得象是个迂腐之徒,有文化没教化,有才华没章法,仗着自己三朝元老,人大面大,追求活法,直言说:“您这是做的什么梦啊?明显是恶兆一个接着一个。看来宣王你凶多吉少,大周社稷凶多吉少。这个梦啊,梦里的情景和暗示,还是和之前的红衣小儿唱的童谣相对应。”

    周宣王一脸愤怒,又召来街头八字先生,当面问询。这八字先生也疯了,口不择言地说:“宣王平时多有追究问责,难免得罪你的兄弟姐妹,也招至文武百官埋怨。”

    周宣王质问伯阳父道:“去年不是将那不是已经将那胡言乱语,妄言造谣的恶妇斩首了吗?”伯阳父心说您还真能对付,这一个村妇,如何能与社稷相关呢?话说一个村妇有什么能力动摇国家根本呢?于是便不置可否。

    这次他继续发发扬他关键时刻装疯卖傻,老奸巨滑的作派,否则,他就不会历经宣王、幽王两朝不老,在政治斗争中保全自身,最后终老家乡。

    周宣王百思不得其解。回朝之后忽然想起,三年前命令上大夫杜伯查访妖女,到现在是毫无音讯。朝堂之上,问起此事,杜伯答道,没找着啊,再说妖女不是斩首了吗?再搜下去必将民心大乱啊,所以这事儿我就停止了。

    周宣王顿时大怒,这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天子啊?你说不找就不找了吗?不知道告诉我一声吗?你能决定啊?确实,无论任何事情,无论办理程度如何,记住最后结果汇报给领导,千万不要自作主张,要上级的意图变成你的行动,要将你的行动变成上级意图。

    宣王指的妖女造谣事件,是指宣王从太原指挥战争回京,带领一队人马,婉谢沿途驿官款待,三天路程赶作两天,在行至京郊时,耳边传来歌声,仔细一听,歌词却是:“太阳太阳不见了,月亮月亮快出来,提起刀,扛起棒,拉紧弓,推翻万恶的大西周,打倒周宣王!”

    宣王大怒,命人抓来歌者,却是一个姓伯的小孩。经不住毒打,招了。是另一姓褒的红衣小孩教的,现在已不知去向。宣王就地召开现场办公会,命人将驻地官员传来,一阵痛批后,放下狠话:“如果我再听到有小孩唱这种歌,小心我办了你全家”!那行政长官跪地请罪,湿裤而出。卖命地去查,结果听说是一个姓褒的村妇口中传出,但是人已经不知道去向,只有将村妇的老娘草氏治罪,并呈报给了宣王,宣王对这个调查和处理结果很不满意,但是也没有办法。

    杜伯等人心生疑惧。赶紧再次发布了第二次大周“通辑令”。然而,事情过去了三年,仍然没有连“毛线”都没有看到,让这个案件变成了一个积案,遗留案,呆案,死案。但是他们明白,如果真这么悄言默声的,有天领导想起来,可就麻烦了。那不是能力问题,那可是态度问题!绝对是要对你有看法的。杜伯后来的结局和遭遇就证明了这个观点。

    《周公解梦》说:“见少女之妇人,凶。”《周公解梦》这本书,也不完全是唯心主义的著作,也不完全是封建迷信,至少可以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著作。宣王梦中的女人,婀娜多姿、婷婷玉立的少女,则是祥瑞之意;但后来变成一位非常风骚妩媚、举止迷幻轻佻的女子,暗示他可能有非常狡猾的敌人需要对付。所以,宣王后来还要面对更加波谲云诡的书面,到底谁是谁非,谁死谁活现在还是梦一样的迷。

    伯阳父是西周宣王、幽王时的太史,他身处的时代正好在宣王中兴之后;西周的种种制度弊端和人性的贪婪都呈现出来,他冷眼旁观,最后成为未卜先知的历史洞见者。周幽王二年,发生大地震。他认为天地之气运行有一定秩序,阴阳二气失调便产生地震,把周将亡的原因归之于地震。

    童谣事件发生后,在他对民谣如此解释说,“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上天儆戒人君,命荧惑星化为小儿,造作谣言,使群儿习之,谓之童谣。小则寓一人之吉凶,大则系国家之兴败。荧变火星,是以色红”。面对杀机心起的宣王,伯阳父劝其勿杀无辜,他认为,王修德以攘之,自然化凶为吉。

    宣王自然去修德以攘灾祸。跟宣王同心同欲的人活下来了,跟他有不同意见的人或死或沉默了。

    多年以后,伯阳父在跟郑桓公谈起西周政治问题时,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论断。他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哲学史家把伯阳父视作伟大的思想家,因为在中国哲学史上,伯阳父最早提出“阴阳”的范畴,是最早解释地震现象的人。但这个先知很少为人承认。倒是他的同时代人,贤明的郑桓公懂得他的价值。郑桓公担任幽王的司徒,掌管教化,因见周幽王昏庸无道,王室日益衰微,内忧外患交迫,就向太史伯阳父请教自保的办法。

    伯阳父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一片地方地处险要、沃野千里,进可以经略中原,退可以据关扼守,足可保家兴业。于是,郑桓公采纳了太史伯阳父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的京城,后来成就了郑国的霸业。

    当然伯阳父的先知多少有点神秘,但他的预言却无意中暗合了现代环保思想。所谓水土通气,人才可以利用它来种植谷物。水土不通气,缺乏财用,国家也就灭亡了。

    夜的天神抛起他秀丽的长发,把一篇篇的迷茫撒给神奇的天幕,月亮带着不可愈越的微笑挂在天空。她走过树梢,便站在树梢上悄悄地看着宣王俊俏的脸庞,听他深深的、均匀的呼吸。其实,他睡的并不踏实。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了,下回再接着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