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诸侯
字体: 16 + -

第5章 郑国

    自秦孝公迁都咸阳以来,咸阳城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渭河以北的政治区和渭河以南的经济区,并且规模年年不断扩大。加上连年征战,历任秦王都无暇顾及咸阳城城墙的修建。于是在这个强大的帝国竟然形成了一个奇特的景象——都城竟然没有城墙。放眼所有诸侯国,这都算是独一无二的景象。当然这也反映出大秦帝国的历任君王是无比自信的,他们相信秦军是不会让敌人打到咸阳的。

    不过咸阳周围还是驻扎着大量秦军的精锐来拱卫京畿,这些军队由蒙武带领的蒙家军以及王剪带领的王家军组成。而负责咸阳宫及宗室防卫工作的禁军就是属于王翦管辖的军队。为了查清公子成蟜十二个护卫的行踪,李斯天不亮就出门一路向北,直奔泾阳县王翦驻军大本营而去。

    “义农,王上命你修建的水渠已经八年了,马上就要竣工了吧。”李斯骑在马上穿着昨晚蒙毅给他的披风,因为害怕寒冷,又特意贴身加了层棉衣。李斯示意四名护卫远离他们后,开口问旁边一个圆脸大肚的胖子。

    “通古兄好记心,自领秦王令以来,转眼间八年了,上次回老家,儿子见我竟然不叫爹爹,父子竟生疏到如此境地,愚弟实在心痛啊。”说着胖子轻轻用衣袖拭掉眼角的眼泪。

    “义农莫要伤心,水渠即将完工,何愁不能天天见到弟妹小侄。再说了,一早就劝你把弟妹一家都接过来,可你一直不同意。”

    “通古兄,若非奉我韩王之命,愚弟也不想背井离乡远来秦国。原本只想和贱内过个平淡的生活,但君王之命,做臣子的岂敢违背。”

    “你们信奉孔孟之道的人啊,活得太累。既然义农你不喜欢仕途,何必违背自己的初心本性而委屈了自己,辞官回家就是了,管什么君王之命,管什么两国关系。”李斯冷笑一声看了一眼胖子继续说,“来秦国已经八年了,你爱好的事业,你的全部心血,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两年以后水渠修成,你再回韩国,这里你就放的下?到时候你又会想念这里的。你知道不,义农,大王在新绘制的地图上,用你的名字命名了你修的水渠。这样的恩赐,古往今来罕见啊。”

    “郑国渠……郑国渠……”胖子听李斯说完,整个人震惊的僵硬在马背上,然后默默的念叨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水渠。

    “别念叨了,大王为了支持你的工作,竟然连王翦将军的军队都让你抽调,我们所有人可都等着你修渠成功的一天,义农,切莫辜负了大王。”说罢,李斯马鞭一抽,加快了速度,留郑国一人在马上发愣。

    二人快马加鞭赶到泾阳县时候,恰巧王翦之子王贲带领军队外出训练未归。二人虽有嬴政调兵虎符及旨意,但是大营里的校尉以主将不在自己不能分辨真假为由,硬是把二人阻挡在大营外面,不让二人去里面等。

    李斯听到不能分辨真假这一句,瞬间火上心头要与那校尉理论,但那校尉像没看到他一样,如石柱一般站在门口没有任何反应。李斯见这校尉如此无礼,想要硬闯进去,一旁的郑国赶紧死死拉住他,把他拽到一旁言道:“通古啊,消消气。何必和这群丘八一般见识,之前我听相国大人讲,他老人家都被晾在军营外面过,何况是我们,我们等等就是了。”

    经郑国一提醒,李斯想起来吕不韦确实被挡在军营外面过,那个时候他还只是吕不韦府上的门客,这事吕不韦在宴会上讲给众人听的时候,还直夸王翦治军有序。想起这事,李斯平复了一下心情言道:“哎,此一时非彼一时嘛,相国毕竟只是臣子,而我们代表的是王上,我们受辱就代表王权受辱。”

    郑国听李斯如此说,不好接话,就换了话题道:“也不知王将军今天什么时候回来,要不咱们二人先去泾阳县衙等着,留一个护卫在这里等信,若王将军回来了,去县衙通知咱们即可。”

    李斯抬头看看日头,时间尚早,估摸不到中午王贲那小子也不会回来,于是欣然同意,二人遂上马离去。行了不到一里路,还未出驻军范围,远处有一行人骑马飞奔过来。

    “李大人。”为首的年轻人在李斯面前勒马停住,摘下头盔,满脸笑容的对李斯说道。“你怎么来了这里?”

    “你们军营哪里来的那么多规矩,我拿着王上的虎符和旨意都不让我们进去等。你不是外出训练了,怎么带这几个人回来了。”李斯见是王贲,一把抓住王贲坐骑的缰绳,“回来的正好,我也不为难你,走带我去雍城找你父亲讲理去。”

    “我就回来取个东西,竟然碰到李叔你。要去你自己去,不要拉上我,这是我父亲定的军规,再说了,这也是为了防间谍嘛,又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王贲脸上露出调皮的笑容。

    “我抽你小子,说谁是间谍呢?”李斯作势拿起马鞭,笑道,“赶紧带我们回你的大营,王上有旨意。”

    “诺。”王贲收起笑容,一脸严肃的答道,策马在前面带路,突然扭脸说,“李叔小心不要摔下马啊。”

    “这小子。”李斯摇头大笑。

    “通古兄一向严肃,很少见通你如此开玩笑。”郑国在一旁诧异。

    “和他父亲是老相识了,这小子是我看着长大的,从小就爱在我面前调皮,走吧,咱们也跟上。”

    王贲验完李斯的虎符以及看完嬴政下的旨意,抬起头说:“这给郑国大人调拨1000个木工手艺高超的军士没问题,军械营人才多的是,但是有一点,郑大人一个月后可要如数把人带回来,一个都不能少,这培养一个人可是费了很大的劲。我可是听说郑大人赶工期是不要命的,这些士兵要是因为修水渠丢掉性命可太不值了,他们在战场可是能发挥更大作用。”

    “那是自然。”郑国保证。

    “你带郑大人去办理调动手续。”王贲把一个虎符交给一个校尉。

    “就此别过,李大人,王将军。”郑国拱手离去。

    见郑国出了大厅,王贲说道:“王上旨意里说要隐秘调查十二护卫行踪,虽说我父亲治下的军营军纪严明,但李叔你应该知道,这里保不定各方势力的人都有,若要低调进行,只能由李叔你这个外人来亲自调查了。”

    李斯吃惊的看着年仅十六岁的王贲,心里感慨这小子竟然有如此的政治敏感性。原来只知道这小子得了他爹的遗传在军事方面是个奇才,之前倒是看走眼了。

    “禁军在我们这里是由王素将军单独管理,宗室各处的人员调动均有记录,只要王将军将记录带来,很快就能查出线索。”王贲继续说。

    “那我就雀占鸠巢,借用下你的地盘。”

    “李叔你稍等,我亲自给你拿去。”王贲箭步走出了大厅。

    一盏茶的功夫,王贲带着两个士兵抬了一箱子竹简进来,“这就是了。有事你叫门外的士卒,我交代过了。”

    “你小子忙去吧,口气不小还交代过了。”李斯打开箱子翻起来,头也不抬。

    翻了一会,李斯找到了几卷昨天也就是二月七日的记录。拆开第四卷的时候,李斯看到了要找的名字。

    记录上记载这十二个人分别被调往各个府衙等地。这和充元正昨晚报送给嬴政的奏章完全一致,可就是充元正去各处查询时候,竟然找不到这些人,根本没人见过他们。

    李斯放下竹简,在屋内来回走动。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李斯绞尽脑汁毫无头绪。

    “十二!”李斯脑中突然一亮,回到桌子旁边又找出二月七日的第三卷竹简:李柯,朱刘晨……十二人调往军械营。

    这个调动时间就在成嬌十二护卫调动前半个时辰。

    李斯鼻子上不知不觉冒出了冷汗,慌忙对门士卒说:“快去把机军械营主将找来。”

    当比对过军械营名单没有发现李柯,朱刘晨等十二人名字时候,李斯确定了自己判断:李柯,朱刘晨这些人没有去军械营,而成嬌的护卫也没有去各府衙,只能说明有人做了手脚让他们两批人相互对调了。

    “昨天来的那十二个人是不是跟郑国走了。”

    “对,李大人。”那主将见李斯有点如此紧张,感觉莫名其妙。

    李斯推开他走到厅外对士卒以及自己的四个护卫说:“你立马带我去找王贲。你们四个去追郑国,一定要把他拦下带回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