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一统中原
时间又流转到了交战的那一刻,双方的将士们又都早早的醒来,准备迎接生离死别的到来。皓天也是天不亮就起身了,赶紧命人偷偷地将战车组装起来。组装好了,又亲自检查了一番,确认战车没有问题才放心。这次皓天决定亲自率领战车冲锋,身先士卒。中军就由巫长老来坐镇,虽然巫长老不善兵战,但姜肯定是老得辣。应该不会有问题,况且皓天把宝都压在了战车分队上面。最重要的位置,自然要他亲自上阵了。
申农氏部落在火羊的率领下,也早早地列好了战阵,准备迎敌。帝鸿氏在皓天的率领下,来到了河垣上的战场。双方都列好阵势的时候,都对对方的阵型吓了一跳,尤其是申农氏的士兵们。只见皓天驾着战车出场了,战车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虽然自从皓天发明了车轮,还有马车以来,这项发明很快就传到了其他部落。但马车从来都是用来载人或者载货,除了皓天,谁也没想到用它来打仗。
皓天的士兵们见了长矛阵,心里也是一惊。这么多密密麻麻的长矛,不知道新造不到一个月的战车,能不能顺利突破。太阳升上了天空,双方也都吹响了冲锋的号角。皓天亲自己乘坐的战车在分队的第一列,列队的最中间。在他的指挥下,战车分队起头并进,速度也慢慢加快了。
冲锋之时,仿佛有如天助,刮起了一股不小的北风。帝鸿氏是在河垣的北方列阵,所以北风有助于战车的加速。虽然风力的作用对战车的影响相对较小,毕竟战车也不是帆船,也借力的风帆。但如果是逆风而行,战车的速度肯定是会大打折扣的。
在战车飞驰之间,皓天命令士兵们不停地放箭。士兵们的羽箭在北风的作用下,射程变得更远。然而羽箭对于长矛方阵的那些重甲骑兵,没有什么杀伤力。方阵岿然不动,连受伤的人都没几个。重甲步兵虽然面对前所未见的战车,依然寸步不退,迎战箭雨。
申农氏的弓弩手领队,看到战车开始放箭,也下令弓弩手们放箭。奈何天不遂人愿,在北风的阻挠下,他们的箭根本射不到皓天的战车。皓天见自己的箭杀伤不了重甲骑兵,再冲过去,马就要面临长矛的威胁了。于是开始转变战法,第一列战车转向两翼包抄,第二列战车用戈进行正面突破。
于是想周边的战车都转达了他的指令,各辆战车互相转达指令,开始变阵了。古时候的战争没有现在那么先进的通讯技术,转达指令也靠口耳相传。像号角,金鼓,旗帜这样的,都算是比较先进了。由于人数相对较少,这样的指令传达方式还勉强能用。
人多了就不行了,口耳相传,让信息很容易失真。例如一个简单的讯息,一只母鸡掉了一根毛,传到后来变成了三只公鸡全都掉光了毛。但是这样的囧事在帝鸿氏还是不会发生的,士兵们朝夕相处,有时候一个眼神就能传达自己的本意。皓天的部下都明白了他的战略部署。
第一列战车分队开始往申农氏战阵的侧翼包抄,弓弩手领队看到了,又再次命令放箭。于是战车上的射手和阵地上的弓弩手开始了对射,对射中互有伤亡。第二列战车很快填补了第一列的空缺,冲向长矛阵。很快的就和重甲步兵交上了手,戈手开始用戈勾杀这些个步兵。
长矛方阵中的步兵,虽然身着厚甲,但也挡不住青铜戈的威力。在戈手的勾杀和横挡之下,长矛阵很快就四分五裂,阵不成阵了。战车冲开了一个缺口,后面的骑兵也是一拥而上,进入地阵战斗。话说在对射中,申农氏的弓弩手渐渐处于下风。
失去重甲步兵的保护,只有几块木盾牌御敌。那时的盾牌防御能力肯定是比较差的,跟青铜盾和铁盾自然是没法相比的。中国的盾牌文化还是比较弱的,不像古代的西方文明,极为重视盾牌,设置视盾牌为自己的生命。原因不难解释,盾牌是防御性武器,而我们更重视进攻类的武器,比如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十八般兵器。
见到己方的步兵阵地被突破,敌方骑兵大举入侵,火羊及时率领他的机动兵团前来驰援。他先率领着那仅剩的一百多骑兵,和牧长老的骑兵开始了短兵相接的战斗。后续的步兵也赶了上来,配合骑兵,想要堵住缺口。而然一百名精英根本左右不了大局,火羊亲自上阵杀敌,也已经堵不住缺口了。
很快的,帝鸿氏牧长老的骑兵源源不断地冲了上来,皓天的弓箭手们也击溃了申农氏的弓弩手阵地。弓弩手在盾牌的掩护下撤退了。火羊也差点被包围,在精锐骑兵的拼死保护下,才突围而出。连首领都败下阵来,这时候申农氏开始了全面溃败。巫长老也不是老眼昏花,赶紧下令全军出击,以求扩大战果。
申农氏后方的步兵们,见前面都败下阵来了,也都无心恋战了。赶紧脚底抹油,一溜烟儿跑了,上次大战也是如此。话说他们不跑又能怎样呢?还不是被帝鸿氏白白俘虏了,跑了还能保存实力。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除了轻装步兵,这回重甲步兵也开始逃命了。他们纷纷丢盔弃甲,一路狂奔,样子好不狼狈。丢掉了重甲,都变得身轻如燕,就好像长期绑沙袋的运动员,跑的快的都没影了。
皓天这回选择了乘胜追击,和上次不同,这次战役大获全胜,不用再担心伤亡问题。皓天率领战车分队一路追击,骑兵也是四散开来,像捕猎兔子一样,追击敌人。还得感谢上古时代的大自然啊,人人都是长跑健将。申农氏虽然打仗不行,跑路起来可是很快的,个个赛刘翔。
一路追击,只俘获了几十个人。大部分申农氏族人化整为零,踪迹难寻。这也难怪,帝鸿氏怎么可能比申农氏更熟悉自己家乡的地形呢?上古森林密布,躲进森林,有如鱼游大海,量你也奈何不了我!帝鸿氏后续的步兵,负责解决落单的孤兵,也没俘虏多少。
大战终于结束,皓天也不想在进入树林中搜捕了。车子在森林中,犹如坦克困在了沼泽里,动弹不得。骑兵进入密林,也很容易落单,成为被袭击的目标。一场大战下来,帝鸿氏完胜,但双方的伤亡并不大。申农氏被俘的士兵也只有几百人,这还得归功于皓天的战车啊!
帝鸿氏胜利之后,迅速命人占领了申农氏的全部领土。火羊则是坚壁清野,一把火烧光了所有村落。一颗粮食也不可帝鸿氏留下,带着所有族人躲到了森林里,留给皓天的是一个个鬼村。见着这些鬼村,皓天也是有点唏嘘。把村庄烧了,我们再建起来不就行了,反正上古造个房子很容易。
那时的住房,从发掘的房屋遗迹来看。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有半地穴式的,也有地面上的。这些房屋均采用木骨涂泥的构筑方法,其建筑风格:门前有雨棚,恰似“堂”的雏形,再向屋内发展,形成了后进的“明间”。隔墙左右形成两个“次间”,正是“一明两暗”的形式。如若横向观察,又将隔室与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形成“前堂后室”的格局。
《墨子·辞过》中记载:“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室高足以辟湿润,边足以围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古代社会中的“前朝后寝”的宫室,正是源于“前堂后室”的大房子,以大房为中心,四周围绕众多小房屋。
晚期的方形房屋,是从早期的“半地穴式”发展而来的。这种雳屋完全用椽、木板和粘土混合建筑而成。整个房子用十二根木桩支撑,木柱排列三行,每行四根,形成规整的柱网,初具“间”的雏形。它是我国以间架木为单位的“墙倒屋不塌”的古典木构框架式建筑。
总而言之,造房子很简单。不用这个局批准,那个中心备案,那个公司监理,这个物业管理。用几十根木头,再加上一堆黄泥,和上清水,然后用火一烤就成了。皓天很快就在申农氏的故地上,又建立起了一个大村落。村落这好安排那些缺地的农民,毕竟付出残酷的战争血汗,就是为了赖以为生的土地。
(本章完)
申农氏部落在火羊的率领下,也早早地列好了战阵,准备迎敌。帝鸿氏在皓天的率领下,来到了河垣上的战场。双方都列好阵势的时候,都对对方的阵型吓了一跳,尤其是申农氏的士兵们。只见皓天驾着战车出场了,战车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虽然自从皓天发明了车轮,还有马车以来,这项发明很快就传到了其他部落。但马车从来都是用来载人或者载货,除了皓天,谁也没想到用它来打仗。
皓天的士兵们见了长矛阵,心里也是一惊。这么多密密麻麻的长矛,不知道新造不到一个月的战车,能不能顺利突破。太阳升上了天空,双方也都吹响了冲锋的号角。皓天亲自己乘坐的战车在分队的第一列,列队的最中间。在他的指挥下,战车分队起头并进,速度也慢慢加快了。
冲锋之时,仿佛有如天助,刮起了一股不小的北风。帝鸿氏是在河垣的北方列阵,所以北风有助于战车的加速。虽然风力的作用对战车的影响相对较小,毕竟战车也不是帆船,也借力的风帆。但如果是逆风而行,战车的速度肯定是会大打折扣的。
在战车飞驰之间,皓天命令士兵们不停地放箭。士兵们的羽箭在北风的作用下,射程变得更远。然而羽箭对于长矛方阵的那些重甲骑兵,没有什么杀伤力。方阵岿然不动,连受伤的人都没几个。重甲步兵虽然面对前所未见的战车,依然寸步不退,迎战箭雨。
申农氏的弓弩手领队,看到战车开始放箭,也下令弓弩手们放箭。奈何天不遂人愿,在北风的阻挠下,他们的箭根本射不到皓天的战车。皓天见自己的箭杀伤不了重甲骑兵,再冲过去,马就要面临长矛的威胁了。于是开始转变战法,第一列战车转向两翼包抄,第二列战车用戈进行正面突破。
于是想周边的战车都转达了他的指令,各辆战车互相转达指令,开始变阵了。古时候的战争没有现在那么先进的通讯技术,转达指令也靠口耳相传。像号角,金鼓,旗帜这样的,都算是比较先进了。由于人数相对较少,这样的指令传达方式还勉强能用。
人多了就不行了,口耳相传,让信息很容易失真。例如一个简单的讯息,一只母鸡掉了一根毛,传到后来变成了三只公鸡全都掉光了毛。但是这样的囧事在帝鸿氏还是不会发生的,士兵们朝夕相处,有时候一个眼神就能传达自己的本意。皓天的部下都明白了他的战略部署。
第一列战车分队开始往申农氏战阵的侧翼包抄,弓弩手领队看到了,又再次命令放箭。于是战车上的射手和阵地上的弓弩手开始了对射,对射中互有伤亡。第二列战车很快填补了第一列的空缺,冲向长矛阵。很快的就和重甲步兵交上了手,戈手开始用戈勾杀这些个步兵。
长矛方阵中的步兵,虽然身着厚甲,但也挡不住青铜戈的威力。在戈手的勾杀和横挡之下,长矛阵很快就四分五裂,阵不成阵了。战车冲开了一个缺口,后面的骑兵也是一拥而上,进入地阵战斗。话说在对射中,申农氏的弓弩手渐渐处于下风。
失去重甲步兵的保护,只有几块木盾牌御敌。那时的盾牌防御能力肯定是比较差的,跟青铜盾和铁盾自然是没法相比的。中国的盾牌文化还是比较弱的,不像古代的西方文明,极为重视盾牌,设置视盾牌为自己的生命。原因不难解释,盾牌是防御性武器,而我们更重视进攻类的武器,比如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十八般兵器。
见到己方的步兵阵地被突破,敌方骑兵大举入侵,火羊及时率领他的机动兵团前来驰援。他先率领着那仅剩的一百多骑兵,和牧长老的骑兵开始了短兵相接的战斗。后续的步兵也赶了上来,配合骑兵,想要堵住缺口。而然一百名精英根本左右不了大局,火羊亲自上阵杀敌,也已经堵不住缺口了。
很快的,帝鸿氏牧长老的骑兵源源不断地冲了上来,皓天的弓箭手们也击溃了申农氏的弓弩手阵地。弓弩手在盾牌的掩护下撤退了。火羊也差点被包围,在精锐骑兵的拼死保护下,才突围而出。连首领都败下阵来,这时候申农氏开始了全面溃败。巫长老也不是老眼昏花,赶紧下令全军出击,以求扩大战果。
申农氏后方的步兵们,见前面都败下阵来了,也都无心恋战了。赶紧脚底抹油,一溜烟儿跑了,上次大战也是如此。话说他们不跑又能怎样呢?还不是被帝鸿氏白白俘虏了,跑了还能保存实力。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除了轻装步兵,这回重甲步兵也开始逃命了。他们纷纷丢盔弃甲,一路狂奔,样子好不狼狈。丢掉了重甲,都变得身轻如燕,就好像长期绑沙袋的运动员,跑的快的都没影了。
皓天这回选择了乘胜追击,和上次不同,这次战役大获全胜,不用再担心伤亡问题。皓天率领战车分队一路追击,骑兵也是四散开来,像捕猎兔子一样,追击敌人。还得感谢上古时代的大自然啊,人人都是长跑健将。申农氏虽然打仗不行,跑路起来可是很快的,个个赛刘翔。
一路追击,只俘获了几十个人。大部分申农氏族人化整为零,踪迹难寻。这也难怪,帝鸿氏怎么可能比申农氏更熟悉自己家乡的地形呢?上古森林密布,躲进森林,有如鱼游大海,量你也奈何不了我!帝鸿氏后续的步兵,负责解决落单的孤兵,也没俘虏多少。
大战终于结束,皓天也不想在进入树林中搜捕了。车子在森林中,犹如坦克困在了沼泽里,动弹不得。骑兵进入密林,也很容易落单,成为被袭击的目标。一场大战下来,帝鸿氏完胜,但双方的伤亡并不大。申农氏被俘的士兵也只有几百人,这还得归功于皓天的战车啊!
帝鸿氏胜利之后,迅速命人占领了申农氏的全部领土。火羊则是坚壁清野,一把火烧光了所有村落。一颗粮食也不可帝鸿氏留下,带着所有族人躲到了森林里,留给皓天的是一个个鬼村。见着这些鬼村,皓天也是有点唏嘘。把村庄烧了,我们再建起来不就行了,反正上古造个房子很容易。
那时的住房,从发掘的房屋遗迹来看。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有半地穴式的,也有地面上的。这些房屋均采用木骨涂泥的构筑方法,其建筑风格:门前有雨棚,恰似“堂”的雏形,再向屋内发展,形成了后进的“明间”。隔墙左右形成两个“次间”,正是“一明两暗”的形式。如若横向观察,又将隔室与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形成“前堂后室”的格局。
《墨子·辞过》中记载:“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室高足以辟湿润,边足以围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古代社会中的“前朝后寝”的宫室,正是源于“前堂后室”的大房子,以大房为中心,四周围绕众多小房屋。
晚期的方形房屋,是从早期的“半地穴式”发展而来的。这种雳屋完全用椽、木板和粘土混合建筑而成。整个房子用十二根木桩支撑,木柱排列三行,每行四根,形成规整的柱网,初具“间”的雏形。它是我国以间架木为单位的“墙倒屋不塌”的古典木构框架式建筑。
总而言之,造房子很简单。不用这个局批准,那个中心备案,那个公司监理,这个物业管理。用几十根木头,再加上一堆黄泥,和上清水,然后用火一烤就成了。皓天很快就在申农氏的故地上,又建立起了一个大村落。村落这好安排那些缺地的农民,毕竟付出残酷的战争血汗,就是为了赖以为生的土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