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风云
字体: 16 + -

第2章 大毒蛇追咬西太后 帝父护驾命归黄泉

    当晚,繁星闪烁。同元道士与李莲英坐在皇宫高楼处边饮茶边议论边看天空。五更时分,同元道士突然指着空中道:

    “李公公,快看北方,有颗星,光茫四谢,明亮悬空,那是帝星;离它不远,左右各有一颗星,左边的星是文曲星,右边的星是武曲星。咦,你看,文曲星暗淡,说明文官现在不得志,不会掌握大权;你再看,武曲星发亮,说明现在武官前途无量,要掌大权的是武官。”

    李莲英诧异点头道:“现在大清国天下乱得很,到处都是舞枪弄棒,占山为王抢劫杀人的匪徒,这些人一夜之间就成为富豪,可想而知现在有武装的人肯定有钱。文人胆小如鼠,那敢!”同元道士严肃道:“李公公,这是两码事呀!和平时期出文官,重文官,可能天下要大乱了。”

    到了清晨,同元道士突然指着远处的雾气道:“李公公,你看京城的北方有股云雾,时聚时散,时厚时薄,云气里隐隐约约有一条黄龙在游动,可能要出真命天子,来争夺老佛爷的宝座,很可能要江山易主,改朝换代”。李莲英疑惑地顺着同元道士的手观察起来。看了一会道:“哦,真是有股云雾。”同元道士道:“你看那股云雾凝集到了一颗树上。”李莲英问道:“是啊,那是怎么回事呢?”此时,同元道士反问道:“咦,李公公,那是什么树?那是谁家大院呀?”李莲英道:“那是一颗白果树,那大院是醇亲王府。”同元道长听了这话,对李莲英道:“明白了,我们这就向老佛爷禀报去。”

    慈禧爱美是出了名的,常常天不亮就起床梳妆打扮。同元道士与李莲英见慈禧已洗梳完毕,凑近道:“禀报老佛爷,这天象贫道已观察出。”慈禧问道:“大师观察出什么了?”

    同元道士道:“贫道不敢直言,恐老佛爷怪罪”。慈禧道:“大师直说无妨,本宫准你无罪!”同元道士道:“昨晚日月返光,星辰逆行,云雾漂浮不定,出现改朝换代的天象,这是很少见的。”

    慈禧一听大惊道:“啊!竟有这样的天象出现啦,大师详细说来让本宫听听。”同元道士道:“昨夜观察天象,文曲星昏暗,说明文官对老佛爷不会带来威协,只有武曲星明亮,也就是说只有掌握兵权的武官对老佛爷构成威协,窃视老佛爷的地位。也可能以后武官要掌管天下。”慈禧道:“本宫也听说文曲星就是文官,武曲星是武官的说法。”同元道士接着又道:“清早,京城有股云气汇聚在醇王府中的一棵白果树--”

    话音未落,李莲英上前一步接过话道:“老佛爷,白果树的‘白’加上个‘王’字,不就是‘皇’字吗?这不意味着醇亲王要做皇帝么,老佛爷不得不防呀!”

    慈禧道:“醇亲王是当今皇上的亲生父亲,19岁那年,咸丰帝将本宫的亲妹妹指婚给他。咸丰帝驾崩,同治帝年幼继位,他与恭亲王一起支持本宫实行“垂帘听政”,会争本宫的地位吗?”李莲英道:“醇亲王现在总理衙门、总官居正黄旗汉军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前大臣、管理火枪营等事务多种要职,是朝中目前握有兵权的重臣。”慈禧道:“本宫一直认为恭亲王有权才会构成威胁,多次起用并革去他的军机大臣、总理衙门事务的职权,杀杀他的锐气,才让醇亲王接任的,醇亲王虽然没有恭亲王的谋略,但富有远见,知进退,明荣辱,为人也谦恭有礼,年轻时从不以自己是皇子而目无一切,自从儿子做皇帝后更加慎言慎行,多次推辞朝廷的恩赐,这怎么会呢?”

    李莲英道:“这就是醇亲王的高明之处,奴才看他是有野心的,假使现在的皇帝不是他儿子,可能早就动手了。”慈禧道:“这本宫知道,正因为这样,本宫才将他儿子结为义子,推上皇位的。”

    李莲英道:“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正因为醇亲王是皇上的亲父,这就要更防一手。’”慈禧沉思一会摇头道:“这不可能,如今皇上刚亲政不久,就是有心做皇帝也不可能向自己儿子下手啊!”

    李莲英道:“老佛爷呀,醇亲王越是收敛,越是谨慎,越是在演戏,您想想,他为您修颐和园老是出事,就是您的陵寝修葺他都只报三十万两银子的预算,我在怀疑他一直都在敷衍您老佛爷,奴才听说他就是为了您早日让权,让他儿子早日亲政才给您修颐和园的,还有您现在还不知道吧,自您住进颐和园,皇权交付后,过问政事少了,醇亲王经常进入皇宫,与皇上、恭亲王、翁同龢等一起谈论要变更祖制,学西洋等。如果他们真一联手,这朝中的形势就变了,到那时哪还有老佛爷的位置!哪容得下我们说话呀,他现在手掌大清兵权,这早晨的龙云气和晚上的帝星、武曲星出现就是预兆!”。

    李莲英这些话,使多疑的慈禧沉不住气了。扭头正色对同元道士道:“大师给本宫说说,怎么样才能除去这股龙云气,事成之后,本宫有重赏。”同元道士道:“这个很容易,只要砍掉那棵树就万事大吉了。”慈禧问道:“就这么简单吗?”同元道士又道:“贫道对相面之术也颇有研究,最好让贫道看看醇亲王有无帝王之相那就更有办法了。”

    李莲英道:“老佛爷,此事不可拖延,应尽快行动,先砍去那白果树再说。”慈禧顾虑道:“醇王爷府中的树木,本宫那有理由去砍?强硬去砍会积怨种恶,姊妹失和,君臣失谊,对本宫百害而无一益啊!”李莲英眉头一扬,走进慈禧耳旁嘀咕数语。慈禧一听,点头道:“小李子这主意好,就按你说的去办吧!”

    第二天上午,慈禧梳洗过后,拣几枝宫女送来的新鲜小花插在头上,穿上粉红和灰色丝织成的袍子,带着宫女、李莲英、同元道士等一行人不声不响的向醇亲王府上走去。

    醇亲王府坐南朝北,光绪皇帝、未代皇帝溥仪都出生在这里。当时无论何人只要到这地方来,老远就可以看见醇亲王府院中那棵高大的白果树。盛秋时节,远远望去那粗壮的树杆顶着巨大的树冠像冲天燃烧的苍绿色火苗,挺拔壮观。此刻慈禧穿的袍子随着脚步的走动一闪一闪,一会儿灰色,一会儿红色,光亮耀眼。她问道:“小李子,怎么本宫以前没有留意到醇亲王府中还有这么大棵白果树呢?。”李莲英道:“老佛爷平时为大清江山日理万机,废寝忘食,那有时间留意这棵树呀!”慈禧道:“本宫看不是这样的,本宫认为一个无名小卒也好,达官贵人也好,在乎这个人就知他的存在。不在乎他就不知道他的存在。”

    一行人边说边走,不知不觉到了醇亲王府大门前,一兵卒慌忙正要离开通报,李莲英走上前一把拉住。此时,醇亲王正与福晋在客堂说话。醇亲王道:“你姐姐疑神疑鬼,看见一只癞蛤蟆就大惊小怪,说什么先皇先辈们说的‘蛤蟆现形,大清将尽’,我看她是没事又在找事吧!”福晋道:“也真难为姐姐的,这么大个大清国,男人没有能力来统治,你们这些男人只能发发牢骚,有什么用!”醇亲王道:“我老了,不中用了,可我们皇儿刚刚亲政,内忧外患,如果她真心归政,就应该放手让皇儿干,但是她还处处掣肘。”福晋道:“她也是为了国家,为了大清江山,对皇儿不放心啊。”醇亲王道:“我早就知道她,她对自己亲生儿子都是像狱卒对待犯人一样虐待的,能对我们的儿子关心么?对别人的儿子只会更糟”福晋道:“你也别说这些话,皇儿四岁进皇宫,肚脐间经常流脓不干,姐姐她连自己亲生的同治帝也从未抱养过,但对我们的孩子视如亲生,每日亲自给他擦洗贴药,晚上同睡一张床,四季变化及时更衣,教他读书认字――”

    “你们俩在说谁呢?”突然客堂外传来慈禧的声音。真是说曹操曹操到,醇亲王与福晋大吃一惊,心想太后数月不曾光临,今天突然临幸不知是何旨意,急忙走出客堂行跪礼迎接。慈禧满脸堆笑上前扶起妹妹、妹夫道:“今天啦天气好,姐姐出来散散心,顺便到你们府上看看。”福晋道:“这皇宫里头就是地势亲,我们正在说您怎么怎么照顾我们的孩子,您就来了。”慈禧道:“那是的,皇上是我的亲侄子,从娘家来说也是你的儿子,我视他如已出。咦,你们没有说我坏话吧”醇亲王道:“我们一家有今天,全靠姐姐的恩典,多谢姐姐的关心,我们感激都来不及,怎能说您坏话。”慈禧似埋怨道:“自住进颐和园后,姐姐孤身一人有点寂寞,你们也应主动进宫陪陪我呀,难道非要姐姐亲自上门不成。”

    慈禧边说边走到客堂正中,抬头一看,对醇亲王亲自书写的治家格言产生了兴趣。她念道:“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少,产也少,后来子孙祸也少。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财产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慈禧念完赞道:“真不愧为是皇家风范啦,醇王爷的治家之道是其他王爷望尘莫及的,他们为此应该感到渐愧。”

    醇亲王道:“姐姐过誉了。”慈禧道:“如果我们的儿孙们都遵守皇规、家规、祖规,我们的大清国也不至于如此啊,我现在是恨木不成林”。

    福晋插话道:“姐姐来也不事先通知,府上也没有做准备,你先坐下来喝茶,我去安排一下!”慈禧道:“好哇,但在这客堂里喝茶空气不好。”她指着院中那棵高大挺拔,枝叶茂盛,遮荫数亩的白果树道:“那树下空气新鲜,我们就在那树下品茶,说话就行了。”

    醇亲王即刻安排仆人在树下摆上火炉铜壶、茶座、茶杯、茶盘。慈禧靠在粗壮的大树根落座,李莲英、同元道士分别站立在两旁。一会儿,仆人上茶。慈禧端上茶杯问道:“这是什茶呀?”醇亲王道:“这是老佛爷喜欢喝的桂花茶。”慈禧道:“桂花异香能安神,桃花清纯能养颜,所以我就爱喝这些花茶。”接着又道:“再好的茶对于不喝茶的人来说是涩的,同样的道理。再美的酒对于一个不喝酒的人来说也是涩的。茶类隐,酒类侠,品茶讲究幽静,喝酒呢就需要喧哗、热闹。”醇亲王见慈禧今天很是随和,也附应道:“皇后说得在理,茶不在珍品,只要滋神养气就行,酒不于在名贵,在于宜情悦性”。同元道士道:“我们道家饮茶是修心养性,佛家人用茶以解睡助禅”。李莲英也来了兴致接口道:“真正的好茶者不为酒迷,真正的爱酒者不为茶动。世上既不爱酒,又不好茶者,其人定有别的爱好。如瘾于官、发财、好色。”“哈哈哈哈”慈禧大声笑道:“还是小李子会说话,一说话就是笑话一堆。”喝了一杯茶,同元道士道:“老佛爷、醇王爷,贫道对饮茶不是十分感兴趣,失陪了,贫道就在院子里转转吧。”慈禧心领神会道:“好,好吧!”

    这时,大树枝叶突然“吱吱”作响。慈禧仰头,话锋一转,惊叹道:“好大一棵树哟!”醇亲王道:“是啊,这棵树五个成年男子合抱都围不上。”慈禧问道:“这树叫什么来着?”醇亲王回答道:“此树名叫白果树,也叫银杏,生长缓慢,要栽种四十年以后才开花结果,据说是北汉刘世祖所栽,距今有近一千年了。不知何故,这棵树下雪时枝叶不结冰;下雨时,枝叶不沾水。有风时,树叶静止反而不动。无风时,树叶反而裟裟有声。”听醇亲王这么一说,慈禧暗忖:难道真是同元大师说的那回事。故诧异道:“真没有想到醇亲王院子中还有这么神奇的树。”李莲英接话道:“人间难寻百岁人,山中难寻千年树,想不到在醇亲王府院中就有这么一棵神奇的千年树,真是醇亲王的福份啦!”醇亲王道:“这都是托老佛爷的福啊!”慈禧有意无意道:“听说千年树做床可健脑安神;做衣柜可防虫防腐;做门框可避邪消灾。这树木料真好。”李莲英接话道:“老佛爷刚搬进颐和园,许多家具正缺少这样的木料呢。”醇亲王一听,慷慨道:“如果老佛爷用得着,臣就把这棵树砍了把木料全部送给您。”慈禧一听点头满意笑道:“那就让醇亲王忍痛割爱了”。醇亲王道:“老佛爷不必客气,为老佛爷送礼物、献贡品是我们做臣子的本份,明日臣就安排人来砍伐,亲自将木料送到颐和园”。

    就在你一言我一语说话的当儿,一股冷风吹来,醇亲王打了个寒噤,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一条茶杯粗的红斑大蛇从树上腾空而下,跌落在茶盘上,嘴里吐着长长的信子,扭头转向慈禧。慈禧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形吓得目瞪口呆,一动也不敢动。李莲英在旁也不知所措,宫女们都僵持在原地缩成一团,眼看那大蛇就要咬到慈禧,说是迟,那是快,醇亲王一个箭步,飞身抢在前,对着蛇头就是一拳,将蛇打落在地。醇亲王急忙又飞脚去跺,慌忙中跺着蛇的尾部,蛇猛一回头,醇亲王避之不及,被蛇咬住小腿,醇亲王不顾疼痛,奋力用拳头猛打蛇的头部,随即又接过侍卫递过来的宝剑,活活地将蛇刺死。李莲英赶紧扶着惊魂未定的慈禧到客堂。不一会儿,醇亲王小腿开始红肿,府中医官急忙用刀切开蛇咬的部位,顺手用茶水给他清洗,并敷上七月一枝花的药膏。傍晚,慈禧见醇亲王小腿已消肿,这才匆匆忙忙带着惶恐和疑惑回宫。

    正是自古祸事歹人惹,善人常常来受过。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