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风云
字体: 16 + -

第1章 癞蛤蟆惊吓皇太后 太监请道士占吉凶

    清末初秋的一天子夜,晴朗的北京城上空,突然翻腾着一片片乌云,大地随着狂风也慢慢变得黑沉沉起来。稍会,一道道闪电像金蛇飞舞划破墨漆的天空,紧接着轰隆隆的雷声响起,豆大的雨点落打在皇宫西六宫的储秀宫屋瓦片上劈里啪啦直响。声音惊醒了一位侧卧身子,穿着华丽而睡的贵妇人,她一骨碌从黄杨木花雕床上坐起来叫道:

    “小李子,小李子!……”此时,一长着四方脸,身材细长的老太监从侧房门闪出用一口娘娘腔应道:

    “喳,奴才在!老佛爷。”妇人急问道:“今晚是谁值夜班啦?下这么大的雨,刮这么大的风,花园里的菊花能经得起这么大的风吹雨淋吗?”老太监毕恭毕敬躬腰道:“喳!老佛爷,奴才这就去花园看看。”

    老太监提着灯笼,带上一名小太监三步并做两步直奔花园。一阵阵雷声,伴着一道道闪电,一道道闪电夹杂着一阵阵雨珠,一阵阵雨珠伴着一阵阵秋风铺天盖地笼罩着花园。雨珠带着风,似一颗颗子弹头砸向那些含苞露放的花蕾,无情地冲刷菊花的花杆,束束菊花像受刑的犯人一样耷拉着脑袋,战战兢兢,哆哆嗦嗦。老太监见状对小太监道:“快去叫醒杂役、伙夫、厨师,把自己的床单、被套、席子带来。”不多时,宫中伙夫、厨师、杂役三三两两从被窝里钻出来,带上自己的热被单、热席子、热被套跑来,冒着大风大雨有的找竹杆,有的找绳子,有的找方柱,花了近二个多小时在花园内搭起了数十米长的遮雨防风棚。

    北方的寒气来得早,厨师、杂役、伙夫因没有被子睡觉只好挤在一间柴房里,你挤着我,我拥着你相互取暖。一伙夫抱怨道:“这李公公也真是,为了保护花讨好皇太后竟让我们把被子床单拿出来遮风挡雨。”一高个杂役牢骚嚷道:“为了这些花,也不顾我们身体---”另一矮个厨役接话愤愤道:“老佛爷养这些花有什么用?有什么好看的,简直是极大的浪费。”

    小太监听后幸灾乐祸道:“你们刚进宫,不知道吧,我告诉你们,老佛爷爱花,也喜欢养花,还吃花用花洗澡按摩,要让花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呢!”大伙一听,困倦顿消,都竖着耳朵围拢过来。

    小太监道:“园中种的就有三四千种花,仅菊花就有夏菊、秋菊、寒菊、四季菊等数百种,花最贵的是丹凤朝阳、白龙须、紫金铃、雪球――”

    话未说完,“嘻”一杂役笑道:“小公公,你说说老佛爷是怎么吃花怎么用花洗澡的?”小太监道:“老佛爷喜欢吃荷花的花瓣,玉兰花的花芯。”一杂役道:“这花老佛爷怎么吃呢?”小太监道:“将花瓣、花芯浸在鸡汤调和的面粉里,投入到油锅里炸,做成小饼,这不就可以吃了。”又一杂役道:“那老佛爷又怎么用花洗澡呢?”小太监道:“将新鲜的金银花、玫瑰花、茉莉花放在洗澡盆里,老佛爷就躺在水里头,用花擦身子、洗脸、按摩。”一伙夫道:“那老佛爷怎么让花开就花开呢?”小太监道:“那年冬天,老佛爷看厌了京城的腊梅、海棠花,想看看富丽堂皇的牡丹花,于是下旨山东曹州府进贡牡丹花。你们知道不?牡丹花是春天开花,古来如此,违背时令,那真是异想天开,但就那么怪,有位花农破土挖窑,窑中做炕,炕上栽牡丹,施上粪便,烘火加温,不多日,便烘开了牡丹花。这不,老佛爷叫花开就花开了。”众人同声“哦”恍然大悟。

    大家说的“老佛爷”就是慈禧。这慈禧(1835-1908)姓叶赫那拉氏,小名兰儿,满洲镶黄旗人,安徽宁池广太道惠征之女。从小聪明伶俐,十多岁时就出落得婷婷玉立,杏脸蜂腰,修眉俊眼,阿娜多姿。1851年入宫后在花园里以江南一首小曲博得咸丰帝的临幸而怀上皇子。后陆续晋升为懿妃、懿贵妃,她常侍候在咸丰帝左右,替咸丰帝批复奏折,参理军机,她不仅掌握了帝王之术,也助长了贪权的野心。当时比慈禧小两岁的慈安(1837-1881)姓钮祜绿氏,广西古江道穆扬阿之女,她嫁于咸丰帝继位前,没有给咸丰帝生儿育女,因此地位有名无实。咸丰帝驾崩后,母以子贵,慈禧、慈安都被封为皇太后。慈禧住在西六宫的储秀宫,宫中叫她“西太后”,慈安住在东六宫的钟粹宫,宫中叫她“东太后”。慈禧虽是女人,智慧胆略却非男人所及。咸丰帝驾崩只几天就说服慈安,率领恭亲王、醇亲王、军机大臣文祥、兵部侍郎胜保、僧格林沁等发动“辛酉政变”,废除“顾命八大臣”,与慈安实行“垂帘听政”。政变后改年号为同治,意为两太后、王公大臣与皇帝共同治理大清天下。1875年,同治帝无嗣因病驾崩,慈禧为掌握实权,继续临朝,接纳自己的亲妹夫醇亲王的长子载湉为义子继位,国号光绪。光绪帝尊称慈禧为“亲爸爸。”

    1881年,慈安病世。慈禧独个“垂帘听政”,总揽朝中一切事务。她飞扬跋扈,生活豪奢,挥金如土。一天,她烧香拜佛时,突发奇想,认为自己的地位不比神佛逊色。于是把自己装扮成观音菩萨的模样。头戴毗卢帽,身穿满服或坐或立,坐的时候左手放在膝盖上,右手持一串珠;立的时候,左手执净水瓶,右手执柳枝,背后悬挂一条大幅。上书“普陀山观音大师。”庆亲王奕勖的女儿(四格格)扮成龙女,让老太监李莲英扮善财童子。从此宫中都叫她“老佛爷”。

    这老太监名叫李莲英(1848-1911)生于今河北省大城县,原名李进喜。为人圆滑,面善心恶,工于心计,小时家贫如洗,曾从师皮行业。16岁时到北京学了一套梳理新发的技术,听说宫中阉人地位显赫,荣华富贵如囊中取物,于是,甘愿忍受跨下之辱痛,想方设法结识巴结同乡宫中太监沈兰玉。一天,慈禧需要一个梳理头发的杂役,沈兰玉趁机将李莲英召入宫中。没想到,李莲英是个天生的太监胚子。他天生一双媚手,既纤细又轻巧。慈禧对自己发型式样很是苛刻,头发不能掉一根且发型式样要求每日一变,每次式样必新,宫中无一人能使他满意称心,唯有李莲英每日翻陈出奇,并有佳名随手拈来,什么天上云霞啦;什么水中波影啦;什么仙女散发啦;什么瀑布飞泻啦;什么百花异态啦;什么龙凤呈祥啦;且惟妙惟肖。慈禧明知这无所依据,但这变法取乐,使她好不开心。他天生一张媚嘴,尽管他读书少,进宫时识不得几个字,但常常一句索然寡味的话儿,从他口中一出,就变得生动幽默,娓娓情话,绵绵细语,一口娘儿腔调常惹得慈禧捧腹大笑,为讨慈禧平时开心,他学鸟叫,学狗叫,扮演妖妇魔鬼,装啥像啥。他天生一对媚眼,双珠转动,眼神飞扬,能使慈禧孤心荡漾,察言观色,揣摸慈禧心思常常八九不离十,见君说君话,见臣道臣语,且看一样会一样,样样在行,临摹仿先皇字迹,一瞟呵成,笔墨清秀工整,能替慈禧与朝中大臣们通信传旨,文句精炼,大臣无不信服。宫中逢年过节,张灯结彩,各王公大臣婚娶嫁女,礼宾司仪,只要李莲英到场指点,慈禧临幸无不满意。他天生一架媚骨,慈禧生病吃药,他必亲尝药液,衣不解带数日侍候,尤其慈禧痛苦呻吟时,他抓耳搔腮,捶胸顿足,用手捏大腿,用小刀割自己身上肉,给慈禧分享疼痛。一日,慈禧外出,马车经过一段坎坷路面,为防止马车倾斜,他以身垫路基,胁受压大吐血,医治数月未愈。慈禧对他宠爱有加,信任有余。凡机密之事,肺俯之言,无所不知。慈禧对他甚是宠爱,亲称“小李子”,并给他取名“莲英”。不久,李莲英就担任了太监总管。被人们呼为“九千岁”,宫中尊称“李公公”,成为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

    第二天清早,雨停天晴,碧空如洗。慈禧在李莲英等太监宫女的簇拥下来到花园,一股清香迎面扑来,让人心旷神怡。见绿茵茵的花蕾完好无损,慈禧脸上像花园里正盛开着的菊花。当隐隐约约看见几个杂役、太监还在收拾床单、被子。她笑问道:“小李子,这是你安排他们用那些东西遮雨的?”李莲英道:“当时又是刮风又是下雨的,就马上想到只有让他们拿被子床单这些来挡风遮雨了。”慈禧满意笑道:“你这老袋瓜子还挺管用的嘛!”李莲英谦虚道:“奴才这都是向老佛爷学的呀!”慈禧道:“你真会办事也会说话,尽哄本宫开心。”李莲英道:“只要老佛爷整天心情欢畅,奴才就心安了。”

    慈禧兴致很高,边走边欣赏菊花道:“菊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根、茎、叶、花朵做茶喝,可以清肝明目,解气消热;干菊花哂干可以装枕头睡觉,还可以做成香包,菊花刚发的芽还可以做菜吃。”

    慈禧一边说着,一边走着。突然前面几个宫女“哎呀,哎呀”地尖叫起来。慈禧道:“小李子,你去看看她们叫什么?”李莲英大踏步走去,只见前面菊花丛里有个高出菊花杆儿下颌微动,眼圈血红,眼珠似铜铃凸出的动物,它体盘有斗篷般大,浑身苍色,疙瘩如黄豆,脚似婴儿手指,默默地盯着观花的不速之客。李莲英一愣,不由脱口而出道:“哎呀!好大的一只癞蛤蟆啊!”慈禧紧跟走来,好像没有听清什么,赶忙追问道:“你说什么,小李子,再说一遍,到底是什么?”李莲英双手比划道:“老佛爷,一只这么大的癞蛤蟆”。

    慈禧一听,脸色大变,喜相荡然无存。李莲英见状道:“老佛爷!别害怕,癞蛤蟆是不伤人的。”慈禧不悦道:“小李子,快!快!快快回宫!”说完,扭头就走。回到储秀宫,慈禧心事重重地对李莲英道:“你速派人叫恭亲王和醇亲王来,本宫有事要说。”

    恭亲王名叫奕訢(1833-1898),是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的异母兄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朝代。在晚清皇室中,他的文才武功、学识抱负首屈一指,在皇族中才能是公认的。大臣们私下赞誉他“有帝王之才,无帝王之命”

    醇亲王名叫奕譞(1840-1891),是道光帝的第七子,慈禧的亲妹夫,光绪帝的亲生父亲,他的胆略学识远不及恭亲王,但他为人稳重,平时不显山不露水。

    不一会儿,两王爷急匆匆从府中赶来。行礼后,慈禧赏坐。两王爷正危襟坐。

    慈禧道:“二位王爷,本宫今天一大早到菊花园赏花,见到一只硕大的癞蛤蟆。那么大的癞蛤蟆肯定是成精了,让本宫想起先皇先辈们悄悄议论的忌讳话。”

    醇王爷问道:“老佛爷,什么忌讳话?还这么神神兮兮的。”

    慈禧道:“听先皇先辈说大清从开国以来,辅君者都是妖怪托身,这些妖怪是熊、獾、狼、驴、猪、蠎、猴、玉面狐和癞蛤蟆,他们曾说癞蛤蟆精现形,大清将尽。”

    站在一旁的李莲英这才明白慈禧为什么快速回宫的原因。插话道:“老佛爷多虑了,这是凑巧撞上,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再说这也是迷信的说法。”

    慈禧打断李莲英的话道:“小李子,你别打岔!本宫要听听二位王爷怎么看待这件事。”

    “唉”恭亲王叹口气道:“臣也听先皇先辈们说起这些事,不过这是讳言,是不能外传的。”

    慈禧道:“既然恭亲王也听说过,那你认为呢?”

    恭王爷道:“臣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

    慈禧道:“是啊,抬头三尺有神灵,我们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大清王朝历经九代九个父亡子继到咸王爷由本宫的唯一六岁皇子继位,这本来就不是好的兆头,你们看,汉、唐、宋、明朝国运衰败时也总是后嗣稀少,不得不让小孩继位。本宫一直为大清江山担忧呀!”

    恭亲王道:“盛久必衰,衰久必兴,这是自然规律。”慈禧道:“话是这么说,但不曾想那儿不但是个短命天子,还是个绝代的皇帝,没有留下一男半女就死了,大清国从此父死子继帝系到此中断。本宫26岁守寡,38岁死儿,本宫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中滋味你们是体会不到的。当时溥字辈里没有合适的人选,本宫就让醇亲王的四岁长子载湉继位,比本宫那儿还小两岁,皇亲宗族有很多人反对,本宫背着骂名,一把屎一把尿的抚养皇上,现在总算长大了,也亲政了,但是本宫还是不放心啊!如今那怪物现形,本宫想起先皇先辈的讳言更是心惊肉跳。”

    醇亲王道:“老佛爷真是为我们的大清江山日夜操心、呕心沥血。”慈禧道:“这些奉承的马屁话就不要说了,本宫看这癞蛤蟆精现形可能真不是什么好兆头,现在国内刁民集会,到处暴乱,日本又在朝鲜滋事,本宫真为大清江山担忧啊!”说着,指了指醇亲王道:“皇上刚刚亲政,醇亲王要好好辅佐,你是总理衙门事务,要多观察国外势局,听李中堂说朝鲜有个叫袁世凯的人,壬午、甲申两次正确处置平叛,现在又提出让我大清国派大军常驻朝鲜总揽朝鲜政务,根除日本、沙俄等国对朝鲜的侵略野心,依本宫看袁世凯这个想法也是对的,只是南边的法国又在搞事端,李中堂的北洋水师又不能首尾相顾。”

    醇亲王道:“是啊,所以李中堂没有采纳袁世凯的建议,袁世凯在朝鲜坚定勇敢,虽然在某些方面做得过于激进,但对于朝鲜的时局把握得是十分准确的,是妥当及时的。”

    慈禧点点头道:“你要多留意一下袁世凯的进步,将帅必起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现在大清人才稀缺,不管是满人还是汉人只要对朝廷作过贡献的人都要重用。”接着扭头问恭亲王道:“恭亲王对朝鲜局势如何看呀?”恭亲王道:“臣闲居在府已经多年没有参政议政了,对国事、军事、政事臣不敢胡言。”

    慈禧道:“是不是因为本宫多次罢免你职位对此有意见?这里没有外人,本宫老实告诉你吧,朝廷里传言本宫与你有私情,你虽有开创新局面的万丈雄心,有大将之才,但缺乏左右朝廷政局的谋略和手段,以致大臣们对你有意见,不管你对本宫怎样,本宫对你怎样,本宫长期重用你朝廷有人会说本宫徇私情,本宫也是爱莫能助啊!”

    恭亲王道:“谢太后恩赐,臣如今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想安安稳稳、平平静静的安度晚年。”慈禧责备道:“那怎么行呢,作为爱新觉罗的子孙后代,作为大清重臣要以大清国江山为重,要能屈能伸,受点委屈算啥?大清国没有了,你我尔等那还能安度晚年吗?用的着你的时候本宫会重用的。”

    时值中午,二位王爷各怀心事回府。

    当夜,慈禧迷迷糊糊入睡。突然,她手颤抖,身微动,嘴张开,额头冒汗,侍候的宫女正要叫醒她。她突然醒来慌恐道:“好可怕的恶梦啊!”李莲英问道:“是什么恶梦使老佛爷如此害怕。”慈禧道:“又梦见一只齐本宫腰的癞蛤蟆,立在地上望着本宫。可能先皇先辈们的话要得到灵验。”李莲英劝慰道:“这是老佛爷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不要想得太多了。”慈禧担忧道:“这绝对是不祥之兆的梦啊!”

    李莲英道:“奴才明天清早去请同元道士,让他来为老佛爷占卦一下吉凶,老佛爷看如何?”慈禧点点头道:“很好,你就这么办吧!”

    李莲英说的同元道士住在京西白云观,这白云观原来有个同正的道长,身怀绝技。有一年,慈禧患重病,生命垂危,他一剂药方使慈禧转危为安。为感谢同正道长的救命之恩,慈禧拿出巨额资金将白云观修葺一新,并欲邀请同正道长进宫。殊不知,这同正道长察觉慈禧的用意后,将白云观托付给师弟同元看管,自己借故出游四方。这同元道士可没有师兄那样淡白明志,施善助人。相反,他仰慕仕途,攀附权贵,重名轻义,并不守道规,风流成性,常常干出一些鸡鸣狗盗之事。李莲英受慈禧嘱托,隔三差五地到白云观烧香拜佛,也常常向他打听同正道长的下落,同元非常嫉妒。一天,他脑子一转,主动和李莲英套近乎,拉家常,论道法,在李莲英面前有意识地吹嘘自己降妖伏法的本事,又故意让其他弟子们相互传说,当年师父仙逝时把全部道术仅只传授给了他和师兄。时间一长,日子一久,李莲英见不着同正却和这同元混熟了。一天,李莲英将同元引见给慈禧,慈禧见同元正值壮年,体魄伟岸,动了异性相吸之念,常常把他留在宫中。每遇慈禧头痛脑热,身体不适,同元就使出浑身解数,故弄玄虚,装模作样地做法术,设道场,驱鬼神,奇怪的是确也灵验,博得了慈禧的欢心,渐渐对同元深信不疑,言听计从。

    次日,同元来到宫中。慈禧躺在床上,闭着眼道:“本宫昨天清早遇见癞蛤蟆,晚上又梦见癞蛤蟆,今天身体疲软,四肢乏力,心慌脑胀,望大师行行法术,占占卦,看看是吉兆还是凶兆?”同元一听道:“老佛爷,有些事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慈禧道:“本宫这是白天遇见,晚上梦见,不得不让本宫提心吊胆,大师给本宫占占卦吧!”

    同元一听故做作态,摇头晃脑地从口袋中掏出两个羊角半边形的木块向空中一抛;拾起,再抛;再拾起,如此反复三次后。就扳着指头道:“老佛爷,昨天是辰日,属相狗、猪、兔的人梦见它九死一生,必大灾大难;属相龙、鸡、羊的人梦见它延年益寿,添福添禄,老佛爷是属羊的,是大富大贵的吉兆也。”

    慈禧一听,精神仿佛好了点,在床上挪了挪身子。这时,同元突然“唉”地叹气一声。慈禧慌忙睁眼道:“大师何故叹气,是此卦与本宫祸福相关呢,还是道观中缺金少银啊?请如实禀报,本宫自会决断。”同元道:“此梦虽是吉梦,但据贫道多年的破梦经验分析,感觉有人在窃视老佛爷的地位。俗话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是指小人,小人想占有本不属于他的东西。”慈禧“哦”地一声道:“大师说的也有一点道理,那大师给看看朝中什么人在窃视本宫的位子。”同元靠近慈禧轻声道:“这几天,贫道夜观天象,发现有百年不遇的天象出现了。”慈禧问道:“是什么天象?大师说说看。”

    同元道:“文曲星与武曲星争光夺辉。”慈禧问道:“这与本宫有关联吗?”同元道:

    “今夜贫道与李公公一起再观察天象,看后再告诉老佛爷。”慈禧道:“好,很好!一定要观察得仔细些啊!”

    正是蛤蟆一只起风波,崇拜迷信隐大祸。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