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归玉门关
字体: 16 + -

第3章 拜井取水

    “你个废物!两万铁骑不敌几百汉军?我看你是被天神吓破胆了!滚~”北单于愤怒地斥责着左鹿蠡王,其实他心里知道,这些年来,匈奴人早就对汉军闻风而逃。即使再多的将士,面对心中长久存在的恐惧,也会不战自溃。可是他不甘心,在他心中,西域只能有一个王,就是他——北单于!

    于是北单于又整顿军队,收拢牛羊,伺机再战。

    -

    转眼入夏,耿恭站在金蒲城的城楼上,大汗满头。这五月的骄阳,愈发焦躁,似乎在警示所有人,最炎热的夏季就要来了。

    耿恭回到营房,在屋外就听见房内的争论声:

    “如何不行?我们城墙坚固,粮食充足,士气高昂,他丑奴就是再来十次、百次,我们也不会退缩投降!现在你想弃城而去,莫非是怕死不成?”

    “怕个球!我是为兄弟们着想,此城无险可守,马上夏天就来了,饮水也是问题。如果不趁着匈奴人没来的时候撤出,等到再被围城,不用他们攻,我们就会被渴死!”

    “我们可以打井取水。”

    “打井取水?匈奴人从来不打井,你可知道为什么?我们挖的十丈深的井已经快没水了,过些日子,天气更炎热,你还要打多深的井去取水?”

    “那就打更深的井!反正不能弃城而去······”

    耿恭走进房内,只见张封穿着铠甲,叉着腰,背对着石修说着。而石修则在张封身后,紧皱着眉头,着急地看着张封。耿恭打断他们道:“好了,二位无需再争,我已决意退守疏勒城。此城依托涧水,背靠天山,城墙坚固,可据险而守。石修,从此刻起,派出的斥候一律回疏勒城,抓紧清点粮草,务必全都带走。张封,将此事速速传达全军,整顿队伍,清点兵器。望二位通力合作,务必留一座空城给匈奴,都回去准备吧,三日后动身。”

    “得令!”石修和张封听完,立刻对耿恭行礼应答,随后就各自准备去了。

    -

    退守疏勒城后,又过了两个月,北单于在大帐前看着面前个个精神饱满、手拿弯刀的大军,激动地说着:“儿郎们,我们是草原的狼群,大漠的雄鹰,天山的主人!我的勇士们,拿起手中的武器,去夺回丰盛的草场,去夺回神圣的天山,去夺回属于我们的荣耀!”

    “喔哦,喔,喔······”

    大军咆哮着,浩浩荡荡出发了。北单于望着马壮羊肥的大军,心中只想着,这一次一定要一雪前耻,战胜汉军!

    另一边,在疏勒城的城墙上,有斥候来报:“校尉,匈奴发兵数万,先头部队已达金蒲城,明日便能到此。”

    “再探!”耿恭没有多言,他知道将面临将会是一场比上一次更残酷的战争。如今的匈奴人,经过几个月的休整,一定万事俱备,气势如虹。不过好在,他已经与疏勒城的守军合兵一处,有千余人可用。

    黄昏时分,在营房里,耿恭对石修和张封问道:“二位可有破敌良策?”

    “如今匈奴人,与数月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马壮羊肥,无后顾之忧,所以必然士气高昂。”石修分析道。

    这时张封在一旁接过话:“既然如此,我们就挫其锐气。可派一支敢死队做先锋,与其先遣部队正面交战。凭环首刀之锋利,玄甲之坚固,出其不意杀入阵中,丑奴们必然恐慌四散。”

    “好!此举既能挫其锐气,亦能鼓舞我军士气,就这么办。张封,命你即刻招募敢死之士,让他们酒足饭饱,明日同我等一起出城杀敌!”耿恭对张封下令道。

    “张封得令!”张封答道,接着就出门而去。

    耿恭又转向另一边道:“石修,命你准备酒食,今夜我要犒劳敢死之士。”

    “石修得令!”石修的眼神里没有半分犹疑,纵然现在军中粮草不济,但他还是一口答应。因为他知道,这些将出城迎敌的将士们,明日将面对的是数量有绝对优势的匈奴铁骑。在重重包围之下,很多都可能回不来了。

    过了半个时辰,张封来报:“校尉,所有士卒均欲出城迎敌,没有一个愿意留下的。”

    “留下三百人守城,那些负伤未愈的,有残疾的,体弱的,不善于骑马的,都留下。”耿恭看着地图,没有转身,直接吩咐道。

    “诺!”张封听罢便匆匆出门。

    又过了一个时辰,石修进门说:“校尉,酒食已备好。只是······”

    “什么?”耿恭看着他,问道。

    “那些被要求留守的将士,在门外请命。”石修答道,眼中含着悲悯。

    耿恭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接着睁开眼,坚定地向门口走去。在门前,他看到将士们眼神中流露着不甘心,其中一人对他说道:“校尉,请带上我们吧!贪生怕死,不是大丈夫所为!”

    “是啊~”众人应和着。

    耿恭严肃地回他道:“谁说你们贪生怕死了?我大汉男儿,从无偷生之辈!只是你们若一起去了,谁来为那些战死之人带回家书?谁来守卫我们身后的家国,我们脚下的大汉疆土?所以,你们必须更勇敢地活着,守卫好城池,等回去的时候,带着所有人的家书,荣归故里!”

    听完耿恭的话,士卒们知道不可能一起出战了,便露出了悲伤的神色,纷纷低下头,甚至有落泪哭泣的。

    这时,耿恭见此状,接着说道:“不许哭!抬起你们的头,高昂地站在大汉的国土上,我们要骄傲的活着,光荣的死去!”

    “万岁!万岁!”众将士一边抬头高喊着,一边擦拭着眼泪,眼神中重新露出坚毅无比的光芒。

    第二日,如先前计划的,除了守城的三百人,耿恭领着其余将士,策马扬鞭,向着匈奴的先头骑兵,迎面直击。马不回头,人不歇手,直到队伍的最末端,才扯缰回身。这时只见匈奴的先头骑兵队,被耿恭之军,冲杀的四散而逃,溃不成军。耿恭命部队首尾相调,又冲杀了一次,接着头也不回地向疏勒城疾驰而去。

    等回到城中,清点人数,发现损失近半。耿恭登上城楼,看着远处的匈奴部队,已然七零八落,毫无秩序。遂愁眉暂舒,在心中默默叹道:“值了!”

    接下来的几天,匈奴的后续部队逐渐到来。但是听闻先前的战况,均不敢攻城,与耿恭的军队正面交锋。只得将疏勒城围地水泄不通,并且花大力气阻断了涧水。

    “什么?涧水断了?”耿恭吃惊地问着石修。

    石修无奈,着急地答道:“是啊,城中已无水可取,这可如何是好?”

    “打井,速速命人挖,挖十丈也得挖!剩下的水,先给挖井的士卒备着,其他人不得动用。”耿恭知道,在如此炎热的夏天,没有水,就等于死亡,而取水,只剩挖井一条路,于是赶紧命令石修道。

    三天过去,耿恭来到正在挖的井口边上,士兵们还有些精神头,正在各自忙着手中的活儿。耿恭问监督打井的石修道:“挖多深了?”

    “已有十丈。”石修答道。

    “土可有湿?”耿恭急迫地接着问。

    石修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无奈地摇了摇头。

    “备用的水,还剩多少?”耿恭皱着眉头问。

    石修接着摇头道:“已经没有多少了。”

    这时跟在耿恭身后的范羌说道:“校尉,我听说挤压马粪取汁,无毒可饮,只是其味道酸苦。”

    “顾不得苦不苦了,能活命就行。张封,你带些人,速去马厩,压取马粪汁。”耿恭吩咐道。

    “得令!”张封行完礼,就领着十数人向马厩而去。

    又过了两日,耿恭再一次来到井边,只见士兵们有气无力的抬着从地下取出的土,疲惫不堪。耿恭在背阳处,问着一脸尘土的石修:“多深了?”

    “十五丈。”石修用沙哑的声音答道。

    “还无水?”耿恭皱着眉头问。

    石修有气无力地摇摇头。

    这时,一位挑土归来的士兵,瘫倒在井口。耿恭赶忙过去,扶起士兵,见无知觉,便和众人一起,抬到阴凉处,命范羌道:“去,取些马粪汁来。”

    “已经没有马粪汁了,昨天开始马已经不产粪,今天早上所有马粪都已经挤压不出汁了。”张封束手无策、欲哭无泪,用沙哑地声音回耿恭道。

    耿恭听完,抬头眯着眼,看着天上流金铄石的太阳,叹道:“听闻昔日贰师将军李广利,讨伐大宛取良马归来,途中渴乏难耐,拔佩刀刺山,有飞泉喷涌而出。今日大汉仁德,天神必然明了于胸,岂会让我们走投无路呢?”

    耿恭心有不甘,于是整理衣服,向着井口跪拜,口中为将士们祈祷着:“请求神灵赐水,以慰大汉仁德,救我众士卒性命······”

    “来水啦!来水啦!”过了一会儿,只听井下传来兴奋不已又有些沙哑的喊叫声。

    方才还无精打采,甚至有些绝望的士卒们,听到这一声,纷纷跑到井边。从井里打起水后,纷纷欢呼雀跃,对在一旁含着眼泪微笑的耿恭高喊:“万岁!万岁!”

    待众人饱饮一顿后,耿恭对张封命道:“张封,现命你,领着众将士,在城楼上向下面的贼人扬水,让那些狗彘明白,他们是打不到我们的,因为我们有天相助!”

    “张封得令!”张封高声应答着,脸上笑开了花,随后便领着一众将士登上城楼扬水。

    匈奴人见到这一幕,感到十分意外。匈奴统帅面露惧色,对左右说道:“汉军有神灵护佑,我们一定赢不了这一仗,不可再继续下去了。”

    遂下令撤退,疏勒城之围暂解。

    烈日如火,旌旗欲灼,天山脚下守城郭。笑匈奴,死不足。

    昂头骄傲藐残虏,马粪笮汁才看清楚,忠,需硬骨,难,需硬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