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邪神传
字体: 16 + -

第2章 无忧

    张朝奉本想甩出第三下响鞭,就此结束今日的竞价会,没想到奇峰突起,又有人举手应价,不禁喜形于色,拍手道:“好,三千一百两!”

    杨起陆眉头微皱,轻哼一声,举起了手,道:“三千二百两!”

    “三千三百两!”丁瑜跟进。

    “三千四百两!”杨起陆咬了咬牙,又举起了手。

    “三千五百两!”丁瑜穷追不舍。

    ……

    几个回合下来,众人的目光都已聚在丁瑜身上,见他黄皮骨瘦,其貌不扬,头缠苍青逍遥巾,穿一件半旧的杏黄道袍,衣着打扮跟普通修士并无异样,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稀奇之处。不少人交头接耳,想要打听这少年的来历,但一直等到他和杨起陆合力将“火魄红莲”的价格抬升至不可思议的地步,仍没有人能够说出个究竟来。

    杨起陆却觉得丁瑜像是一块黏在后背的狗皮膏药,想用手撕却够不着,想甩也甩不掉。正懊恼时,却见丁瑜的小手又是一举,将“火魄红莲”的价格提高至四千两。

    四千两黄金,已相当于一座县城六年的税收,朝廷三万羽林军六个月的粮饷,丁瑜却仍旧若无其事地举起了手,看样子那怕再加一万两黄金,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杨起陆面沉如水,再也按捺不住,向站在身旁的老仆使了使眼色,示意他去打听一下丁瑜的来历。

    那老仆匆匆而去,匆匆而回,回来时看见杨起陆脸色白得像刮过的骨头一样,额上渗出一层细汗,想要举手出价却又犹豫不决,连忙上前禀告道:“打听过了,听万寿堂的人说,这小子叫做丁瑜,是老头子的徒弟,似乎晓得一点道术。”

    “老头子?”杨起陆眉峰一耸,问道:“可是那个住在城东无色寺的老头子?”老仆点头道:“没错,就是那个双脚残废的老头子。”杨起陆没想到丁瑜有这么大来头,吃了一惊,犹豫道:“他原来是老头子的人,这下倒有点难办了。”

    杨起陆虽是丰城人,但年少多金,风流倜傥,隔三岔五便会来无忧城逛窑子,坐烟馆,在酒楼听小曲,在赌坊中赌两手,这些地方藏污纳垢,人员复杂,消息最是灵通。杨起陆在其中待过两三回后,就已经对当地的头面人物了如指掌。

    无忧城的头面人物中好人不少,但恶人更多,而老头子正是专门整治恶人的大恶人。他来到无忧城的第一天,就将无色寺内的鱼肉百姓的恶僧杀死小半,赶走大半,然后在寺里住了下来。寺庙是僧人供奉佛像舍利、参悟妙法真如之地,而老头子出身道门,却一人独占无色寺,此举自然引起无色城内其他和尚不满,再加上被赶出寺庙的恶僧四处煽动,令得此后一个月不断有人来无色寺寻衅生事。这些人或是自恃本领高强,或是打算以多欺少,以为收拾一个残废的老人轻而易举,结果来者无一例外有入无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如此三番四次后,再没人敢走近无色寺,老头子就这样成了无色寺的主人。

    杨起陆知道老头子不但本领高强,手段毒辣,而且心胸狭窄,讲究睚呲必报,贸然对他的徒弟下手,实非明智之举。但这道果是他一心想要买来讨好意中人的,实在是志在必得,为搏红颜一笑,也顾不上这么多了。当下将举起一半的右手摆了摆,让老仆附耳过来,低声说了一句:“你去安排一下。”

    那老仆在杨府办事多年,老成干练,一点即透,一听杨起陆此话,就知道自家少主台面上争不过人家,便想在背后下黑手,当下点了点头,道了声“晓得”,正要转身出去安排事宜,忽想起一事,说道:“这无忧城是金钱帮的地盘,恐怕不好动手。”

    ☆☆☆

    无忧城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那时正值天下大乱,儒道释三教势如水火,乱斗不休。

    有道是神仙打架,百姓遭殃。这些儒生道士僧人虽然并非真的神仙,但修为大成之后,当真有移山倒海撒豆成兵的本事。无忧城正是因为道门的雪松真人和佛门的枯叶禅师在城外斗法,被两人术法波及,才会陷落深渊之中。

    深渊之下,水广鱼大,蛟蜃潜伏;深渊之上,泥沙俱下,巨石滚滚。眼看满城百姓就要惨遭不测。紧急过头,枯叶禅师耗尽毕生修为,结下法界定印,救下了满城百姓的性命,自己却被雪松真人的万剑化雷咒击中,当场化作齑粉。

    枯叶禅师虽已身死,但法界定印并没有失效。定印有如一双无形巨手,上挡泥沙巨石,下托城池于水面之上。无忧城虽侥幸得以保存,不过深渊孤城,阴冷清寂,实非宜居之地。劫难过后,城中大部分人搬到附近的丰城居住,但也有人故土难离,仍旧留在无忧城中。幸好法界定印有滋养万物的效用,即便深渊中难见天日,无忧城的树木仍旧郁葱如故,居民更是百病难侵,寿享遐龄。

    满城百姓一下子走了大半,剩下的居民将空出来房屋夷为平地,开垦农田,插秧植桑,这些地方虽然贫瘠缺肥,但因为法界定印的缘故,城内水稻一年三熟,桑树四季常青,棉花、甘薯、黄豆等农作物收成也十分可观,居民要做到自给自足,倒也不是难事。

    城中生活平淡如水,十年如一日,外边的世界却仍旧纷乱不休,三教大战旷日持久,有时三教并立,各自划地而治;有时儒家兴盛,统一中原,拥立朝廷,但没过几年,就被道佛两家合力推翻;还有时三教内耗严重,同时衰落,魔教乘机南下中原,引得神州陆沉,哀鸿遍野。

    乱世之中,人命如芥,不但平民百姓苦不堪言,就是三教中人也是危若朝露,朝不保夕,像无忧城这样的地方反而成了安居之所。首先是普通百姓逃来这里躲避战乱,后来城中传出谣言,说法界定印对炼气士的修炼大有裨益,于是三教中人纷纷来此定居,再后来连妖魔鬼怪也认为法界定印有滋阴补阳的作用,效果等同于日月精华,甘冒被城中炼气士收伏的危险,也要来无忧城分一杯羹。

    等到以禹山为首的道门平定了中原,结束了乱世,无忧城早已沦为藏污纳垢之地,三教九流俱全,牛鬼蛇神齐聚。城中各大势力犬牙交错,各种不见得光的勾当应运而生。黑店里下闷棍宰羊牯做香肉包子,赌坊内设局坑人放高利贷,梁上君子盗四出作案,采花大盗偷香窃玉,更有狐妖蛊惑男子吃其心肝,蛇精昼伏夜出吸人精血,直闹得城中百姓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直到十年前,江湖中突然冒起了一个大帮派,名为金钱帮,帮中弟子跟无忧城一般,也是龙蛇混杂,既有儒道释,又有妖魔邪,既有高风亮节之士,也有鼠窃狗偷之徒。当中最为神秘的过于帮主甘十娘,据说除了金钱帮少数人外,从来没有人见过她的真面目。外面传言说她丑如夜叉,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老太婆,又有人说她美若天仙,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还有人说她其实是不男不女的怪物,去到后来,花精树妖,禁婆狐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金钱帮既以“金钱”为名,自然生财有道,用钱有方。来到无忧城不久,甘十娘就花重金在城中高地买下一处院落,让帮中改建成店铺,起名“万寿堂”,对在宣称世间一切宝物皆可在店中买到。

    万寿堂刚开张不久,就有个二流子故意耍赖,来到店里说要买下皇宫里头的龙椅。那时万寿万寿堂的朝奉不姓张,而是姓赵。赵朝奉听完二流子的话,想也不想,就一口答应下来,并且向对方索要一万两银定金。那二流子不过是街边小贩,那里能拿出这么多钱来,最后事情只能不了了之。后来又有富人想在在万寿堂买延年益寿的仙药,赵朝奉回应道仙药可买,但要等百年之后才能炼成。那富人已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自然等不到这么长的时间,最后也只能败兴而归。至于其他宝物,万寿堂倒真能做到有求必应,什么九龙玉杯、珊瑚宝树、夜明拱璧、乃至东海的鲛人珠,梧桐谷的凤毛,翠云山的麟角,只要给足定金,少则十日,多则一个月,都能在万寿堂内买到。

    金钱帮表面上在无忧城做生意,暗地里在却用重宝贿赂城内的有头有面人物,借此笼络人心,又在城内暗处广布眼线,刺杀不安定的滋事分子。等到时机成熟后,万寿堂贴出禁令,宣布城内杜绝一切违法之事,杀人者须偿命,至于jianyin掳掠、伤人盗窃、欠债不还等罪行,则视情节而定,轻者削去一指,罚钱百两,重者斩去一臂,逐出无忧城。

    当时金钱榜已是无忧城第一大势力,正邪两道皆广有人脉,城内虽有不少人心怀不服,却也不敢公然反对。禁令贴出之前,无忧城是无拘无束的法外之地,盗窃抢掠是家常便饭,杀人放火时有发生,城内百业萧条,市面凋零,只能勉强维持居民的生活。禁令贴出之后,无忧城的面貌当即焕然一新,少了私斗仇杀,多了商家店铺,少了盗窃掳掠,多了画舫楼船。亭台楼阁凭河而立,里面笙歌流宴,莺语燕声,尽是活色生香。东西两市遥遥相对,人来客往,货如轮转,日夜无休。

    从两年前开始,金钱帮每月中旬都会在万寿。买家只要先付五百两银押金,就能在大会上争购心仪的宝物。

    历来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交易,都是卖家漫天开价,买家落地还钱,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得出买卖双方都满意的价格后,再一手交钱一手交物完成交易。如今金钱帮却让买家聚在一起,让他们对喜爱的宝物争相出价,最后价高者得,实在是别出机杼之举。

    拍卖会上卖出的宝物越贵,金钱帮的名气越大,慕名而来的富人越来越多,连带周边店铺的生意也兴旺起来。不少人认为当初那个二流子若能拿五十万两银出来,说不定真的能在万寿堂买到龙椅。不过旁人虽已确信金钱帮上下有通天彻地的本领,却也预料不到万寿堂有朝一日会公开拍卖道果。

    须知道果生于鸿蒙初辟之时,一气混成,融汇阴阳,攒簇三才,和合四象,囊括五行,却又无形无相,隐藏于天地万物之中,修士若是没有机缘,恐怕一辈子也难得一个,所以万寿堂要拍卖道果消息一传来,无忧城附近的修士自然蜂拥而至,这才有了今晚万寿堂的盛况。

    杨起陆虽知金钱帮势大,但料想无忧城龙蛇混杂,即便自己不出手,也会有人见财起意,铤而走险,倒不如来个先下手为强。况且事成之后,他人早已回到丰城之中,纵使金钱帮再手眼通天,老头子再心狠手辣,也奈何不了他。

    “一出万寿堂就动手!若那小孩识趣,肯乖乖交出‘火魄红莲’,倒不妨留他一命,若是他不知好歹,哼!”杨起陆说着,双眼寒光闪烁,横了一根手指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等‘火魄红莲’到手后,我自会向金钱帮的人交代。”说到这里,看见张朝奉催促修士们出价,忙不迭举起手,叫道:“四千五百两!”

    有了少主的保证,那老仆答应一声,自出去安排人手。这一主一仆虽压低了声音讲话,但附近坐着的都是有道行的修士,听声辨音,轻而易举。听见这两人密谋杀人夺宝,不少人都为之齿冷,只是碍于杨家势大,才敢怒不敢言。

    要知道杨家不仅是丰城豪门大户,还是有名的玄门世家,自杨起陆这辈对上六代,都有人成为名门正派的弟子,最近的一个,是杨起陆的二叔杨仲来,他七岁那年就被灵宝派的百炼道人相中,收作徒弟。来到这一辈,虽出了杨起陆这样的不肖子孙,但他的弟弟杨起时却是百年难遇的天才,论外貌,一表人才;论人品,文质彬彬,丰城百姓有口皆碑;论天赋,出类拔萃,比起他二叔有过之无不及,甚至有人称他为“赤眉道人第二”,假以时日,必能成为道家的顶尖人物。

    杨起陆是杨家长子,自然也曾学道修仙,事实上他的天赋并不算差,算得上中上之姿,但跟杨起时一比,却又差了一大截。一道寻常咒语,杨起陆要勤学苦练半个月才勉强掌握,杨起时只需两三日就能运用自如。在如此出色的弟弟身边作映衬,杨起陆自然而然对修道之事越发心灰意冷,去到最后终于弃道从商,跟父亲学习处理俗务,经营生意,好将来承继家业。他本来生性乖戾,只不过修道几年,将满身邪火压了下去。不再修习道法后,他便似脱笼飞鸟,漏网之鱼,一下露出了本性,在丰城一带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抑且杨起陆的妈母亲宠爱儿子却又爱之失道,对儿子从来不加约束,就连杨家的长辈要管教杨起陆,也要受她呵斥,长此以往,杨起陆越发肆无忌惮,终于成了丰城一大祸害。

    杨起陆望着老仆挤出人群,走出大堂门口,心中大定,正打算就此罢手,让丁瑜买下“火魄红莲”了事,转头瞥了一眼后方,看见丁瑜仍是面不改色地举手应价,心中蓦地腾起了恨意,当即改了主意,又举手出了两次价,将价钱推高了四百两,才觉得稍稍解气。他拿起筷子挟了一红烧肉吃了,想到这个半路杀出来的小道士即将钱财道果两空,说不好连性命也搭了上去,顿觉志得意满,伸手执壶斟满了酒杯,仰头一饮而尽。

    丁瑜出价五千两后,众人都以为杨起陆这次还会继续跟进,结果等了一阵,却听不见张朝奉应价的声音,举目望向台下,看见杨起陆又在饮酒吃肉,脸上一副漫不经心的表情,似乎对“火魄红莲”已毫无兴趣。坐在远处的人不知道杨起陆另有企图,以为这个丰城第一恶少就此认输,无不幸灾乐祸。

    张朝奉又拉长声音将“五千两”三字叫了三遍,见再没有人出价,于是高高扬起长鞭,重重击在地上。这声爆竹般的脆响,宣告了“火魄红莲”已归丁瑜所有,同时意味着今晚的竞拍卖会正式结束。

    张朝奉虽知“火魄红莲”定能卖出天价,但五千两黄金的价钱实在出乎他意料之外,他高兴得脸上放光,向众人拜了一揖,说道:“今晚多得各位道爷赏面,拍卖会才得以顺利进行。请各位投得宝物的买主来到台下,自会有人带你们去做钱货交割。没有买到心头好的各位道爷也不用失望,今晚我们万寿堂从丰城请来了最好的戏班,给大家演《白蛇传》,讲的是白蛇修炼千年,化成人形,与药铺学徒许仙一见钟情,结为佳偶,却惨遭和尚棒打鸳鸯的故事,各位道爷若是有空,不妨留下来欣赏。”张朝奉讲完,带着红玉走下了台。

    他刚下台不久,台上便响起密雨敲棚般的锣鼓声,十几个小孩不知从那里钻了出来,一个个穿着补丁连缀的猴服,脸上涂满黄红皂白的油彩,一直翻筋斗去到台中心。

    这是大戏开始前用来暖场的猴戏,猴子都是由戏班内还未出科的学徒扮成。只见他们有的缩颈曲爪,有的扒耳抓腮,还有的将戏台当成山谷,攀树枝,捉蜻蜓,抓虱子,左顾右盼,上窜下跳,当真是猴头猴脑,活灵活现。可惜修士们大多喜静不喜闹,所以未等正戏开始,大部分人已是意兴阑珊,纷纷离座而去。

    丁瑜气定神闲,安坐原位,等到人流散去,才慢悠悠地走到台下,那里早有一个侍女在等他。

    那侍女向丁瑜盈盈施礼,轻声说了一句:“公子请随我来。”便走在前面引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