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医生
字体: 16 + -

第四十六章,赵主任(上)

    fri jul 22 09:14:33 cst 2016

    张理军联合导诊组长柯欣在号上做手脚,每天都能分到一二个好号,业绩自然突飞猛,进一路领先。让原本打头的郭宏昌如梗在喉,坐立不安。

    郭宏昌岂肯罢休。

    尽管医院广告满天飞,病人并不多,医生也不太忙。病人一般都集中在上午,下午三点以后很少有病人来,各诊室,大厅,走廊,空空荡荡,医生们这时可以放松一下,窜窜科室,聊聊天。

    这天,郭宏昌就到三诊室找赵伟主任说张理军和柯欣的事儿。

    北方专科医院赵伟主任年龄最大,时年七十出头了,一头银发;职称最高,是正主任医师。

    赵主任已经退休十多年了,但退而不能休,还奋斗在临床第一线,朝八晚五,风雨无阻,长年不休息。只是人老了眼睛不济,像山泉一样总在淌水,眼眶总是红红的一圈儿,总像是刚哭过。赵主任手里长年捏着一个白手帕,时不时地擦一下眼角。

    赵伟主任是本地人,强龙不压地头蛇,郭宏昌凡事都跟他商量,跟他商量也不全因为他是地头蛇,还因为两人谈得来,时经常在一起聊天。

    赵主任是坐地户,眼眶子高,一般人不放在眼里,男科六个医生,他只跟郭宏昌聊得来。赵伟主任从不窜科室,每次都是郭宏昌来他的诊室闲坐,郭宏昌每次来赵主任就取个纸杯,捏一撮自备的绿茶,给郭宏昌泡上,两人喝着茶水,聊些闲话。其它医生来,赵主任顶多陪陪话,从不给泡茶。

    赵主任不吸烟,原本也吸烟,后来戒了。有病人送了成盒的好烟他就攒着,等郭宏昌来时拿出来,都是好烟,郭宏昌也不客气,给了就要,偶尔两人也出去喝几杯,一般都是郭宏昌请客,有时赵主任争着买单,郭宏昌总是不从:

    “老哥,你怎么还跟我外道。”

    赵主任也就不再坚持。两人都关心时事,喝着酒,讨论着国家大事,政治,经济,军事,医疗,教育,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被酒精点燃,说到痛心处长吁短叹,满脸的无可奈何。

    “来,干了吧,说别的没用。”

    曾经都是有梦想的人,有过五颜六色的梦想,几十年过去了,梦想在现实的沙滩上破灭,蒸发,只在心里留下一抹暗痕,是内心永不愈合的伤痕。

    张理军在号上做手脚这事,郭宏昌不能不跟他商量。得想个对付的办法,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赵主任退休前是一家军工企业医院的外科主任,想当年也是呼风唤雨的人物。赵主任育有一儿一女,在这一儿一女中,赵主任从就喜爱儿子,应了一句老话:指那块云彩那块云彩不下雨。

    赵主任疼爱的儿子不急气,反到是女儿为赵主任争了光。

    女儿留学加拿大,毕业以后择业定居了。儿子赵诚学业不好,也是自己太娇生惯养,打小就知道玩,滑冰、打台球、打乒乓球,样样爱好,就是学业不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赵伟主任动用老关系,请客,送礼,联系了省卫校。送赵诚在检验专业学了三年。卫校毕业后靠他的老面子,留在了厂医院化验室,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也差不了。

    时代在变,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年青人原本就不安分,爱攀比,看着别人抽中华,住大房子,开好车,赵诚也天天想着发财。这也不能怪儿子,他身边的同学,同事一不小心就发了大财。财大气粗,花钱如水,呼风唤雨地神气,岂能不让人羡慕?

    赵诚在同学的怂恿下动了发大财的心思,在厂医院没干上三年,辞职作了医药代表,往各医院推销一种抗菌素,赚中间的差价。

    儿子不务正业,赵主任虽然生气,却是儿大不由爹,再说,看看周围,以前根本就上不了台面的人,现在一个一个都一不小心发了财,现在什么都不好说,以前认为对的那一套,自己也正在一天一天被否定;以前认为不对的,大家都趋之若鹜;嘴上说的没人去做,大家都在做的从来不在嘴上说。以前看着啥也不是的人,一眨眼成了大款,活的光鲜亮丽,踏踏实实的人都不得烟儿抽了。

    世道变了,这好坏美丑的标准模糊的如北京的雾霾一片苍茫。就一样万众一心,众口一词:赚钱是硬道理,有钱就有一切,有钱杀了人也没什么,有钱是爷爷,没钱是孙子。所以,潮流如此,赵伟主任对儿子也只能听之任之:让他自己闯吧!

    赵主任还在位时,医疗行业有些关系,同学,同事在各医院都是业务骨干,有的还当着院长。儿子求到他时,他也帮着儿子疏通关系,请客送礼,把药卖进各医院。

    关系是关系,生意是生意,别人给多少回扣,咱也给多少回扣,关系只是块敲门砖,经营还是钱说话,无论是回扣经济,还是权贵经济都是一回事儿,反正没钱啥事儿办不成,有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儿子折腾了一阵儿,代理的几种抗生素卖得不错,段子说:三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场卖药的。

    一不小心,儿子赚了大钱,几年功夫就有了几百万家产。成立了公司,雇佣了几十个业务员,儿子换了大房子,买了好车,儿子每次来看他都给他带几条中华烟,几瓶茅台酒:

    “爸,以后抽好点的烟,毒小点。”

    “爸,再喝酒喝好的,对身体好。市场上的酒都是酒精勾兑的,喝不的。”

    这话赵主任听着受用。

    赵主任到是什么也不缺,但儿子送来的烟酒味道不一样。儿子成了有钱人,日子滋润起来了。赵主任就觉得儿子有胆识,比自己强。自己辛辛苦苦半辈子,日子依旧是省吃俭用,儿子小小年纪,开着豪车,住着大房子,花钱如水,对儿子有了几分从未有过的敬佩。

    钱是好东西,人见人爱,让人朝思暮想。但钱这东西是把双刃剑,对某些人来说,钱多了是祸害,是罪恶,甚至是断头剑。

    中国的生意经,就是关系经,关系搞好了,生意也就兴旺了;中国的经济,就是回扣经济,卖支圆珠笔都得回扣才能成交。也不是你给回扣就能成交,给回扣不过是潜规则,只有参加游戏的人才有需要规则,参加游戏的机会就得靠关系,因此得会搞关系,搞关系无非就是吃,喝,玩,乐,送。这套功夫练好了,关系就硬了。

    表面看花钱的都是生意人,掌权的被请,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花钱的赚钱了,掌权的享受了也收了回扣。要不然高铁的餐巾纸盒怎么能一千八百多块一个。

    无论是花钱请的还是吃请享受的,其实都是偷了东西的贼,不是偷了国家的就是偷了老百姓的,可这贼不同一般的贼,一般的贼躲躲闪闪,偷点钱,偷点东西,如过街老鼠,人见人抓,这种贼光明正大,道貌岸然,都是场面人物。

    虽然人人知道他们是贼,但人家就是天天开着豪车拉着小三风风光光地满大街转,经常在主席台上夸夸其谈,引经据典,义愤填膺,劝大家都别作贼。

    这事中国人都知道,谁也不说,不说不是不想说,是不敢说,说了就倒霉;在明面不敢说,在背地说,这是儒家的智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所以表面上恭敬,赞美,歌颂,赞扬,都是蒙人的,其实心里有谱,有谱是等着你倒霉时,大家就会揭竿而起,血流成河,还有满门抄斩。鲁迅先生曾经有过高度的概括,叫:捧杀和棒杀!其实最后的结果都一样,杀!

    这残忍的一幕上演了几千年,周期循环,往来不止,这不能不说是公开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