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医生
字体: 16 + -

第四十二章,迷茫的世界

    tue jul 19 07:05:07 cst 2016

    郭宏昌1986年医科大学毕业,服从国家分配,成为糖厂职工医院外科的住院医师。

    那时的糖厂是省内有名的大企业,工资高,福利好,年轻人结婚时都能分到房子,医院规模很大,能进这样的单位他很满足。

    那个年代,虽然物质生活清贫一些,但并不觉得苦。一切都由单位给你安排好了,你只管努力工作,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水平就成了。主任每天开早会讲的最多的是服务态度,要求对病人态度和蔼,认真负责。

    一般刚毕业的医生作住院医一到二年,郭宏昌因为工作出色,只作了半年住院医就接管病房,像阑尾炎,疝气一类的常见手术主任就放手让他主刀。有钻石精神,业务提高很快,曾经引得多少年轻人崇拜和羡慕。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资本,才追到了全院最漂亮的老婆。结婚前跟工会打个招呼,厂子分给房子,结婚两年后,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郭宏昌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一年,学成归来,普通外科所有的手术都能独立完成。

    一切都顺理成章,平平稳稳。渐渐地有了小名气,真正出名来自一个小事件。

    那年的春天,厂长的姑娘得了阑尾炎,普外科十多个医生,厂长的姑娘指名要郭宏昌给她作手术。这个主意是手术室护士长给出的,说郭宏昌作手术细致,认真,创伤小,像绣花儿一样,切口小,只缝三针,愈后几乎看不出来,不影响美观。

    所以厂长千斤就指定要郭宏昌作手术。

    那是个星期天,郭宏昌休息。那个年代一般人家里没有电话,更别说传呼和手机了。郭宏昌没在家,厂子里有车找上门来,郭宏昌媳妇说参加婚礼去了。厂长就派车满城挨个饭店找郭大夫,好在那年代饭店不多,能举办婚礼的饭店更是屈指可数,没太费周折就找到了他。

    郭宏昌端着酒杯跟一帮同学正喝到兴头上,听说是阑尾炎手术,不想就走,说我今天休息,我喝酒了,酒后作手术不太合适。是吧?

    厂长派来找他的人觉得有道理,回去汇报给厂长,厂长不敢做姑娘的主,问姑娘怎么办?换个大夫行不行?外科老主任技术多好呀,为什么非要郭主任作?

    姑娘问:“他喝多了没有?”

    跑腿的人说:“看样没多,说话挺清楚。”

    “那就让他赶紧回来,就说我求他了,就让他作!”

    郭宏昌进修回来后热衷于切肝摘脾,缝胃补肠的大手术,像阑尾炎这样的小手术基本都放给住院医师和实习生作,既然厂长千金点将,他也没办法,只好放下酒杯,回来作手术。

    他当时还没预见到这例手术会有非同一般的影响。手术虽然小,做手术的人不是一般人,是厂长的姑娘,而且是点名非他不可,这事儿就有了另一层意义。姑娘手术很成功,厂长姑娘很快痊愈出院了,郭宏昌就出名了,人要出名得有绰号,郭宏昌的绰号:郭三针。

    郭宏昌作阑尾炎只缝三针,而且是在皮下缝合,皮肤上不留黑蜈蚣一样的缝线疤痕。

    郭宏昌是个追求完美的人。

    凭郭宏昌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职业口碑,声名鹊起,年轻人难免轻狂,不知不觉有点志得意满。

    外科老主任退休后,大家都认为郭宏昌接班毫无悬念,老院长也多次暗示他,好好干!外科主任的位子非他莫属。

    人生十之八九是不如意。

    时光到了95年,改革的春风从南方吹过来了。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医院里没有耗子,能抓钱是好猫。医院产业化,市场化,经济效益成了命根子。各科室经济单独核算,开单提成,工资与效益挂钩。医生的个人收入差距拉开了,有的人一个月工资开到几千元,有的只开几百元,那时的郭宏昌对钱没有欲望,只想作个好大夫。

    郭宏昌虽然技术水平在医院里很有名,但在病人口袋里掏钱时手软,所以月月工资都在中下等。钱赚的少点他不上火,他很享受万众敬仰的感觉,走到那儿都有热情的笑脸。

    一次骑车去郊区看一个亲戚,半路自行车胎爆了,随便敲开一家农户的大门,主人见面就叫:郭大夫!非常热情,拿出工具,不用郭大夫动手,主人一会儿功夫就把车胎补好了,亲自给打足了气,主人手里忙着,嘴上说,自己家亲戚的病就是郭大夫给治的,夸郭大夫服务态度好,技术水平高,还非留郭大夫吃了饭再走。

    郭宏昌说,我去一个朋友家有事儿,有空再来,谢你了。有事儿去医院找我。

    主人最爱听的就是“有事去医院找我”这句话,觉得就这样放走郭大夫太过意不去,摘了一串房檐下的干辣椒挂在郭大夫的车把上。恋恋不舍得送郭大夫上路。

    有年夏天买了条裤子拉链有点短,就回商店换一条。到了商店门口,车锁出点问题锁不上车,抬头看见商店门口卖冰棍的老太太,说,你给我看一会儿,出来我买你两根冰棍。

    换完拉链出了商店郭宏昌不失前言,买了两个冰棍,吃完了交钱时,老太太说啥不要,说,你是郭大夫。你给我姑娘看过病,想谢你还没机会呢。

    事情很小,却很温暖。郭宏昌很受用。他因此觉得他的职业很崇高,他自己也很崇高。当年吃那两根冰棍的感觉比现在吃两条鲍鱼还有滋味。

    那是人帮人的时代,是情意浓浓知恩感恩的时代。

    而那个美好的时代渐行渐远,已经没有踪影了。

    黑猫白猫理论改变着中国,也改变了糖厂和糖厂的医院。赚钱是硬道理,抓耗子是硬道理,没人追究你的耗子是怎么抓来的?

    仿佛一夜之间,糖厂老厂长退二线了,医院老院长提前退休了,外科老主任也提前退休了。

    当时的口号是不换脑筋就换人,这茬人的老脑筋不好换,***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都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脑筋不是说换就能换的,组织只好换人了。

    让郭宏昌和全院职工意外的是:医院任命的外科主任不是郭宏昌,是外科谁都想不到的一位半拉子医生,但是个比较会抓耗子的好猫医生。新主任业务能力不如郭宏昌,但为人和气,不像郭宏昌清高,孤傲;新主任会捞钱,别看业务不好,敢闭着眼睛开大处方,每个月提成工资全科第一;会捞钱也不算什么,人家还会送钱,新院长打麻将少了他不玩,跟院长关系老铁。

    郭宏昌虽然业务一流,但为人清高,书生意气,轻视金钱,这就不合时宜。医院是福利事业时代,讲的是技术,服务;现在进入市场时代,就要讲经营,效益。郭宏昌被时代抛弃了,应了那句“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老话。

    郭宏昌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孤傲的个性让他觉得颜面扫地。

    郭宏昌辞职下海了。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世界变化真快,快得让你来不及就细想就随波逐流了。郭宏昌很努力地紧追时代,已经不是那个业务精湛,医德高尚的“郭三针”了,他成了私营老板相当欣赏的业绩“杀手”。

    郭宏昌的这段经历,只跟秦文汉说过,有一次喝多了,眼睛噙着泪说的,听得秦文汉心潮澎湃,也双眼含泪。安慰说:

    这叫时事造英雄!是金子放哪儿都闪光。

    郭宏昌说,狗屎!那来的英雄?我没见到英雄,只看见骗子。时事造骗子,今天你骗我,明天我骗你,就这么骗来骗去。不过,话说回来了,咱们也是机会难得啊,你想想,古今中外,古往今来,那朝那代像咱们现在这样,全国上下,遍地开花,成规模,成建制地在病人身上榨钱?!要是毛主席从水晶棺里站起来,得有多少人人头落地?哈哈哈――话说回来了,咱得感谢这些老板,感谢那些主管部门的领导,是他们给咱们搭了平台,咱们就好好唱戏吧,赚不到钱是自己没本事。赚到钱你就是英雄。

    秦文汉说你已经完成了华丽转身。我呀,还不知道行不行呢?

    郭宏昌说别怕,老天饿不死瞎家雀儿。人学好不容易,学坏快。

    秦文汉僵了眼神,一脸的迷茫。

    秦文汉佩服郭宏昌的医学理论功底,做事争强好胜,干什么像什么。要是有个好的平台,肯定是个优秀的外科医生,现在流落江湖,真是有点可惜了。

    两人闲聊时经常说起过去,以前在小的公立医院当大夫赚钱少,虽说日子过得清苦点,好像挺快乐,现在虽然赚钱挺多,钱都放进了银行,自己抛家舍业,吃食堂,住宿舍,像个流浪汉,四海为家,日子就有点不太像日子。活的盲目,活的空洞,活得天天得告诫自己,还活着。

    郭宏昌评价郑宪春,说:他们是主流,咱们是泡沬!主流可以明目张胆地赚钱,名利双收,泡沫只能偷偷摸摸捞钱。

    秦文汉说:“他没你赚得多。”

    郭宏昌说:“那他没跟你说实话呀,他们比咱们赚的多,各科回扣多。你是不知道呀,他们更黑,你上网看看,骂翻天了。骂归骂,人家是名正言顺。也不光医疗行业这样,其它行业也是半斤八两:修条路,就拼命收钱;治超载,目的就是罚款;警察抓小姐,抓了放,放了抓,抓抓放放发了家;移动电话设计个流量套餐,套餐里有十个陷阱,就是让你不知不觉掉进去;银行,变着法儿的扣你钱??????都是正规军,可以大张旗鼓捞钱,起码的职业道德也不讲了,有钱就是草头王。”

    人就是种说不清的动物。郭宏昌羡慕郑宪春是主流,名利双收;郑宪春羡慕郭宏昌轻轻松松赚大钱,南北通吃。

    都是既得利益者,却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有钱了,想法就多了。

    秦文汉想不通的是,现在都有钱了,却一肚子怨气,以前活的挺清贫,为什么会很快乐?

    这个世界很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