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医生
字体: 16 + -

第二十三章,机遇

    fri jul 01 10:51:31 cst 2016

    老孟的离职对秦文汉却是一次机遇。

    老孟走了,六诊室空置,需要补充一个男科医生。

    北方专科医院虽然广告满天飞,每个月广告投入都在一二百万,最多时每月投稿广告费三百多万。投入如此巨大,上来的号并不多;六个男科医生,每天每人平均不上五个号,也就是平均不上五个新病人。少一个医生,其它医生每天可以多分到一个病人。

    无论是林国龙还是医生们,都感觉“军膏”这行越来越不好做了。十年前,在报纸上打豆腐块大小一个广告,病人就排队,十年光景,被骗的人越来越多,媒体也时常曝光一下,这一行的内幕越来越揭开,上当的人少多了。

    虽然北方专科医院现在电视,报纸,电台全方位轰炸,病人还是逐年下降。

    病人在逐年减少,广告成本却年年上涨,无论广告费怎么涨,广告还必须打,如果不打广告一个病人也不会有。

    莆田系医院赔钱基本是赔在广告上,老板期望全方位广告轰炸后病人蜂拥而来,因为广告效果有二三个月的延时,一般作广告计划时三个月为一阶段。如果计划每月投入200万,三个月就是600万,广告打出去了,如果达到预期效果,收回成本,继续打广告进行下一个循环。如果病人没有预期的多,就赔钱了。

    但即便赔钱,广告也不能停,广告一停就没了病人,医院没了病人就得关门,只能借贷继续投入,直到负债累累,到了无法继续经营的时候,这时一般会引进资金,有一些大佬级的老乡会出资收购,资产核算后作股,原老板撤出,新老板接管医院,继续运作。

    在这个利益循环中,最赚钱的是广告公司和媒体,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一再限制医疗广告,却屡禁不止的原因。

    医院的生存靠病人,号少了,老板闹心,医生也不稳定。医生们聚一起就抱怨号太少,赚不到钱。

    孟长发辞职后,剩下的五个医生们松了口气,医生少了一个,大家每天可以多分一个多号,所以最好是别再增加医生。

    医生有医生的想法,老板有老板的算盘。

    老板林国龙有自己的打算,他不听号多号少这一套,他有自己的经营谋略,他有意控制医生每天只有三四个号,就像聪明的猎人从不让猎犬吃饱,饥饿的猎犬看到猎物才会眼睛发红,奋不顾身,这叫“饥饿激励”。

    每个医生号少一点,医生又想作业绩,想赚钱,就只能充分开发每一个号,就像啃骨头,无论你多饥饿,只给你一根骨头,你肯定啃得干干净净,不糟蹋每一丝儿肉。

    医院每周都举行经营会议,分析病人状况,收入状况,广告得失,内部运作上的不足。

    在每周举行的经营会议上,林国龙毫不掩饰地说,一定要充分开发每一个资源,每个号都是花钱请来的,开发不出来就是浪费。你们大胆地干,出了事医院担着,没你们的事儿。说白了就是:你们放心大胆抢钱,出了事儿我负责。

    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下,林国龙不会让诊室空着。

    那天孟长发提出离职,下午结完账,估计还没离开诊室,林国龙就调出电话薄,挑选了几个以前认识,“作业术”上乘的男科医生,一一打通了电话。

    先是嘘寒问暖,继而试探能不能过来帮帮忙,这边号很旺,需要你这样的人手,赚钱当然没问题,肯定要赚钱的,咱们出来干嘛呀,不就是赚钱吗?

    林国龙关了办公室的门,打了一上午电话,谈了七八个,结果一个也没谈成。人家不是现在待遇挺好,不想立马换老板,就是有其它理由暂时来不了。

    放下电话,林国龙气得直骂,不用人时毛遂自荐的电话不断,现在急着用人了,个个都挺拽!有点生气,决意不再打电话了,这个老板当的,事事都得求人。

    气归气,人还得找,想起郭宏昌,让他帮忙给找一个。

    郭宏昌接了电话心里一动,说,还找个啥?我看秦大夫就行。要过年了,不是跳槽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太好找人。

    其实郭主任早有预谋,一直在等机会。

    秦大夫?……他,他能行吗?林国龙语调迟缓,每个字都拖了长音。

    秦文汉给林国龙的印象是瘦瘦的,高高的白面书生。当初,郭主任把他弄来当医助,林国龙就知道一定有特殊的关系,所以留意了一下。感觉这个人的气质不错,有点专家的派头,未语先笑,有亲和力。这么短的时间就让他接诊恐怕不行,但郭主任力保,不答应就卷了老郭的面子。看老郭的面子给他一个机会,真要是不行再说。到那时老郭也说不出啥了。

    郭主任这么用心帮一个医助,一定是无利不起早,这个面子不能不给,手握着电话,心里已经盘算好了。只是想慢点说出口,这事不能太痛快就答应了,做个人情给郭主任。

    郭宏昌口气很坚决,说,我看行。他是科班出身,三证齐全,悟性挺好,一点就通。我带了快一个月了,让他试试看。

    郭宏昌极力推荐,也是提醒林总,你得给我个面子。这是我带的学生,不管怎么样都应该给机会试一试。

    其实明里不用说,潜规则大家都懂,这个圈子是不轻易带人的,既然带了就一定有关系,有利益,利益需要平衡才能维持这个圈子发展,扯别的没用。

    林国龙心照不宣,但人情要做足,看郭主任有点急了,说,好,听你的!你看行,那就差不多,名师出高徒呀!呵呵……行,那就让他试试。那待遇怎么给?你是他老师,最了解他,你拿个意见吧,我听你的。

    老总这么给面子,老郭也出乎意料。说到待遇他一时不太好开口,顿了一顿说。

    林总,你看这样行不行?……三千起,三五提。不保。看看再说。怎么样?

    这个待遇不高,在北方专科医院可以说是最低的。

    郭主任也生怕秦大夫不行,要价太高压力太大,作不长,干不了几天就让老板炒了,他走得太早对自己也不利,女儿上学的事还没着落呢。手里攥着他,就牵住了郑宪春,牵住郑宪春就攥住了省教委的张磊处长。女儿上个好点的大学的希望就寄托在张磊身上了,想到此,开出个低价;对秦文汉来说,现在不能考虑赚钱,得先有练手的机会,能争取到独立接诊的机会就是最大的胜利。

    郭宏昌出道十几年,用过的医助上百人,这是第一次真心带学生,也是真心想帮秦文汉。

    学生想做一个真正的男科医生,光看是做不成的,必须亲自做。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郭宏昌真心帮助秦文汉也不是说秦文汉有多好,他多喜欢秦文汉,原因在女儿上学的事儿上,他带秦文汉成男科医生,郑宪春将来帮郭宏昌的女儿上个好大学,这是当初酒桌上谈好的。现在郭宏昌一定要提前完成承诺,将来跟郑宪春谈女儿的事就有了底气,女儿是郭宏昌唯一的牵挂,为了女儿让他做什么他都愿意。

    所以,把握住孟长发辞职的机遇,把秦文汉及时推上去,只要自己在身边,可以随时指导,让他边接诊边学习,这样提高才更快。也就是郭主任,别人根本没有这个面子。

    机遇来了,秦文汉现在必须披挂上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