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江湖
字体: 16 + -

第15章 茶楼听戏,多少悲凉英雄意

    天下大势,自来由能掌控的人掌控,百姓无非柴米油盐的过着每一天。

    钦宗四年,元月初三,种大帅无医而疾,举国皆悲。宫中传言,种大帅听闻皇帝三日后处斩大将军后,大悲恸,吐血身亡。

    命数使然,钦宗自毁城墙。是夜,我倚楼望月,见大宋帝星时隐时现,辅佐星也接连陨落。北方紫薇气象宏大,大有君临天下之意。早间起床,便听闻种大帅无医而亡,默默一叹。寻了些吃食,便漫步繁华京都。

    白天的开封城与昨夜的璀璨灯火又不相同,古老的城墙巍峨伫立,护城河静水不语。街道上人来人往,却面无喜色。连叫卖的无精打采。全没有“天下第一城”的繁华热闹。或许正因为静谧,我才隐约间听远处有琴音传来,还伴有咿呀之声。

    左右无事,索性随着心情,寻声而去。

    声音是从一座不大不小的三层茶楼传过来的,茶楼古朴,是盛唐时期的模样。门口的古老石狮子,已被风雨磨平了棱角。我依着声音上了二楼。戏子正咿咿呀呀,看客也拍掌叫好。寻了了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茶,听着戏,闲散度日。

    来往听戏的多江湖中人,虽非名动一时的巨擘,也算是上得了台面的。认识的微微点头致意,不认识的置之不理。各自喝着茶,听着戏。

    “两位客观楼上请。”小人热情的指引道。

    抬头望去,却是两位年轻的姑娘,站在前面的那位头戴白色面纱,仙气出尘。后面那位一袭红装,不是金陵城的秦明月又是谁?心里微微诧异。秦明月显然也是注意到我,附耳在身前女子。女子也是抬头向我望来,莲步轻移。

    “大师,可否借座?”声音若空谷幽兰,自含暗香。

    我微微颔首,示意请坐。

    两人依次落座。“金陵城一别数月,大师依旧这般潇洒红尘,不知可否还记得奴家在金陵苦苦等候啊?”似嗔还喜,似骂还笑。我却是难言已对。

    “明月,不得无理,大师世外高人,容不得你玷污,况且于你,于映月楼都有大恩。”白衣女子不怒自威。

    “喔,是,姐姐,大师方外高人,定不会与我这俗人计较的。”

    “你说是罢、大师?”说完,还向我眨眼嬉笑。

    “无妨,秦姑娘天真浪漫,人间难得。”我也是诧异,初见秦明月时,虽为风尘中人,却无风尘。处事果决。怎么今日再见,却是这般小女儿作态?真如师傅戏言“这世间,唯有女儿心难猜,比佛祖的真经还难。哎。”

    三人沉默不语不提,只说那戏台上正唱到岳元帅率军抗金,收复河山的那段。听者纷纷拍案叫好,又感叹今时今日的大宋河山,无人守候。

    “大师,可否听闻钦宗明日处斩宗泽大将军的消息?”白衣女子故作疑虑地问道。

    “嗯。有所耳闻。”我喝了口茶,淡淡道。

    女子酝酿一阵又问道:“那大师怎么认为?”说完为我添了一杯茶水。

    略有迟疑。转头看戏台上已经演到秦桧陷害岳元帅,听者多咬牙切齿。回头对女子言道:“大将军非是岳元帅,此事或有可为。”

    女子欣喜,“谢大师解惑。小女子有事先行一步。”起身,抱拳。

    “嗯。”依旧看着戏台上人物变换。

    初四,黄道吉日,百无禁忌。开封的天气却反复无常,晨间还有阳光斑驳,越近午时乌云渐起,天空晦暗,气息低迷得让人窒息。开封街道上少有行人,冷清异常。

    我徐徐向着东门走去。虽未至午时,却早已人山人海。偌大的东城门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行刑台上,唐恪正襟危坐于监斩台,四周重兵把守,飞雀难进。围观百姓暗暗伤心,人心离散,默默惋惜。

    “午时已到,带人犯。”唐恪高声喊道,似乎是吩咐军士,又似乎是对着围观百姓.....。

    不一会,押解大将军的囚车便缓缓驶来东门,押解囚车的却是那金陵城的城主韩统。朱红色的铠甲,趾高气昂。囚车内的虽然大将军面色苍白,但好再看不出遭了什么虐打,想是大将军位高权重,虽为阶下之囚,却稍留有体面,只是没了平日里扬鞭天下的无敌气概了。想是大将军位高权重,四周百姓见此又是一阵叹息,只恨朝庭无眼。

    囚车方至刑台,便有军士前去打开车门,搀扶大将军上邢台。作为大宋军士无敬畏大将军的,虽逢今日落难,军士也未曾有一丝轻慢。骑在马上的韩统却是不乐,扬起手中的马鞭就像那几个军士抽去,鞭风破影,只抽得一个最近的军士踉跄倒地,其余几人敢怒不敢言。大将军见罢道:“众将士有心,这几步还勿需搀扶,以后定要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言罢,慷慨从容地走上邢台。

    时光过隙,日正午时三刻,天空逾暗。

    “午时三刻已到,送宗将军上路。”唐恪丢出一张令牌,随口说道。

    令牌落地,掷地有声。

    只见行刑的大汉一口酒喷在他那杀气森森的大刀上,目似铜铃,双臂前后摇动。围观百姓早已心死如灰,不忍再看,纷纷低头叹息。围观的军士更是心冷麻木,面有哀容。

    仰刀。奋力砍下......。

    仿佛有仙音自云外而来,一声琴鸣划破寂静的天空,阳光瞬间倾洒。音色迷幻,如痴如醉。

    几道人影随音而至,几个转眼就已经给大将军除去了身上的枷锁,转身欲走。

    “来了还想走吗?呵呵。”一声冷喝惊醒众人。只见四面八方人影闪烁,马蹄阵阵,瞬间将大将军一行人团团围住。说话的正是那大将军的宿敌,金陵城主韩统。

    原来,唐恪知道大将军在民间显有声名,这次定会有江湖中人前来相救,于是早早就命韩统埋伏了一批杀手,钦宗也命身边的老太监跟了过来,也备万全。料敌人虽然不错,却不知敢来京都劫囚的岂非是一般的江湖高手?技艺非凡不说,生死也早已置之度外。

    大将军也非顽固不化的愚忠之人,见一众素昧平生的英雄好汉冒死相救,自己也是感动不已。待除去了身上的枷锁镣铐,在地上摸起一把砍刀转身加入了战斗。

    劫囚之人虽然只有三人,但在大将军加入战斗后也是压得韩统等人节节后退,死伤惨重。那高台上的唐恪见此焦急地对身旁之人耳语。仔细看来,不正是元旦当夜护卫钦宗的老太监吗?

    那老太监站起身来。轻身一跃,向着厮杀的人群扑去。

    “宗泽,可敢与某本公公一战。”老太监对着厮杀正酣的大将军喊道。

    “有河不敢?还请高公公指教。”语气虽然谦逊,却也狂傲不羁。

    二人恐伤及无辜,双双犹如飞鹤般掠上东门的城墙。二人俱是当世顶尖高手,还未出手气机已锁定上空,有些气弱的百姓或已觉得天空在渐渐变暗。

    卜一出手更是风云流动,大将军一把砍刀在手犹在滴血,老太监红光满面,聚气于十间。城楼上的旗子无风乱动。大将军招式沉猛如山,大开大阖。老太监气若游丝,食指‘戳,’‘点,’‘弹,’‘抚,’....。气息绵绵不绝,如小溪潺潺。一时,刀光闪耀,指影纷飞。二人都是酣然一战,不留后手,打得亦是难舍难分。

    大将军又是一刀斩下,沉如沧海怒号,老太监却是不慌,右手如拈花,左手再聚真气向大将军胸口拍去。刀光扑面而下,映出老太监阴寒的目光。眼见这刀光一闪,却是被老太监右手死死掐住,止在了离自己心口半寸的位置。

    掌未至,掌风先到,一股冰冷阴寒的气劲直击大将军胸口,大将军见自己的雷霆一刀不但被老太监一手掐住刀锋,还能反手一掌,既赞对手技艺高绝,又叹自己太过急于求成。右手忙聚真气,迎上一掌。

    “呀!”一声强忍痛苦的呻吟,在寂静的人群中,异常清晰的传入我耳中。不知为何人群虽静,我也相隔甚远,这一声为却如此清晰?如此感同深受?声音似曾相识,又似曾早已映在脑海。

    寻声望去,原来高台上劫囚的三人已被源源不断来增援的杀手团团围住。那三人皆已负伤。

    “原来是‘七绝’中的‘棋‘琴’‘力’三绝?难怪敢有恃无恐的来开封城劫囚。若非皇上英明,和宰辅的恰当布置,说不准还真让你们给把人救走了。只是眼下嘛,呵呵。”说话的正是那韩统,语言轻蔑。

    闻听韩统之言,心里一震,仔细辨认,果然有一僧,一道,和一位女子。那和尚道士确是我在泰山所遇的故人,女子也似有熟悉。三人来时皆做过装扮,黑色劲衣,头戴斗笠,以黑纱蒙脸,只是此时斗笠被砍得粉碎,面纱也不翼而飞,难怪韩统能道破身份。

    三人轮番久战,早已气力所剩无几,而敌人虽死伤数十,却越聚越多,而活下来的无疑全是高手。如今被团团围住,真是插翅难逃,三人又以那位女子伤势最重,左肩似被利剑所伤,黑衣被染湿暗红。

    “你们一个老道一个和尚,死了也罢,只是可惜了这秦楼主这般花容月貌,今日就要玉损香消了。哈哈哈哈。”韩统如胜券在握地大笑,目光更是肆无忌惮地在那女子身上乱瞧,言语轻佻,面露饥馋。

    和尚道士见此早已怒不可遏,苦于女子伤势不得发作。女子更是如见苍蝇般厌恶,秀眉微皱,气若寒霜。

    “大哥,二哥。今日想活着离开怕是难了,为今之计只有救得大将军,大宋百姓才有希望。小妹伤势最重,就留下断后,你们二人速上城楼,会和大将军出城去。”女子显然经过深思熟虑,才对身边快速说道。

    “呵呵,死到临头还想着以一换三?今日你们四人就是插翅也难逃。”韩统言语戏谑。

    “上,生死勿论,论功行赏。”

    身后一群江湖高手闻言俱是目光贪婪,本就是一群唯利是图之人,自恃武艺,在江湖中无恶不作,声名狼藉,人人得而诛之。被韩统以重金利益而收买,做了唐恪,韩统的爪牙,供之驱使。

    清尘与了智听闻女子所言,又见一群饿狼渐渐逼近,虽然知道再难有两全其美之法,却也不愿弃女子独自逃走。

    两方再是交手,纵若三人武功高强,也难敌人多。三人被团团包围,圈子越来越小。和尚拳掌交加,挡去了大部分的攻势,自己身上却是伤痕连连。在和尚掩护下,道士一柄拂尘剑神出鬼没,连杀数人,却仍止不住人心的贪婪。女子见两位义兄不愿舍弃自己而去,又是忧心,又是感动。唯有祈祷大将军能脱离险境。

    三人渐渐被逼在角落,城墙上大将军和老太监也是难分高下。

    我随即聚气提身,向高台纵去。擒贼先擒王,眼下唐恪手底下收买的高手正在围困三人,自己只有几个兵甲护卫。我打定主意一击而中,他却老神在在地坐在案桌上一边饮茶,一边观看两方战斗,不知大难临头。我飘然而至,一瞬制住了那几个兵丁,唐恪方才惊醒,茶碗在手中摇晃得叮当直想。我一只手像提狗一样捏着这当朝宰辅的脖子,唐恪早已战战兢兢,又被捏了脖子,双眼望天白翻,口不能言,只是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全没了平时高高在上的宰辅模样。

    “都住手,如若不然,这狗官的命就不保了。”我大声对韩统一众人说道。

    果然,在听得我言后止住了厮杀,纷纷转头向我望来。见他们的‘衣食父母’在一个和尚手中,只得望向韩统,以求指示。三人见是我,俱是面有喜色。

    城楼上的两人见下面情势陡然变化,双双收手。韩统见众人望向自己,暗想: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城主,今日若保了唐恪性命,放走钦犯的罪责自己也担不起;若不顾唐恪的性命,莫说皇帝会有重罪,便是巴蜀唐家,自己也难招呼。一时左右为难,只得望向老太监,寻求主意。

    老太监本是从小照顾钦宗之人,最会揣摩圣意,今日又被钦宗派来与唐恪一同监斩大将军。今日之事,也非得他方能下得了决断。

    只见那老太监先是闭目思索半晌,再是一眼阴沉的望着我,缓缓道:“放人。”又转身对大将军低声说些什么,只见大将军从怀中摸出一个半掌大的布包抛给老太监。

    韩统众人听闻老太监所言,只得依做。忙裂开包围,三人俱是精疲力尽,道士搀着和尚,纵身一跃,三人已攀上了城楼,站在大将军身后。

    我见四人已脱离包围,便一手提着唐恪,双脚用力一跃,几步间也到了四人身旁。俱是故人重逢,在此危急关头,也来不及问候。

    老太监见我一手提着唐恪,还能纵身数十丈,更是全神贯注得盯着我。

    “你们去城外等我,我随后便至。”我对大将军四人道。

    四人知晓我手中有唐恪,又身怀武艺,也未迟疑便纵身向城外掠去。见四人已经逃脱了追捕的范围,笑着对老太监说道:“怎么?要这狗官的性命?来我手中取呀。”说完提着唐恪也向城外跃去。留下一众傻眼。

    老太监气急,也来不急吩咐韩统等人,双脚如风向我追来。眼见老太监身影将至,忙一掌把手中的唐恪用力向后推去。

    一声闷哼,显然唐恪被我一掌震得不轻。老太监见我将唐恪推来,身形一滞,以柔化刚,将唐恪身上的劲道卸掉,自己也只得提着唐恪向地面落去。一场劫囚总算有惊无险。

    “莲生大师,今日多谢出手想救。”率先开口的是却是清尘,和尚在一旁闭目打坐。女子也有所思将军却是沉默不语。

    “道长无需感谢,此地不宜久留,追兵将至,我们还是先走远些再说。”我道。

    四人也知如此,忙搀着和尚,又是一路疾奔,索性都是身负绝学,在天黑时,已经在了信阳城渡口。五人稍作乔装打扮,在酒楼用了饭,寻了一间干净的客栈休息过夜。

    “大将军,初见你时,还是千军之帅,怎么今日却是阶下囚?”我边喝茶边调笑道。

    大将军一阵无语:“大师莫要取笑宗某,有心报国,却是报国无门啊。”说完一声长叹,一口饮尽碗中的酒。

    我们闻言,也是一叹。五人聊至半夜方才各自回房休息。

    原来,那女子正是当日在茶楼所遇的故人,也就是映月楼的主人,‘江湖七绝’中的‘琴绝’秦秋水。于初二听闻钦宗三日午时处斩大将军,忙忧心急急地赶赴京师打探消息,以设法相救。也就是戏楼相遇。

    再后来,又遇到同样因此而来的清尘和了智。三人便计划了今日的东门劫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