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雪
字体: 16 + -

第2章 下山少年

    城衙门里衙役全身兵甲,钢刀出鞘,将少年与道士团团围住。

    一个县城里衙役竟然是战场兵丁打扮,那出鞘钢刀上折射出云雨过后烈阳,杀意四起。

    领头之人正是那朴刀汉子,他的目标全在那个穿着黄白交织道袍的少年,目光如恶狼欲食。

    与少年站在一起的还有一个中年道士,他闭上了的眼已经睁开,有些慌乱,没了之前的随意。

    至于那位未语先笑,腰里别着朴刀青年,已经不见。

    村正抿了抿嘴,正想说话。

    少年却不知所以。

    为首朴刀汉子先声夺人:“你可是秦人?”

    少年茫然点头。

    “来赵做甚?”

    少年摇头。

    “拿下!”

    四周七八人钢刀直指,齐步挺进!

    衙役身后传来一道声音,很苍老,有些愤怒。

    “有!”

    这是村正的声音,只有一个字,安静肃杀之下,如刚才消失的雷鸣。

    莫名奇妙的字,莫名的人,可所有人都回头看着那个全身气力都用在那根木棍上的老村正。

    老村正深吸一口气,这才缓解了些刚才过于激愤的情绪,雨水过后的气息很舒服。

    “村子里吃食不会少的,只要郎君真有本事赶走那偷走孩童的妖鬼,事后定还有重谢。”老村正边说着话,边迈步穿过衙役,衙役手里的钢刀也让开了些。

    那朴刀汉子转过身看着村正,正想说话,又被村正给抢了先:“县府大人不管,老朽请人难到还不可吗?如任由那妖鬼作祟,我泯浊村将无后,原本百户大村,指不定以后没落。试问各位,你们谁家与我泯浊村无亲事,谁人不是农人养活!”

    朴刀汉子讪讪有些不敢答话,只是连他也不知道何时,未语先笑的青年走到了他身旁,对着老村正抱拳一礼,微笑道:“这人只怕是秦人细作,如今秦赵交战,如果放任其离去,会死更多赵人。”

    “放屁!”老村正肩膀有些抖动,他紧接道:“这少年是道士,哪是什么细作。之前听闻他是山上下来的。”

    朴刀大汉瞪了一眼少年,插嘴说道:“你说他是道士,可曾见过他会术法。”

    老村正有些无奈的看向少年,又看了看少年身旁的中年道士。他身旁的其中一个汉子立刻挺身而出,言道:“他会三符!”

    另一个村里汉子大声:“对!”

    青年人微笑道:“那就试试!”

    青年人手别在腰间朴刀上,只要他愿意,刀随时可出鞘杀人,他眼里的冷漠和脸上的笑容都那么明显。

    青年人先冲着中年道士说道:“请仙师做个示范。”虽是请,可无半分诚意。

    中年道士也不见怪,他立刻拿出了一张黄符,口中念念有词,而后三指一捻,火从手指间出,黄纸符燃!四周赵人皆叫好。

    青年人走到少年面前,说道:“到你了。”

    少年看着青年人,他脸上的笑意很冷,被人团团围住有些热。他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知道自己是秦人的,又为何赵人一定杀秦人。

    听了这话,他明白,如果不按他们所说的,那他将会被青年给劈了。

    他从竹箱里拿出朱砂,然后又拿出一根毛笔,接了些雨水,将朱砂调和。他做得一丝不苟,与这里人心跳动似鼓,钢刀出鞘如虹,显得格格不入。

    待笔毫沾朱砂饱满后,他右手拿笔,左手为符。笔毫触左手,掌心微痒,心境平和。

    中年道士看着这一幕,他刚才捻符手指在大袖中停下。

    青年人则看得脸上笑容渐止。

    老村正眉开眼笑。

    符完笔停,少年左手手掌里赤红一片,他看了看四周,最后目光落在老村正手里那根在路边捡来的树枝拐杖。

    少年走到老村正面前,对着施了一礼说道:“借村正拐杖一用。”

    老村正闻言送出,送出拐杖同时,他的身子挺直了些,原本就不用拐杖的,只不过来县城里办事,有些乏了。

    少年拿走木棍拐杖,将他立在泥地里,很容易就插了进去,接着左手对着木棍隔空一掌,木棍燃起了火,这火是少年手掌拍向所在,他手掌朱红符文消失。

    没有中年道士那种念念有词,没有他那云淡风清。少年做得很认真,这认真让所有人都有些说不上来的怪异。

    中年道士走到还在燃烧的木棍旁,鼻头用力嗅了嗅,除了木头烧出的柴火气息,并没有磷粉味,他又看向少年用过的那支笔,心中立刻释然起来,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是同道中人,那道士自然也就心境平和了些。

    木棍依然在燃烧,很多人看过后就不理会了,他们都盯着那个让木棍燃起的少年。

    老村正走到少年身边,对着青年人说道:“这下可有话说。”

    青年依然微笑道:“他是秦人。”这一点少年之前已经承认,也正是这一点,所以他才是这里所有人的敌人,秦赵正在战场上。

    老村正喝道:“那又如何!俺村子里来过几个和尚道士都没得办法,最后都死了,俺看这少年还行。”

    听了这话,青年不在说话。老村正的意思,如果能解决村子里的事最好,解决不了,那就代表着也是一个死字。

    青年人不在说话,退了一步。那个朴刀汉子却走了出来,他盯着少年,又看着老村正说道:“不行,这事县府大人有令,命我拿他。他是秦人!”

    汉子说完走到少年面前,一把将他推开,直接翻起了少年的竹箱。

    少年跌坐在地,他看着汉子,依然不知所措。师傅说过,下了山,他就是秦人,他要去秦国找父母,从未见过的父母,不想这一路走来,竟然到了赵国,他不明白秦赵为何打仗,更不明白世人为何要相争。他从懂事开始就身在山上,从未真正下过山。

    竹箱里有朱砂石砚,一管兔毫毛笔,一双牡丹绣花鞋,一卷竹书再无其它。

    汉子拿着竹书,上面的字全是秦字,这也是汉子为何确定少年是秦人的事,只因之前他拿出过竹卷,回答过和尚的问题。

    朴刀汉子很兴奋的将竹卷当作了刀,摆在老村正面前。

    老村正直接挥手打开汉子,拉着少年就要离开,汉子欲阻,他只是看着青年人,青年人摇头,示意他让行,他虽有不甘,却退开了路。

    老村正带着少年走了,当然拿着少年所有的物品,还包括那卷汉子手里的竹书。

    中年道士也接下了老村正的差事,同少年一起去村里抓鬼灭妖。只是他借走了少年竹箱里的朱砂石,细细端量起来,不时刮下一些,闻一闻,当他看向少年时的目光慢慢起了变化。

    随行的还有朴刀青年,老村正自然不会阻挡,他代表着官府,秦人少年不管最后如何,都不应该离开赵国。老村正的话外之音,除了少年外,几乎所有人都听明白了。去村里除妖的人,都死了。

    出了城,有一辆牛车在等着。

    老村正让少年与中年道士坐了上来,中年道士一坐上车,就打起坐来,长须随风摆动,很有仙师风范。少年则是盘膝坐在老村正身旁,老村正与少年说一些话,亲近之外,还有寻问意味。

    “小道长,姓甚名何啊?”

    “村正,我叫秦风。”

    以秦为姓,让村正沉默了半刻,牛车轧过一块顽石,引起车上颠簸这才让他缓过神来。

    “家里还有谁哩?”

    “我从懂事开始就在山上,听师傅说,我父亲是秦王胞弟,母亲是吴女。”

    一石入海,平静无波。可秦风的话是天下落下的陨石,掀起滔天巨浪。在一旁打坐的中年道士睁大双眼,老村正有些咳嗽,连架牛车的村里汉子都脑门见汗。好在那朴刀青年走在牛车后,与另外两个村里汉子在交谈,到没在意这里。

    村正不敢在问话,他笑得有些苦涩。

    中年道士重新闭上了眼,只是眼皮直跳。

    架车汉子,扬起牛鞭,拭去汗水。

    天已经有些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