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联邦
字体: 16 + -

第二十章 英日和谈

1895年11月8日,日1本政府向英国政府提出和谈。英国政府同意和谈,但日1本方面除了赔款外,还必须让英国在冲绳群岛租借一岛,以作军事用途。三日内,日本方面必须予以答复。

    1895年11月11日,日本政府发表宣言,拒绝和谈要求。

    只是,随着第四批潜艇和第五批潜艇,共二十六艘“霍兰”型潜艇与五艘“亚古尔”号潜艇,分别于11月12日和11月21日从英国本土运抵后,查尔斯·路易斯将它们编入太平洋潜水艇舰队第一分舰队后。

    太平洋潜水艇舰队的实力,不用说肯定大涨。拥有两个潜艇分舰队,一个由原先从远东舰队调来的二十艘各类辅助船舰,以及之后陆陆续续调来的十余辅助船只和数艘“亚古尔”号潜艇,和从远东舰队调来的后勤队组成的后勤辅助支队。除去被击沉的四艘“霍兰”型潜艇和一艘“亚古尔”号潜艇,剩下的算上负伤的潜艇,共有五十八艘“霍兰”型潜艇(查尔斯·路易斯的私人潜艇不算)和十五艘“亚古尔”号潜艇。

    面对全世界独此一家的潜艇群,别说现在的日1本,就是日1本联合舰队完好尚存时,也不见的是对手。

    1895年11月27日,再被太平洋潜水艇舰队击沉两艘日本全部武装的袭击舰后,再加上原先的千叶号和天皇号,日1本方面的七艘全部武装的袭击艘至此三沉一伤,而那些仅稍微武装了一下的武装商船,更是被击沉击伤十数艘。

    迫于压力,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且已然毫无意义的损失,日1本政府同意了英1国政府的和谈要求,毕竟日1本政府在无法扭转与英国的败局后,将剩下的力量用于维护对中国的胜利,是现今日1本政府的明智之举。

    1895年11月30日,英日双方签定停战协定,而英日双方的和谈地方为日1本广岛。

    英国方面的谈判代表为罗斯贝利伯爵阿奇博尔德·菲利普·普里姆罗斯和刚被撤职的查尔斯·路易斯。日1本方面的谈判代表则为伊藤博文和奥陆宗光。

    事实上,查尔斯·路易斯在听闻这个消息时,也是颇为惊讶。

    被撤职这事,查尔斯·路易斯对此早有准备。这场英日之战,他不管是胜是败;不论是此届的自由党政府;还是原先的保守党政府,都会将他撤职,一开始的提升,只不过是为让他更好的背锅。毕竟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个军官不服命令,乃至私自作主,不应该被撤职吗?自然是应该。

    真正令他惊讶的是,哪怕此届内阁是自由党内阁,但也不至于让他代表英国和让乌干达沦为英国保护国的罗斯贝利伯爵,一起同日本和罗谈。

    毕竟派罗斯贝利伯爵这个帝国主义者,是要让人知道英国政府对日1本的态度,但是派他代表参加和谈,又是为何?

    1895年12月19日,英日双方在经过数次会面协议后,达成《英日条约》,英日双方解除战争状态。

    《英日条约》的主要内容非常简单,只有三条:日1本赔偿英国对此战的军需和开销费用三百万英磅,折合白银约一千万八百七十五万两。

    日1本赔偿此前因对钩鱼列岛的无故侵占,而造成的对英国利益的受损,赔偿金额为四十万英磅,折合白银约二百五十万两。

    以及原先签定的《英日通商航海条约》予以保留。

    甚至连附约也只有二条,无关国家利益的条款:

    日1本赔偿因日1本鱼1雷艇偷袭,而导致英国人查尔斯·路易斯停泊于钓鱼岛军港,却被鱼雷艇无故击沉的两艘“霍兰”潜艇(事实上,还有一艘“亚古尔”号潜艇,便是在日1本的偷袭中,被击沉的。),费用为六万英磅,折合白银约三十七万两。

    日本方面应将钩鱼岛纳入琉球岛群贸易圈,使之也成为东北亚贸易中转站之一。同时,在钩鱼岛军港运行遇到困难时,应尽可能的为其提供帮助,保证其“存活”。

    这样的和谈条约,一经传出,自然是让各国列强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这是两个之前关系僵硬,乃至剑拔弩张的国家之间的和谈条约。

    而且,更让各国吃惊的是,即《英日条约》签字当天,英国同日本会再之后,进行一场联盟协议谈判。难道英国要放弃奉行的“光荣孤立”的政策,开始与别国结盟?

    自然不是,查尔斯·路易斯肯定的回答道。他知晓各国此时的想法,虽然各有不同,但这一条却也是共识。此外,各国高层恐怕都不知道,这一切皆是因为他的推波助澜造成。

    原先的赔款和“割地”,是由前任的保守党内阁提出的,现任内阁自然是不可能全部同意原先的提议。所以,和他有点沾亲带故的罗斯贝利伯爵商量一番后,决定还是以赔款为主。

    毕竟在琉球岛群中,有一个群岛以作为英国扼制俄中日三国的军事基地,已然足够,没必须在去耗费时间和精力,再建一个军事基地。此外,中国1政府为了感谢查尔斯路易斯对中国的“帮助”,给予了查尔斯·路易斯中1国国籍,和钩鱼列岛的一百年免费使用权。

    况且,也可以由“割地”变成“不割地”,来以此胁迫日1本和英国达成——英主日辅性质的联盟。

    而且,日1本赔偿的这三百四十万英磅,足以抵消建立太平洋潜水艇舰队和大西洋潜水艇舰队的大部分费用。毕竟一艘“霍兰”潜艇的价格不过三万英磅左右,而“亚古尔”号潜艇的价格则更为便宜,一万多、接近两万英磅。

    若是在购买了潜艇的专利后,再自行建造,价格恐怕会便宜许多。这也是,当初查尔斯·路易斯自信能够以这场英日战争,大赚一笔的底气所在。

    后来的发展,如查尔斯·路易斯所料,列强们纷纷向合作者潜水艇公司订购了数量不一的潜艇。就连中国1政府也因为潜艇的“崛起”,改变在前世因中日之战而丧失殆尽的自信心,觉得是自己买错了东西,若是将动辄不下二三十万英磅的,且中看不中用的战舰换成潜艇的话,日1本的联合舰队根本不够看。

    而在购买潜艇的各国中,俄德法三国向合作者潜水艇公司购买了“霍兰”潜艇的专利权。其中,法国甚至连同“亚古尔”号潜艇的专利权,一起向合作者潜水艇公司购买。以至于盯上了合作者潜水艇公司刚发布不久的通告,潜艇设计者约翰·霍兰和西蒙·莱克已经开始试图将双推进装置和双壳体结合在一起,在一年到两年内,研制出续航力远超“霍兰”潜艇,适航性也有较大改善的新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