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联邦
字体: 16 + -

第十九章 激战

1895年10月28日凌晨,护送运兵船队的日1本护航舰队起碇返航。途中遇到日1本袭击舰,天皇号、流星号、千叶号和狼王号返航修整,遂同行。

    1895年11月3日在中国东海海面,与英国太平洋潜水艇舰队的潜艇群遭遇。11月3日上午8时01分,隶属于英国太平洋潜水艇舰队的派遣小队的三艘潜艇在望见日1本护航舰队的“吉野”号和“秋津洲”号两舰后,随即下达战斗命令,开始下潜。

    1895年11月3日上午8时42分,日1本护航舰队进行伏击圈,太平洋潜水艇舰队的三艘潜艇分别向袭击舰千叶号、流星号和一艘护卫舰发起突袭,鱼雷从鱼雷发射管中带着嘶嘶的响声冲出。

    千叶号、流星号等舰发炮还击,吉野号与秋津州号巡洋舰则脱离日1本舰队群,欲利用硝烟和雾气作掩护向英国潜艇发射鱼雷,但英国潜艇b-6、b-7、b-8在完成攻击后,便迅速下潜规避,鱼雷最终并未击中潜艇。

    另一边,千叶号等三舰很快被耗费了查尔斯·路易斯不少精力,将陀螺仪安装在鱼雷上,用它来控制鱼雷定向直航,在1894年3月研制出的控制向鱼雷击中,水线下的船身被爆炸炸开了个大洞遭到重创,无法在继续使用火炮攻击。又因此时的军舰,舰体舱室水线下水密舱中有大多有横向联络门,在海水大量涌入后,船身开始倾斜。其中,护卫舰在倾斜后开始击沉,而千叶号、流星号二舰则撤向东北方向退出战斗,随后在济州岛海域附近因触雷开始沉没,燃船自毁。

    事实上,当初的九艘潜艇干翻日本的临时舰队所用的鱼雷,就是由查尔斯·路易斯研制的控制向鱼雷。这控制向鱼雷也是查尔斯·路易斯利用自己的先知,以一己之力搞出来的。

    要知道,此时的鱼雷的艇速仅十余公里/小时,射程数百米,除了他研制出来的控制向鱼雷外,再无控制鱼雷艇向的装置。

    实际上,查尔斯·路易斯本来还想发明用发热力发动机代替压缩空气发动机的热动力鱼雷。只是,这对于文科生来说太难了,一开始的控制向鱼雷便费了查尔斯·路易斯不少时间和精力,才搞出来的。

    只不过,哪怕如此,控制向鱼雷比之原先的鱼雷依旧占据优势,大大提高了鱼雷的命中精度。再不到一公里的距离内,一旦被瞄准,敌艇是很难躲避鱼雷攻击的。而一旦被击中,运气不差的话,三四颗鱼雷便可将一艘万吨级战列舰重创,乃至沉没。

    毕竟,在这时代拥有装甲的水面战斗舰艇实在不多,大多是大型舰船,中小型舰船虽是钢制船身,但并无安装装甲,或者是装甲薄弱。况且,哪怕是装上了装甲,也大多是甲板、主炮炮座、主炮炮塔和防盾等位置。

    至于,像沿水线敷设的舷侧装甲和水线装甲带,在诸多舰种中唯有战列舰与装甲巡洋舰才有。

    其中,装甲巡洋舰只有甲板与水线装甲带。此外,只有前无畏舰才有可能同时具备舷侧装甲与水线装甲带。

    可想而知,面对专门在水下移攻击敌舰吃水线下船身的鱼雷,水面舰艇自然是非常危险。

    书归正传。日1本护航舰队的一众军舰,在遇到了和以前一样的情况,即大口径火炮对潜艇造成的损失难以扩大后,便改用小口径火炮与机关炮来攻击英国潜艇,只是刚初见初效,随着英国潜艇的下潜规避,又很难再对其造成伤害。

    双方激战二十余分钟后。9时05分,b-6号潜艇受创脱离战斗,狼王号与日1本护航舰队的两艘护卫舰被击沉击伤,。此外,运气不好的“秋津洲”号防护巡洋舰,在被英国潜艇的鱼雷攻击后,便想乘机向东脱离战斗。毕竟,防护巡洋舰在防护方面,主要由穹甲甲板构成主要防护结构,甲板中央隆起,侧面倾斜。弹药库、机舱等重要舱室都是置于穹甲甲板以下,此外,侧面一般还有煤仓储煤可提供一定的防护力。

    这样的设计,在面对战列舰时,都有一定的防护力,虽然不一定防护得住。并且,比之装甲巡洋舰,所带来的自然是更快的航速和灵活性。事实上,“吉野”号与“秋津洲”号在脱离舰队群,向英国潜艇追击时,“秋津洲”号触雷了。原来,这片区域是太平洋潜水艇舰队的一个布雷区。“秋津洲”号在触雷后,自然瞄准机会的英国潜艇的鱼雷击中,不得不退出战斗。

    正在此时,先期完成护送任务,正准备与日1本袭击舰汇合后,开往中国辽东半岛的“松岛”号和“桥立”号二等战列舰(防护巡洋舰),以及三艘护卫舰误入战场。9时15分,先是巡戈至此的太平洋潜水艇舰队的潜艇一队的三艘潜艇误入战场。9时39分,在旁边区域巡戈的三艘英国潜艇也因原先的“松岛”号二舰,被引至战场。

    1895年11月3日10时18分,这场战斗以日1本舰队率先脱离战斗结束。

    此战中,日1本的七艘护卫舰被击沉两艘、击伤三艘,辅助船只也被击沉击伤三艘,包括一艘运兵船。

    日1本袭击舰天皇号,在撤退中因触雷,受损严重,至此日1本四艘袭击舰一伤三沉。

    “秋津洲”号和“桥立号”两艘防护巡洋舰先触雷,后遭到鱼雷攻击,皆损伤严重,其中“挢立”号在返航时,再度触雷沉没。“松岛”号防护巡洋舰则因为先后遭到三颗鱼雷攻击,在脱离战斗后不久,开始沉没。指挥官井上良馨自杀殉国,这个未来的日本海军元帅,彻底改变了他和日1本这个国家未来的命运。

    太平洋潜水艇舰队方面,除b-6号潜艇受创脱离战斗外,b-7号和b-8号潜艇被击沉,此外还有两艘潜艇受损严重。

    此战的结果,在几个小时后便被列强们知晓,纷纷在赞叹潜艇的发展未来时,也放弃了对日1本或明或暗的援助。

    迫于压力,日1本政府重新向英国提出和谈要求,答应重新签定《英日通商航海条约》。毕竟,随着日1本舰队的覆灭,滞留在中国的近十万日1本陆军将成为越来越重的负担。而能够进行海战的只剩下“吉野”号等少数几舰,原本袭击澎湖和台1湾的南进舰队,早已大部分返回日1本国内,在太平洋潜水艇舰队的“摧残”下,已然没“剩”多少。

    而中国方面,尚存南洋水师,现今日1本的海军力量,对于中国已然没有多大优势。

    另一方面,虽然日1本的袭击舰袭扰战斗战略正确,但丧失舰队保护和掩护的袭击舰,不管是面对英国远东舰队,还是太平洋潜水艇舰队都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将最后的海军力量耗尽,中国方面对原先的和谈条约认不认账,尚未可知,所以和谈是必须,且刻不容缓。

    只是让日1本政府没想的是,英国政府居然同意保留《英日通商航海条约》,但日1本政府除了赔款,还必须让英国在冲绳群岛租借一岛,以作军事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