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乱
字体: 16 + -

第九十三章 雨后的冗长故事

    刚刚下过的雨,让这一处土地变得松软泥泞,空山新雨,大好春光。

    傍晚的落日,挤出来的点点光芒,带走了空气中的水汽。

    若细看,可见野草孑孓,再细看,可见脚印车痕。

    长安以东洛阳以西,几年前的这处荒郊,出现过西迁的军队,出现过黄巾,出现过一心复仇的人,留下了当初的野心,留下了无数人的性命,留下了河流一般的血液。

    今再看,万般虚妄,马上之人,斑白胡子,眼睛里早有了新的野望。

    一将骑马上前,问之,曰,

    “军师,行军已半月,还未走过一般路程,如此缓而行军,不知何时方至洛阳?再缓行,恐怕。。。”

    中年文士眺望了一眼那无尽的远方,心中计谋打算,早在出发前便已确定。

    又看一眼身旁将,淡然一笑,

    “神速之兵虽能强袭,然缓行暗军却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麻痹洛阳军心,于兵战于心战,尽占上风。军中以备数月军粮,行军之途,亦有将军操练士气,何恐之有?”

    “可是军师,长安处,恐难阻敌袭。如不能速取洛阳,则吾等必痛失长安。”

    “郭将军莫慌,某早已看破,西凉军马虽日夜骚扰,然非有实战之意,吾再三观察思量,断其非为攻城,只为拖延战机,拖延何处?唯有洛阳。儒已明了,洛阳之处,必然弱不禁风,无有守卫之力!此战,吾必取之!此城,吾必取之!”

    话到这处,羽扇轻摇,眼中再次泛起不为人知的野望。

    身旁那将思了一会,抱拳为礼,点头称是,拜之,曰,

    “军师神机妙算,末将自叹不如。”

    那纶巾文人闭目而语,似话玩笑,

    “郭将军,莫再唤某以军师之名。”

    带着微笑却又有一点儿不快的样子。

    他胯下的马儿,不自觉地加快了步伐,把那位郭将军落在了身后。

    郭汜还有他胯下的战马,痴了似的,盯着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背影看了好久,才释然开怀,不再多想,忙着令兵潜行。

    走远的那个男人叫李儒,几年前,他为军师,几年后,他为相国,他便是那第二个董卓。

    林间,山里,路上,大军浩浩汤汤,一眼看不到尽头。

    上万披甲卒,慢步往洛阳,为的是郭汜等人的复仇,也是为了李儒的野望。

    还在战与不战之间抉择的张瑜,完全没有想到,战与不战,从来都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事情,即便是君王相询,可天下又有多少人愿认这个君王?

    脚步不停,车轮不知,马蹄前行,野心蓬勃,或有人心无汉帝,何人心中无天下?

    不知是雨后的凉意,或是有人在挂念张瑜。

    马背上的张瑜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湿漉漉的他感受到了一点点寒意,使劲地甩甩衣袖,捏捏衣领,想把雨水挤出。力气尚小,怎么也弄不干衣物上带着的寒冷,幸好天际不再飘雨。

    徐晃有心,跑马飞快,想要让张瑜快些回到洛阳回府去,至少要换上一身干净的衣物,若令少主受寒,自己可又犯了大过。

    张瑜也没有多说什么,算是默许,往徐晃的身上靠了靠,想要偷来一点徐晃身上的温暖。

    望一眼染紫夜幕中微泛的星,张瑜看得痴迷,可惜他不会观星,越看越痴,越看越迷糊,最后竟深沉睡下,如同在屋子里卧榻上一样的安稳。

    梦外尽是抉择,梦里虽然没有天师托梦予他,告诉他该走何道,可也难得地盗来了一梦的清闲。

    梦里什么都有,让人不舍离开。

    梦里什么都没有,让人不必太牵挂。

    张瑜极不情愿地睁开沉重的眼皮,了却了不愿离开的梦境。

    他的睫毛乏力地颤抖着,摆头两边顾,可周边朦胧,难以看清。

    就连窗台上的阳光想要帮他盖下眼帘,不忍他离开梦的美好。

    动了下身子,有些酥软无力,嘴唇传来的干裂感让他万分难受。

    用力地抽出了被窝里的双手,使劲地揉搓了双眼好一会,才敢在日光的注视下缓缓睁开。

    小木水桶,粗布毛巾,熟悉的房间,好像在哪见过这一幕,还好屋外没有再传来吕布的声音,否则张瑜又要以为自己回到了初到洛阳的时候。

    撑起身子,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除去乏力与脑袋的昏胀感,也没有其他不妥之处。

    拍了拍额头,自己不还在徐晃马上策马狂奔,数着天上稀星么,怎么眼睛一闭一睁,世界就变了个大样。

    变样的不止是世界,还有那趴在自己榻前显得无比苍老的卞氏的脸。

    紧闭眼角还有未干的泪痕,疲惫地睡去,嘴里还念着张瑜的名字,给张瑜的心上雪上加霜,实在不忍再打扰娘亲难得的休憩。

    想来应是自己受了凉,又病了睡久了,让娘亲担心过头了。

    把自己失忆的部分推理了个大概,七七八八,也无太多误差。

    心中甚是无奈,何人说锻炼身体可以改善体质,自己练了七八年,还是摆脱不了那易病的身体。

    惦记完张角,吐槽完徐晃,正想要怪罪一下廖化。忽闻屋外咚咚脚步声,没过多久,嘎吱一声,木门被推开了一条小缝隙,从那门缝里钻出来一下可爱的小女娃娃。

    手里握着一根毛毛的芦苇,贼眉鼠眼的样子一看就不怎么怀好意。

    举目四望,不幸的与张瑜四目相对。

    吓了小玲儿一跳,心虚地把手里的小芦苇藏在身后,又觉得好像藏不住,索性拿出来,在手里左摇右摆,无时不刻地显摆着。

    不知为何,张瑜觉着自己的鼻子有些莫名的痒,轻揉几下,轻声唤道,

    “小玲儿来此作甚?”

    说话声音很小,是怕吵醒自己那疲惫的娘亲,又怕小玲儿听不清,招手让其上前来,现在自己确实得找个人问问情况。

    小玲儿犹豫了一会,把芦苇丢在门口,蹑手蹑脚地走近张瑜。

    张瑜又重复了一次刚刚的问话,

    “小玲儿来此作甚?怎又弃了那芦苇?”

    扭捏了好一会,小玲儿才憋出这样的回答,

    “小瑜子抱恙不出屋子,玲儿只是来看看小瑜尚能饭否?”

    这何那随意丢弃的芦苇有何联系?

    张瑜总觉着这个丫头有事欺瞒,不过还是问问正事要紧,不去理会那屋外伶仃的芦苇。

    问到其他,小玲儿还算讲得顺畅。

    那日午时,张瑜忧心忡忡出门去,傍晚时候,湿哒哒,病恹恹地回府来,已昏睡过去。

    吓坏了徐晃,吓坏了卞夫人,又吓坏了小玲儿。

    又是守护,又是煎药,又是陪伴,倒是张瑜自己,没心没肺地做了一场美梦。

    一梦便是一夜一昼,一念便是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