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乱
字体: 16 + -

第九十四章 谁人离去谁人来

    年纪小小,哪来那么多慨叹。

    张瑜甩了甩自己还有些发胀的脑袋,就像一条狼狈的落水小犬一样。

    惹得小玲儿银铃一笑,动静闹大了,扰醒了困倦的卞氏。

    见张瑜半坐起身,又是惊又是喜,摸摸张瑜的手,又摸摸他额头,嘘寒问暖,嘴角处皱纹里的关怀与喜悦,完全藏匿不住。

    过了好一会,张瑜才忍不住开口,终还是坏了屋里的氛围。

    他轻语道,

    “娘亲,瑜饿了。”

    指了指自己的肚子,揉了揉,一副没力气的样子。

    孩儿如此,母亲怎看得下眼,想来小瑜已有一日粒米未进,卞氏愈发焦急,起身,顾不得发髻凌乱,顾不得满脸沧桑,抚了张瑜一句,

    “瑜儿先躺着,娘亲这便去准备些米粥。”

    又摸摸小玲儿的小脑袋,

    “玲儿乖,在这儿帮忙照顾一会小瑜,姨去去便来。”

    小玲儿很配合地乖巧地点点头,应诺下来。

    张瑜本不想让娘亲再次劳累奔波,熬米粥备粮食的事儿,给下人说一声便是了。可卞氏跑得比什么都快,早就离屋不见影。

    无可奈何,只得对着床前傻笑的女孩傻笑。

    还是找些话题罢,再笑下去便真的要傻掉了。

    “小玲儿,今儿怎又不去习武?你那美师娘怎这般纵容你。”

    小玲儿掰着手指,心不在焉地答道,

    “师傅前月便说了,无有其他再教玲儿,玲儿已经可以出师了,玲儿又不够高,还习不得骑马,师傅便让玲儿回家自习。”

    说着,小女孩踮起脚尖,很努力地,让自己显得高大一些。

    说来,张瑜有好久没有见过玲儿的师傅,上次相见,还是小玲儿硬拉着去的。

    掰掰手指算一算,也过了一年又余了罢。

    吕布忘了伤妻之仇?张瑜曾试探一问,得了个无恩无怨的答案,之后吕布便摆了张臭脸,张瑜也懒得再问下去。

    收回心思,看着榻边的小女孩还不放弃地踮着脚尖,傻得可爱,与她师傅的哀怨冰冷完全是两个极端,才不用担心小玲儿会变成那不可一世的冷冷模样。

    张瑜迎着暖阳,笑得很暖。

    “小瑜子睡傻了?笑什么?可是嘲玲儿身短?”

    “不敢。”

    “想来你也无有资格嘲笑玲儿。”

    张瑜的笑容瞬间僵硬,变得冰冷,身高这种事,谁人说得准?

    舔舔嘴唇,抓抓耳垂,咳了几声,张瑜没脸再谈下去,羞愧得都有些口干舌燥。

    “小玲儿,可否去帮我打些水来,瑜有些渴了。”

    小玲儿很洒脱地甩下一句等着,便蹦着往门口跳去,终于不再惦着脚了。

    嘎吱木门再响,屋门大开,涌进了阳光与阴影,小玲儿跳得飞快,一下撞上了门外的壮汉。

    一声违和感满满的安抚,从屋外传来,

    “玲儿没事吧,可有伤着哪了?”

    “玲儿无碍,不过爹爹怎会来这处?”

    吕布来这处做什么?张瑜有些心慌,可想想自己最近也算乖巧,也没怎么欺负过小玲儿,心里也便底气十足,不再心虚。

    张瑜提起耳朵,细听屋外小声的对话,声音实在太小,实在听不清,只希望小玲儿别乱说坏话。

    “无事便好,爹爹来这儿寻小瑜有事相问。”

    说着,往屋里一番探寻,扫视一圈,找到了榻上那个大病初愈的小屁孩。

    “那爹爹可不能欺负小瑜,玲儿先打水去了,一会便回来。”

    “自然不会。”

    “那玲儿去了。”

    又往屋子里大声地喊了一句,

    “小瑜子等着,玲儿很快回来!”

    望着女儿蹦跶离去的背影,吕布笑得如阳光灿烂。

    直到那小身影消失在转角,吕布转身回屋,慢慢地关上那扇木门,把光亮阻在屋外。

    几步的距离,一下子,吕布便来到了张瑜的身侧,他的笑容,让张瑜看了之后,有些瘆得慌。

    “将军百忙之中,还挂记着瑜,瑜实在受宠若惊。然瑜实无力行礼,将军见谅。”

    “少来这套,平日活蹦乱跳的时候,也不见你予我行过一礼,躺着吧。”

    “将军今日寻瑜,可是有要事?”

    “自然。”

    “何事?”

    “关于汝随意使唤吕布之女的事!”

    吓人的语气,让张瑜一下子溜进了被窝子里,拉起被子,盖起了半边脸。

    “将军莫怒,方才只是瑜口渴难耐,周边又只有小玲儿,故才使其出门取水,无有使唤之意。”

    张瑜还以为小玲儿又向吕布打了什么小报告。

    不想吕布放肆大笑,

    “此张瑜非吾认识之小鬼,才病了一场,怎就变得这样胆小。”

    陪着笑,张瑜再次问吕布,

    “那将军寻瑜,到底何事?”

    吕布负手于胸前,整个人变得正经起来,

    “关于天子欲战之事。”

    果不其然,刘协还是会与吕布说这事,就是不知他是否与说与陈宫。

    张瑜想了想,可脑子里传来的昏痛感让他无法细想,随口一问,

    “那将军以为如何?”

    吕布回答的很是肯定,

    “君欲平天下,将怎不相随?”

    张瑜掀起盖在脸上的被子,让自己好受一些,开口言,

    “天子欲战,将军身为汉将,必然是要倾力而为,那怎还不快去准备,还来瑜这处作甚?”

    “可天下虽大,需从洛阳起,洛阳有黄巾,何以定天下?”

    “将军可是要驱瑜与黄巾?逐之离洛阳?”

    “布不似蔡邕呆板,训了那么几年的黄巾,我对黄巾心性也有些许把握,或能为汉战,只是名声上,难为汉军。”

    “则何如?”

    “小鬼头一声下令,洛阳黄巾倾巢而出,与洛阳汉军何为一道,可定天下!”

    张瑜苦笑,如果一切有吕布说得那么容易便好了。

    这处的黄巾,不是青州黄巾,变不了青州兵,不是黑山黄巾,变不了兖州降卒。

    他们心誓已深,难言再改,前日大雨滂沱之中,张瑜便已明了这个理。那些渠帅,没有一个安有归顺之心。

    或者在吕布刘协的眼里,张瑜可驱使整个黄巾,可实际上,真正驱使黄巾的,是那一份愚蠢而铭刻至深的宣誓。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