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四十九章 先发制人

“琬儿,你已有功名在身,怎能如此不稳重!”宋应亨皱眉道。

    这个书生是宋应亨之子宋琬,自幼聪敏好学,才华出众,应试县、府、道皆名列榜首。

    宋琬对众人视而不见,径自跑到宋应亨面前,结结巴巴地说道:“父…父亲,鞑子快兵临城下了。”众人闻言皆是大惊。

    “琬儿莫要惊慌,且慢慢道来。”宋应亨沉声道。

    “适才有些百姓逃进城里,言道鞑子已到了河头店镇,距离莱阳城二十多里。”宋琬道。

    宋应亨须发皆张,怒喝道:“鞑子胆敢来攻打莱阳城,我们就让他们陈尸城下。请戚教师速召家丁,分发武器,做好守城准备。”

    “姨父在府中即可,我与戚教师领人去守城。”姜楷道。

    “老夫要亲登城墙,与你们共同抗击鞑虏。”宋应亨凛然道,又嘱咐家丁筹备守城物资。

    黄昏时,清军到达莱阳,在城外五里处扎下大营。知县陈显际下令关闭城门,调集军士和义勇守城。宋应亨率众人登上了北城门,全神戒备,严密监视着清军动向。天黑后,清军大营灯火通明。戚建功站在城楼上,眺望着清军营地。但见清军已搭起帐篷,连绵一片,人喊马嘶声不绝于耳。大营旁边立起无数木鹿拒马,并有抓来的百姓在挖掘壕沟。军营门口有清兵站岗,营内不时有巡逻的队伍走动。

    见此情景,戚建功倒吸一口凉气,回头看着宋应亨,严肃地说道:“宋大人,我观鞑子至少有三千多人,扎营甚有章法,来势汹汹。鞑子今天人马劳顿,看样子似是要休整一晚,明日再来攻城,想必会有一场恶战。”

    宋应亨扫视众人,安慰道:“城里官军有一千多人,还有召集起来的义勇一千多人,多准备些滚木礌石等守城器械,对付三千鞑子不成问题。”

    “大家要严加戒备,轮换着休息,防止鞑子来偷袭。”戚建功叮嘱道。

    戚莹玉正在观看清军大营,闻言若有所思。

    “宋大人,辽东边军能够守住关宁防线,主要依靠坚城利炮。不知道城上有多少火器?有没有红衣大炮?”葛明鉴急切地说道。

    “莱阳城可没有红衣大炮,只有两门佛朗机炮和四门虎蹲炮,鸟铳倒有二百多支。”宋应亨摇头道。

    见葛明鉴有些失望,姜楷不屑道:“杀鸡焉用宰牛刀?咱们多准备些金汁,也够鞑子喝一壶的。这金汁可是用粪便尿液煮开,守城时倒下,不仅烫杀敌人,而且伤口腐乱难治。”

    众人听罢,皆大笑不止,本来紧张的心态竟有些放松。

    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夹杂着呐喊声。众人急忙向城外望去,只见清军大营门打开,冲出三百多个骑。这些清兵高擎旗帜,举着火把,围着城墙打马飞驰,嘴里发出声声怪叫。更有几个清兵故意示威,不时玩耍镫里藏身的马术,气焰十分嚣张。

    宋应亨面显忧色,说道:“鞑子确是强悍,难怪入塞以来,长驱直入,千里作战如入无人之境,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按东虏的军队编排,这些鞑子属于一个牛录。鞑子生活在辽东山林,故擅长骑射。可是想来马踏城墙,那简直是白日做梦。”姜楷轻蔑地说道。

    清兵驰近城墙时,纷纷取出弓箭,接连向城墙上射出箭镞。城上的军民不及防备,十多人受伤,有五人眼见是救不活。军民们顿时慌乱起来,四处跑着躲藏。

    戚建功大怒,取出长弓,瞄准一个清兵,挽弓搭箭射了出去。那个清兵中箭落马,被后面马蹄踩中。城墙上的军民发出欢呼声,纷纷发射铳箭还击,又击中数个清兵。清兵们见城里有防备,遂收起落马清兵尸体,打马返回军营。

    见清兵退回,姜楷道:“此是鞑子在试探莱阳城的防守能力,咱们抓紧时间休息,明日打他们个落花流水。”

    “北城门有可能是鞑子的主攻方向,明日我们齐心协力,决不能让鞑子攻进城里。”戚建功正色道。

    葛明鉴挥了挥铁棍,坚定地说道:“即使攻进城里,我们也要将鞑子赶出去。”

    北风吹来,戚莹玉忍不住打个喷嚏,灵机一动,想出一个计策,说道:“你们总是谈论防守,老是被动挨打,为何不主动进攻呢?”

    宋琬刚登上城墙,闻言立即耻笑道:“朝廷这么多精兵强将,凭坚城利炮都守不住城池,更不敢同鞑子野战。莱阳城兵寡势微,能守住就算不错了,何敢奢望进攻?”

    “琬儿不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倒觉得主动进攻是个好办法。”宋应亨喝道。

    “宋大人言之有理!鞑子来势凶猛,不将莱阳城放在眼里。我们就利用其放松警惕的机会,来个先发制人。”戚莹玉微笑道。

    “好个先发制人,愿闻其详。”宋应亨拍手道。

    “今日晚上月黑风高,正是偷营劫寨的良机。”戚莹玉道。

    “宋大人,戚某愿领三十个弟兄前去劫营。”戚建功请战道。

    “我陪戚叔叔去。”葛明鉴急忙说道。

    “这些人太少,杀不了几个鞑子,还可能被包了饺子,有去无回。”姜楷摇头道。

    “潜入鞑子军营后,放火引起混乱,再趁机冲杀,说不上鞑子就能不战自退。”戚莹玉耐心说道。

    宋应亨点了点头,微笑道:“若是如此,则莱阳城便能避免战火。”又与众人议了细节,只是觉得守城离不开戚建功,一时确定不了带队人选。正商议时,三个汉子走上城墙。其中一个彪形大汉背着大刀,见到众人便抱拳施礼。

    “乐吾一来,大事可成也!”宋应亨大喜道。

    原来这名大汉是于七,到莱阳城来看望戚建功,半路听说清军要攻城,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入城。到了宋应亨府第,听说戚建功协助官军防守北城门,即领家丁过来探望。

    宋应亨看着于七,焦急地说道:“我们准备趁鞑子立足未稳,今晚派人前去劫营,只是没有确定领头之人。”

    “于某愿领人搅乱鞑子军营!”于七慨然道。

    宋应亨甚是欣喜,立即选了三十个精壮家丁,安排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亲自陪众人吃饭。

    三更时,清军大营里静悄无声,只时有巡逻的清兵举着火把走动。至四更时,从莱阳城墙上放下一排绳子,三十多人身穿短衣,开始顺着绳子向城墙下滑去。

    戚建功给戚莹玉穿了件棉甲,用手理了理她的头发,又取过戚家刀,嘱咐道:“玉儿拿着这把祖上传下的宝刀,紧跟在你于叔叔身后。”戚莹玉解下宝剑交给戚建功,接过戚家刀挎上。

    葛明鉴挥了挥铁棍,说道:“戚叔叔尽管放心,我有利器在手,定能保护得了玉儿的安全!”

    “你虽武艺高强,但切不可粗心大意。”戚建功嘱咐道。

    葛明鉴答应一声,先抓住绳索下了城墙,又在城下接住戚莹玉。

    戚建功抓住女墙,紧张地盯着女儿一行。只见于七手持大刀在前,葛明鉴握住铁棍,与拿着戚家刀的戚莹玉紧随其后,再后面跟着手执刀枪的三十个家丁,须臾消失在夜色中。戚建功不肯离开,仍然站立在城墙上,双手抓着墙砖,紧盯着清军大营。

    半个时辰后,清军大营燃起一片大火,人喊马嘶声随之响起。火光下,依稀可见人马奔跑砍杀的身影。莱阳城墙上的军民全神戒备,紧张地盯着清军大营。

    戚建功的心怦怦直跳,手心里满是汗水。又过了半个时辰,一群黑影奔至城墙下,大声呼喊。戚建功听出有戚莹玉的声音,心头大喜,急忙与家丁们放下绳索,迅速把城下人拉了上来。在火把的照映下,只见戚莹玉的脸被烟火熏黑。戚建功甚是心痛,轻轻用衣袖给她擦干净脸。

    宋应亨大加赞赏,让家丁们赶快送上热水茶饭。于七高兴地说道:“鞑子根本没料到我们敢劫营,防守甚是松弛,睡得如同死猪一般。我们轻而易举地进入营地,点燃了帐篷,还杀了近百个鞑子,趁着混乱,大伙全身而退。”众人皆是兴奋不已,你一言,我一语,将战斗场景说得活灵活现。

    再看清兵大营,已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士卒们惊慌失措,尖叫嘶喊,到处乱跑。这支清军主将是一个镶白旗甲喇章京,率领白甲兵两个牛录,蒙古八旗四个牛录,汉八旗四个牛录,共计有兵三千多人。他担心出现炸营,便率领二十多个亲兵冲出,斩杀了十多个近乎疯狂的士兵,方才稳定了军队。

    过不多时,清军扑灭大火,开始清点人员物资。甲喇章京得知清兵死伤一百多人,烧毁物资无数,不由得勃然大怒,恨不得立即踏平莱阳城,在其部将反复劝说下,方才作罢。他见莱阳城防守严密,且明军敢主动进攻,便放弃攻打莱阳城,决定另取他处。天明后,清军拔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