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五十章 清影徘徊

清军撤退后,宋应亨重赏参加劫营的三十多人,并大摆筵席庆祝。于七担心清军进攻家乡栖霞,没有参加宴会,匆匆告辞。

    本来女人不上席,可戚莹玉出此奇谋,且勇闯清军大营,解除了莱阳城威胁,立下大功,宋应亨因而邀请戚莹玉参加宴会,并让戚建功父女上座。开席后,宋应亨说了祝酒词,向众人敬了杯酒,便先行告退。

    众人连连向戚建功敬酒,戚建功甚是豪爽,来者不拒,不多时便喝得红光满面,醉意朦胧。

    戚莹玉微笑着挡开众人的劝酒,还时时劝父亲不要再喝,轻声细语,却似涓涓细流。偶尔抿小口酒,面色即变得白里透红,更显得娇美无比。

    宋琬的目光一直舍不得离开戚莹玉,只觉得她秀美无伦,宛若出水芙蓉,清丽脱俗。他有意表现自己,在桌上频频向众人敬酒,谈笑风生。更兼之妙语如珠,把酒宴气氛调动得甚是热烈。

    酒至半酣,宋琬又说起袭击清军大营之事,对戚莹玉更是赞不绝口,夸道:“戚姑娘是女中诸葛亮,妙计逼退鞑子,堪比本朝女英雄秦良玉将军。”

    “宋公子过奖了!秦良玉将军率领四川子弟兵,手持白蜡杆做的长矛,驰援边关,血战东虏,战功显赫,堪称古今第一女将。小女子何德何能,怎敢比肩秦将军?此次战斗的胜利是宋大人运筹得当,鼎力支持,还有各位同仇敌忾,奋勇杀敌。”戚莹玉正色道。

    宋琬却顺势而上,以此为题,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赞美高度愈来愈高,竟不能自禁,遂即席赋诗。宋琬出口成章,用语奇丽,属对工巧。

    众人鼓掌赞扬,皆惊叹其才气。葛明鉴见宋琬锦衣玉带,博学多识,谈笑间自信满满,不免自惭形秽。

    酒筵结束后,戚莹玉扶起醉熏熏的父亲。葛明鉴赶紧走过来,与戚莹玉搀着戚建功,慢慢向宿舍走去。

    宋琬见戚莹玉走开,急忙追上前来,大声嚷道:“戚姑娘,我来送戚教师。”

    “谢谢宋公子!不劳您大驾,有葛大哥帮忙就可以了。”戚莹玉微笑着推辞道。

    宋琬拨开葛明鉴的手,扶住戚建功,说道:“葛兄弟,你也很是辛苦,还喝了酒,早点回去歇息。”

    “宋公子,我送回戚叔叔躺下方才放心。”葛明鉴着急道。

    宋琬没有理会葛明鉴,眼睛瞟向戚莹玉,扶着戚建功穿过花园,来到东边小院,进入宿舍。见葛明鉴跟在后面,宋琬皱了皱眉,不高兴地瞪了葛明鉴一眼。戚莹玉没有注意宋琬的表情,找到火镰打着火,点着油灯,然后脱下父亲的外套,扶他到床上躺下,盖上了被子。转过身,见宋琬、葛明鉴站在后边,不好意思地笑了,说道:“多谢二位帮忙!这么晚就不请你们喝茶了。”

    见戚莹玉似是下了逐客令,宋琬忙道:“戚姑娘,若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不用客气,打声招呼即可。”随即恋恋不舍地走出小屋。

    “玉儿,给戚叔叔泡壶茶!” 葛明鉴关切地说道,亦走了出去。

    见二人离开,戚莹玉关上房门,生起炭炉,烧了壶热水。先泡上茶水,再将毛巾用热水洗过,给父亲擦了擦脸。接着向铜盆里倒了些热水,用水瓢舀了些凉水加上,试了试水的温热,便扶着父亲坐起,给父亲洗了洗脚。另找条干毛巾,把父亲的脚擦拭干净。

    戚建功虽然醉意熏然、倦意浓浓,内心里却有一股力量支撑自己清醒,无限爱怜地看着女儿忙来忙去。

    戚莹玉端来茶杯,关切地说道:“爹爹,喝杯茶解解酒!”

    听着女儿温柔的声音,看着女儿体贴倍至的表情,戚建功眼圈发红,接过茶杯,用袍袖掩面,连同落入茶杯里的泪水,举杯喝掉。

    戚莹玉接过空杯,又倒了杯茶水,放在床头柜上,嘱咐道:“爹爹若是口渴,便喝这杯茶。”伺候父亲躺下,掖好被子。又用热水洗了洗毛巾,敷在父亲额头上。忙完这些,遂吹灭了油灯,来到自己房间。

    目送着女儿离开,戚建功只觉得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思道:“登莱之乱,孔有德这奸贼害得我家破人亡,并且派闻香教追杀十年,过着东躲西藏、惶恐不安的生活。多亏宋应亨大人收留,再有云霞散人仿造月明沧海琴流于江湖,方才安定下来。现今父女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可谓幸福之至。尽管东虏鞑子侵犯莱阳,可女儿出计退兵,暂且无忧。鞑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不知何时还要来攻城?大明国力衰弱,莱阳城兵少将寡,不知下次还能不能守住?”想着心事,竟一时不能入睡。

    这时,外面传来若有若无的琴声,渐渐声音大了起来。戚建功侧耳倾听,只觉得琴声亲切优美,如沐春风。

    节奏起初平稳舒缓,不多时就跌宕起伏。随即曲调低沉下来,节奏变得稳健有力,冷峻肃穆,紧跟一阵流畅的曲调,如同流过沙砾的河水,清澈透明。紧接着节奏加快,乐音变得急促,旋律起落不定,此起彼伏,如同风云交加。之后,乐曲变得平稳,轻松自如。

    听着不断飘出的袅袅余音,戚建功安然入睡,不多时便打起了鼾声。

    却说戚莹玉坐在小桌旁,正翻看兵书,忽然听到了外面传来琴声。听了片刻,思道:“此曲是何人所奏?指法如此娴熟,曲调亦很优美。”遂轻轻地推开房门,来到小院。

    只见皓月当空,朵朵浮云飘过,寒风凛冽,凉气袭人。透过小院圆门,看到有位锦衣公子坐在花园小亭中,正在低头抚琴。从外貌形态来看,似是宋琬。弹完数首曲子,他又唱了首词,正是宋琬的声音。

    戚莹玉见宋琬能自己作词作曲,看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确实不亏为才子,微笑着点了点头,没有再加理会,轻手轻脚返回屋内,关上房门歇息。

    当宋琬的弹唱之声归于平息,已近深夜,万籁俱寂。宋琬孤零零地坐在园中,不免意兴阑珊。遂收起瑶琴,背在肩上,徘徊于花园中。他多次向东边小院望去,长吁短叹,久久舍不得离开。

    乌云渐渐遮住月亮,北风吹得树枝哗哗作响。宋琬顿时打了个寒战,四下环视,周围已变得一片漆黑,只有北边二楼有个窗户透出微弱的灯光,便摸黑回屋睡觉。

    北边楼上有灯光的房间里住着葛明鉴,此刻他睡意全无。本来在清军大营中杀得痛快,逼得清军拔营而去,心下甚是愉悦。但看到宋琬纠缠戚莹玉,不时卖弄才学,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听到院子里响起琴声,立即打开窗户,看见宋琬坐在花园小亭中抚琴唱歌。想到宋琬丰姿神仪,才华横溢,还有戚莹玉的父亲在府里当教师,葛明鉴心里竟有些不安。

    关上窗户后,躺在床上难以入睡,辗转反侧多时,愈加烦躁。干脆从床上爬起,点上蜡烛,翻看《兵书捷要》。待琴歌声停下之后,葛明鉴收起兵书,吹灭了蜡烛躺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这才迷迷糊糊地睡着。

    睡梦中,葛明鉴似是又回到了圣水观,与闻香教徒血战受伤。眼见敌人步步逼近,葛明鉴却因伤不能再战。

    一声娇喝传来,戚莹玉倏地从天而降,把宝剑舞成一团白光,杀得闻香教徒狼狈逃窜。戚莹玉扶起葛明鉴,拿布轻轻包扎好伤口。清纯可人的神态,优雅的举止,一言一行,皆使葛明鉴陶醉不已。

    过了片刻,葛明鉴又和戚莹玉并驾齐驱,驰骋在战场上,屠倭寇、杀鞑虏,只觉得酣畅淋漓。葛明鉴忽又独自置身于松林中,但见雾气环绕,松涛阵阵,鸟语花香,却找不到出去的道路。

    正着急时,悠扬的琴声飘来,似是在指引方向。跟随琴声走了一段道路,琴声甚是清晰,但见戚莹玉端坐在桌旁奏琴。在微风的吹拂下,戚莹玉衣袖飘飘,恍若仙子。

    宋琬突然从一棵松树后边走出,先是鼓掌赞扬,又手摇纸扇,口中吟诗,风度翩翩。走至戚莹玉面前,深施一礼,便要说着悄悄话。

    葛明鉴急忙跑上前来,却听宋琬说道:“戚姑娘,我父亲已托人向你爹爹提亲,你快跟我回府!”说罢,拉起戚莹玉就要走。

    葛明鉴感到气血上涌,冲上前去,用力推开宋琬,大叫道:“不要!”

    猛然感到手痛,葛明鉴睁开眼睛,发现手打在墙上,原来是做了一个梦。他马上坐了起来,可仍然心绪不宁,全身出汗。

    打开窗户后,只见屋外漆黑一团,耳旁传来风刮树枝的沙沙声,偶尔还有几声犬吠。寒风吹干身上的冷汗,可还能听到自己扑通的心跳声。

    葛明鉴睡意全无,披衣下楼,在花园中徜佯。走了一圈之后,眼睛渐渐适应黑暗,能够看清楚花园中的景致。

    花园正中有个池塘,一座假山立于水中。一条弯弯曲曲的鹅卵石路围绕池塘,两旁栽着冬青、柏树、柳树。池塘左边有个小亭,里面有石桌石凳,四周摆着十多盆菊花,争奇斗艳,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葛明鉴顺着小路行走,来到小亭里,找个石凳坐下,天色已近四更。

    回想起宋琬向戚莹玉大献殷勤,故意卖弄才华,葛明鉴就有些气恼,心想:“这家伙竟然效仿司马相如,半夜跑到花园来弹琴。总算还有所顾忌,脸皮没那么厚,没有弹奏《凤求凰》。幸运的是,玉儿未加理会。这个宋琬真是自作多情!不过,他今日不弹《凤求凰》,不一定明日也不弹,没准还会想出更多讨女孩喜欢的花招。若不是玉儿的爹爹在此当教师,真想带玉儿远远离开,再也不见这个讨厌的宋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