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四十八章 父女

此时,杨威带卫兵已打扫完战场,收拢马匹,收集盔甲兵器和钱财。他取出缴获的银两,交给姜楷、葛明鉴、戚莹玉,说道:“三位拿着银子,我带回这些战马和武器,队伍正用得着。”

    见葛明鉴、戚莹玉推辞不受,姜楷把一百多两银子揣入怀中,眯着眼说道:“你们不用客气,这是杨将军的心意,再说他还拿大头呢!”

    葛明鉴、戚莹玉只好收起银子,下马帮助杨威把阵亡的护卫绑在马上,把清兵尸体扔到沟里埋上。

    收拾妥当,姜楷向杨威拱手道:“杨将军请回罢!有这两个武艺高强的孩子护卫即可。”

    “先生保重!”杨威抱拳道,立即与两个卫兵打马离开。

    “鞑子的斥候已到此地,咱们连夜赶回莱阳,回去禀报知县早做防备。” 姜楷说罢,从包袱里取出烧饼,与葛明鉴、戚莹玉分食。三人找到一条河流,让马饮了些水,在河边草地吃些野草,便连夜向莱阳城赶去。

    近黎明时,到了莱阳东城门。但见城门紧闭,周围有群人正焦急地等着进城。直到天色大亮,军士们方才打开城门,放行人进出。姜楷领葛明鉴、戚莹玉进入城门,穿过两条街,来到一处深宅大院前。但见院墙高近两丈,高高的琉璃瓦门楼甚是气派,黑漆大门旁蹲着两个青石狮子,颇有气势。姜楷敲了敲门,两个护院家丁打开门,忙把三人请进院内。

    “姜先生,小人这就去稟报老爷。” 一个家丁说罢,小跑着离开。另一个家丁接过马的缰绳,把马牵到马棚里。

    三人穿过两进院落,但见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迎上前来,说道:“姜楷,那阵风把你吹来了?”

    姜楷见是姨父宋应亨,赶紧上前拜见,葛明鉴、戚莹玉亦上前施礼。

    宋应亨甚是好奇,急忙询问。姜楷便讲了遇到清兵苦战,葛明鉴、戚莹玉相助取胜的经过。宋应亨听罢,先是夸奖了三人,接着脸色严肃地说道:“鞑子斥侯都跑到莱阳城东了,老夫得赶紧告诉知县陈显际,提醒他早做防备。”当即吩咐家人领三人前去用饭,他带两个家丁急匆匆地赶往县衙。

    却说戚莹玉到了客厅后,脱下披风交给葛明鉴,紧盯着姜楷,焦急地说道:“姜叔叔,您快领我去看爹爹。”

    “别着急,皇帝还不差饿兵呢!跑了整晚的路,我正饿得慌。再说你爹爹此时正在训练家丁,等吃完饭,他的训练差不多就结束了,再去看亦不迟。” 姜楷摆手道。

    家人端上来六碟精致的小菜,还有包子、稀饭。姜楷、葛明鉴均是吃得滋滋有味,戚莹玉急着见父亲,只喝了碗稀饭,便坐立不安。好不容易等姜楷吃完饭,他却还要喝杯茶。

    葛明鉴见戚莹玉撅着小嘴,看模样甚是生气,急忙说道:“姜叔叔,咱们还是先去看望玉儿的爹爹,回头再喝茶。”

    姜楷扮了个鬼脸,笑道:“我这是故意开玩笑,这就领你们过去。若再摆臭架子,玉儿可要哭鼻子了。”站起身,领葛明鉴、戚莹玉来到后花园。可是只见两个家丁在清扫场地,并没见到戚建功。打听家丁方才得知,戚建功回到宿舍。

    花园北边有一排二层楼房,是家丁和仆人的住处。东边有一个小院,是戚建功的宿舍。

    姜楷抢先进入小院,见到一个中年汉子正在屋前洗脸。他小跑上前,大声喊道:“戚兄!你看我把谁领来了?”

    那汉子正是戚建功,听到熟悉的声音,没有回头,拿毛巾擦了擦脸,笑道:“姜兄弟,你每次过来皆是大惊小怪。”

    葛明鉴赶紧走上前,施礼道:“拜见戚叔叔!”

    听到说话声有些耳熟,戚建功转过身来,见是葛明鉴,高兴地说道:“不必多礼,快快起来!你怎地有空……”

    戚建功猛然怔住,呆呆地看着前方。只见葛明鉴身后五六步远,正站着个身穿绿色罗裙的小姑娘,如同夏日池塘里盛开的荷花,英茂淡雅,清爽悦目,隽秀娇美。

    小姑娘凝望着戚建功,眼中饱含泪水,双手不停地搓着衣角。

    戚建功心头一震,顿感头昏目眩,赶紧擦了擦眼睛,凝神细细端详。他只觉得小姑娘有种说不出来的亲切,似是与自己心心相通,不自觉地走上两步,疼爱地盯着小姑娘,鼻子发酸,眼睛立时湿润,两大滴泪水落下,流到嘴里,咸咸的。

    “玉儿,见到你爹爹怎不说话了?”姜楷笑道。

    戚建功攥住姜楷的手,急切地说道:“姜兄弟,你刚才说什么?”

    姜楷痛得抽出手,甩了甩,瞪了眼戚建功,责备道:“你轻点,攥得我的手好痛!”然后指着戚莹玉,正色道:“她就是你天天念叨的女儿—戚莹玉。”

    戚莹玉看着戚建功鬓角已变得花白,脸上布满沧桑,显是多经磨难,忍不住放声大哭,喊道:“爹爹!”扑到戚建功怀里。

    戚建功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已是泪流满面。葛明鉴触景生情,想起自已失去了父母,不禁悲从中来,掩面哭泣。姜楷的眼睛亦有些湿润,见父女团聚,正诉说离别之情,赶紧领葛明鉴来到花园,在小亭里坐下。

    过了一盏茶时间,戚莹玉眉开眼笑地来到花园,招呼姜楷、葛明鉴喝茶。来到小院屋里坐下后,戚莹玉喜滋滋地倒上茶水。

    “鞑子已占领平度城,逼近莱阳,咱们要早早防备。”姜楷道。

    戚建功豪情顿生,拔出戚家刀,用手指弹了弹刀刃,郑重地说道:“这把刀随祖父驱倭逐虏,此次正好用来杀鞑子,保得莱阳城平安!”

    “难得戚兄有如此雄心壮志,我代表父老乡亲先谢了!” 姜楷肃然起敬。

    正谈得投机之时,一个家人走进来,说道:“老爷回来了,邀请各位前去议事。”

    “鞑子可能要来攻打莱阳城,明儿、玉儿亦过去帮助出谋划策!” 姜楷道。

    四人到客厅坐下后,只见屋里已坐了十多人。宋应亨不及寒暄,郑重地说道:“老夫见到陈知县后,讲了城东出现鞑子的事。陈知县甚是吃惊,立即召集绅士们商议。众绅士齐心合力,争相捐出钱物,并承诺组织家丁协助官军守城。左氏家族守南城门,张氏家族守西城门,宋玫领家丁守东城门。”

    “姨父,我们守北城门吗?”姜楷急忙插话道。

    “老夫还捐出一千两银子,帮助官府修建瓮城。”宋应亨点头道,立即让管家把捐银如数送到县衙,接着与众人商议协助官军守城事宜。

    众人议论正热烈之时,客厅的门猛然被推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书生慌慌张张地冲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