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四十七章杀鞑子

正是深秋时节,草木枯黄,层林尽染,别有一番景致。

    葛明鉴、戚莹玉急急西行,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戚莹玉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葛明鉴从包袱里取出披风,递给了戚莹玉,说道:“玉儿,快点穿上披风御寒。”

    戚莹玉接过披风穿上,感激地看着葛明鉴,微笑道:“真暖和!你不冷吗?”

    葛明鉴看着戚莹玉明亮的眸子,心里顿时有股暖流滑过,说道:“我不怕冷。”刚说完话,就打了个喷嚏。

    “这件披风还是给你穿吧!”戚莹玉关切地说道。

    葛明鉴摆了摆手,急忙打马飞奔而去。戚莹玉策马追赶,红色披风的下摆被风吹得飘起,远看如同蝴蝶飞舞。

    二人你追我赶,只觉时间过得飞快,转瞬红日西坠,已近黄昏时分。

    经过一个村庄时,但见茅草屋上的烟囱缓缓升起炊烟,徐徐袅袅扩散到空中,化作一片淡淡的轻云。

    “咱们寻家客栈吃饭歇息,明日早早赶路。”戚莹玉道。

    “等过了这个村子,再找地方住下。”葛明鉴点头道。

    二人策马穿过村庄,行了三里多路,登上一个小山坡,前方忽然传来喊杀声,急忙拉住马的缰绳,向前方望去。

    山坡下尘土飞扬,一队骑兵正追逐着十几个百姓,刀砍枪刺箭射。百姓中不断有人仆身倒地,不时发出凄厉的惨叫声。

    这队骑兵共有六人,却有十二匹战马,看来是一人双骑。其中二人身披铁甲,头戴皮盔,手执长枪;还有三人身着铜钉棉甲,头戴尖针皮盔,手拿长杆精铁飞镰刀;另有一人身着银甲,头戴铁盔,铁盔上带长尾红缨,背上斜插着一杆彩旗,座下的战马亦罩着棉甲,手持一柄大砍刀。

    这六人马术娴熟,时而弯弓射箭,时而挥刀砍杀,时而抬枪前刺,发出狂笑声,肆意屠杀百姓。

    “这些人比土匪强盗还凶狠残暴,竟然杀戮手无寸铁的百姓。”戚莹玉气愤地说道。

    “他们没穿鸳鸯战袄,不是官军,看装束倒似鞑子。”葛明鉴道。

    “鞑子这么快就到了莱阳!”戚莹玉惊道。

    葛明鉴拔出短剑,插在铁棍上,愤怒地说道:“咱们这就冲下去,杀了这群畜牲!”

    戚莹玉道:“咱们恐怕不是鞑子对手,还是悄悄跟上去,待天黑后来个突然袭击,让鞑子摸不清虚实。”葛明鉴点头称是。

    说音刚落,前方八骑驰来,杀向这队清兵背后。

    “兀那狗鞑子,不得杀害百姓,有种的跟杨某决一死战!”当先一个大汉手执镔铁长枪,厉声喝道,声到枪到,大铁枪刺向一个正砍杀百姓的清兵。这个清兵身手甚是灵活,居然闪身躲过。二马相交之时,大汉不及收枪,把长枪当棍使,横扫过去。清兵赶紧伏在马背上,皮盔被扫落在地,露出剃得青光的头皮和脑后细细的辫子。

    “果真是鞑子!”戚莹玉惊呼道。

    但见另外七个汉子亦冲上前,同清兵打得甚是激烈。大汉挺枪刺出,把对面的清兵挑落马下。穿银甲的清兵舞动大砍刀杀死一个汉子,接着又与大汉斗在一起。二人势均力敌,打得难解难分。两个身着棉甲的清兵闪转挪腾,转眼杀死两个汉子。尽管双方人数对等,可是清兵却是愈战愈勇。

    葛明鉴、戚莹玉见情势危急,立即催马冲下山坡。清兵见山坡上又冲下两人,急忙分兵迎战。

    葛明鉴取出弩,先射了一支小箭,却被清兵打落,他便收起小弩,挺棍刺向一个身着棉甲的清兵。这个清兵侧过身,用刀背磕开铁棍。葛明鉴立即变招,前端短剑向清兵脖子切去。清兵却闪身躲过,随即跳到另一匹马上,举刀狂笑。

    葛明鉴正准备上前再战,却见另一个穿棉甲的清兵使杆飞镰刀,把戚莹玉和一个三十多岁书生杀得左支右绌。每每到危险之处,书生都以极滑稽的动作避开。葛明鉴正在那个清兵的身后,打马冲上前,奋力挥出铁棍,把清兵扫落马下。

    使刀的清兵怒吼着向葛明鉴冲来,右手握刀伸展开,意图借助马的冲力,用刀尖切向葛明鉴的脖颈。

    葛明鉴急忙举起铁棍,迎向来刀。清兵变招极快,迅速收刀。葛明鉴立即使了招横扫千军,向清兵腰部扫去。清兵却身子一转,钻到马腹下。

    葛明鉴大怒,挥起铁棍打倒战马。清兵甚是机灵,在地上打个滚,迅速窜到另一匹马上,冲着葛明鉴挤眉弄眼,嘴里发出嘲笑声。葛明鉴怒火中烧,纵马上前,持棍向清兵刺去。

    清兵亦打马上冲前,突然身体滑向马的侧面,紧接着长刀伸出,向葛明鉴腹部砍来。葛明鉴铁棍刺空,收势不及,眼见就要被刀砍中。

    一声清脆的碰撞声响起,戚莹玉及时挥出宝剑挡住清兵钢刀。葛明鉴稍微调整,便挺棍把清兵刺落马下。

    “葛大哥,好险啊!”戚莹玉心有余悸地说道。

    葛明鉴感激地看着戚莹玉,深情地说道:“玉儿救了我的命!”

    “快去收拾其余的鞑子!” 戚莹玉催道。

    葛明鉴凛然地看了看战场,只见大汉正同穿银甲的清兵酣斗。两个手执长枪的清兵抵住对方四人,丝毫不落下风。

    适才被清兵激怒,以至冲动大意,葛明鉴险些被清兵砍中,这次再战,便严守门户,寻机出招。只见有个清兵抬起长枪刺向书生,那个书生急扭转脖子,长枪从脖子旁边滑过。

    葛明鉴抓住时机,拍马上前,挺棍刺中清兵小腹,双臂用力将他挑落马下。另一个清兵见状大惊,打马想跑,却被三个汉子将其砍杀。

    穿银甲的清兵见同伴皆被杀死,吼声连连,舞动大砍刀,拼命向大汉杀来。一个汉子上前助战,被清兵砍落马下。葛明鉴打马冲上前,挥棍扫去,清兵用刀挡开,震得葛明鉴两手发麻。

    大汉立即挺枪刺出,刺在清兵大腿上。清兵暴喝一声,把大砍刀舞得更加凶猛。大汉又刺出两枪,清兵用刀架开。

    葛明鉴兜马跑至侧面,举棍劈了下去,正中清兵肩膀。清兵吃痛,扔掉大砍刀。葛明鉴与大汉同时出枪出棍,皆刺中清兵。

    见消灭了清兵,那些劫后余生的百姓跑过来磕头道谢,然后抬起死去的亲人尸体离开。

    “多谢二位!我是招远杨威,奉山东总兵刘泽清大人之命,于登莱青三府募练乡勇三千余人。今日遇到鞑子的斥候屠杀百姓,心下甚是愤怒,便上前拚杀。可没想到鞑子如此善战,险些打不过,幸而有二位助战。请问尊姓大名?要到何处去?” 大汉冲葛明鉴、戚莹玉抱拳施礼。

    “杨将军不用客气,我叫葛明鉴,这位姑娘叫戚莹玉,我们要到莱阳城。”葛明鉴还礼道。

    “咦!”那个书生听罢,打马跑到戚莹玉面前,瞪大眼睛左瞧右看,频频点头。

    戚莹玉正疑惑时,书生微笑道:“令尊可是戚建功吗?”

    戚莹玉惊愕不已,急忙问道:“先生认识家父吗?”

    “我叫姜楷,宋应亨大人是我的姨父。你父亲帮助宋大人训练家丁,我们因而熟识,常在一起喝酒叙谈。戚兄时常念叨你的名字,你们父女俩长得可真像。”书生微笑道。

    戚莹玉慌忙跳下马,施礼道:“多谢姜先生关照我父亲!”

    “玉儿不用客气,我和你父亲意气相投,情同手足,你叫我姜叔叔即可。”姜楷摆手道。

    “姜叔叔,董樵先生可是您的亲戚吗?”葛明鉴急忙问道。

    姜楷头一昂,骄傲地说道:“我是董樵的大姐夫。”

    “姜叔叔为何到了此处?”葛明鉴再问道。

    “我与杨将军颇有交情,前些时日到招远帮助他训练乡勇,听闻清兵逼近莱阳,匆忙返回。杨将军放心不下,亲领七个卫兵护送,遇到鞑子屠杀百姓,便主动出击。”姜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