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五章 哗变

    wed sep 07 20:31:27 cst 2016

    只见一个戴圆帽的人被五花大绑,周围有四个持刀军士看管。旁边站立着一个戴乌纱帽的人,却被群情激昂的士兵围住。他刚说完一句话,接下来就是杂乱的辩驳,还有厉声的质问,弄得他头昏脑胀,张口结舌,吱唔着答不上来。

    葛明鉴看不出详情,听不清楚七嘴八舌的话语,便不再耽搁,迅速从张天成肩膀上滑下来,说了看到的情形,特别说明被绑那人和文官的衣着相貌。

    “糟糕!军士哗变,被绑的那人应该是监军太监杜禹坤,那个文官便是陈新甲大人。”张天成低声说道,随即拉住周围的一名军士,向他打听详情。

    “这个监军太监太可恶了,打仗的时候躲在后边,军情不好就抢先逃跑。兄弟们在前方挡住鞑子,这个死太监在后面克扣粮饷,真他妈的该杀!大伙气愤不过,找他讨个说法,他竟然说俺们造反,还抓了十多个兄弟。俺们干脆反了,把他抓住,可是陈大人却替他说话,让俺们放了他。兄弟们怕太监秋后算账,便与陈大人争辩。”一个军士说道。

    “虽说陈大人暂时没有性命之忧,可是就怕控制不了局面。”张天成担忧道。

    “陈大人不能再拖了,必须当机立断,方能平息哗变!”葛明鉴皱眉道。

    “军营里都乱成一锅粥了,士兵们未必肯听陈大人的话。”张天成愁道。

    “若是再拖延下去,军士们头脑发热,不再顾忌,就要做出过火的事了。”葛明鉴摇头道。

    “你是说陈大人自身难保,葛兄弟可有妙计?”张天成急忙问道。

    “杀了那个太监,再把粮饷发下去,才能安抚愤怒的军士!”葛明鉴冷冷说道。

    “太监可是代表皇上,怎么能说杀就杀?”张天成惊问道。

    “三国官渡之战时,曹操因缺粮吩咐粮官小斛分粮,引起军中士兵哗变,他立即杀了无辜的粮官,就此稳定了军心,化解了危机。监军太监贪污粮饷,罪该万死,拿他来开刀,是解决哗变的最好办法。”葛明鉴道。

    “虽然言之有理,可真要动起手来,总是有所顾虑。”张天成道。

    “说不上还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蠢蠢欲动,恨不得把事态弄得不可收拾,他却趁乱得到好处。”葛明鉴看过兵变的杂记,知道每起兵变都被人利用,故此猜测道。

    说话时,人群忽然骚动起来,齐齐向后退去,正中空地摆放着一张紫檀木做的八仙桌子,一个络腮胡子大汉跳到桌面上,双手向下按了按,示意众人安静。

    “兄弟们,当官的整天花天酒地,俺们却饿着肚子打仗。既然已经闹腾起来,那就要把事情闹大,先把该死的阉货宰了,再分了粮饷,大伙死了也要当个饱鬼。”大汉说罢,抽出了大刀。

    “说得在理!”军士们欢呼起来,呐喊着抓起太监杜禹坤,把他扔到桌面。

    “咱家是皇上派来的监军,连你们主将都能管得着。你这个小小的兵痞,若是胆敢行凶,皇上立刻会灭你全家,诛你九族!”杜禹坤挣扎着爬起来,怒视着大汉喝道。

    “俺是光棍一条,还怕你这个没卵子的太监不成,先修理你一下。”大汉手起刀落,割掉杜禹坤的两个耳朵,随手掷到地上。

    “咱家要杀了你!”杜禹坤如同杀猪般叫了起来。

    “你还敢嘴硬,看看谁能杀谁?”大汉伸出刀,抵住杜禹坤的咽喉。

    杜禹坤吓得面如土色,全身发抖,瘫坐在桌上。断耳处血流不断,染红了衣服。

    “你切不可莽撞行事,若是杀了监军,那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陈新甲急得满头大汗,挣脱军士的束缚,跑到桌前喊道。

    “俺就是要开弓汉有回头箭!”大汉冷笑道,挥刀割下杜禹坤的头颅,连同尸体扔到桌下。

    军士们见他真动刀杀了太监杜禹坤,顿时惊慌起来,惊恐地望着他的尸体。一个军士捡起头颅,挂在旗杆上示众。

    “你们这是在造反!”陈新甲气急败坏地喝道。

    三个军士不由分说,齐齐动手,抬起陈新甲,把他放到桌子上。

    “俺就是要造反,并且想请大人带个头!”大汉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鞑虏尚在大明境内肆虐,百姓饱受祸害。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你们不去驱逐鞑虏,却要自拆墙脚,岂不是在助纣为虐吗?”陈新甲喝斥道。

    “打鞑子是朝廷的事,与俺们平头百姓没半个铜钱关系。况且这江山是皇帝的,谁来当皇帝都一样,俺们不管别的,只要有吃有喝就行。”大汉冷笑道。

    “原来你要去投降鞑虏!”陈新甲气愤道。

    “识相的快点下命令,让大伙一起投靠大清军!”大汉目露凶光,用刀指着陈新甲。

    “啊!”大汉忽然大叫一声,身体晃了晃,一头栽到桌下。

    见此变故,陈新甲不明所以,站在桌上发呆。军士们围拢上前,只见大汉后心插着一支小箭,箭杆上有红色标记。

    在军士们惊愕之时,一道人影忽地从空中掠过,稳稳落在桌子上,站立如松,姿态甚是潇洒。虽然他的身材还是少年模样,脸上却充满着自信,显得少年老成。

    军士们的视线转移到少年身上,有人窃窃私语,有人出声喝彩,但却猜想不出他的来历。

    这个少年正是葛明鉴,看见大汉持刀威胁陈新甲,还要投靠清军,便取出弩箭,绕到大汉身后,射出一支见血封喉小箭,迅速爬上身旁军士的肩膀,飞身跃上桌面,冲台下抱了抱拳,开始讲话。

    “各位大叔、大哥,小子葛明鉴好不容易从济南城里逃出。鞑子进城便开始屠城,我的父母亲都被杀害,济南城里尸横遍地,血液流到地上冻成冰,处处是鲜红一片。鞑子抓走青壮年带回辽东当奴隶,抢走能搬走的财物,剩下的全部焚毁,济南城变成了人间地狱啊!”葛明鉴放声哭泣。

    军士们见过清军破城的惨状,听到府城济南被攻破,纷纷议论,有的人出声打听详情。

    “这是巡抚宋学朱大人的官印。”葛明鉴擦干眼泪,从怀里掏出装官印的包袱,取出大印高举起来。

    “请陈大人查收!”见军士们面露疑惑,葛明鉴郑重地把官印交给陈新甲。

    “正是宋学朱大人的官印,他是如何壮烈殉国?”陈新甲端详完官印,紧接着问道。

    葛明鉴便讲了宋学朱的抗清壮举,又讲了他派家丁宋振方送官印和信的事,最后说宋振方为掩护自己,毅然杀入清军队伍中。

    “杀鞑子!”军士们听得热血沸腾,出声呐喊起来。九个士兵见势不好,退出人群,想溜出军营。

    “他们是鞑子的奸细,快抓住他们!”葛明鉴看得真切,知道他们是大汉的同伙,便高声喊了起来。

    军士们一拥而上,把九个士兵抓了起来,经审讯果真是被清军收买,想借克扣粮饷之事发动兵变,再引军投靠大清军,那个络腮胡子大汉便是这伙人的头头。

    陈新甲下令将九个奸细处死,接着发放了粮饷,安抚好军士后,便立即给朝廷写了封信,详细说明兵变经过,并请求处罚自己,连同山东巡抚宋学朱的官印和信函,派人当夜送往京师。处理毕,天色已近四更。陈新甲不及歇息,让人请来葛明鉴。

    “此次兵变幸而有你及时出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陈新甲感谢道。

    “小子正好赶上,只是出了小力。大人忠心为国,小子深感敬佩!”葛明鉴客气道。

    话甚是入耳中听,陈新甲脸上露出笑容,见葛明鉴气质淳厚,愈看愈是喜欢,详细打听清楚身世,便决定让他当亲兵。

    接下来的日子,葛明鉴随军行动,虽然主要职责是保护陈新甲,可是他坚持参加操练,向武艺最高的将士请教,学会了骑马射箭,战场格斗技艺大有长进。

    二月底,清军已入塞五个月,转战数千里,虽然成为强弩之末,可是陈新甲自思没有取胜把握,始终不敢主动作战。

    这日,忽有探马来报,清军大队人马开始北归。陈新甲便率军尾随其后,在一座山谷两旁,设下埋伏,意图伏击清军后部。